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後知後覺的菜瓜
-
2 # 不雨
“刻意練習”是一種以目標和質量為導向的練習,是任何行業想要取得成功的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它背後的機理是,透過充分利用人類的身體和大腦的適應能力,來逐步塑造和提升技能。
大腦就像肌肉,會越練越強大。比如海馬體是大腦中掌管記憶的區域。人們透過有意識的記憶訓練,能不斷刺激海馬體,使它更發達,從而取得更敏銳的記憶能力。我們舉個例子,想成為一名倫敦計程車司機,你需要對2.5萬條複雜的街道瞭如指掌。倫敦的計程車駕照考試難度堪稱全世界之最。科學家們發現,經過長時間的駕駛經驗,倫敦計程車司機大腦中海馬體的體積明顯比普通人要大,甚至也超過了公共汽車司機。因為公共汽車司機雖然也在倫敦開了好幾年車,但他們只反覆走一條路線,不會思考從甲地到乙地的最佳線路是什麼。
刻意練習就是透過建立心理表徵,幫助人們找出記憶規律,提高決策效率,出色地做好事情。與大腦有關聯的另外一個關鍵詞是心理表徵。所謂心理表徵,就是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資訊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比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很快就會聯想到那幅著名油畫,這就是蒙娜麗莎畫像在我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能否建立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是區分高手和新手的關鍵因素。
-
3 # 櫻桃書院
刻意練習是非常專業的練習。有人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在21小時持續不停做俯臥撐。而且可以做到4萬多個。日本有一個人,透過刻意練習,記住了圓周率小數點以後到10萬位。而富蘭克林,透過刻意練習,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作者認為,一個人變得如此卓越,靠的是刻意練習,而不是特別的智商。
它需要你在一個已經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水平。其次,刻意練習需要一位導師來指導你,教你練習的方法,幫助你提高特定的技能。這位導師必須要達到一定水平,並且有一些可以教導別人的好方法。刻意練習是一種有目的的練習。
刻意練習有以下的特點:
1.刻意練習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經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的技能。
2.刻意練習要逼著自己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持續不斷的超出他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要求人們最大限度的努力。
3.刻意練習要有明確的目標。訂立一個總目標,在訂立計劃,實現一系列微小的改變,最後將這些改變積累起來,使得從業者能夠看到自己不斷進步,朝著目標一步步逼近。
4.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不止簡單的遵照導師的指導,學生還必須緊跟他的練習目標,適當的做出調整,控制練習。
5.刻意練習包含反饋,比如老師對學生的反饋,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並且對反饋進行調整。
6.刻意練習需要有高效的心理表徵,心理表徵使人們能檢測在練習中和實際工作中做的怎麼樣。
7.刻意練習是在過去獲得某方面的基礎上,針對性的提高那方面的技能。
親愛的小夥伴,你有沒有使用過刻意練習來學習呢》
-
4 # 速讀G先生
別讓自己的努力白費,正確的努力是這樣的!
從刻意練習中,我們知道從新手、菜鳥到大師、高手的最快和最好的方法就是刻意練習。但為什麼有些人練習之後卻只能達到普通級的水平呢?很大程度上是你的練習方法出錯了!
1、練習的節奏比時數更重要
x→今天從早到晚練習8個小時,補回荒廢一週的練習量。
√→每日練習2小時,練5休2維持節奏。
2、練習時“明確的目標”很重要
x→今天的目標是練習 2 小時!
√→今天要練習在半個小時內完成 30 次來回對打。
小提醒:除了練習時間之外,想提升自身能力,最重要的是訂定「明確目標」。當目標越詳細越具體,才能讓自己練得有效率,達到精進技能的效果。
3、學不好的原因不是找不到導師
x→沒有導師給我意見,怎麼練習也沒有用。
x→找來天王級名師,一定可以讓我變得超頂尖。
√→沒人教沒關係,我可以上網搜尋適合的學習方法。
√→導師不一定要超級有名,重點是他的教學方法對我來說很受用。
小提醒:練習需要導師的主因在於“反饋”,因此即使沒有老師陪伴你,只要能透過各種平臺得到精準的改善意見,就是好的反饋。
4、練習的目標難度要適合自己
x→設定練習的跳級目標,如果我成功的話功力就大增。
√→設定比現在難一點的目標,有點挑戰就可以。
5、練習的時間可以逐步拉長
x→練習15分鐘休息,是我最好的節奏。
√→這次練習15分鐘,下次試試看練習20分鐘,逐步拉長時數。
小提醒:練習需要高度專注力,太難的目標、時間太短,都會讓自己不夠集中,很容易中途放棄。建議慢慢拉長練習時間,逐步培養專注力。
透過專業訓練,提升你“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
5 # aa小瑞aa
書中講述刻意練習前講的有目的的練習,什麼是心裡表徵以及大腦的適應能力。
有目的的練習是基本的有效練習,而刻意練習與之最大的區別就是刻意練習會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徵並運用了大腦的適應能力。
心理表徵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想到貓大家心中會想到什麼?四肢動物,哺乳動物,有體毛,自己的小貓喜歡吃小魚乾,這都是我們對貓的心理表徵。刻意練習建立心理表徵就像是一邊走路一邊鋪路,有效的心理表徵會指引我們的練習並讓我們意識到應該有什麼改正,而刻意練習會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建立心理表徵有三個要點,缺一不可,專注,反饋,糾正。將反饋時間延後似乎會有助於記憶(認知天性)。
大腦是有極強的適應能力的,我說的是極強。書中有例子,倫敦計程車司機需要進行大量有效的記憶訓練才能得到工作,而那些得到工作的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負責掌管記憶的區域)比普通人包括沒有得到工作的計程車司機大。這意味著我們在練習的時候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塑造我們的潛能。就通俗說你訓練後別人的海馬體像核桃一樣大,而你的已經是半個蘋果了,你的可開發空間是不是就比別人多了?當然,這是我做的不恰當的比喻,只是為了理解。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練習了卻沒用呢?就像那些沒有得到工作的計程車司機一樣,他們很大程度上沒有走出舒適區並堅持下去,兩要素缺一不可。身體喜歡平衡適應,當你把有意義的努力當做常態後身體就會變得優秀以適應你。
練習最好要有導師指導。登高位之人無不沿著旋梯而上。刻意練習把大目標拆解成明確的小目標,比如你需要為了學習數學怎樣把目標拆解成今天學習一個公式,明天就開始學習模型。
還有,別盲目相信一萬小時。艾利克森博士研究過很多小提琴學生的練習時間,那些十八歲前最優秀的小提琴學生平均練習時常七千四百零一小時,三十歲上下投入了兩萬小時。但是,幾乎所有的勵志書作家都忽略了前提,有效的練習。有效的練習是痛苦的,人們不願意提起它,所以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影片,一群初中生把桌子擺的花裡胡哨擺上個鬧鐘然後開始照著書在練習冊上抄古詩,亦或是看著書上的方程式做題。看起來很認真,其實就是自己騙自己,考試的時候不會有書讓你抄。有些人在學校學習努力,但是就是分數低,其皆出於此。真正的學習不需要勵志話語,也不需要他們那麼多的激情,需要的,只有一往無前的毅力和自我反省,保持高效。激情來的越快,散的越快。
回覆列表
以前人們鼓勵人的時候愛這樣說:只要你努力一定會成功。但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的,努力的人那麼多,成功的人卻很少。現在人們說:你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成功。這話應該比較客觀。但是怎樣努力能獲得成功呢?
美國的安德斯 ·艾利克森博士和羅伯特·普爾博士就對這個問題做過長久地研究。艾利克森是一位心理學教授,也是一位傑出的學者。而普爾是一名醫學作家 。他們在很多年裡專注於研究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第一次提出了“刻意練習”的概念。他們的學術專著《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中指出:刻意練習可以讓你變得優秀;刻意練習還可以建立專業的心理表徵。
曾經,很多人堅信一萬小時定律,以為只要我付出上千上萬小時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以為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仔細想想,我們身邊一定都有那樣的人,每天都非常認真地學習,聽各種課,做很多筆記,然而成績並不怎麼樣。這是因為他的學習方法不對,僅僅是大量地練習是不夠的。
《刻意練習》這本書裡講的就是怎樣從新手變成大師,關鍵在於你是否做到了刻、意、練、習。
怎樣做到刻意練習?
1.大量的練習。要想擁有嫻熟的技藝,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練習,大量地練習。從小打下堅實的基礎,到後來真正能夠出人頭地,至少需要10年之久,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可能看到某個人一夜成名,卻絕不會看到他之前的辛勤付出。就是因為有了許多年的鋪墊和積累,經歷過無數次的煎熬和失敗,才會有某一刻的展翅高飛。刻意練習是最有效最強大的練習方式。
2.有目的的練習。明確的特定的目標會給我們動力,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前行。假如你想學英語,買了好些英語書、磁帶,還報個各種英語班。但是你學英語是想達到什麼目標呢?不出國不在外企,不做翻譯,沒有說英語的語境,想想費半天勁好像也沒什麼用,這樣盲目的學習很容易讓人放棄。
有目的的練習,是為了積跬步以至千里,最終達到理想目標。所以目標一定要明確而且可行。確定目標之後,把它分解,變成一個離現狀不太遠的小目標,看上去稍微努力一點就能實現,這就很給人以力量。然後再定一個不太遠的小目標,再去實現。就這 樣一點點地向大目標靠近。比如你的目標是成為作家,這個目標非常遠大,如果自己只是一味地想什麼時候才能寫出幾十萬字的鴻篇鉅著,很容易半途而廢。你不妨把目標縮小,我一年之內要達到一個什麼水平,三個月要寫出什麼來,一個月內要怎樣,每天寫多少字,這樣目標就在不遠的地方,似乎伸手就可以夠到,這樣才會牽引著你一步步前行。
3.必須專注。如果三心兩意心猿意馬,那肯定是不可能提高業務水平的。那些無效的勤奮其實是更壞的表現。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學生每天沉浸在題海里,不停地做題做題,看上去真的好努力的樣子,但是會不會呢,做得對不對呢,不會的怎麼解決呢,不管,只是一味地寫,自以為我勤奮了我一定會有收穫。但是事實肯定不是這樣的。做題說到底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不懂不會的就要向老師請教,下次再遇到這樣的題就不會再錯。不然,考試的時候不也是這樣瞎寫嗎,那做題又有什麼意義呢?這種勤奮沒有意義,並不會讓自己多一點進步。
4.得到反饋。練得好不好,哪裡有錯,有什麼弱點和不足,這些往往自己看不到的。如果有一個懂行的良師益友在身邊,他不僅可以給你提出意見,告訴你如何改進,甚至會一針見血地指出關鍵問題所在,讓你一下子就豁然開朗。所以說反饋的力量是巨大 的。
反饋就是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大量地去加強不足之處的練習,彌補漏洞,排除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如果沒有反饋,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只能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可能會走很多彎路。而有名師就不一樣子,往往一句話就能夠讓你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很多前人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拿來用的,不用再親歷親為地去驗證了。分析思考,將病例打包,強化訓練也是一 些名校常有的做法。
5.走出舒適區。很多人習慣了自己的工作之後,就不再要求上進了。每天輕車熟路地做自己熟悉的事,覺得很愜意。但是這樣沉浸在舒適區裡的人,幾十年如一日地重複,不但沒有進步還可能退步。我們看病往往願意找年紀大的醫生,以為他們經驗豐富,但是如果他沒有上進心沒有探求和深究,反倒可能因為懈怠因為依賴經驗而忽略一些重要的問題。所以,一箇中年的不精進自己業務的醫生未必比年輕的醫生更優秀。
要走出舒適區,對自己的要求高一點,勇於挑戰自我才能進步。但走太遠也會讓人因為一時很難達到而望而卻步,所以要走向離舒適區並不太遠的甜蜜區,稍微有一點難度,這樣才能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我的一個朋友剛學會開車,她每天早早地去上班,趁著沒人把車停在空曠的停車場。下班的時候也是等人都走完了,才去開車。每天這樣早出晚歸弄得時間特別緊張。我當時就建議她,你不如花上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的時間,狠狠地練練車技,專找車多人多的地方去,大街小巷車水馬龍,倒車,調頭,站車位,專找犄角旮旯的地方停車,狠狠地練一練,把技術練得過硬了,再也不怕什麼了。看了《刻意練習》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之前也有過刻意練習的念頭,只是當時並沒有那個概念。
刻意練習能帶來什麼?
1.改變大腦結構。
大量的事實證明,堅持不懈的大量的刻意練習,會使身體內部的組織結構和大腦的神經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大腦內的某個部位會因為特別多地使用它而變得異常發達。目的性練習能夠建立新的神經連線,使大腦的特定區域的體積有所增加,長跑運動員的心臟比普通人的大,這就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還有盲人的聽力非常敏銳,就是因為他看不見,所以才大量地刻意地煅煉了聽力。這也是用進廢退學說的又一種解釋。大力地開發某個部位,那個部位就越來越活躍。大腦就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大,不用就會萎縮。
2.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徵。
如果能有優秀的導師那就太好了。導師因為自身的優秀,以及本身過硬的水平,使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來給你方法和技巧上的提示。優秀的導師,不僅可以引導你少走彎路,還會引導你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徵,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必定比普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
一張棋譜,外行看著很複雜,大師看兩眼就能另外擺出同樣一張棋譜。這就是因為大師瞭解、熟悉、棋藝高超,早已建立了專業的心理表徵。這也正是普通人與大師的區別,普通人只能看到樹,大師卻能看到森林。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TOMORROWISANOTHERDAY
不懂英文的很艱難才能記住上面那些字母,過會兒就忘了。而懂英文的馬上能默寫下來,再過個十天八天的他仍然記得,因為他知道那是一句話。一樣的道理。
透過大量的練習找出規律,組織資訊,甚至制訂計劃,做到高效學習,發展各種高階能力,從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表現卓越。
一個新人司機剛開始上路會膽戰心驚,操作也顧此失彼。而老司機憑著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駕輕就熟,聽著音樂聊著天還眼觀六路,嫻熟地完成手中的各個動作。其實這些我們也可以做到,只要經過了大量的刻意練習,在大腦裡已經強化了記憶,那麼我們就可以隨時呼叫這些記憶。
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如果方法不得當也會犯下南轅北轍的錯誤。《刻意練習》這本書就是教我們怎樣透過練習成為傑出人物。每一個渴望進步想要超越自己的人都需要看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