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田裡的盾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只是,瞭解劉裕的人可能並不多,所以,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位被稱為歷代帝王中開國武力值第一的人物——宋武帝,劉裕。

    再額外補充一下,要我說,雖然朱元璋北伐成功了,但是,我認為劉裕的北伐更有技術難度,以及更值得被喝彩。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劉裕這個人,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劉裕,小名寄奴。從這個小名就能看出來,這個人的出身非常的低。實際上,劉裕被傳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年代久遠,也無人考證過。可以說,出來了遙遠的家族歷史以外,劉裕在各方面的條件都比朱元璋要差。

    劉裕出生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困,尤其是他的母親更是在分娩後不久因病去世,生活艱難的父親因為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本來打算拋棄他,幸好得到他人的幫助收養,才得以活了下來。所以,從出生時刻,劉裕的生活危機就遠不如朱元璋。

    等到了成年發展事業,個人拼搏的時候,兩人境遇與機會同樣相差甚遠。朱元璋從軍之後,在軍中得到了同鄉湯和等人的幫助,後面更是得到馬皇后的認可,成為了義軍元帥郭子興的女婿,我們不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朱元璋個人的機智以及對於機會的把握非常重要,但是,降臨到他頭他頭上的機會顯然也更多,而反觀劉裕,他的真正得以發跡,卻完全是自己一刀刀拼殺出來的。

    劉裕的真正發跡機會在參軍之後。當時,劉裕受著名北府軍將領劉牢之派遣,帶領十幾人前去偵查敵情,但是沒有想到,偵查敵情變成了遭遇戰。十幾人的偵查小隊,遭遇了敵人數千人的騎兵軍團,這個時候,眾人的第一反應是跑,但是劉裕沉著冷靜的分析認為,對方是騎兵,跑肯定跑不掉,反而會更加激發敵人的戰鬥熱情,於是,劉裕決定帶著這十幾人,迎頭衝擊,主動進攻對方的數千人。激戰下來,劉裕的十幾人傷亡殆盡,唯獨劉裕卻越戰越勇,再加上鎧甲破碎,頭髮凌亂,渾身沾滿鮮血,這一副不要命的樣子像是惡鬼在世,反而在氣勢壓倒了對面的數千人馬。於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一幕誕生了:劉裕一人,揮舞著戰刀,狂追著數千人跑,並且嘶吼著不斷砍殺。這一幕,正好被路過的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看到,一時間驚為天人。也從此,劉裕得到重視,並且憑著自己的戰功不斷升遷。

    朱元璋時期,所面臨的國家環境是:元朝已經腐敗不堪,雖然還有零星的人才在苦苦支撐,但是,已經挽救不了朝廷傾頹的局面了,所以,朱元璋的敵人從來都不是盤踞北方的元朝勢力,曾經叱吒風雲的蒙古騎兵,早就變成了貪生怕死的酒囊飯袋,所以,朱元璋的真正敵人,是陳友諒、方國珍和張士誠這些在戰鬥中不斷成長的各路反王。其實,具體情況我們從歷史的程序中就能夠看到:

    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此時朱元璋已經完整拉起了自己的人馬。我們以這個時間點起算;

    13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擊敗陳友諒,基本上確定了自己在全國的軍事實力;

    1367年,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擊敗張士誠,同年,再敗方國珍;

    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統兵25萬,開始北伐;

    1368年八月,明軍進兵北京,元順帝出逃。

    所以,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當時的元帝國,已經腐朽到各種程度,朱元璋擊敗各路義軍用了11年,而北伐收復大都,只用了1年。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劉裕的北伐情況。那個時候,正是群雄並起的時代。我們先說一個背景情況:在劉裕北伐之前,一些更有名的英雄人物,如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是無一成功,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形勢,北伐所面臨的難度有多大。

    為何北伐如此艱難,因為北方的各個政權,大多是開國之君,無論是領導力還是軍事才能,以及政權內部的團結程度,都是絕對的鼎峰時期。而反觀東晉,被北方的各族遊牧民族打的一敗再敗,再加上內部的叛亂勢力不斷,可以說,自身能夠維持生存就已經是很艱難了,然而,一代豪傑劉裕站出來之後,局勢就從此徹底轉變。對內,平定桓玄之亂,先後消滅劉毅、盧循、孫恩、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先後滅南燕、以“卻月陣”破北魏、亡後秦,在當時,唯一一次首付了兩京(洛陽、長安),可以說,劉裕以一己之力,不僅挽救了東晉政權,更是燃起了整個漢民族對於收復失地、恢復中原大地的信心。所以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才會推崇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只可惜,上天留給劉裕的時間太短,劉裕的一幫子孫,又實在不爭氣,所以,劉裕的極盛武功也只是曇花一現。劉裕死後,北方各國可以說是都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不再擔心自己要面對如此可怕的對手了。

  • 2 # 歷史的視界

    導讀:在中國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大政權此起彼伏,爭相登場,精彩絕倫。那麼有政權更替,也會有勢力割據,各種討伐肯定是層出不窮了。

    這些個討伐戰爭中,北伐無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什麼祖逖北伐、劉裕北伐、朱元璋北伐等等。那這幾千年的歷史北伐中,真正成功的只有一個半。這一個就是朱元璋了,那半個呢,就是曾經非常接近成功的劉裕北伐了.......

    那麼,劉裕和朱元璋兩個都是開國君主,為何以南伐北的結果不同呢?

    我們先簡單說說兩個政權的北伐背景。劉裕北伐的時候是東晉時期,他北伐的物件是後秦和北魏;而朱元璋北伐的物件則是元朝。

    劉裕北伐的時候,東晉的政治局勢已經基本穩固。表面上看,當時的東晉朝局混亂,局勢動盪。但事實上的東晉並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麼殘破不堪。

    劉裕接掌東晉政權之後,立即大力發展生產,透過降低賦稅等措施,使得東晉的生產力得到大力提升,從而快速穩定了局面。

    劉裕的北伐,很大程度是希望透過北伐增加自己的聲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而當時,由北方少數民族組成的後秦,國力已經開始衰退。尤其是劉裕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後秦的國主已經死了,他的兩個兒子誰都想當老大,於是就互掐了起來。這就給了劉裕北伐的機會,甚至曾經一度接近成功。

    再說說朱元璋和他的北伐物件元朝。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明朝政權已經基本穩固,富庶的東南已經完全掌控。這就給朱元璋北伐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而當時的元朝實際上已經徹底衰敗。元朝的統治者吧,估計騎馬放羊比較擅長,統治國家就差了一點。所以把元朝整成了一個糊塗朝廷,居然把人分為四等,結果就是把民族矛盾推到了極度尖銳的地步。

    朱元璋也就是在這樣一個百姓基礎上得到了江山。明朝建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雖然喪失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但仍然佔據著廣漠的北方草原,繼續負隅頑抗,史稱北元。

    而且,當時的陝西、山西、四川、雲南和貴州地區還在北元手裡,時刻威脅著中原的明朝。為了徹底消除北元的威脅,消滅北元的殘存勢力,朱元璋多次進行進入漠北,對北元的殘存勢力進行毀滅性打擊,並最終獲得勝利。

    劉裕和朱元璋的北伐結果是不一樣的。剛才我們說了,劉裕的北伐曾經一度接近成功,但還是失敗了;而北伐真正成功的是朱元璋。

    我們先說說這兩次北伐的主體,劉裕政權和朱元璋政權。劉裕掌控的東晉政權雖然相對穩固,但是當時東晉的各大士族勢力非常強大,甚至強大到了可以影響朝政的地步。

    雖然劉裕很想北伐,但是各大士族勢力卻並不願意,他們只想過安穩日子。只不過,當時劉裕的勢力也很大,這讓士族勢力很是忌憚,但這也只是兩者之間取得了相對的平衡。

    這就造成了劉裕北伐的時候,要時刻關注著後方士族的動靜,無法全力北伐。

    而朱元璋北伐時,明朝建都南京,控制了富庶的東南,當時明朝的政權已經很穩定了。所以,劉裕北伐時出現的問題,朱元璋是完全沒有。

    劉裕消滅了後秦勢力之後,因為留在大後方的心腹劉穆之突然病死,後方不再穩固。劉裕怕老巢被端,才不得已放棄了已經極度接近成功的北伐,急忙跑回去穩固局勢。

    這就給了當時正快速興起的北魏勢力機會。劉裕南歸之後,他滅掉的後秦的勢力範圍就留下了空白,就這麼便宜了北魏勢力。

    然後,江南政權就陸陸續續的失去了華北地盤,在與北方勢力的較量中逐漸處於劣勢。劉裕北伐是歷史上除了朱元璋北伐之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是由於後方不穩,被迫停止北伐,實在是可惜。

    另外,打仗嘛,軍事力量當然是最重要的。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政權北伐時的軍事力量,先說兩個政權北伐時的軍事將領。這兩個政權北伐的時候,軍中的將領都是群星薈萃,可是這些將領的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先說劉裕的兩次北伐。第一次,劉裕有原來桓玄陣營的胡藩,此人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劉裕第一次北伐能夠滅掉南燕,此人居功至偉。

    第二次北伐,有武力值爆表的沈田子,這位牛人厲害到了什麼地步?他能帶著一千多人和後秦打游擊,後來甚至誅殺了後秦一萬都士兵,繳獲大量軍事物資,真正的牛人一個。

    另外,還有武力值和智商都超強的王鎮惡,劉裕攻破長城,沈田子和王振惡當居首功;還有一位大將朱齡石,滅桓玄、平四川,還有到最後守長安都有此人的功勞。

    按說劉裕手下是人才濟濟,但是劉裕卻並不信任他們,結果第二次北伐之後,這些人都陸續死在戰場上,以至於劉裕再也沒有能力進行第三次北伐了。

    在看朱元璋,朱元璋北伐時都有哪些大將呢?從開始的徐達、馮勝、李文忠、鄧愈、湯和和張興祖,到後來逐漸加入的沐英、藍玉、朱棣等等。

    八次北伐,幾乎聚集了明朝所有的名將,尤其是朱元璋和徐達的將帥組合,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軍事組合了。直接打得北元的殘存勢力連頭都抬不起來,完全解除了北元勢力對中原的威脅,使得明朝的統治更加穩固。

    朱元璋能夠北伐成功,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什麼呢?騎兵!北伐戰爭中,集團化、規模化的騎兵非常重要。

    瞭解古代軍事戰爭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戰場上騎兵就相當於現代的裝甲兵。北方勢力之所以能橫掃南方,與北方基本都是遊牧民族,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而南方則完全沒有這一兵種,有著很大的關係。

    朱元璋之所以能北伐成功,跟明朝建立後,組建起了一支自己的集團化騎兵,是有著決定性關係的。按說,朱元璋統治的也是南方地區,那他為什麼會有騎兵部隊呢?

    這完全是元朝朝廷自己挖的坑,結果把自己給埋了。蒙古靠騎兵起家,這大家都知道。所以,元朝朝廷對馬的重視毋庸置疑了,所有的兵種中,騎兵所佔的比重是最重的。

    按說,南方地區其實不適合養馬。南耕北牧嘛,南方地理條件,和植物分佈情況都不適合養馬。但是元朝的統治者就有一股不怕輸的勁,沒有條件,我們創造條件也要養。

    於是,元朝朝廷在山東、江西以及雲南地區,都設立了大規模的官辦馬場。順便說一句,那時候的高麗也沒逃過替蒙古人養馬的命運,南韓現在的濟州島,當年就是專門為蒙古人養馬的一個島。

    可是,等到馬場有了規模了,元朝卻已經式微了,結果就便宜了朱元璋。這位老大起兵後,第一時間就把元朝在廬州設立的,一個很大的官辦馬場給吞了,很輕鬆的就組建了自己的一支,將近三千人的職業騎兵部隊。

    後來,朱元璋嚐到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乘著元朝內部大亂,又把山東的益都馬場給佔領了。這一下,朱元璋手上的騎兵部隊擴充到了將近一萬人。

    再到後來,朱元璋一路攻佔城池,一路摘桃子,把元朝建立的馬場給收了個七七八八。這還不算,他還花巨資到高麗琉球去買馬。所以,等到明朝北伐的時候,集團化規模化的騎兵部隊也就組

    朱元璋的北伐能夠成功,這支集團化騎兵部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一切,劉裕卻沒有這樣的便利,沒有人幫他養馬啊。所以,當他北伐過程中,面對少數民族的騎兵部隊時,他的部隊其實很吃虧的,這也是劉裕北伐功虧一簣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了,這兩個政權的北伐雖然有成功有失敗,但是都對當時的政治局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劉裕雖然北伐功虧一簣,但是他還是收復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使得當時的東晉有更大的迴旋餘地,當時的長江流域得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修養生息。

    朱元璋則更不用談了,北伐的成功,直接解除了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政權的威脅,鞏固了明朝的政治統治,使得中原文明在一定時間裡能穩定發展。

    對於,劉裕和朱元璋的北伐有著不同的結果,我只能分析到這裡了,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能m系列微單如果家庭用,是配微單鏡頭好,還是轉接半幅鏡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