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塞上老土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絕句”這一名稱大約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梁、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的章法和構思 既“絕詩”。因定格僅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唐代通行者為近體,平仄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規範。

    絕句的章法與律詩章法有許多相同之處,都是起承轉合四個步驟。但也有許多不同。

    一般來說,律詩的起承轉合分別由一聯來承擔。而絕句是分別由一句來承擔。就是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 律詩的章法比較好把握,波瀾不需要太大,精彩之處一般體現在中間兩聯上,大開大闔,主要以鋪陳為主。

    比如溫庭筠的《蘇武廟》“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比如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比如杜甫的《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都是如此。 這些鋪陳,不一定都以氣勢取勝,但卻以氣韻取勝。出句和對句之間的開合、跳蕩,或綿綿蕩蕩,或驚心動魄。而絕句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絕句的精彩之處,更多的體現在整體的構思上。起承轉合之間,短短的四句話,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寫作內容、目的、意義。因為體裁小,不可能寫的那麼詳細,但也必須交代明白,這就需要很深的駕御語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構思。絕句必須在精妙構思的基礎之上,給人留下足夠的回味。想寫的內容當然是需要寫出來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設計安排,取材、剪裁頗費腦筋。寫細了,會浪費筆墨。寫粗了,又可能交代不清。因此,必須抓住最精彩的一點展開。絕句之絕,就要體現在詩人的思力上。沒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構思,是不可能出經典之作的。

    絕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歸結起來,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平起、順承、跳轉、妙合。 平起,就是起頭的時候儘量心情平靜,不要一下筆就風起雲湧。那樣往往會後繼乏力。只要抓住問題的要害,輕輕地開了頭就可以了。順承,和律詩一樣,就是儘量承接的自然,緩緩地把感情向上推。跳轉,就是要儘量使轉折之筆盪開,造就波瀾。妙成,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瞭,使人眼前一亮,然後拍案叫絕。

    我們以杜牧的《赤壁》為例來說明一下。

    我們知道,赤壁是個古戰場。自古寫這個題材的很多,但我以為杜牧的這一首與眾多的同題材作品不同,有著極其經典巧妙的構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寫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撿到一塊廢鐵,這是一塊埋藏於沙土下面的折斷了的戟,是一種武器。承接句進一步交代說,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認出是古時留下的。至於是什麼時候的東西,作者沒有講。但因為題目裡交代了“赤壁”二字,我們知道是三國時期的。這樣,就順便扣上了赤壁古戰場這樣的題。第三句轉折,就是典型的跳轉,作者在這裡做了一個假設,假如東風不幫助周郎的話(會怎麼樣呢)?尾句合的甚為有意思,作者不說戰爭的結局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而避重就輕地說二喬的命運。關於赤壁之戰的種種說法,我們不用在這裡詳加陳述,二喬的結局在這裡代指了戰爭的結局,這是詩這種文體所特有的方法。這裡不僅有象徵,而且有假設。全詩的技巧也主要體現在這裡。前文我們提到過關於技巧的問題,這裡的技巧是針對全篇而設立的,因此它是篇章的技巧,而不簡單地是修辭。關於技巧的問題我們留待日後再詳細討論,這裡只是順便提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跳轉。東風句的出現,在我們初讀此詩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突然。我們無論如何想象不到東風與廢戟的關係,似乎八竿子也打不著。而當我們讀完最後一句的時候,才明白它的妙用。這就是轉折的妙處,這就是波瀾。從撿拾廢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認前朝,進而想到東風,於是假設,最後妙結,這之間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構思,令人歎服。

    我們還可以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來舉例說明。

    君問歸期未有期,接到妻子的來信,問我歸期。可我實在不知道歸期在何時。 巴山夜雨漲秋池。我現在在巴山,秋天的夜雨很大。 何當共剪西窗燭,什麼時候我在和你一起剪燭西窗呢? 卻話巴山夜雨時。那時我再向你述說巴山夜雨時,我是怎樣在相思中度過象今天這樣孤寂的夜晚的。 全詩的起承轉合都很平淡,但依然可以清晰地分出四個部分之間的脈絡。前兩句都是寫現在,第三句用幻想加疑問的方式寫將來。結尾雖然還是沉浸在對將來的幻想之中,卻已經結了,表明這是現在的想象。這首詩的主線當然就是相思之情了。因為相思,作者的妻子來信問歸期。因為相思,作者雨夜不寐。因為相思不寐而展開幻想,進而設想一個美好的相聚的場面。 絕句的章法千變萬化,但主線是不可缺少的,起承轉合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人曾經問我,難道詩都是要起承轉合的嗎?有沒有不是這樣安排的呢? 一般來說,起承轉合是必不可少的四個部分。不論是格律詩還是古體詩亦或長篇歌行,都是如此。長篇歌行或者敘事長詩的起承轉合更是不可少的,只是它們變化更大一些。長篇古風更接近於文章的體裁,開頭、故事的發展、波瀾、結尾,更要環環相扣。它們更需要明確線索,有的還不只是一條線索,有時是一明一暗,有的是兩條明線。沒有線索的貫穿,不可能把一個複雜的事情寫清晰。而詩的起承轉合,說到底其實就是線索的設定和安排問題。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杜甫的名篇 全詩是一個完整的春天的畫面,這裡就沒有起承轉合的安排。只有動靜結合的技巧。前兩句是靜景,後兩句是動景。動靜之間婉轉和諧。

    再比如《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第一句是點,第二句是線,第三第四句是面。點、線、面的結合,組成四幅畫面。但這樣的詩雖然好,可惜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我們看不出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尤其“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一麗一香,有些直白,沒有什麼波瀾,也沒有多少精妙之處,讀完之後,雖然也有許多美的聯想,但回味不足。所有的意義都在字面上交代清楚了。這樣的詩也可以欣賞,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 2 # 劉河祥

    絕句有四種格式,有平起入韻,平起不入韻。有仄起入韻,有仄起不入韻。所謂絕句要求比律詩還要嚴格,如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式來說,五不論,六分明是行不通的,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相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言……

  • 3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不押韻的東西不叫作詩。不管是幾言詩,都是一樣。

    押韻在文言文沒有標點符號的狀況下,實際上最早出現的是“句讀”的作用,告訴讀詩者詩句在哪裡停頓,類似於“之乎者也”這些虛詞所起的作用。而不斷使用同韻字在對仗平仄的前提下,會大大加強詩詞語句的節奏感。哪裡開,那裡合,哪裡高,哪裡低,哪句是半句,哪句是結尾,都是透過音律變化來實現。

    舉個例子。在沒有標點符號情況下的五絕: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詩是唐朝詩人王之渙作品

    注意,真要在古時候刊印,那是豎著排列的,而且分行後是從右往左的,一個沒有讀過這首詩的人拿到這頁紙張是什麼反應?是懵逼的,古今中外的人都一樣。但是我們如果朗讀出來,自然而然就會發現“流”,“樓”押韻的位置為關鍵點,從而理出這一頁文章的正確讀法,得出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前面是標題,後面是作者介紹。

    這還只是押韻的一個“句讀”作用而已。

    不押韻,讀者就像沒有眼鏡的近視,根本無法知道作品是要表達什麼,無法領會詩人充沛的感情,如何能被作者感動,和作者一起鼓與呼?

    押韻是詩歌的基本規則。找不到韻腳,那就不要寫詩。可以用其它短小精悍的文體來抒發感情。我們可以離開詩歌這個場所,寫散文,寫段子,寫金句一樣可以抒發人生感悟,不浪費自己偶然得到的好句子。

    五言四句詩

    五言詩出現較早,但是早期是古風形式出現,到後期在宮體詩中逐漸出現四句一“絕”的格式,也就是四句一般為一小節,是可以換韻的最小單位。因為押韻,至少是兩個偶數句尾字韻部相同。所以,要押韻,至少是四句。

    後來把這四句一段單獨提出來成為“短、平、快”的絕句形式。而遵守近體格律詩平仄格式的五言四句,我們稱之為“律絕”,也就是通稱的“五絕”,不遵守平仄格式的通稱為“五言古絕”,包含在“五古”(五言古詩)的分類下。

    五言四句,就是五言律絕和五言古絕兩種形式。

    而絕句因為剛好四句,是押韻的最小單位,同時因為“句讀”的作用,所以在偶數句句尾是必須押韻的,就是二、四句尾。

    第一句也可以押韻,但是第三句絕對不能押韻。韻腳字相當於句號,第三句那裡是半句話,只能打逗號,所以禁止押韻,而且平仄聲調也必須和韻腳字相反,以示區別。

    比如《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第三句“目”不但不押韻,而且是仄聲,與“流”、“樓”平聲韻區別,這是律絕。

    比如《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第三句“翁”不押韻,是平聲,與“絕”、“滅”、“雪”仄聲韻區別,這是古絕。

    不要小看五言詩,詩的結構是精巧的,音韻是有節奏的,內容是完整的。

    五言四句詩,句尾一定是押韻的,否則就連詩都不是了。

  • 4 # 老街味道

    問題:絕句為何有人說一定是第四句押韻?

    前言

    不是有人說,而是必須。絕句只有四句,其中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須押韻。

    絕句有近體、有古體;古體有仄韻有平韻,無論哪一種絕句,第2、4句押韻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近體絕句有四種,兩種第一句否押韻,兩種第一句不用押韻

    1、平起平收 第一句押韻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韻腳是:間、山、關。

    2、仄起平收 第一句押韻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韻腳是:斜、家、花。

    3、平起仄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韻腳是:新、人。

    4、仄起仄收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韻腳是:流、樓。

    小結:

    1、第一句平收尾的近體絕句,第1、2、4句必須押韻,第3句不可以押韻。2、第一句仄收尾的近體絕句,第1句、第3句不可以押韻,第2、4句必須押韻。二、古體絕句

    1、仄韻詩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兩個韻腳是:去、處。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三個韻腳是:絕、滅、雪

    2、平韻詩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兩個韻腳是:雲、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三個韻腳是:光、霜、鄉。

    小結:可以看出,古體絕句有押平韻和仄韻的分別。

    1、古體絕句第一句是否押韻要求不嚴格,第一句平收還是仄收要求也不嚴格。 2、第2、4句必須押韻。 3、仄韻詩,第3句一般平收尾,平韻詩,第3句一般仄收尾。第一句前面說了要求不嚴。結束句

    從詩體來說,絕句是最簡單的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第2、4句一定要押韻。但是僅僅知道這一點還不夠,還要記住一個前文沒有說明的重要知識:

    第2、4句的韻腳平仄要一致。

    例如第二句押平韻,第四句押仄韻,那寫出來的詩還是一個門外漢的作品。反之亦然。

  • 5 # 守在河邊的老貓

    七絕、五絕細分為“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首句入韻就是:一、二、四句押韻。首句不入韻就是二、四句押韻。可見,不論首句是否入韻,第二、四句是必須押韻的,這是規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西方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