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盛漢將軍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這首詩大約是746年(天寶五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這首詩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頗有盛唐氣象。

    離題有點遠了,咱們來分析下題主所問。《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這裡李白真的沒有上船嗎?本將軍以為肯定是上船了。原因有三:

    一、李白還沒這個膽量,大家看電視劇多了都知道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一個不小心就把腦袋給玩丟了,李白再狂也不會拿自己小命開玩笑;

    二、沒必要,既然來都來了,再擺那個譜不上船有必要嗎?李白來長安幹嘛來了,不就是想“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嗎?李白人稱詩仙,出口成章,有此機會還不再顯擺顯擺?

    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船的解釋可能有誤。

    在明代人張自烈著有《正字通》一書,書裡面講到,“蜀人呼衣繫帶為穿,俗音改穿為船”。古時關中一帶也把衣襟叫做船,所以本將軍以為此句應解釋為李白醉酒後衣衫不整的就被高力士扶上了船。

  • 2 # 書歌李老才

    (一)《飲中八仙歌》是杜甫的一首詩,裡面素描了幾個當朝喜歡飲酒的風流人物,其中用了最長的篇幅寫了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由於此首詩的傳播,以後也就有了 “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詩仙太白以酒助興,嗜酒賦詩的才名在那個開元盛世時代更是人盡皆知。(二)話說當年李白才名滿天下,被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召見了他,並賜食,親自為他調羹,詔為供奉翰林,給了個翰林待詔的官位。其實也是個閒職,多是聚會時詔李白寫詩助興而已。開始入宮,李白滿懷一腔報國熱情,他天縱之資,詩思敏捷,加之自小的深厚積累,平時的刻苦練習,使他具有隨口成詩的超人才華,在朝中任職期間,玄宗每次詔他現場作詩,他只要喝一杯酒,就能立馬寫出一篇仙氣橫溢的,符合現場情景的詩文,很是讓所有人嘖嘖羨慕稱奇。唐玄宗對李白詩才也是很喜愛,兩人關係不錯。後來慢慢的李白也看到了宮廷勾心鬥角等殘酷的現實,自己的報國雄心、凌雲壯志難酬,加之對那些阿諛諂媚一類官員不是一條道上的,很是鬱悶,時常也就是借酒澆愁愁更愁,喝的酩酊大醉,玄宗李隆基也知曉李白嗜酒成性,愛其才名,也就放任不與約束。(三)有一次,玄宗一行人在沉香亭白蓮池泛舟暢遊,李白則獨自在岸邊喝酒唱詩,喝到酣暢處,誰召喚他也不予理睬。唐玄宗看到李白酒後憨態可掬,挺有意思,想召他上船來玩耍助興,讓人詫異的是,沒想到李白竟然敢借著酒勁醉意抗旨,拒絕上船,嘴上還嘟囔著自己就是酒中仙。至於李白最後上沒上船,也未有歷史記載,隨我們去猜測了。(四)據傳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事是後來李白辭官離開長安後,在河南洛陽遇見了杜甫,兩人話語投機,聊的很歡暢,李白便把自己在朝廷做翰林待詔時的一些喝酒“事蹟”講述給了好友杜甫,也包括此事,聽的杜甫很是羨慕,感嘆自己沒有李白活的灑脫自在。於是後來也就有了《飲中八仙歌》裡有關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詩句。

  • 3 # 琴簧汗舞

    謝墨軒請。

    “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正所謂“寫詩非寫理,寫仄寫平真寫趣;畫虎難畫骨,畫雲畫霧難畫風”。領導叫你做什麼你敢不聽,除非此人是智力有問題,亦或是真喝高了,抬也不起,哈哈!歷史記載李杜曾見過面,當時白已成名,甫尚在精進。之這首斗酒篇不船,意畫出詩仙之神韻,詩聖之騷氣。總關兩位大師之別趣!

  • 4 # Adans65

    謝朋友邀。先說結論吧,李白是真的沒有上船,不過此船非彼船也。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詩句,杜甫分別用幾句事,描畫了八個人喝酒的事蹟,別具意態,不同凡俗,合詩寓為飲中八仙。他是怎麼形容李白的呢?就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兩句話怎麼理解呢?如果把天子呼來不上船,理解為不應天子之招,跟本就沒去,似乎前三句也儘夠了,自稱臣是酒中仙一句,難勉畫蛇添足之嫌,徒增歧義,以杜甫的文才,用詞之洗煉,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且不應天子詔,在平民百姓眼中看來是天大的事,可在這些個青高雅士,酒中狂客眼中就有些不夠看了。想憑此高他們一等,只怕宗之未醉,也要翻白眼了吧。如果是李白去了,但沒上去天子的船,還自稱臣是酒中仙,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啊。 李隆基:李白,快快到船上來。 李白:不去。 李隆基:聽話,我是天子。 李白:不上,我是酒中仙。 李白是大唐最大的錘子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讓我來為大家還原一下真相吧。自稱臣是酒中仙,分明就是李白對李隆基的答覆之語,那麼李隆基問了李白什麼問題呢?我想應該是這樣:李白呀,聽說你剛才還在酒吧裡喝多了睡覺吶,怎麼我一叫就出過來了 ,賀知章他喝多了,騎在馬上都七搖八晃的像坐船一樣,你咋不歪不倒的像沒喝一樣啊?李白答到:因為我是酒中仙唄。詩至此處,一改前文直敘平鋪,與首句知章騎馬似乘船,遙相輝映,頓時高潮忽起,諧趣橫生,其非酒到酣時,杜子美何曾有此等詩句。倘若賀知章尚未化塵於松下,定當與李白杜甫拼酒論詩。所以李白不上之船,與賀知章所乘之船為一事 皆為酒後醉態之喻,所以一詩用了兩個船之,乃是以賀喻李,別無它意。 其實杜甫寫這首詩,也還別具用心。當時杜甫初至京師,尚不如意。不免想起李白初至京時,賀知章一見驚為天人,金龜換酒,舉薦於天子,是有提攜之恩的,堪稱李之伯樂。可能也是杜甫苦悶飲酒,醉而成詩,將自己的一身才氣,豪氣,酒氣,俱付於詩中,一則初露鋒芒,二者期逢伯樂,這也是將賀知章置於汝陽王之前的一些用心良苦啊。

  • 5 # 嘉慶192163642

    應該是真的,杜詩聖不會戲說,再說李詩仙每天飲酒必醉,話說有一天皇上游船時想到招李白前來助興,派高力士去尋找,當天李白已酒醉如泥行走不得,聽說皇上招喚醉成這樣當然不能去了,因此連說不去不去,而高力士交不了差,於是叫兩個侍衛架著李白走,到了船邊三個人不好上船,只好把他背上了船。李白把這件趣事說給老杜聽後覺得很有意思,因此寫了長安八酒仙的風流韻事《飲中八仙歌》,經過藝術加工把這件事寫在詩中說天子呼來不上船,也是確如其實的。如果某天晚上老闆派辦公室主任請你去加班,而你已酒醉不醒被硬拖上車的,這一經歷也能說是老闆呼來不上車。再說李白的張狂性格也是如此,他醉酒後叫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也是得到皇上寬容的。

  • 6 # 小勞叨叨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裡的詞句。其中這第三句,“天子呼來不上船”,很多人不太理解,不上船是怎麼個意思呢?

    有人說了,這李白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唐玄宗經常在白蓮池泛舟,想起李白來了,“趕緊,把李白找來。”這時候啊,李白已經喝醉了,上不了船了。可是這“不上船”呀,和這個“上不了船“、“難以上船”他不是一個意思,要真是那樣,可以寫“天子呼來難上船”不就得了嗎;而且這也和下一句“自稱臣是酒中仙”連線不起來,啊,跳躍太大。

    又有人說了,船呀,在古代有衣領、衣襟的意思,《康熙字典》裡邊就有,“衣領曰船”,“或言衣襟為船”。李白喝醉了,唐玄宗召見他,他是不繫釦子、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就來了,別人指責他,他還說呢,“呃~我是神仙,酒中仙!”這種解釋呢,呃,也有些不妥。首先來說,在古代是非常注重禮儀的,特別是這穿衣戴帽,都是非常講究的。而且是皇帝召見,好麼,這李白披著衣服,不繫釦子,大敞搖開的就來了?這是大不敬呀。而且如果李白在清醒的時候這樣不修邊幅,那還可以說是一種詩人的瀟灑,但要是喝多了這樣兒,那就只能說這是酒鬼的醜態了,這是不符合杜甫讚美李白的意思的。再有呢,就是這個“船”字前面呀,有個“上”字,那這就成了一個多餘的字兒了,這不是杜甫的風格。

    再一種說法兒呢,說這個“船”呀,是皇權的代稱。說李白不聽皇帝的召喚,唉,藐視皇權,不與皇室合作,不上他的“賊船”。這種說法就更不靠譜了,我們知道,李白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他去長安就是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因此呢,他是需要向皇帝靠近的。唐玄宗這條船他不上,那他還要上哪兒去呀,沒有比這條船更大的了。

    其實關於“船”的解釋呢,在古代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唉,它呀,是盛酒的器物,酒具、酒杯。中國的酒具呀,很多,咱們之前講過,像什麼尊、觚gu、觥gong、觶zhi、爵,等等吧。最早呢,這酒具呀,底下有腿兒都是比較高,魏晉以來呢,唉,都變矮了,瘦長,跟那小船兒似的了,有銀的,也有玉的,所以這古代的文人呀,就稱之為玉舟或銀船,銀船就是銀質船形酒杯。《唐語林·豪爽》裡邊記載了,“玄宗為潞州別駕,入覲jìn京師……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上乃連飲三銀船”。唉,連喝三杯酒。白居易也寫過 ,“畫舫牽徐轉,銀船酌慢巡”。蘇東坡也有,“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明朝楊慎也有詩 “月似銀船勸酒,星如玉彈圍棋”。應該說,至少自唐代開始,玉舟、銀船,就已經成為文人筆下這個酒具的代名詞啦。

    那麼咱們知道這船是什麼意思了,那再讀這詩就明白了。李白平生好飲酒,飲酒一斗,就能賦詩百篇。沒事兒呢,他就去長安城的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一天,玄宗在湖池遊宴,召李白來吟詩作賦,卻沒有給他準備美酒和酒具。這李白呢,恃才傲物,唉,就說了,“啊,陛下,您這可不對呀,怎麼沒有酒啊?沒酒我可怎麼寫呢,我可是酒中之仙啊。”

  • 7 # 詩詞書院

    “天子呼來不上船。”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行歌《飲中八仙歌》,對此句子的解讀,歷來都頗具爭議。而我個人的傾向是,此船不宜作交通工具的船釋義。

    杜甫此詩,一共寫的是八位好酒之人的醉態,句句押韻,其中寫李白的章節有四句: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裡的“船”字與起句“知章騎馬似乘船”重韻。但起句的釋義很明確,就是說,賀知章喝了酒後,騎馬好象乘船一樣,搖搖晃晃。這裡的船就是泛指水上交通工具的船或舟,從句意上解讀,則更偏向舟多點。雖然《說文義證》上說:“小曰舟,大曰船。”

    “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船字,今人也多將其作交通工具解義,這也無不可,但覺得略顯生硬。因為前兩句並未為此句的船作任何鋪墊。而題目中的問題,是否真有不上船此事?則大多沒發生過,在這用的是虛筆。

    我個人則更傾向於宋人程大昌在《續演繁露》中的釋義:“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或言衣襟為船。”《韻會》中又有言:“衣領曰船。”《正字通》又曰:“俗以船為襟穿。”

    唐代蜀地之人將呼衣繫帶稱為穿,而民間俗語又將穿作船。“不上船”則為沒有繫上襟帶。整句詩的意思是:天子召見,也沒有繫上衣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凱美瑞做了四輪定位後油耗增大了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