回覆列表
  • 1 # 窮小子770

    首先“九鼎”是一個象徵性的意義,九鼎,據說是在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並不真正是造了九個鼎。

  • 2 # 宛兒小闊愛

    九鼎是九個三隻腳的大鍋,用當時最貴重的金屬青銅鑄造,周王國最後一個國王周赧王時國土更小,政府更窮,周赧王靠著向新興的商人們借貸度日,負債累累,無法支援,就悄悄的把九鼎融化,陸續出賣還賬,等周王國被秦王國滅掉時九鼎已經賣光了!

  • 3 # 品茗撩股

    九鼎,傳說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貢金之後,命人鑄成的九隻大鼎,上書龍文,記述著幽、豫、徐、揚、青、兗、雍、涼、冀九州的山川、人物、貢賦、田畝等情況。稱為“九龍神鼎”,是鎮國重器。

    而後,夏傳於商,商又傳給西周。至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國政混亂,後遭遇了犬戎之亂,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陽),這就是東周的開始,九鼎也隨之遷到洛邑周室的太廟。

    周赧王在位時,秦武王滅了南韓,東遊鞏、洛,在太廟看到了九鼎,指著有“雍”字的鼎說,此乃我秦鼎也。秦武王有勇力,爭強好勝,於是和大將比試舉鼎。結果一時失手,鼎把大腿砸斷,受傷過重,當天就駕崩了。

    秦統一天下之後,按史記的記載,九鼎應該歸秦了。但是之後九鼎不知去向,沒有了任何記錄。一說是九鼎在秦統一之前,周王為了避免天下紛爭,就把它沉在彭城(徐州)的泗水。還有一說是周室衰微,經濟困難,把鼎融化鑄成銅錢了。總之,到現在為止,九鼎的下落仍然是一個謎。

  • 4 # 我是查理就姓查

    雖然沒人知道九鼎什麼樣,是圓是方,有多重,但有疑問的真不是九鼎是否真的存在,而是九鼎到底在哪兒。九鼎確確實實直到秦始皇前的下落還很清楚。

    九鼎為大禹定九州時收九牧之金所鑄。大禹治水的過程,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看做華夏民族對生活範圍的地理發現之旅也不為過。治水完成後,禹把華夏民族已知的活動區域定為九州,每州鑄一鼎。這就是華夏別稱九州的來歷,這個區域,也一直是華夏民族主要活動的區域,

    而從此以後,九鼎從夏入商,從商入周,從周入秦,作為中國最高政權的象徵,一直被最高統治者持有。

    九鼎在週期間,隨著周王室權力的衰落,發生了很多故事,比如問鼎中原,武王舉鼎。牽扯到九鼎下落的記載或傳說有一個,相傳秦遷九鼎入秦時,豫鼎宛若有靈,在行船時滾落泗水,入秦的九鼎實際上只有八隻。之後秦始皇和漢文帝都曾試圖打撈這隻九鼎,無果。

    九鼎失傳於秦漢交際之時。這個幾乎是華夏政權最重要的象徵之物,在劉邦入咸陽,項羽入咸陽,楚漢相爭,劉邦建都這些重要的歷史節點,完全是應該被提及的,可偏偏卻沒有見於史冊。

    這麼大的東西,而且確定至少應該有八隻在秦宮,怎麼秦始皇之後就再沒人見過了?被秦始皇融了做十二金人了?不太可能,金人的材料是收天下之兵,嬴政瘋了才會去融九鼎,這和砸了和氏璧去做真石漆有什麼區別?

    那麼,九鼎到底去哪兒了?筆者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所有的線索,都把焦點集中在了驪山角下那個巨大的封土堆下面。依照祖龍的性格,陵內水銀為河川,寶石為日月星辰。兵馬俑為前衛這事都不屑於提及,進不了陵。也就只有九鼎配得上隨他一起入葬了。

    要不,立貼為證,我賭九鼎必在秦始皇陵下,輸了我把這貼手抄到紙上吃掉?

  • 5 # 至樂無如讀書

    九鼎應該是大一統思想的產物。大一統思想雛形於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形成於春秋戰國,得到儒墨兩家的大力宣傳,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重要思想。中國歷史上多次分裂戰亂,但總能走向統一,就是這一思想的反映。

    個人認為,九鼎是周人證明自己正統地位的宣傳品,是政權的像徵。宣傳夏禹鑄九鼎,夏亡傳於商,商亡傳於周,只是證明周政權的正當性。周亡九鼎就下落不明,九鼎集體消亡,另人不解,所以九鼎並不存在。再說大禹時代,沒有能力鑄造那麼大的鼎。九州概念也到春秋戰國時代才形成,所以說大禹鑄九鼎沒有歷史依據。

  • 6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九鼎傳說很久了,不會沒有根據。但是大禹這個治水的理性人才,

    不會過度的封建迷信。 他這九個鼎就是中國最早的收稅方式。 天下九州的朝貢都裝到鼎裡。

    當時不是銅造的。是大型的。現在其他地方出土的都是小件的陶器。 唯有山東有那種能裝兩三個大人那樣的。我們叫甏。

    如果那一州進攻少了。就會被懲罰。 大禹不用語言催促朝貢。也不使用舜帝時的祭祀索要。 弄九個大甏,你們來放東西。 鼎重不重。糧食最輕。銅最重。

  • 7 # 大國布衣

    大家都知道,“九鼎”是三個朝代的傳國之寶,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工藝水平遠超於其他出土的青銅器,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

    但是關於這件文物並沒有過多記載,就連史書上也沒有什麼描述,只是出現在山海經中。據山海經記載,九鼎上不僅描繪著山川河嶽,還有各種文字介紹,記錄了多種物象。

    不過從古至今,大家並沒有見到這件神奇的東西,在多方尋找下也沒有下落。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就曾想得到這件寶貴的九鼎,但一直沒有找到,從此它的下落便成為了千古之謎。

    看到這樣的結局後,我們大家不免有幾分失落,這樣被各大人物爭奪的九鼎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其實我們從下面這三條言論中就能判斷出,大禹九鼎可能不是真的:

    一、記錄九鼎的時間有差異。

    如果說這件東西是在大禹時期出現,那在這個時期就應該有了記載,但關於大禹九鼎的最早記錄是出自於戰國。相信這件事情也讓大家感到好奇,九鼎的記載應該是在大禹時期才對,怎麼可能出現在戰國呢?

    其實在戰國之前,我們很難找到關於九鼎的記載,就連《尚書》中也沒有任何的記錄,要知道,這可是夏、商、週三朝的重要文獻,所以記錄九鼎的時間就出現了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我們相信九鼎是出現在大禹時期,就很難拿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了,畢竟這樣的時間差異實在是太大了,不然夏朝就該有記錄的。

    二、現有的文物沒有發現九鼎的蹤跡。

    透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九鼎有非常複雜的製作工藝,已經遠遠超過其他的青銅器,屬於絕對領先的水平。可是夏朝所在的世紀,並沒有這樣精湛的製作技術,更不要說複雜的花紋了。

    現在已經出土的夏朝文物中,也沒有關於九鼎下落的記錄,這些青銅器的製作工藝非常的粗糙,根本無法和大家認識中的九鼎相比。

    而且這樣的製作技術非常落後,只會出現在那樣的原始年代,想要在這個原始時期製作出這樣工藝精湛的九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或者說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三、商朝中沒有出現任何記載。

    雖然那個年代並沒有大家常用的簡體或者是繁體,但是在商朝已經出現了甲骨文,甲骨文的運用方法非常成熟,足夠大家記錄一些重大事件。可是至今為止,我們並沒有在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找到任何關於九鼎下落的記載,也沒有關於九鼎的任何記錄。

    要知道,商朝人祭祀可是常用青銅鼎的,既然九鼎出現在夏朝,那商場不可能一點記錄都沒有。而且我們現在的很多青銅器,都是出自於商朝時期,所以這也就間接證明了九鼎可能只是傳說,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看完了這樣的介紹後,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如果說九鼎不存在,那為什麼還有很多資料都證明它曾經出現過呢?

    其實九鼎並不一定出現在大禹時期,有大禹二字也並不一定是大禹製造,而是很有可能出現在西周。要知道,按照大禹時期的技術和製作工藝根本不可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青銅器,西周時期就不一樣了,西周時期已經出現了完整的製造技術,完全有可能製造出九鼎。

    所以我們換個角度考慮就可以明白,如果這尊九鼎真的存在,也不一定是大禹時期製造的,最好的製造時期應該是在西周。

    但這樣的說法真的成立了,我們要考慮的就應該是西周時期為什麼撒這個彌天大謊了。不過最終的結果,還是有待於各位科學家的考證,這才能給我們最嚴謹的答案。

    我們也相信,如果九鼎真的存在於世間時,我們世人見到它的時間也不會太久了。

  • 8 # 史無止境

    中國“九鼎”現在何方?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非常發達,青銅製作的器皿成了後世人珍視的國寶級文物,鼎就是其中之一。據說,鼎在原始社會是炊具,或是盛食物的器皿,多用陶土製成。後來,商周時代冶金技術發展起來,鼎就用青銅澆鑄了。這時的鼎成為貴族權力的象徵和等級的標誌,平民百姓已無權使用。九鼎來歷現如今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的司母戊方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距今3000多年,這鼎高1.33米,是商王文丁祭禮他的母親而制。本文所述的九鼎,是九隻大鼎,比司母戊方鼎製成年代更早,鑄造更精美。相傳,這九鼎是大禹的兒子啟鑄造的。據《春秋左氏傳》說,夏朝初年,夏王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夏王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為了使一鼎象徵一州,各鼎所刻圖形能反映該州的山川名勝,他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工匠按圖仿刻於九鼎之上。這樣,人們一看九鼎,便知當地風俗,鬼怪,以避凶就吉。據說,這個事受到了天帝的讚美,夏朝也因此得到了上天的保佑。後人常用“問鼎”表示覬覦政權,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權,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傳說,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取勝,建立了周朝。當時,他把國土分封給自己的親屬和有功之臣,形成了許多諸侯國。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勢力興起,互相爭奪霸權,周天子已控制不住天下了。楚國的楚莊王即位後,滅了庸國,打敗了宋國,還帶兵攻打陸渾的戎族。當他途經周的都城時,有名無實的周天子嚇壞了,派大夫王孫滿到城郊去慰勞楚軍。當時已經稱霸的楚莊王咄咄逼人地問王孫滿:“我聽說大禹鑄有九鼎,五代相傳,為傳世之寶,現在陳列在洛邑,不知鼎的形狀怎樣?大小與輕重如何?你講給我聽一聽”。王孫滿聽出了弦外之音,不卑不亢地答道:“夏、商、週三代是靠德來維持的,哪裡是靠鼎呢?以前大禹統治天下的時候九個州都送來了州產的青銅,鑄了九鼎。夏桀無道,鼎為商所有;商紂暴虐,鼎又傳到了周。如果有道德,鼎雖小也重,若沒有道德,鼎雖大也是很輕的。從成王把鼎定在郟鄂算起,已經傳了三十代,七百年,現在周天子的地位雖然衰弱了,但還不到被人取代的時候,鼎的輕重,你還是不要打聽了吧。”聽了王孫滿義正詞嚴的席話,楚莊王打消了非分之想。他也自知沒有取代周室的實力,只好偃旗息鼓,告辭而去。鼎是如此重要,政治內涵如此深刻,九鼎不但是無價之寶,更是鎮國之寶了。然而,周代以後,九鼎竟下落不明。九鼎下落歷代史籍關於九鼎的下落,材料很多,但不是自相矛盾,就是沒有可靠的依據。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說法:說九鼎失於東周滅亡之前。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亡社,鼎乃淪沒,伏而不見。”也就是說,九鼎早在東周末年就已遺失了。班固在《漢書》中補充司馬遷的說話,說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沉沒在彭城泗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出巡,經過彭城,曾驅使幾千人到泅水中打撈,結果一無所獲。西漢有一個叫辛垣平的說:周鼎沒於泅水,現黃河改道,連通了泅水。臣望見東北汾陰有金光寶氣,可能是周鼎重新出現。漢文帝聽信了,在汾陰建了一座廟,恭請寶鼎降臨。可是直到他去世,也沒有見到寶鼎的影子。清代學者王先謙則說:周王室為了防止大國覬,加上財政困難,人不敷出,於是毀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謊稱九鼎不知去向,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這種說法也不能令人信服。九鼎鑄於夏初,器形不會太大,東周帝王能為了少量的銅而毀鼎鑄錢麼?難道他甘心自隳天命?九鼎是周的鎮國之寶,天命之所在,它只能與社稷共存亡,豈有自行銷燬之理?上述種種說法,一致認為九鼎確實在東周滅亡之前就失去了,那麼,它被埋沒的地方可能在關東。另一說,九鼎失於秦末。司馬遷的《史記》中,在周、秦二《本紀》中,又說秦昭王52年,周赧王死後,秦從洛邑掠九鼎入秦。這個說法與他的前一個說法自相矛盾,一說與秦有關,一說與秦無關,令人費解。倘若真失於秦末,則埋沒的地點有兩種可能,一是關中,二是泅水彭城,因為如果是項羽破城後將九鼎載歸彭城的話,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這麼重大的事,只能是猜測了。不知九鼎何時能重見天日。我們可以想像它出世時肯定會引起巨大的轟動,不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考古界。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賜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釣2.0的主線1.5的子線可以釣多大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