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90681215

    現行的中學教育模式就是做題,考試;所謂教學質量就是看分數段人數,尖子人數;所謂人才就是得高分的人;行謂人才就是在單位裡挑大樑的人。

    什麼叫培養?就是課堂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哪裡有什麼研究?有什麼創新?學生根本就沒獨立的時間空間去思考,去實踐,去總結。

    也別提什麼教育,所謂教育就是學校搞幾次大型活動,如運動會,軍訓,……,班級多數時候是班主任作集體講話,或個別談話,少數時候搞一兩次班級活動,學生大量時間還是在上課做作業之中。

    學生最期待的是每天有自由支配時間去消化課堂上的知識;去發展自己的特長;去思考;去實踐;去結伴研究所想……。

    可是,他們的時間被作業壓住不能自主。他們出現了問題沒人幫助。他們有的是順從和放棄。他們只有無奈。他們在教室度過漫長的八個小時,有的是十一個小時。晚上要近十二點才睡覺,早上六點半起床,中午睡一個小時。

    請問,這樣的模式教育,如何有創新意識?學生的培養是一個什麼東東?所謂出類拔萃是一個什麼樣的知識結構?什麼樣的思想素養?

  • 2 # 好多愚dl

    我感覺不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現在大多數學校都是按照固定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每天向學生傳輸課本上的知識,缺乏實踐能力。採取這種方式教育學生最明顯的就是衡水一中,他們連吃飯洗漱都有固定的時間,每天都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一樣,無限的重複,雖然這樣他們會有很好的成績,能去特別好的學校,但這樣壓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思想也會固化,將來的成就也很有限。雖然我不能說是百分之百,但是大多數都是這樣的。

    這種模具式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雖然成績好,理論知識靈活,但是缺乏創新創造能力。而當今時代需要的就是創新,我們應該適當學習外國靈活的教育方式,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我這樣說並不是崇洋媚外,中國和外國的教育方式各有優點,但是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進步,學習他們優秀的一面。

  • 3 # 喚醒天才少年

    我認為模具式教育方式是工業化大生產的模式,能快速地培養標準化的工人,但是培養不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對於出類拔萃的理解,我認為能扭轉乾坤,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是出類拔萃。

    能在某個領悟做到極致,世界第一,是出類拔萃。

    能改善成千上萬人的生活質量,讓人類更加幸福快樂,是出類拔萃。

    能改變人類的思想,使人們遠離假惡醜,走向真善美,是出類拔萃。

    模具化的教育方式應該源於模具化工業生產。最早應用於汽車行業。把汽車拆分成許多模組,每個模組由專門的工人單獨生產,所有模組都是流水線的一部分,模組組合在一起就有了一輛汽車。這樣可以極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模具化教育也一樣可以提高老師的工作效率,快速地讓學生掌握標準化的知識和技能。一個班可以有上百人,但是前提是目標是可以拆分成模組的。而且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都是標準化的。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模具化教學,但是學生不是汽車配件,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擅長的領悟,所以要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還得因材施教。

    幾千年前孔子就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教育思想,所以中國出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才。現代以後人才少了,因為我們都採用了工業化生產模式來培養人才,走偏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 4 # 爾冬愛中國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認真研究應該是個大課題了。簡單談談個人的看法。

    校園模具式教育僅僅是教育很多方式的一種。這個問題不能夠全面客觀地給教育下結論。出類拔萃的人才是什麼也不能夠絕對的下定義。只認識三個字的陶碧華,將老乾媽賣到了全世界,她是不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呢?認識一大爺,大字不識幾個,就會烙餅,遠近聞名,他是不是人才呢?我們應該辯證的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時間等諸多方面去立體地討論,分析這個問題。

    模具化應該源於工業生產的標準化。把教育統一要求的形式與之聯絡應該為題幹中的校園模具式教育。對學生要求標準一致,教育教學方式統一,考試統一,學習目標統一,服裝統一等等一系列問題客觀存在。模式化的僵化堅硬是問題嗎?當然一定有它的很大弊端。否則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討論和質疑,還有那麼多的教科研研究。

    如何合理的幫助孩子們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是個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每個人有其先天的智力水平、身體素質、獨立個性......這些遺傳素質使人與人存在差異,造就了人類社會中這麼多形形色色獨立的人。在後天的教育培養過程中像工廠流水線生產產品一樣,塑造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可能的。除了這樣複雜的先天條件外,人有更復雜的更高階的思想在不停的運動著,能夠自主的根據出現的事物隨時做出判斷和處理。哪一個國家的教育能夠完全的關注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差異?為每一位受教育者安排一個相對獨立的教育過程,這應該非常困難吧!教育的量體裁衣的確不易,我們卻應該為他努力。盡力幫助每一個人健康的成長。每一種教育形式的出現一定有著它存在的意義,不然很容易被現實和社會所淘汰。

    幾十年來所謂的的模式化教育出來的人們是如何發展了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呢?我們國家的航空航天,航海、軍事,工業、農業 、交通......都在飛速發展。國家振興舉世矚目,是誰在進行著的呢?這麼多偉大的成就如何完成的呢?建國以來,這麼多曾經的模式學習者分佈在各行各業,都在為祖國的發展努力著。他們是不是出類拔萃的人呢?

    模具式教育方式由於框架的限制,一定有其很大的弊端,這我們必須承認。一定存在約束這個或者那個的情況。那麼他是不是也有他的優勢呢!不然不可能存在這麼長久。如果說高考不好,請找到一個比他還要好的方法來替代他,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吧!模具式教育應該是相對而言的,不應該是絕對的。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工作中不還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嗎!教育大家孔子不過七十二賢,三千弟子而已,他不能夠關注到所有人。這也是教育的問題之一。我們的軍隊如果沒有鐵的紀律,就不可能有頑強的意志,強大的戰鬥力。這不是模式化的益處嗎?

    脫離了約束的自由不能成為真正的自由。更容易瘋狂,就像沒有約束的風暴,能毀壞一切。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應該妄自尊大,保持一顆平常的向上的心,努力前行!改革改革,發現弊端,解決問題,不斷完善!我們是不是需要團結在一起共同為這個國家努力呢!

    感謝題主的引玉。

  • 5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中國現在的發展情況已經說明了我們能培養出人才!

    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想說那些什麼現在的應試教育限制了學生們的思維、舒服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填鴨式”的教育模式……諸如此類是嗎?

    我不認同這個觀點!

    多年之前我跟很多人一樣都信了“填鴨式教育”這些言論,但是隨著年齡、閱歷增長,我卻有了不同看法。

    孩子上學學的是什麼?

    相信多數人會認為是“知識”。

    而我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孩子上學更多學習的其實是幾種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分辨問題的能力,認識世界(生活)的能力還有一樣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學習能力。

    人這一輩子,不管你承不承認,其實每天都在學習著新鮮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非常大的差距,那就是很多人在面對共同的一件事情的時候,有的人他就能夠很快的掌握,並且運用起來,而有的人則不能。

    讓很多人詬病的是應試教育往往犧牲了這些而是一會讓學生學習學習做題做題考試考試……根本不去教我上面說的這些。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人的思想從來不會被束縛住的!

    放棄思考的人永遠是自己的選擇,請不要給自己找理由!

    不要對校園教育期待太多

    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生活中往往人們會把過多的期待、要求什麼的都交給學校去解決。事實上現在很多學校也的確都在做一些改革比如開設社團、搞各種“節”、高各種課題研究、高各種活動、搞各種特長、興趣培訓、思想品德方面的活動……

    但是我想說,除了跟學習類、思想類有關係的,其他方面無論如何學校都趕不上外面的一些專業機構!

    畢竟術業有專攻不是嗎。

    以品德為例,最重要的培養不是在學校,應該是在家庭內部。

    學習習慣為例,離開家庭環境的教育只考學校,除非是寄宿,否則我認為也很難養成。

    以興趣特長為例,學校基本上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系統的資源。

    以知識的拓展為例,學校根本沒這個時間講。

    以引導三觀為例,從孩子生下來開始就已經在進行了,即使上學之後,大多數情況還是會收到父母的影響。

    ……

    別對學校期待太多。

    單純成績(包括競賽)選拔必然的遺憾

    很多孩子是天才,但是考試機制的確制約了他們。這個我認為是客觀的!縱然所有人都努力,那麼還是會有人收穫到“遺憾”。但是隻要不放棄,總還是有機會的不是嗎?

    命運更多的時候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只不過有的人拼起來容易一些,因為資源多,而有的人會更加辛苦一些,因為可以幫助他們的資源很少!但是樂觀點看待的話,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歷練呢?換個角度看“收穫”可能會更多不是嗎。

    最後我想說:任何模式都會有遺憾的存在。

  • 6 # 木易物理

    中國基礎教育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在世界上算是比較好的一種模式了,之所以難以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我認為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出現的問題。

    中國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培養的學生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現在英國小學就開始在學習中國的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引用中國數學教材,高薪聘請中國教師。英華人的計算能力有多差,我們習慣口算,他們一般都要使用計算器,很多超市超市收銀員都會攜帶一個計算器。之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中小學教育發展不好,與其說是教育問題,不如說成是經濟水平的限制,中國現在的經濟水平難以在學校實施上投入跟國外一樣多,而且很多家庭父母每天忙於工作,難以像國外父母一樣經常和孩子一起進行課外活動,要不是經濟限制,也不會出現三點半問題了。

    在中小學階段中國學生都是很努力的,但是一進入大學,很多學生都不再重視學習,這才是培養不出人才最重要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夠專心學習,哪些用心做科研的學生也並不一定比國外的學生差,華人只要一認真,學習效率辦事效率那是非常高的。

    所以,要想培養更多出類拔萃的人,應該在高等教育投入更多。

  • 7 # 錢樹雲

    謝邀!學生們只受應試教育的模具設計式、機械化生產,授予應付考試的機械化思想,有思考過自身的概念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訓練動物一樣機械化的訓練,還是應在人格培養的前提進行思維的陶冶?難道這真的可以“培育走向世界的現代華人”?現行教育,正在讓人變得機械、矛盾、內心殘缺,失去創造力⋯⋯

  • 8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其實無論中國的學校,還是西方的學校,相對都是一個標準化的教育。相對而言,西方的學校,靈活度更大一些。

    所以,在學校這樣一種相對標準化的教育模式下,要對孩子實施個性化教育,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孩子的個性化教育,更多的還是要在家庭教育當中來實施。學校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針對每個孩子來因材施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家庭中,每個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還是非常瞭解的,所以更容易來有針對性的,根據孩子的個性、天賦來實施個性化的教育。

    現實中,多數優秀學生也都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出來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所以,每位家長學習現代家庭教育常識,是培養出優秀孩子的重要前提條件。

  • 9 # 剪刀手Knife

    什麼是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人才一詞出於古老的《易經》“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易傳》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人才的培養不單單是在校園裡接受教育一出來就能成才的,而是要在社會上去展現自己,讓自己成為某一方面的優秀的人。

    所以在校園裡的培養只是純粹的接受教育,為你以後提供了一個平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俄烏全面開戰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