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以蔡視界

    內向與否,不是主要,關鍵還是自卑,自卑多為後天習得,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較多的挫折和懲罰,以及受到負面的教育,就會導致個體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陰影。

    自卑感強會影響到學習和工作,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徹底根除自卑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卑的形成有其複雜多面的原因。

    自卑者可以給自己多設定些小目標,這些目標是容易造成的,這樣當自卑者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時,就會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這種自信心的提高有助於降低或抵消內心的自卑感。

    自卑者也可以多參加社交活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對外部世界的交流中,以致於分散對內心自卑的過度注意,因為自卑感這種東西,越是注意它,它就越猖狂,反之則衰。

    除此之外,自卑者應當多進行良性的自我暗示,多看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面,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對事物的消極態度,全心投入生活中去,那麼自卑感也就減輕了。

  • 2 # 曉愈漫漫說心理

    大家好,我是曉愈解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關乎一生的心理健康。

    1、嘗試著說不。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往往人云亦云,不敢拒絕別人。那麼從現在起,試著對心中不願意的事說“不”。不要去想說了之後的後果,只要這件事是違揹你意願的,先表明你的立場。你會發現,說了“不”後也沒什麼大災難發生,甚至別人看你的眼光也會有所不同了,覺得你似乎變了,不再是那個隨便被人安排的人了。

    2、給自己的生活定些容易完成的小目標。自卑是因為內心缺乏信心,成功是提升信心最好的方法。也許你從小不被肯定,你的自信無從建立。大目標不容易達成,失敗了會令心中有挫敗感,定小目標,有些小難度但經過努力能實現的最好。成功後,你會獲得自信,堅持下去,你會越來越自信。

    3、不管一開始內心是否感覺焦慮,加強與人交往,到人堆裡去,不一定要講話,聽別人說話也是一種鍛鍊,能令你瞭解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因為了解了,你就不會覺得與人交往會很神秘,有多了不起,慢慢地,你也會開啟心扉。

    4、當自己動搖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放棄。

  • 3 # 青魚巴巴
    第一,面對強勢的父母要如何化解。 第二,已經被父母影響得沒什麼主見,又自卑內向要如何去改變。

    不僅僅是題主遇到強勢的父母,可以說中國大部分父母都很強勢。

    他們常常以“這是為你好”開頭,讓你服從他們的一切安排,只要稍微表達一些傷心的情緒就能讓一些孩子產生愧疚感。

    題主不要認為自己沒有主見,因為你只是一個不願意父母傷心的孝順孩子而已。

    對於其他叛逆的孩子來說,他們也怕父母傷心,但是他們更怕對不起自己,所以兩者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

    1、當父母提出一種意見時,你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如果父母同意你的觀點,代表你成功主見了一回。如果父母不同意你的觀點,也請他們找到論據來說服你的。

    4、如果相權衡之後,你認為父母的話,的確有一些道理。但是又不願意捨棄自己的想法,那你可以實施起來。等到結果公佈時,你自然知道哪一種方法更好。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與父母的想法碰撞,可以用在小事上,也可以在大事上。小到對某件事的觀點,大到填報志願、選擇工作上。只要你有心去兼得兩者,總會找到合適的方法。

    父母的強勢,只是不願意孩子走他們的彎路,認為他們已經栽過的坑,孩子就不要再經歷,去浪費時間了。如果你能夠用你的行動證明,你的觀點才是對的,也能走上成功的路,那麼自然父母也就強勢不起來了。

    至於題主的沒主見、自卑和內向,一方面的確有因為父母的強勢影響,另一方面也來自於題主自己的性格的中庸,不喜歡起衝突,不喜歡錶達自己。

    如果沒有表達自己,如何碰撞思想,如何瞭解彼此,又如何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2、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表達自己的想法。

    3、閱讀或交談來開闊自己視野。

    4、去行動去實踐。

    當一個人擁有表達自己並行動的力量,那麼沒什麼事辦不成的。

  • 4 # 潮控範

    看到你的問題,我想到我和我母親。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我跟著我母親生活。帶著孩子的離婚女人生活都是異常艱難的,更何況我母親沒有大學學歷。於是她帶著我開始了十幾年的寄人籬下的生活。也是因為如此,她對我比較內疚,在物質上儘量的滿足我。

    同時,我的母親也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她極度強勢,厭惡別人的同情,很多時候會選擇把委屈藏在心裡。因為學歷的關係,她對我的學習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希望我能夠好好學習,將來上好大學,畢業後找份好工作讓她享福。為此,她選擇強迫我去學習。

    我那時候年紀小,哪裡懂什麼學習的好處是什麼?我只知道,我想出去和其他人玩,但是卻被迫困在這裡學習。我覺得很委屈,但是卻不敢反抗。因為反抗之後帶來的是冷暴力或是言語上的「鞭策」。有時候她也會選擇【比較】,讓我知道自己有多差。

    和一些家長一樣,她的強勢中也包含著所謂的家長權威。她非常討厭我『反抗』她,只要我對於她說的事情持有反對或是疑問,她就會用她的權威喝住我,讓我只要聽她的就行。

    這樣導致我成年之後,依舊畏畏縮縮,且很畏懼她。在我大學開始的時候,我甚至因為過度學習進了醫院,被診斷出了抑鬱症。雖然之後她對我稍微好了點,但很快又恢復了原狀,並總是說,你要以一個正常人來要求自己,或者說我【矯情】。說實話,我這麼多年我能活著還真是幸運(有幾次我求死都沒成)。真不知道這是上天在懲罰我,還是在懲罰她。

    大約在一兩年前,我因為躁鬱這個意外,變得十分大膽。雖然這個時期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的性格卻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之前我特別害羞,現在我敢於當眾發言提問,再加上臉皮厚,所以不怎麼怕丟人。雖然做演講有時候會抖一抖,但卻不在畏懼他人,敢於去正視別人了。

    而主見方面...我還是習慣去問我的母親,因為潛意識裡還是害怕她,怕她不滿意。再加上我現在是「啃老族」,依附著她過日子,所以只能更加小心翼翼了。

    關於你的問題,結合我的經驗,我有這幾點建議:

    1. 把一張紙從中間摺疊。紙的左邊寫上【現在生活】,右邊寫上【未來生活】。

    一、在左右兩邊各寫三點就行

    不要寫太多,寫最關鍵和你最想改變的事情。

    比如我在【現在生活】這邊寫著:混吃等死,在【未來生活】那邊寫的是:努力的工作,被老闆肯定。

    二、請你對每一個點進行優缺點分析

    比如我對【現在生活】中的混吃等死是這麼分析的。

    優點:什麼都不用操心。

    缺點:喪失鬥志,被別人控制自己的生活。

    三、寫完後放在一起對比

    只有進過對比,你才能發現你對於你現在的生活滿意還是不滿意,並有著比較清晰的觀點支撐著你的想法。只有這樣,你才可以直面現實,知道從哪裡開始改變。

    2. 有針對性的讀書

    關於你的性格問題,個人建議你最好是去選擇比較能針對你問題的書籍,這樣你可以儘快找到問題所在。

    推薦書籍: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蘇珊·福沃德(強力推薦!)《依賴共生:深度揭秘親密關係中的吸引力法則》-- [美]巴里·溫霍爾德 [美]賈內·溫霍爾德《超越原生家庭》-- [美]羅納德·理查森3. 鼓勵自己

    每天早晨起床後,對著鏡子說:“我一定能夠改變自己!”每天都不要間斷,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久而久之會讓你覺得自信,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

    加油!

  • 5 # 飛揚心理王老師

    父母的影響已經存在,就不去怨恨了。現在看怎麼讓自己改變自卑、內向和變得有主見。

    在自卑、內向和沒主見三個問題當中,核心問題是沒主見。因沒有主見而自卑,因自卑而內向不敢多說話,也包括天生不愛說話比較內向。從沒主見著手改變。

    一個人沒主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會知識,對事物的看法不全面、不客觀,因而對事物不能有自己的主張。這方面要多看社會知識方面的書,多學習別人對事物的看法,最好跟一個老師系統學習,比如某件事,應該有什麼看法,老師是怎麼看的,透過學習老師的看法,慢慢建立自己的看法。

    有了自己的主見,自信心也就建立起來了,這時候再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公眾場合練習表達自己,練習與人多交流,這樣就顯得愛說話,外向一些了。

  • 6 # 帶槍的書生

    少年體校教練對學生嚴厲強勢是絕大多數父母望塵莫及的,但是運動員們大多自信有主見,可見強勢不是沒有主見自卑的主因,父母蠻橫無理才是根源,因為子女每次觀點想法都被訓斥批駁的一無是處,當你正確的觀點被駁斥多了以後,會變得沒有主見,無所適從,你會逐步的弱化自己,懷疑自己從而自卑內向.

    其實每個人在幼小的時候都有自卑的過程,每個人都要依賴父母才能長大,童年時覺得父母無所不能,當我們開始逆反的時候實際就是克服自卑的過程,遇到父母開明和子女溝通通暢,子女會自信開朗,反之自卑感越積越多,形成自卑情結.

    一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自卑,實際上是有著以成功克服自卑的慾望的。最好的辦法是樹立理想,如果你是學生,可以透過學習成績來努力改變,如果是成人又覺得父母很難說服,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不要選擇和父母對抗),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人的動力更強,你看到自己哪怕一點點的成功都會逐漸建立信心。

    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另一半,可以選擇自己如何教育下一代,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不要抱怨,過去的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未來.

  • 7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陳思,二級心理諮詢師,NGH認證催眠師,上海市浦東心理諮詢師協會會員

    從小到大父母都很強勢,這是一句聽起來讓人有些窒息的話,因為這讓人想到父母事無鉅細,什麼都安排好,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機會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遇到事情時沒有處理的經驗或者習慣了聽從別人的安排。

    有時候真的鼓起勇氣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卻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容易遭遇失敗,從而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自卑內向。我們漸漸長大了,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可能為我們的人生負責。那麼怎麼尋求改變呢?

    首先,認識父母的“強勢”。

    父母是怎麼做到讓我們不得不接受他們的安排的呢?他們常用三種工具讓我們產生自責、內疚甚至罪惡感。

    ① 親情牌:最經典的語言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都是為了你考慮”、“我最愛你”。這個工具會勾起我們的溫情,讓我們的心變軟,情不自禁的妥協。

    ② 苦情牌:最經典的情景就是“身體不好,被氣病”、“這麼多年辛苦,白養你了”。這個工具特別容易引發我們的自責和內疚,覺得自己欠了父母很多,應該聽話。

    ③ 暴力牌:一方面是直接打,或者罵,也有一些父母擅長使用冷暴力,威脅斷絕關係或者以後再也不管你。另外還有一些父母會說出貌似比較講道理的話,比如“我不想和你吵,聽不聽的隨便你”,但是真的不聽話他們卻表現的很生氣或者很冷淡。這個工具會讓我們有“被拋棄的感覺”,讓我們恐懼失去父母的關心和愛。

    認識到以上三種工具之後,有利於我們在關係中及時自省,可以有效降低我們的自責和罪惡感,讓我們有力量去為自己抗爭。

    其次,做好改變的心理準備

    改變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好多年形成的習慣模式,所以要做好從舒適的慣性應對區到非舒適區的心理準備。改變,不是把自己當成“強勢父母孕育出的受害者”,也就是說不把重點放在父母身上,認為如果他們改變,事情就會變好,而是鼓勵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及出現的問題負起責任。

    最後,逐漸建立自信心

    建立自信最好的方式是不斷體驗成功。這要求我們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把握住首次成功,然後逐漸加大期望值。有了一些自信心後,就會變得沒有那麼害怕和其他人交往,然後可以試著多交些朋友,提升自己的社交水平。這些改變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如何與強勢的父母相處,如何擺脫父母的控制更是困難,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PU和顯示卡記憶體都100%,如果升級的話升哪個硬體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