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有影響力的前期宣傳、選址恰當、講究陳列順序、附有作品和作者的介紹文字、開幕沙龍、手工藝品大師現場製作等等。 問題延展:你去過的或所知的最糟糕的展覽和最成功的展覽分別是什麼,又有怎樣的感受?
4
回覆列表
  • 1 # 蟲藝雜談

    我喜歡去看展覽 大多數是不同的績優聚會 讓人看了感覺時代的氣息與特別 像機械原理的先進生產線 小型迷你商業日用品 哪怕是農副產品 大瓜大棗 小瓜小棗看著耳目一新 文博會的書法畫師現場之作 玉石珠寶 海底晶石 外國雕刻無一不讓人感到美的領域 所以展會對你的所好是小成 對大多數人的需求是大成 引領時代是上乘

  • 2 # 青岫

    展覽的目的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和創作工藝的展現,所以展覽的場所和佈置以及服務要做到位,要服務於展覽的目的,為此目的創造更好的條件。比如場館佈置、展前宣傳、作品擺放、燈光設定、作品的介紹、以及適當的配上講解服務人員,能讓參觀者受益良多,以達到文化藝術的傳播和學習,讓文化藝術得以更好的傳承……

  • 3 # 清風入夢2018

    什麼叫展覽?展覽的詞義是展示實物、圖片、等,以供人們觀覽、欣賞。展覽原本就有其“高雅”屬性。如文物展、史料展、國畫展、書法展、成就展等等,不能把那些購物之類的節、會納入展覽的範疇,如車展、傢俱展之類。如果這樣,展覽就會變得低俗,就會失去展覽的固有目的與意義。那麼,什麼樣的展覽算是好展覽呢?我想好的展覽必須達到這樣六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主題突出。是什麼樣的展覽,應讓人一目瞭然,展覽的中心詞要特別搶眼。如長沙西漢文物展、四大家草書展等,人們看了就知道什麼內容,便於觀展者確定時間與計劃安排。如果搞些什麼“高雅藝術展、當代成果展、歷史文物展”之類的展的話,沒有搶眼的中心詞,就會使人如同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第二,目的明確。作為展覽的主辦者,對展覽要有主辦宗旨。為什麼要辦這個展覽?意圖是什麼?意義何在?起到什麼作用?是宣傳是教育?是學習啟迪?是勵志引導?是文明精神?都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的。

    第三,規劃清晰。我曾看過一些展覽,內容都不錯,可有的規劃總感覺有點亂,展區之間形式內容跳躍很大,顯得有些不連貫,看完之後很難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規劃好一個展覽,如同寫作好一篇文章,謀篇佈局、選材用料、段落層次、過渡照應,都要精心安排。要讓人看完展覽後,如同讀了一篇佳作,使人印象深刻,揮之不去。

    第四,布展精緻。布展要做賞心悅目,內容與形式,要力求完美統一。如果二者處理得好,就會相得益彰,更加增添展覽的魅力。要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技術手段,既要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又能滿足人們觀覽需求。

    第五,成果優秀。展品要精心挑選,不能撈到籃裡就是菜,一定要反映一個時代或一個時期的特色或優秀的東西。要讓人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到本領、陶治情操、提升品位、勵志向上。

    第六,效果顯著。簡而言之,就是至少要獲得兩個方面的成果。一方面是精神的,突現展覽初心,最大限度地達到展覽的作用與目標。另一方面是物質的,就是展覽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實現以展養展。但是要正確處理好精神與物質、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能做到完美統一那是最好。實際上,很多展覽單從經濟角度看,可能“得不償失”,但我認能夠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那就是成功的!

    這是我從辦好展覽的共性方面談的一些看法,具體到一個展覽,還有不同的個性要求,還有諸多細節作出針對性研究與商榷。惶恐至極,少說為佳。

  • 4 # 上海藝術展覽

    1、場地方。說我熟悉的上海,有很多美術館博物館畫廊,規模上有大有小,性質上有國家的有私人的,真正優秀的展館也是極少數,比如上海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外灘美術館…優秀展館,對承辦展覽是有自我要求的。根據展館過往展覽水準,也可以給展館打分。

    2、參展藝術家。目前藝術家主要和畫廊簽約的,如何看藝術家呢?首先看藝術家的作品,用你的眼睛和知識體系去評判。也可以參考藝術家作品拍賣價格,價格不能說明一切,至少說明行業內的收藏家對藝術家的花錢指數,可以作為一項評價參考。

    3、展品。藝術品可以和參展藝術家結合在一起。偏博物館展覽,有些來歷不明,也可以結合年代、展品觀賞度、歷史價值、拍賣價格等各種視角結合起來欣賞一件藝術品,這個評價可以很個人很主觀。

    4、策展人。目前展覽趨勢,越來越重視策展人這塊,美術館博物館也在大量培養策展人。展品只是一個元素,策展人用自己語言把展品串聯起來。一個優秀的策展人是什麼樣的呢?你看展覽會特別輕鬆,跟著策展人的思路走就好。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看完你就明白優秀策展人和策展團隊。

    5、主辦方。目前來看,優質展館自己會做主辦,另外一些主辦方,自己沒場地,租場地做展覽。主辦方如何評價好壞?還是看它以往出品的展覽口碑,再結合當下展出的展覽綜合考量。

    6、觀眾。一個展覽對於觀眾而言,主要從看展視角是否友善,布展是否合理、展覽文字說明、歇腳的座椅、門票價格、周邊配套設施等等。

    把握以上六點,對一個展覽也有一個自我簡單評價體系。前期宣傳、開幕現場,是展覽的宣傳造勢,我以為是浮於表面的東西,真正的展覽內容,你一定站在現場,自己去看去感受。

    你問最糟糕的展覽和最成功的展覽,認為“糟糕”“成功”是一種心理落差,得到的資訊和感受到的資訊之間巨大落差。展覽宣傳文寫的如何如何牛逼,你到了現場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什麼鬼?有些商場的展覽就是這樣的宣傳套路,但是你要明白商場做展覽的目的不是宣揚藝術,借藝術的名義,吸引更多人去逛商場。相對而言,博物館美術館做的展覽要純粹很多,這些優質資源還是要學會分辨。多去看展覽,多去看展覽,自然懂!!

    個人體驗最糟糕的展覽,不是展覽多差,而是去的人太多,很多人都在拍照,影響我看展,我就不舉例了,統一說它們為“網紅打卡展”。個人體驗最好的展覽,是人少,展覽品質也不錯,能給自我帶來思考帶來啟發的展覽,早年看的荒木經惟攝影展覽。

  • 5 # 博索藝術

    大資料有話說:竟然有32幅“沙發”作品入選【全國美展】!

    https://mp.weixin.qq.com/s/9H9ofyWzWvPdBpEwxht6mg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12月20日亮相中國美術館,獲獎作品共37件,獲獎提名作品62件,進京作品474件。

    入選【國美展】如同【范進中舉】?

    陳丹青早期的代表作——大型油畫《淚水灑滿豐收田》於1977年入選《全國美展》。

    ▲ 陳丹青美展作品《淚水灑滿豐收田》1980年,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奠定了其中國美術里程碑式的歷史性地位,被譽為文革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經典之作。

    ▲ 陳丹青作品《西藏組畫》之一

    1981年羅中立的《父親》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人民日報金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併入選國家教材,被認為是“當代美術史上的里程碑”。

    ▲ 羅中立美展作品《父親》

    大資料顯示有32幅“沙發”入選全國美展

    有高校曾嘗試將數字視覺化技術應用到第十三屆美展之前的前七屆全國美展,對 2276 件入選或獲獎的油畫作品進行影象分析,透過他們的研究資料,我們可以找到一條通向全國美展的清晰線路圖:★ 大資料顯示,紅、黃色調的作品較易入選獲獎,其中大面積的紅色、藍綠色都比較常見,而紫色則是極冷門的色域。

    ▲2019銀獎作品:封治國 《藝術的故事》 浙江 油畫

    ▲金獎作品:樑子川、董闊、閆玉琦、張留鑫、劉春琳、趙竟汐、遊嘉琪、周世元、王欣欣、黃震軍、付桐、張培健、鄧鳳婷、馬亞萍、莊園 《城濮之戰》 北京 壁畫(博索按:吳冠中曾說取消美協和畫院這些衙門,中國畫院原院長龍瑞反駁說,沒有畫院這樣的機構,誰來搞“國家重大歷史題材100年”這樣的重大創作?財政部為這個專案撥款一個億。)★ 大資料顯示三十年來,有人入選全國美展五六次(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在主題或視覺形式上幾乎沒有變化),而其重複獲獎率甚至高達 51%,這反過來也說明一個新人入圍全國美展的機率其實很低。

    全國美展六大槽點!

    槽點一:是畫畫還是描照片?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作品,畫照片的不在少數。參考照片不是不可以,可是要畫出來而不是描出來。

    槽點二:工筆一統江湖 ——全國美展當叫全國工藝美術展?

    著名畫家方增先在上屆美展評審人物畫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他說:“ 我看到,運用毛筆、宣紙、水墨、寫意等傳統元素的畫作很少,我看中的更沒有幾幅。大部分人物畫,輪廓是準的,線畫得比較細;但不用宣紙,而用處理過的紙,在上面反覆磨、不斷改,明顯是慢慢描出來的。中國畫傳統的線、點、皴、擦、染等技法蕩然無存。

    五年過去了,方先生的話似乎沒有給這一屆的全國美展帶來什麼影響,描摹逼真的工筆畫仍舊一統江湖,甚至更甚。作為畫家,具備“高階工匠水平”即可的話,那麼下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改名為“全國美展中國工藝工筆畫展”可能更加貼切。五十年後,這些入選全國美展的工筆畫是雞腿還是雞肋呢?

    ▲2019銅獎作品:陳治、武欣 《尖峰食刻》 天津 中國畫

    槽點五:主題趨同、圖解政策

    李小山在1995年《江蘇畫刊》第一期發表《我看全國美展“模式”及其他》,提到組織者的意向一貫很明確:時代力作、重大題材、工農兵形象、健康向上、群眾喜聞樂見等等,於是參與者心領神會按照這種思路去搞作品。不少領袖畫、工農兵生活的場景以老面孔的形式製作出來。

    時隔20多年,現在全國美展中出現的唯題材是舉、主題趨同、圖解政策、盲目追求巨幅尺寸表現大主題、自鳴得意於工藝性和製作性的技術大比武等問題,依然是遭人詬病的痼疾。

    ▲2019金獎作品:焦興濤 《烈焰青春》 重慶 雕塑

    ▲2019金獎作品:李玉旺 《使命》 山東 中國畫

    ▲2019 金獎作品:曹丹 《Sunny下的大橋澆築工》 湖北 版畫槽點六:作品沒有書卷氣,缺文化少學問2019年9月,陳丹青說,當我抱著虔誠之心看了全國美展入選作品,竟一刻鐘無語,接著感覺很悲哀:我們的全國美展是在挖掘、培養畫家嗎?那些作品雖然造型準確、描摹逼真,卻讓人感覺不到中國畫最高貴的氣息———書卷氣。“畫家”這個行當在當代難道已經淪落到僅僅具有工匠的精細認真精神就夠了嗎?應該要求畫傢俱有傳統功力,更要求有學問的滋養。傳統功力不容易訓練,學問更需要時間的積累。這對很多急功近利的當代畫家來說很不容易。

    ▲2019金獎作品:頡元芳 《遠方》 內蒙古 水彩·粉畫

    怎麼才能封口那些吐槽?

    解決方案一:面向現實,讓藝術迴歸藝術藝術史早已警示 :首先,任何藝術若無視現實生活,僅在“一塊飛地”上進行徒具形式的探索,終將是無源之水。其次,藝術的社會性也不在於直白的宣傳,否則極容易讓藝術被概念化、工具化。再次,藝術應該構建自身的自律法則,遵循藝術內在的運動和演化規律。最後,藝術家少些功利心,真實地面對現實生活,是提高創作的最有效手段。

    解決方案二:權威是在消解,但並未消失全國美展的評委班子會有長官意志,很多所謂的畫家(評論家)本身便是文化官員,他們的思維取向決定了入選作品的樣態。儘管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有直系親屬評委規避制度,看似權威在逐漸消解,但並未消失,還在暗流湧動地起著作用。解決方案三:吳冠中方案吳冠中曾經話鋒直指中國美術界存在的問題,比如認為美協和畫院就是衙門,養了許多官僚。他說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一個體制問題!”

    博索按:本文參考薛亞軍先生的《我們對全國美展期待什麼》、李小山先生的《全國美展:熱鬧中的貧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些地方的水稻價格降到了8毛多,你還會種田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