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毫千娛

    《雍正王朝》中,若是沒有四爺,那麼康熙最可能把皇位傳給八阿哥。

    眾皇子中,除去四爺,最有奪嫡實力的有太子、三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但是其他皇子和八阿哥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幾位阿哥優劣分析:

    1、太子。

    太子能穩當四十多年太子,說明康熙對他寄予厚望,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或許是心理疲憊了,太子在康熙晚年手忙腳亂,不僅失德而且失政,前有亂倫後有造反,可以說只要太子別有太大的毛病將來皇位一定是他的,可惜太子操之過急、弄巧成拙,自毀前途。

    2、三阿哥。

    三阿哥飽讀史書,特別是《佩文韻府》集古今之大成,很受漢人學子推崇,在文人中很有影響力,但是他整日和文人在一起,缺乏領導力的魄力和擔當,並且在不恰當的時候舉報了大阿哥,讓康熙對其產生隔閡,也失去了奪嫡的資格。

    3、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有俠士之風,並且孝道做的很好,康熙很喜歡,但是正如張五哥說的那樣,十三阿哥這樣的好人不適合當皇帝,老十三性情太過於耿直,不懂得拐彎,若是真讓他當了皇帝,要麼把自己氣死,要麼把別人氣死,這樣的性情也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4、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在帶兵打仗方面還是很有造詣的,不過為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即便雍正已經登基也不能主動與之和解就能看出來,並且之前從政經驗不夠,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他也與奪嫡無緣。

    若是沒有四阿哥的情況下,最有可能成為新太子的就是八阿哥。

    康熙對八阿哥確實有很多不滿意,比如他出身卑微、善於拉攏官員、善於各種心機、喜歡模仿自己但卻學不到精髓等等,但若是退而求其次的話八阿哥還是很合適的人選。

    心理學告訴我們,事物與自己無關和與自己有關時,人們的態度截然相反。同樣的道理,儘管八阿哥對朝廷貪腐比康熙更縱容,估計也是一時之舉,若是他成為皇帝,或許會一轉之前的作風,大力整頓吏治。

    就算八阿哥不能把康熙王朝進一步發展,依他的執政能力,至少也能維持朝廷不會有大的震動,畢竟八阿哥之前從政經驗很豐富,也頗有謀略,其他皇子比不了。

    儘管康熙內心比較厭煩八阿哥,但是作為帝國的首腦,康熙能夠做到將自己的情緒和國家利益分開,不會受到情緒的干擾去做不利於國家的事情,若是不得已選了八阿哥作為太子,康熙一定用心調教他,估計八阿哥也會有所建樹。

    康熙作為一代大帝,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定會做出最佳選擇,有四阿哥最好,若是沒有四阿哥,他也能培養出合格的新君。八阿哥若是經過調教和培養,也是不錯的選擇。

  • 2 # 陳健講故事

    如果康熙沒有四阿哥胤禛這個兒子,康熙只能在三個出色的兒子、八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中選擇一個了。綜合評價一下,八阿哥勝出的機率最大。

    我們用排除法來分析一下,大阿哥人品壞心眼毒,已經從繼承人中排除;

    三阿哥只是文才出眾,理政理財才能很是平平,排除。

    九阿哥、十阿哥是八阿哥的跟屁蟲,排除。

    下面可以挑選的也只有八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了。

    下面繼續用排除法

    1.十三阿哥胤祥排除

    胤祥是個好人,人稱俠王,精通兵法,熟悉政務,文武全才。

    但是他人太好了,容易衝動,容易上當;而且他的母親,謠傳年輕的時候有過一些事情,十三阿哥經常被兄弟們罵“淫賤材兒”,而且被罵了很多年,康熙不可能不知道,也沒出來闢謠,可以想象當年應該真有什麼故事。

    如果立他做太子,等於害了他。康熙很喜歡胤祥的人品、才能、性格,但是正因為喜歡他,所以要保護他,所以不能讓他繼位。

    胤祥被排除。

    2.十四阿哥胤褆排除

    胤褆也是精通軍事,性格豪爽,長期掌管兵部,康熙讓他帶領十萬大軍平定西北,出任大將軍王,非常非常喜歡他。

    但是他雖然軍事強,但是朝野上下都是八阿哥胤禩的人,八成以上的官員都支援胤禩。就算十四阿哥手握十萬雄兵,那麼即使傳位給他,也只能激化矛盾,造成皇子之間的自相殘殺,就連老皇帝康熙能否善終,也未可知。

    所以,為了保護胤褆和防止兒子們自相殘殺,也只能排除胤褆。

    3.無可奈何選八阿哥胤禩

    胤禩號稱八佛爺,本人政務能力特別突出,管理天下的本領不在四阿哥胤禛之下,性格溫和。見了官員,噓寒問暖,看起來很真誠很仁義的樣子。

    慷國家之慨,借錢給官員們,任由官員們揮霍,甚至任由官員們借錢放貸做生意,一切都是為了聯合大臣,推舉自己做未來的皇帝。

    如果沒有四阿哥胤禛,無論哪位兄弟繼位,八阿哥胤禩也有辦法要麼控制他,要麼幹掉他。

    在推舉新太子的時候,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的官員都推舉八阿哥,就連老皇帝康熙都不寒而慄,怕自己這個兒子效法李世民,逼宮讓自己退位。

    所以,如果沒有胤禛,選擇八阿哥繼位,是康熙的無奈之舉。

    只有選擇了八阿哥,他才能控制官場,控制朝廷,壓制各位兄弟,才能坐穩江山。

    只要不選八阿哥,都要禍起蕭牆,自相殘殺。

    所以,選擇八阿哥的機率最大。

  • 3 # 西涼客663

    如果沒有四阿哥,估計會是八阿哥,雖然帝王們很忌諱皇子結黨,

    但是,八阿哥的駕馭能力,比其他阿哥更勝一籌

  • 4 # 青燈問史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來回答。

    康熙皇帝生養的兒子活著的就有25位,康熙末年參與九王奪嫡的是老大胤褆、老二胤礽(皇太子)、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有的皇子因為性格或者無心政治沒有參與奪嫡,比如老五胤祺,老十二胤裪等,老十四胤禵以下的皇子基本沒有參與奪嫡。

    很多人透過《雍正王朝》電視劇分析,老十七胤禮仗義為胤禛作證,還在雍正即位當晚夜訪胤禛,是因為老十七胤禮就是雍正藏在康熙身邊的棋子,是老四胤禛的人。這純粹是胡扯淡,因為老十四以下的皇子根本就沒有參與奪嫡,又怎麼會成他是胤禛的人一說?

    沒有參與奪嫡但不代表沒有一定的立場,只是這種立場表現得很正而已,沒有胡亂站隊。比如歷史上的老五胤祺,性格寬厚,為人可能十分老實,沒什麼心計,但是他也在遠征噶爾丹的時候掌管上三旗,因為他的立場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王朝》中佟國維曾經點撥隆科多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皇上認定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你選擇和皇帝站隊,不選擇和皇子站隊就正確了。

    然後,每個人都有其基本的性格特點,有的人不善於政治,甚至遠離政治,比如老十二胤裪,從小是蘇麻喇姑帶大的,在蘇麻喇姑的教育下,他對政治就很淡薄。老三胤祉雖文武全才,但是和文人混在一起,缺乏帝王氣魄。康熙的兒子們是互相瞭解的,誰是自己的真正對手,誰是可以忽略的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作為皇帝的康熙,當然更是清楚。除非是有隱瞞矇蔽,如隋朝隋煬帝楊廣,以欺世盜名而獲皇位,但是這也得分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來看。在大清朝的政治制度之下,皇子們的個性能力是很難有所欺瞞的。因為大清的政治制度允許皇子們參與政治,在政治中表現自己,誰做得好,誰就有可能當皇帝。

    這就講到政治制度上了,漢族皇朝到明代,儲君制度已經十分完備,“嫡長子制度”和“兄終弟及制度”成為漢族王朝的基本繼承製度,後世儲君的廢立嚴格按照這兩個基本原則進行,當初明朝嘉靖帝發生禮儀之爭就是這種原則的體現。這種制度一旦確立,其他的皇子們就算再有能力,也只能靠邊站,做一生的閒散富貴王爺;你就算再無能,但是你是嫡長子,就可以當皇帝。

    這也是康熙皇帝對漢族繼承人制度十分詬病的地方,因為封建王朝的興衰,很大程度取決於皇帝的才幹和能力,如果皇帝太無能,只會將江山葬送埋沒,要保持江山萬世不衰,唯有皇帝才幹非凡,讓皇子們統統參與政治,在政治中進行磨鍊,才有利於打造一位才幹突出的皇帝,這樣,就可以保證江山永固。

    所以,回到大清歷史,努爾哈赤創立後金政權的時候,汗位的的產生是透過推舉產生的,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就是以推舉而繼承汗位的,而推舉的基礎就是當時的後金貴族們,期初是八旗四大貝勒,而後在入主中原的過程中,為了加強皇權,學習明朝政治制度,逐漸演變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到康熙年間,議政王大臣會議雖然還存在,但是人數已達到兩千多人,名不副實,其實際權力已經被皇權所取代,基本就是個擺設了。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廢太子之後,感到廢掉太子后皇子們奪嫡卻更加激烈,為了緩和這種鬥爭,又想起來複立太子,但是皇帝金口玉言,不好出爾反爾,就借用“推舉”來希望復立太子,就是借用議政王大臣會議,來決立太子胤礽復立。但是令康熙皇帝意想不到的是,議政王大臣會議選出了老八胤禩為新太子。

    康熙皇帝一直不喜歡老八胤禩,這下被推為太子,讓康熙皇帝變得十分被動,就只好犧牲佟國維來將老八胤禩強壓下去了,復立廢太子胤礽。

    透過這一過程,我可以總結出在當時的大清政治體制內,皇權是最大的權力,誰當太子,誰不當太子,最終決定權在康熙皇帝手中,即便是透過議政王大臣會議選舉的結果也沒有最終效力。但是皇帝出爾反爾總是有損面子,所以歷史上康熙皇帝制造了一起“斃鷹事件”最終否定了當年那個推舉結果。

    以上說這麼多的原因是要找到滿清政治制度,尤其是繼承人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只有在知曉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假如沒有老四胤禛這個人,那麼康熙會選擇誰為繼承人呢?

    從滿清傳統的發展來看,“推舉”是一種路徑選擇;從滿清入主中原,學習漢文化後的發展情況來看,皇權進一步集中,“推舉”的基礎(議政王大臣會議)已經被嚴重“稀釋”,皇帝的心意才是最終的路徑選擇。

    我們 還是就著電視劇《雍正王朝》來具體分析一下。

    其實,如果皇子們沒有政治野心,也是很難入康熙皇帝的法眼的,讓皇子們參與政治,磨練才幹,不僅僅是做事,還要承擔起治理大清的責任。例如皇三子胤祉,在文學上有《古今圖書整合》的造詣,但是他的政治野心只限於“天上掉餡餅”,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皇太子被廢,老大被罰,按照次序,這儲君之位是不是就歸我老三了呢?在一廢太子期間,老三胤祉揭發老大胤褆誅魔太子,是不是懷有此心難說,但是除了遭遇康熙皇帝一頓申斥之外,並沒有對他進行重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胤祉在政治上其實是個十分被動的人,他知道自己做不好,但是又有點希望皇位落在自己頭上,他只是消極的等待,這注定他不會成為康熙眼中的繼承人。

    老十三胤祥,性格有缺陷,他是一個忠心的助手,連張五哥都看得出他不適合當太子,那就更別說康熙皇帝了。

    若論政治野心,當屬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所以,除非有新的皇子殺出來,在沒有老四胤禛的情況下,必然從這兩位中產生,那麼,究竟誰會更有把握呢?

    先說老八胤禩,康熙皇帝一直不中意的皇子,刑部冤獄案後,康熙皇帝給了他一個“其心可誅”的評價,自此之後,連圖裡琛都認為他於儲位沒戲了。一廢太子的時候,康熙皇帝甚至以犧牲佟國維來打擊老八胤禩,可見,這對父子關係已經十分僵硬。

    但是老八有一個名正言順的依據在手,才是他為之不斷爭取的理由,那就是一廢太子期間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公推結果。根據清皇室的規矩,要是康熙皇帝沒有正當理由或者新的太子人選,那麼這個結果將來是有效的。在電視劇中雖然沒有對這條規矩進行說明,但是歷史背景就是如此。所以,只要康熙皇帝還沒有立太子,或者突然駕崩,老八胤禩是可以依據這個結果登上大位的。

    再說老十四胤禵。胤禵在八大山莊偽造太子手諭,康熙皇帝沒追究,在乾清門頂撞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反而讓他接管兵部,西藏叛亂髮生,康熙加封他為大將軍王,遠征西北建功立業。無論從何種角度講,康熙皇帝對這個十四子都十分疼愛和寬容,雖然這都不一定是他繼承皇位的理由,但是在其他皇子中,又還有誰能夠堪當大任呢?

    康熙皇帝不會選擇一位平庸的皇子來克承大統,因為滿清的傳統沒有這種制度基礎,所以,他不會如同瓦崗軍挑選程咬金當大王一樣來平衡皇子們的勢力,他要選擇的,一定是一個具備政治野心,且能力相配的皇子來繼承大統。鑑於皇權至上的因素,康熙皇帝不中意老八胤禩,同樣也會置那個公推結果不理,從而將老十四胤禵推上皇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不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