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447669065776
-
2 # 葉一秋
首先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古典音樂'的特點
古典音樂大概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系統性,從傳統發展而來,理論與創作理念的在不斷地被繼承和創新,像一門科學;
第二是經典性, 19世紀以及之前的大部分古典音樂,一般都是社會影響較大,被人們視為經典而流傳的作品;
第三是嚴肅性,尤其從18世紀開始,古典音樂的作曲家們為了追求創新張揚個性而創作,他們希望寫別人從來沒寫過的曲子,用別人從來沒用過的手法,而其他目的(比如曲子的人氣、娛樂性、商業價值等等)是次要的。
古典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一定要注意,“古典”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古典音樂”不等於“古老的音樂”,“現代音樂”並不是“古典音樂”的反義詞。如果有現代的人,按照古典音樂的創作理念寫了曲子,寫出來的曲子也是屬於古典音樂的。
廣義的西洋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並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或者指植根於西方傳統禮拜式音樂和世俗音樂,其範圍涵蓋了約公元9世紀至今的全部時期。主要因其複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於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在地理上,這些音樂主要創作於歐洲和美洲,這是相對於非西方音樂而言的。另外,西洋古典音樂主要以樂譜記錄和傳播,和大多數民間音樂口傳心授的模式不同。
從狹義的古典主義音樂出發,我們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亨德爾,乃至更早的宗教音樂(含天主教即羅馬公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向後延伸到浪漫主義、民族樂派,以及20世紀西方的現代音樂。這些都是廣義的古典音樂,也就是基於這個傳統的,無論是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還是試圖以創新來突破這個傳統的音樂創作嘗試,都可以歸入古典音樂之內。而在這個傳統外獨立發展的音樂,雖然有借鑑和影響古典音樂創作的,但是一般也不歸入古典音樂之內,比如爵士樂、搖滾樂,以及東方一些民族的音樂。
什麼不屬於古典音樂
如果我們還是在理解上有隔閡,不如換個角度,說說什麼音樂不屬於古典音樂。
①中國傳統音樂(或者叫中國民樂)不屬於古典音樂。這是很多新手的誤區。中國的傳統音樂,比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漁舟唱晚》之類的器樂名曲,還有京劇、崑曲等戲曲裡的音樂,都是華人自己文化裡面的東西,創作理念、演奏技法等都和西方傳統音樂沒有直接關係,我們沒必要把兩個沒有關係的事情起同一個名字。同理,古風歌曲、帶有中國古風的輕音樂等等都不算古典音樂。而且日本、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本土傳統音樂都不算古典音樂。那麼中國有沒有古典音樂呢?也有,如果華人按照西方傳統音樂的模式去創作了,無論是否融合了中國傳統元素,都可以算古典音樂,比如《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旋律是中國風格,但模式上完全是古典音樂裡的“協奏曲”,這就可以算古典音樂。同理,《黃河大合唱》也算是中國的古典音樂。
②輕音樂或新世紀音樂不屬於古典音樂。這些音樂的典型代表有: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音樂、神秘園和班得瑞等組合的音樂、《夜的鋼琴曲》系列等等。這些往往都是旋律非常優美而比較簡單的曲子,風格和古典音樂有較大差距。
④專門為影視劇、動漫或電子遊戲等寫的背景配樂,大部分不屬於古典音樂。這些音樂大多數偏重於通俗性和氣氛的烘托性,要配合劇情和畫面,出發點並不是讓人們拿出來專門欣賞。少數非常經典的影視劇配樂,如果單獨欣賞的藝術價值也很高,那可以算古典音樂,比如20世紀古典音樂大師肖斯塔科維奇寫的電影配樂。
-
3 # 大白闊
除去廣義狹義的定義解釋。我個人認可一個觀點,那就是嚴肅音樂。看它原來的單詞,classic music.classic.古典的,經典的,傳統的,都不是很確切。嚴肅音樂更切合它的要義,您看臺上臺下不可能出現鬨鬧的場景出現。所以個人認為除去定義解釋,嚴肅音樂比較切合。
回覆列表
古典音樂可以指: 1:廣義的古典音樂是指西洋古典音樂,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的、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主要因其複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於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 2: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古典主義音樂,是175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譯成“古典音樂”。有人認為"古典"給人的感覺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稱“經典音樂”。也有人根據牛津英文辭典裡對古典的定義,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稱其為“嚴肅音樂”。於是,“古典音樂”又被戴上了“嚴肅”的帽子,讓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義的人一定沒有好好查字典,因為serious的第二條義項是這樣給出定義的:(指書、音樂等)啟發思考的,不僅為消遣的。因此我們知道原來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再來看一下朗文辭典對古典音樂的解釋: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見,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練,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 當我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 【古典音樂發展的歷史】 說到歐洲古典音樂,我們不能不提到中世紀伊麗莎白時期,格里高利時期的音樂,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宗教音樂!當時的人們對基督的信仰與崇拜,直接影響到了當時社會的政治與音樂,當時的音樂,只是純粹的宗教用途,只限於在教堂中演唱,沒有樂器,但是,卻對今後的音樂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歐洲音樂開始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因為當時的歐洲政治的不穩定,教廷的威信與勢力開始衰弱,資產階級萌芽,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與人們的新思想,音樂開始宣揚以人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個領域裡都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也就是在那時,歐洲傳統的大小調式逐漸形成! 歐洲到了1600年開始,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巴洛克時期,那時候不僅產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巴赫,亨德爾等偉大的作曲家,歌劇,協奏曲,奏鳴曲等題材相繼被創造發展出來。 當歐洲音樂進入古典時期後,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後,歐洲復調後繼無人,樂風轉向簡潔實用的主調,那時候,出現了三位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父”海頓,“神童”莫扎特,以及“樂聖”貝多芬!音樂的主題也從延續幾個世紀的宗教音樂,逐漸變成富有豐富哲理內涵的古典音樂! 在1827年貝多芬逝世後,結束了嚴謹的古典主義時期。當時的歐洲正在接受浪漫主義的洗禮,當時的作曲家把作曲當作抒發內心情感的手段,對音樂的審美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產生了炫技等音樂表現手法!如當時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時紅極一時的演奏家!音樂表現,風格也日趨豐富,出現了一些以民族音樂語言進行創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蘭的西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羅斯的五人強力集團等,都是民族樂派的偉大作曲家~ 時間進入19世紀,出現了以德彪西為首的印象派音樂!音樂表現極具色彩化,和當時的繪畫風格有相同之處! 在浪漫主義後期,也就是歐洲調性體系發展到了最輝煌也是最後的時期,我不得不提到拉赫馬尼諾夫,馬勒等作曲家,他們把歐洲傳統作曲法發展到了極致,當然也包括新的嘗試,出現了象馬勒第八交響曲《千人合唱》這樣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新古典主義崇尚復調和對位法,採用多調性,為以後的傳統作曲法到先鋒音樂的過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間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音樂又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以韋伯恩為開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拋棄了近400年的歐洲調性體系,發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後無調性等音樂形式出現,如當時的勳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戰之後,科技更加發達,人們的思想也更加豐富,出現了電子音樂,以及國家間的文化交流不斷融合,產生了更加豐富的音樂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後的音樂被稱為先鋒音樂,這時候的音樂已經動搖了人們對音樂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論化,產生了象無聲音樂,噪音,微分音等人們無法理解的音樂形式! 注:按廣義的古典音樂定義: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專業音樂創作來看,印象派音樂和現代音樂皆不屬古典音樂之類;若按嚴格的古典音樂定義,則古典是指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人的音樂作品。 中世紀時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這一時期主要是羅馬天主教會所儲存的在教堂中廣為演唱的單聲部歌曲集。大多用於兩種禮拜儀式:一是彌撒,歌詞為紀念基督最後晚餐及其獻身事蹟,這是教 堂儀式的中心;二是日課,就是修道院每天詠唱的八課聖事,主要以詩篇為主。 推薦:GREGORIAN CHANT 巴洛克時期(Baroque)(約為公元1600—1750) 這一時期的音樂是現代演奏會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樂帶有顯見的特性: 華麗、複雜、藻飾、扭曲, 著重於超現實和雄偉宏奇, 這些特質都能彼此融會貫通。如果說文藝復興時代(以及後來的古典時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現, 那麼巴洛克時代 (及後來的浪漫時代)就是代表著騷動、不安和疑慮。四聲部的和聲,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絃的「數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產生於巴洛克時代;舊有的教會調式消逝, 大小調音階系統和沿用至今的相關調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時代大事。另外, 節奏思想也在這個時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樂曲譜中加入小節線。這些形式日後直接衍生為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前奏曲與變奏曲。不過巴洛克時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觸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題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al)(約公元1750—1820) 因為這一時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生活與創作主要都在維也納,因此又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或“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此時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遊曲等都很具親和力。海頓的第一、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也會是很適合入門者欣賞的曲目。至於貝多芬的作品,轟轟烈烈的音響俯手可得,個人比較欣賞他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鋼琴奏鳴曲《悲愴》、《熱情》、《月光》。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ism)(約為公元1820—1900) 這一時期的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精神境界與主觀感情,對自然景物的表現也愈加突出,創作上對民族和民間音樂的利用更加重視與頻繁。19世紀中後期出現了以振興本民族音樂為己任的民族樂派。在音樂體裁上出現了新的器樂獨奏體裁,如夜曲,即興曲,敘事曲,諧謔曲,幻想曲與無詞歌等。此時期作品風情萬種,各自獨具特色,入門曲目有舒伯特藝術歌曲精選、《美麗的磨坊少女》;蕭邦夜曲、鋼琴協奏曲第二號;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第一、二號;華格納歌劇序曲集;布拉姆斯交響曲第一、三號;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帕格尼尼主題與變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拉威爾鋼琴協奏曲G大調。 20世紀的作品有佈列頓的《青少年管絃樂指引》、《小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欽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第七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在此推薦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畫家馬席斯》交響曲,以及美國作曲家科普蘭的《馬術競技會》、《一個平凡人的號角》。 古典音樂並非高不可攀.如果想接觸,瞭解古典音樂.多聽不僅是必由之路,也是最好的方法.你會發現,只要你聽久了,聽習慣了,古典音樂都是很好聽的,並不存在枯不枯燥的問題.它可以使人有一種美的享受,使人浮想聯翩.其次,瞭解一些音樂知識,或著名作曲家也是很有趣的.但國內這一類的書(雜誌)不大好找,憑我現在的瞭解,介紹給大家幾種,希望對想入門的和喜愛它的朋友有所幫助.如果誰還有補充的話,也希望你寫出來,供大家欣賞. 雜誌(目前有兩種):1.>(改版後的) 2.> 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