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人阿達
-
2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水稻秧苗移栽前見風打蔫,有三種情況都會影響引起。
1,乾旱缺水影響。一般秧苗移栽前,尤其插秧秧盤進行育秧的,一般都是要控制澆水,以利水稻根系發達,方便進行插秧,並保證機插後能夠快速成活發棵生長。但是當遇到高溫,或棚室溫度較高,尤其露天育秧的遇到乾熱風影響時,通常會因為根系水分供應不足而造成植株萎蔫,葉片捲曲,因此宜及時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澆水,或高溫前及時上水溼潤後再撤水,避免高溫秧苗萎蔫。
2,青枯病為害。青枯病是水稻秧田期間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是低溫陰雨天氣頻繁發生,導致根系發育不好,病菌侵染危害引起,尤其遇到高溫水分蒸發較快時宜導致植株萎蔫,拔起植株莖基部宜斷,同時感病植株葉片不吐水,對於青枯病除加強管理,增強抗病性抗病性外,宜發生初期及時噴施瑞苗青或敵克松等噴施防治控制。
3,秧苗拔起時間過長,植株失水影響引起。如果秧苗拔起後,沒能及時進行扦插,會因為根系不能有效提高輸送充足水分,但葉片蒸騰扔在繼續,隨著時間越長,體內水分蒸發散失越多,當有風時,會因為空氣流動蒸發加快,使植株體內失水過多而引起萎蔫。因此水稻宜拔秧後立即進行扦插為好,一般當天拔秧要當天插完。避免拔秧後進行暴曬等,以免失水過多傷苗影響扦插活棵及返青生長。
總之,秧苗要加強水肥管理,防治好病蟲害,以培育壯苗,結合拔秧後立即進行扦插,利於秧苗快速返青生長,提高產量。
-
3 # 蔡青木
水稻移栽後有短暫見風蔫現象,憑我多年水稻種植經驗判斷一般是這幾種原因:
一:
移栽秧苗太嫩,秧齡太短,秧苗抗逆性太弱o
二:
插秧田水太淺,氣溫偏高o
三:
移栽秧苗帶泥偏少,秧苗洗淨造成人為損失秧苗根莖葉o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要想水稻高產既要選好優良雜交稻品種;又要育好壯秧,在此基礎上就是水稻移秧栽培0
水稻高產移秧栽培方法是這樣的:
水稻秧苗移栽的適宜秧齡應該是三十二天至三十五天o秧齡太短秧苗太嫩易出現移栽後見風蔫現象;移栽偏遲秧苗老化移栽後秧苗返青分櫱力差o
秧苗在移栽前三至五天要施出嫁肥,這既利於秧苗好扯,又利於秧苗移栽後迅速返青分櫱o
扯好秧苗儘量不要洗,帶少量泥移栽秧苗返青快o洗秧苗易造成人為損傷,移栽後出現見風蔫現象o
插秧前要施足底肥,插秧田要整平,插秧時要保證插秧田有一寸深水,插秧不要太深,秧苗插深分櫱力差;插淺易倒出現漂水秧,插秧深淺以淺插不倒不漂為宜o
插秧後二三天要灌水,水深以不淹沒秧苗生長點為宜o秧苗有深水返青淺水分櫱地習性o
說了這麼多你應該知道怎樣插秧才不會出現見風蔫現象吧!
照我說的方法做可以保證你插秧後迅速返青分櫱o
-
4 # 雲眾地
水稻秧苗移栽前見風打焉,多半是生理青枯病,系溫度忽高忽低、大風等天氣、生理缺水、秧苗細弱等引起,下面詳細分析水稻青枯病的發病原因,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首先生理缺水,根系等吸水、輸水不暢,在通風溫度高時會加大水分蒸發,從而使秧苗失水萎焉。或溼度大,水份大,秧苗徒長,植株組織幼嫩,通風后溫度變化使葉片發焉。
第二,氣溫忽高忽低,秧苗沒有注意適時通風煉苗(揭棚過晚易發生青枯病),也可能是通風時遇高溫烤苗所致,一通風秧苗承受不住而發焉。
救治措施:注意加強水分管理,在秧苗,移栽前用甲霜靈、惡黴靈等藥作送嫁藥,防治青枯病、立枯病,加噴磷酸二氫鉀、多元素微肥,改善秧苗質量。
預防措施:做到適期播種,科學用水量,陰雨天儘量不澆水,不能漫灌,澆水要三看:一看早晚葉片上有無水珠,二看中午葉片是否打卷,三看苗床土是否發白。秧苗二葉以後要適當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鍛鍊秧苗適應外界環境,提高抗寒抗高溫能力,三葉後可全揭膜煉苗,移栽前3天左右施用送嫁肥和噴施送嫁藥,帶藥肥下田。
-
5 # 北國飄雪
水稻插秧前秧苗打蔫,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秧苗在大棚裡生長一個月左右,就要移栽到大田裡去,由溫床走向大自然裡去,直接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所以為了防止插秧前秧苗打蔫,就必須進行秧苗在苗床上通風,煉苗,這是插秧前必須做到和做好的一項必要措施,否則就會出現插秧前秧苗出 現打蔫現象。
為了防止插秧前秧苗打蔫現象發生,就必須從小苗時就要及時通風。也就是一葉一心時就要通風。
剛開始通小風,也就是兩個棚頭進行通風,上午九點以後,到晚上三四點以前,晚上不要通風。這時期也就是出苗後7到10天左右。
隨著秧苗逐漸長大,通風口逐漸增大,並且兩邊捲簾器逐漸開啟,這時間是出苗後的10到15天時間內。
半個月以後可以根據溫度高低,可以進行間歇晝夜通風,等到二十天以後完全晝夜通風,風大天,下雨天除外!
總之在保證苗床上苗高度後,儘量做到早通風,早煉苗,育壯苗,育好苗,插秧前秧苗不打蔫,插後不緩苗,為水稻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
6 # 農民小江
水稻秧苗移栽前見風打蔫,什麼原因,怎麼辦?
水稻秧苗在移栽前見風發打蔫是什麼原因?小江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來判斷,水稻多半可能是生理性的青枯病,可能是溫度不穩定忽高忽低、然後生理性缺少水、秧苗體制細弱等原因,下面小江給大家說一下發生青枯病的應該怎麼樣解決。
一.氣溫忽高忽低,秧苗沒有注意適時通風煉苗可能會發生青枯病,也可能是通風時遇高溫烤苗所致,一通風秧苗承受不住而發焉。
二.生理缺水,根系等吸水、輸水不暢,在通風溫度高時會加大水分蒸發,從而使秧苗失水萎焉。或溼度大,水份大,秧苗徒長,植株組織幼嫩,通風后溫度變化使葉片發焉。
這兩點容易造成青枯病,怎麼樣去合理救治呢?注意加強水分管理,在秧苗,移栽前用甲霜靈、惡黴靈等藥作送嫁藥,防治青枯病、立枯病,加噴磷酸二氫鉀、多元素微肥,改善秧苗質量。當然也需要我們在移栽前時刻的注意,在水稻秧苗移栽前7-10天施一次磷肥和有機肥,每平方米苗床施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50-200克,漚制腐熟的花生麩250-300克,將磷肥和有機肥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後,均勻撒施在苗床上,再淋少量清水,使肥料均勻落入到水稻秧苗根部的土壤中,並與土壤充分接觸,水稻秧苗移植後出根早而快,鬚根多,根系發達,容易返青,幼苗壯,分櫱好,抗病抗蟲。
-
7 # 田俊超白
水稻秧苗,見風打蔫,是綜合性因素,我認為有三種原因,一是乾旱,二是通風煉苗不夠,三是生理性青枯病。下面我們來分別說說它們。
移栽前,遇高溫大風乾旱:
我們在水稻移栽前一天,會把大棚拆去,這樣七八個人,每天能往地裡運8晌地的苗子,如果邊拆邊起苗,每天最多5晌地。
以此為標準,超過八晌地的,就少量拆,不超八晌地的,就全拆,但即便不拆的棚子,也會大放風,徹夜不關棚。
沒有了塑膠的遮擋,氣溫高風大,秧苗就容易出現,遇風打蔫的現象,這主要就是水分不足,起秧苗大家都知道,水不能太大,太大秧苗太重,不好拿,盤根不好還散花,這樣就時常出現秧苗遇風打蔫的現象。
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澆上水就可以了,這不是什麼病害,我們起苗時,經常出現。
通風煉苗不夠:
水稻秧苗,通風煉苗不夠,也會出現遇風打蔫的現象,但不是生理性青枯病,只是在苗期,大棚放風放小了,一旦開棚放風大了,就會出現,打蔫的現象。
我家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只要讓秧苗在棚裡,多適應幾天,晚上在8度以上,就晝夜通風,白天加大通風量,別旱著,慢慢就會調節過來了。
秧盤土的多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秧苗的抗旱能力,秧盤土厚的苗,普遍比秧盤土薄的抗旱,苗也比較好。萬一盤根不好,厚土的秧苗,上插秧機不費苗。
生理性青枯病:
青枯病多在,秧苗出床前幾天出現,這是因為,在要移栽前,加大了通風量,秧苗地上葉片部分,長的嫩綠,肥厚,地下的根系,吸水供氧能力跟不上,葉上部分,遇高溫大風,蒸發速度快了,根吸收水分追不上蒸發,秧苗一缺水,就遇風打蔫枯萎了。
苗床管理最基本的就兩樣,一個是調酸,另一個就是通風,這兩樣管理住了,苗期就不得什麼病,苗床調酸ph值保持在5左右,通風原則是秧苗見綠就小通風。
遇生理性青枯病,先看苗床酸鹼度,大於6就調酸,每百平米4斤,98%的濃硫酸,揚酸土或者酸水,再噴甲霜惡黴靈一類,高濃度的殺菌劑,外加微肥與蕓薹素。
得病後可噴32%的精甲·惡黴靈,200到250g/100平方米,在原放風基礎上,再一點點加大放風,不能悶棚,棚內溫度高,病會更嚴重。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噴完藥後,馬上出床,把秧苗泡在水田地裡,這也能挽救一部分秧苗,但是嚴重的部分,還會慢慢死亡。
小貼士:
大家不要怕,天氣不好,大風,連雨天,陰雨天,秧苗在8度以上就可以,晝夜通風了,白天的溫度,怎麼都會超過10度,通風是完全沒問題的。
-
8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秧苗移栽前見風打蔫,主要還在於秧苗的通風量不足、秧苗過度徒長造成的秧苗有機物積累不足和秧苗太過於幼嫩、不能快速的適應外界環境。這樣的秧苗在移栽之後返青慢、保苗率也比較低,算是弱苗的範疇。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在我們東北地區表現的較為明顯,因為我們東北地區有效積溫低、想透過移栽方式種植水稻的話必須經過大棚育秧的過程。而對於東北地區來說,水稻移栽都是在5月中下旬左右,此時東北地區的氣候也很不穩定、晝夜溫差大、溫度變化較為劇烈,這就對移栽的秧苗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說壯苗、株形老健、夜色濃綠中帶一絲黃色、根系發達、株高不能超過20釐米等,這些都是壯苗的需求。
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就需要在溫度上來解決,這也是為什麼在東北地區4月份還是比較寒冷的月份仍然需要在出苗之後適當的通風、煉苗的原因。基本上,在水稻秧苗出齊之後,就需要及時的通風、降溫,減慢秧苗地上部的生長速度、促進地下部根系的生長以及降低棚內的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但是很多的稻農朋友都覺著育秧期間通風會影響秧苗的生長速度,從而不通風或者減少通風量。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秧苗過度的徒長、莖稈細弱、葉片細長、葉片黃綠色、根系生長量差。簡單的說就是秧苗太嫩、有機物積累不足,經不起風吹雨打也不能適應移栽時外界的環境。這樣的秧苗移栽之後很難快速的返青、活苗率也是比較低的、
至於說青枯病、立枯病等因素,根本就不是見風引起的。青枯病是通風不足,在長期低溫條件下突然晴天造成棚內溫度劇烈升高,葉片蒸騰作用散發水分的量超過了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造成的秧苗細胞脫水造成的秧苗萎縮情況;而立枯病是土傳病菌侵染水稻的莖基部,造成的秧苗根系和莖基部的損傷,和秧苗見風有什麼關係。而且,這兩種病害在苗床上是沒什麼辦法改善的,只能透過移栽到大田之後在大田的環境下逐漸的改善、恢復才能正常的生長。
因此,秧苗見風萎縮,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苗床管理措施上的不正確做法造成的秧苗素質差、不能適應外界的環境引起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水稻在中國的南方種植是非常的普遍的,我們都知道南方人的主食就是水稻,其實在中國不管是南北方人對水稻的需求都還是挺大的,水稻在中國的農產品種植中是最普遍的也是種植面積最大。
根據我父親那一輩種植水稻的經驗,育苗要搭建棚室
水稻用大棚育苗有利保持棚內溫度,棚內晝夜溫差較小,抗逆緩衝能力強。充分利用了早春積溫,秧苗發育充足。
大棚容積大,採光面積大,保溫效能好,棚內溫度均衡,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加之便於通風,有助於煉苗。
在水稻秧苗移栽前一週左右施一次磷肥和有機肥,每平方米苗床施過磷酸鈣肥200克左右,將磷肥均勻撒施在苗床上,再淋少量清水,使肥料均勻落入到水稻秧苗根部的土壤中,並與土壤充分接觸,水稻秧苗移植後出根早而快,鬚根多,根系發達,容易返青,幼苗壯,分櫱好,抗病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