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突然發現眼界真的很重要,如何提升自己眼界?學習?讀書?
9
回覆列表
  • 1 # 升值君

    上大學的時候,我見過一個很厲害的師兄。

    當時已經是他們大四最後一個學期,宿舍白天幾乎沒有人氣,大家都忙著在外面找工作。所有的人都在為去哪個不錯的公司好好幹一輩子而犯愁,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投簡歷、面試。然而,就他一個人氣定神閒地整天坐在宿舍的椅子上玩電腦。別人催他的時候,他就指指電腦,這就是他的工作。

    原來他在網上開了個店。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淘寶網的頁面,在2006年,當我們還把淘寶網購物體驗噴得狗血淋頭的時候。他成了我見過第一個開網店的人,他做的是一種特殊的茶葉,因此他從一開始就避開了女裝的激烈競爭,那時候全網幾乎沒多少競爭,所以做得一路順風順水。

    後來就到了淘寶店鋪的井噴期,各種不同的店鋪像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我的舍友沒有加入到這一場新老店鋪的戰爭中,用這幾年做淘寶積累下來的資金創下了一個新的茶葉品牌,聽說在老家已經小有名氣。

    他雖然一直在做我們看起來劍走偏鋒的事情,但是他的成功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他的父母和親戚都有不少是做茶葉生意的,耳濡目染的他早就對這門生意瞭如指掌,因為從小跟著看父輩們怎麼賣茶、進貨,所以對商機有一種天性上的敏銳。我們做生意還要從頭自己一點點摸索,而他從生下來就在學習了。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夠努力,是我們眼界帶給我們的思維就已經輸了。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深層原因就是隨著資訊資源的豐富,年輕人們都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可以將這個世界看得更開闊。眼界給我們了一個設定,你能看到的多少,就是自身能力能夠得到的最遠的地方,眼界實際上看到的是我們的人生。

    馬太效應講,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匱乏導致大部分人的眼界過於狹窄,很難有長遠的規劃。想要打破這個迴圈,就要想方設法開啟視野範圍。

    資訊社會最公平之處在於,每個使用網際網路的人都可以閱讀海量的資訊,只要動動滑鼠,我們就可以聽到世界上優秀大學的課程,而在百年前,這還是精英們壟斷的資源。時代的進步使我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終身學習,多學習提高思維境界,透過主動獲取知識來豐富人生,得到我們需要的閱歷和經驗,消除由於出生不同造成的思維鴻溝。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積極社交。一個人窩在家裡永遠不會知道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尤其是在當前日新月異的時代,多出去走走,接觸更多的人,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在行走過程中會加深對生命的感觸和對自我的認知。

    電影《乘風破浪》中有一句:“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這句雖然是調侃,沒有出過家門的也有自己的世界觀,但我相信在見過更大世界的人心中,這個世界更加具體生動。

  • 2 # 宿緣的生活美文

    提升自己最本質的需求是開拓眼界,認識生活或者事物的本質,看書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方式,不僅可以理解當下,還能通閱古今,當自己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的時候,不妨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待事物本質,這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讀書明志,讀書讓你不迷茫,也能讓你減緩無止境慾望的擴張步伐。

    但看書的目的也是透過開拓眼界來進一步達成的,所以它一定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們也可以透過旅行來開拓自己的眼睛,旅行不同於旅遊,需要帶上一顆寧靜淡泊的心,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主觀意志儘可能的接近事物本質。旅行不一定要去聞名的名勝,不一定要花多少不菲的經費,隨心而已,想去哪裡散心,想去哪裡思考調整都未嘗不可。

    提升自己的最直接要素是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心平氣和,所以要提升自己,就要試著去認真思索,儘可能認清事物的真相。這就可以歸納出一系列能夠讓你提升自己的方式。即哪種方式能讓你靜下心來,並樂此不疲的追求,那就是適合你本身的提升自己的方式。

    但想終究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如果要真正提升自己,行動是必不可少的補充因素,堅持是保證提升成敗的關鍵因素。

    最後,我來梳理一番,即首先要從內心裡總結出提升自己的方式,在嘗試付出行動檢驗其合理性,選擇有時往往比努力更重要,所以要在保證方向不偏差的前提下堅持,這樣才能更可靠的提升自己。當然,於我而言,運動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 3 # 米知山

    常常說我們要開啟自己的眼界,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但是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對於開啟自己的視野,我們很可能有些自我麻醉,彷彿自己只要是在工作的,自己有不少朋友的,自己常常到處旅行的就打開了自己的視野,這是一種自我陶醉的迷思而已。

    ●三種常見的所謂開啟視野的方式

    ——工作圈:每天工作都能接觸不少的人,但是這些人其實都是一個小圈子的:要麼這些人都是公司的同事,每天面對的都是這些面孔,是個小圈子;要麼接觸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人【特別是做銷售的人,因為天天都要跑業務。但是讓我困惑的是,有不少做銷售的人往往覺得自己見多識廣,雖然我也做過多年的銷售工作,但是我卻認為他們見得都是這個行業的人,他們識得都是這個行業的人,並不見多也不識廣,反而是對商業的理解越來越固化於自己的行業特點,越來越打不開思路。而且做銷售的人最看重的是銷售,而不是產品。不一心關注產品的公司,都是沒有社會領導價值的公司。喬布斯的看法一樣:當一個公司的高階領導層是銷售上來的時候,這個公司就快要完蛋了。】,對這個行業以外的人和物接觸不多,也是個小圈子。

    ——朋友圈:能和自己成為朋友的人,秉性都差不太多,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也不會有太多差別,而且這些能常常接觸的朋友的人數是有限的,不可能超過100個(可以參看我的歷史文章《朋友關係的四層分級,分級錯了則心就忙亂了》,我這個100個是指的朋友圈的內部三個層級),所以接觸下來之後,其實能給自己開啟的眼界也不會越來越寬,而是保持這個寬度。

    ——各處旅行:各種旅行是能開啟眼界,但是開啟眼界的作用大約只有5%,因為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實在的,餘下的95%的眼界用眼睛是探測不了的,需要用大腦提升到抽象的層級才行。為什麼說各處旅行只能開啟所處世界的5%的眼界呢?一則:旅行都是現在進行時,旅行到一個地方,是不可能體驗這個地方在1個月前、1年前、10年前、100年前的樣子的;二則:旅行都是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聽,但是那個地方的人的文化內涵,那個地方的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可能靠旅行得到的;三則:旅行只能見到方圓1公里內的事物,所以要看到所有事物,即使只是在海南這麼大的一個地方,也會花費你至少1年的時間去旅行。四則:如果那個地方發達,發達的原因和動力是什麼?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眼睛是看不出來的,需要深刻得去分析其歷史、文化、科技、人文、體制、格局等才能知曉。

    想想我們常見的所謂開啟自己眼界的方式吧,自認為的工作上接觸不少人,自認為的朋友很多,自認為的常常到處旅行。其實這3種常見的方式,是能讓自己長眼界,但是長眼界的速度很慢,其次長得眼界還是處於資訊般的、數字化的階段,還沒有進入到演算法般的、公式般的階段。【關於資訊和演算法,知識和認識的論述,請參考歷史文章《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價值陡降,演算法價值陡升。重新認識資訊,建造自己的演算法》】

    ●感性的認識 VS 論理的認識

    引用一段主席的文章裡的話,就能明白我們該怎麼樣開啟眼界的廣度和等級了:

    “認識的真正任務在於經過感覺而到達于思維,到達於逐步瞭解客觀事物的內部矛盾,瞭解它的規律性,瞭解這一過程和那一過程間的內部聯絡,即到達於論理的認識。重複地說,論理的認識所以和感性的認識不同,是因為感性的認識是屬於事物之片面的、現象的、外部聯絡的東西,論理的認識則推進了一大步,到達了事物的全體的、本質的、內部聯絡的東西,到達了暴露周圍世界的內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圍世界的總體上,在周圍世界的一切方面的內部聯絡上去把握周圍世界的發展。”

    體會到了嗎?一定要從實際的、具象的事物中,抽象出一種理論高度,而這種理論就是一種演算法,這就能給自己提供一件思考工具,能分析處理這種型別的各種事物,而不是單單針對某一個事物。

    美國的巴克敏斯特-富勒(集建築設計師、工程師、發明家、思想家、詩人於一身,擁有55個榮譽博士學位和26項專利發明)就提出世界上萬事萬物會遵循200來個原則,他在離世前已經總結出了100多個原則,他認為只要遵循原則,就能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自己的實踐力,就能分析處理各種事物。注意他的說法是“200來個原則”。

    查理-芒格(巴菲特好友和合夥人)也提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其實都是遵從的一套又一套的模型,他認為這些模型大約有100多種,如果自己能提煉出這100多種模型,並在實際生活工作中知道什麼情況下,該用哪些模型來處理,就能獲得很多的財富和思想,他就提出永遠不要有學科的概念,不論什麼學科都是人類自己分的,大自然沒有學科界限的,如果要能自己提煉出自己的100多個模型,必須什麼學科都懂,這個懂不是懂公式什麼的,而是懂得概念和模型。比如對於進化論,只需懂得進化論這個概念和模型,並運用到對生命系統中去(經濟社會,複雜體系都是生命系統)分析。

    ●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那麼我們作為普通人,能從哪些方面入手去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呢?我自己的歷史文章裡,反覆出現的詞語是“演算法”【演算法、公式對應的詞語是資訊、資料,這個的論述還是請參看歷史文章《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價值陡降,演算法價值陡升。重新認識資訊,建造自己的演算法》】。那繼續這個詞語的話,我們應該做的是,形成自己的很多種演算法,從而構建出自己的數學體系。

    這個演算法也是沒有學科界限的,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接觸的事物有限,比如高層政治、城市設計、金融運作等等都是我們不能觸及的,所以這些方面的演算法,我們就不用去獲取,知道這些方面的知識、資訊即可。

    獲取演算法是要花很多努力來思考、來實踐的,但是獲取知識和資料很簡單,看看書,看看新聞,看看手機就能儲存在自己大腦裡了,這個是很簡單的。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擴充套件自己的演算法呢?

    (1) 多讀書,沒有學科的界限,但是要多讀講模型、講演算法、講認知的書和文章,知識類的、資訊類的、資料類的書和文章少讀。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比如一週能有10小時來讀書的話,那麼80%就是8小時用來讀講認知的書籍和文章,20%也就是2小時用來讀知識和資訊的書籍和文章。

    (2) 多思考,自己要開始嘗試著提煉出自己的抽象的理論來,怎麼知道自己提取的是抽象的理論呢?很簡單,你在闡述這個理論的時候,裡面是沒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資訊的,都是抽象的詞語所構成,所以最後用來分析這個型別的事物的時候,直接把事物往裡面代入就行了。

    (3) 多修正。自己比如形成了對人的判斷的演算法,但是用來分析人的行為的時候,發現“咦,怎麼我的演算法不對了呢?”那麼就要修正自己的抽象理論,事實就在那裡擺著,自己的演算法解釋不了的時候,需要修改的不是事實,而是自己的演算法。

    當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又一套演算法的時候,你在工作的時候會看到不一樣的畫面;你在交友的時候會看到不一樣的畫面;你在旅行的時候會看到不一樣的畫面。別人處在感性認知的階段,你已經處於論理的認識了(按照主席的詞語)。

    我認為作為普通人,如果想做出一些不錯的成就(成為偉人那種成就我就不談了),以下幾個方面是很很很重要的,一定要提煉出自己的演算法:

    *看人識人的演算法

    *個人目標的戰略設定、戰術執行的演算法

    *健康生活的演算法

    *快速學習能力的演算法

    *分析國家和社會發展趨勢的演算法

  • 4 # 4352025525684糖樂

    1、不斷學習 看書,看影視作品。如今,科技如此發達,只要你願意,隨時就可以捧起一本經典著作細細品味。你的腦海裡儲存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閱過的人。不管我們幹什麼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瞭解歷史文化、當下最新的知識、行業資訊等。這樣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對生活、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多一分坦然,少一絲焦慮。

    2、多去外面轉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世界那麼大,沒見過的何其多,可以是旅遊,可以是出差,通過了解了解外面生活環境的變化,行業競爭的變化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等。

    3、交友 不僅僅是現實中的朋友,甚至可以和在網路中結交一些網友。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看多了優秀的人,你也會變得更好。

    4、與時俱進 時代在發展,環境也在不斷地變化,我們不應該固守傳統,不要偏安一隅,排斥新的事物,而是應該學會隨機應變,去適應當下的生活,這樣有助於我們的發展。

    5、多思考 我們要立足現實,明白自己的渺小,認清生活真相,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以一種更包容開放的眼光去看待世間,以多角度的思維去看事,從而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NBA新賽季西部前八的排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