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乾坤

    答:估計有同樣疑惑的人不少。

    同樣是權臣上位,歷史對曹家(曹操)司馬家(司馬懿)的態度與評價全然不同,這主要是因為:

    首先,對一個王朝開國君主的評價要放到這個王朝的大舞臺或者大背景下去思考。中國對王朝的評價,“打天下”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曹操收拾漢末殘局,統一北方,奠定華夏再次統一的基礎,等同再造一個新王朝。因此曹家禪受漢家天下,後世之人也認為無可非議。

    而司馬家不過憑一場政變輕易取天下,在當時就難以威服人心。在後世看來不過欺負曹家孤兒寡母,不是憑本事打出來的天下,自然難以得到後世史家的好評;

    其次,統治者的作為也是重要的憑據。曹魏武帝文帝明帝在位期間都算奮發有為,經過他們的治理中原逐漸繁榮興盛,且無明顯失德之處。而司馬家巧取天下,雖然再次統一天下,但旋即分崩離析,猶如後世之楊隋,自然難以得到很高評價;

    再次,統治者的形象也是重要的加分點。曹家不但於亂世平定中原,且文藝腺爆棚。“三曹”是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樣的家族自然更能得到人們的好感。

    反觀晉朝,留給後世的只有一個野心家的司馬懿和一個痴呆皇帝司馬衷,還外加一個潑婦賈南風。至於晉武帝司馬炎,人們記得的不是他再次統一中國,以及“太康之治”,而是他荒淫奢侈,駕著羊車巡幸後宮;

    第四,曹操統一北方,收伏匈奴鮮卑,擊滅烏桓,確保北部邊境八十餘年的和平安寧,再次彰顯漢家武功。

    而司馬家在對異族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因為讓各少數民族內附,加之自家內訌,導致五胡亂華,差點讓漢民族亡國滅種。中國也因為這個家族的貪婪無恥而再次陷入長達三百餘年的大亂世。

    對比下來,曹家自然更勝一籌;

    第五,魏祚雖短,但武有平定中原,肅清沙漠。文有“三曹”,“建安七子”。亂世之中,文治武功殊為難得。

    晉祚雖長,但八王之亂失了中原,偏安江左卻又朝廷闇弱,大權一直在權臣之手。

    第六,曹操唯才是舉,豪邁大氣,是歷史上難得的文武全才。而司馬懿隱忍狡詐,在人格魅力及文治武功方面皆去魏武多矣。

    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國祚155年的司馬晉朝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及影響還不如國祚45年的曹魏。而司馬懿在歷史上的評價也遠不及曹操。

  • 2 # 無話漫談君

    這是肯定的,從你聽到他們兩個名字同時出現時,你的第一反應就能有答案了。

    曹操,一步步聰一個小的割據勢力,到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大漢丞相,加九錫,封魏王,人生巔峰。曹操發家於漢室皇室勢微,權臣當道,群雄並起的亂世,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後來的魏王,三國霸主。這是怎麼看都是一個勵志的發家史,而且當時不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會有其他的人,比如袁紹,袁術,甚至劉備,孫權。只是曹操做的更好,所以他成功了。

    而司馬懿則有點竊取曹操勝利果實的味道,當時魏國新立,就經歷了曹丕,曹叡兩代皇帝。領導者更換太頻繁,導致朝政時局不穩,再加上新君年幼,競爭對手太蠢,最終導致了司馬懿發動政變徹底把持朝政。

    所以,從兩者來看,曹操更像是一個勵志的奮鬥的創業者,不愧亂世之梟雄,梟雄也是英雄。而司馬懿更想是一個國賊,但也是時局的選擇,無愧冢虎的稱號。歷史不論對錯,時勢造英雄!

  • 3 # 活著打腦殼

    其實這要從司馬懿的奪權以後開始說起,不否認司馬懿曾經立下赫赫功勳,是曹魏的功臣。但是他在奪權以後的行事作風實在不敢讓人恭維。曹氏到了第四代傳人,的確開始有點狂妄自大,致使朝廷混亂。所以這時候司馬懿開始奪權,並未受到多大的反抗,僅用三千死士便控制了局勢。不過大臣們當時只是想著司馬懿除掉曹爽便可,可是司馬懿的野心卻讓人感到震驚,他居然開始模仿曹操,挾天子以令群臣。

    不僅如此,掌握大權的司馬懿開始排除異己,凡是發出反對聲音的都遭受到了司馬懿毀滅性的打擊。當時有八大家族都成為司馬懿的刀下亡魂,更是讓天下名士直接損失過半。僅憑這一點說司馬懿是民族的罪人,一點都不過分。而且,從掌權開始,司馬懿再也不上朝議政,皇帝有事都的親自登門拜訪他。大家可以想想,不管如何,司馬懿那時候終究是臣,曹芳始終是君。哪有讓君主登門拜訪臣子的道理。這一點便是司馬懿和曹操最大的差距,曹操雖然也是篡權大臣,但是人家吃相好,面子上照顧的面面俱到,絲毫不折損皇室的威嚴。可司馬懿的做法便讓人感到厭惡,在忠君愛國的束縛下 ,他這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行為遭到了天下的厭惡。

    司馬懿還將自己的家廟立在了洛陽,這一點可以說是對皇權赤裸裸的挑釁。估計後來司馬昭之所以敢取而代之,奪取曹魏的政權,很大因素就是司馬懿影響所致。不僅如此,司馬懿還有一點可以說做的令人難以忍受,就是利用自己的權力對家族人士的大力封賞。一般來說,手握重權慢慢的培養家族人士,這是情理之中。可是司馬懿的吃相非常難看,不管家族裡的人是否有才能,都大肆封賞官爵,使得朝廷內外都是司馬氏的族人。最可笑的是司馬家族有一個叫做司馬攸的小孩,只是一個幼童,竟然也被司馬懿封為了侯爺。可以說司馬懿的這種行為,哪怕是當初亂政的董卓與他相比,也是稍遜一籌。

    綜上所述,想必大部分不解的朋友都恍然大悟,這也是為什麼歷史對司馬懿的評價如此之低。這並不是沒有根據,怪只能怪司馬懿過於膨脹,做事不懂得循序漸進。一系列自私的做法,最終致使自己成為一個人人厭惡的物件。

    以上只是個人的見解,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別的看法呢?

  • 4 # 飄香一劍35

    曹操要名聲,不敢殺皇帝,其子曹丕也是逼著漢獻帝禪位,而不敢殺漢獻帝,降帝劉禪也不殺。

    曹操擅籠絡人心,連殺子仇人都能收留,明知關羽靠不住還是任其走了。曹操除了好色和為父屠城這兩點,其它方面很不錯的。董卓亂漢,曹操起初是有救漢之心的,這點其他人都比不了。只是看見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漢朝,曹操才想自己單幹。

    司馬懿的司馬家,嘴臉太難看,曹魏可說對司馬家有知遇之恩,司馬懿養的兒子都是忘恩負義的東西,敢直接連殺幾位曹魏皇帝,殺皇帝是違反古代封建道德底線的,殺皇帝的自古史學家給的名聲都很差,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只有逼著禪位才是正道。

    司馬家自己當了皇帝建立西晉以後,不過統一了30多年,如果算上自家好幾次內亂,10年太平日子都沒有,就分崩離析了。

    並且,司馬家是造成五胡亂華300亂世的最大凶手,差點導致漢人滅絕,所以司馬懿是不可能平反的。司馬懿後代中興的東晉,也是一個廢物朝代,皇帝基本沒什麼大權,權利都被朝廷的門閥大族控制著。

  • 5 # 清風醉史

    曹操和司馬懿都是權臣,一個架空了漢獻帝,一個把魏帝曹芳當做傀儡。

    二人對待皇帝的態度看似差不多,但仔細分析,就可看出二人行事還是有大不同的,這也就是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評價更低的原因。

    曹操對待漢獻帝

    漢獻帝劉協是董卓毒殺少帝后擁立為帝的。董卓被呂布和王允殺死後,又遭到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在李、郭二人因爭權,互相攻伐時,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逃出長安,下旨各路諸侯勤王,一路輾轉東行,只有曹操起兵接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而後,遷都許昌,漢獻帝又加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下旨文武百官聽令與曹操。至此,曹操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並不是漢獻帝第一個權臣,漢獻帝自從當上皇帝后,一直都是別人的傀儡,先是董卓、董卓死後,沒嘗幾天真正皇帝滋味,又被李傕和郭汜二人控制。後不容易,等到二人內鬥,趁機逃了出來,除了曹操也沒有其他諸侯待見,可以說曹操迎獻帝間接是救了獻帝一命,要不在當時兵荒馬亂的時期,還不知會有什麼後果。(比如:讓野心很大,又不考慮後果的袁術遇到,說不定直接就玩完了)

    再後來,曹操南征北戰,獻帝在朝堂上也培植了一批親信,間接掌握了少許的權勢,不甘心曹操專權,私下傳出“衣帶詔”試圖除曹,重新確立皇權,雖然失敗了。但曹操並沒有廢掉他的皇帝位,只是除掉了他的親信,然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當了皇后。

    由此可見,在曹操當權時,獻帝還是有很大的活動自由和政治空間的,最起碼比在董卓時期強很多,在那時獻帝是沒有絲毫機會、也不敢有除掉權臣這樣的想法的。

    經過這次失敗的行動,獻帝也認清了現實,在朝堂上少數心向皇漢的大臣(荀或等)的維持下,二人客客氣氣,沒有再發生什麼直接的衝突,直到曹操死後。公元220年,在曹丕的逼迫下禪位,降為山陽公,允許其在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公元234年4月21日,劉協做了14年的富家翁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並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總起來說,曹氏雖然篡奪了漢室江山,又有逼迫獻帝禪位的惡舉,但說實話,在此之前,獻帝一直就是傀儡,魏國的疆土都是曹氏父子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獻帝除了是名義上的正朔,沒有絲毫的功績,能在曹魏政權中當了24年皇帝,享樂38年,也算是不錯了。

    司馬懿對曹氏皇族

    從曹操起,曹丕、曹叡三代當政者,無論能力還是威望都能壓制司馬懿。到了曹明帝病死之後,曹氏皇族接任者能力平庸、處事跋扈,得罪了朝中很多士族大家,才給了司馬懿機會,讓他一舉掌控朝堂。

    魏明帝臨死前拉著司馬懿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說:“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曹爽掌權之後,收攬了一幫譁眾取寵之士,開始大肆排擠以司馬懿為首的一幫有能力的功勳老臣,並把郭太后軟禁,惹得朝堂內外怨聲載道。

    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一同拜祭明帝高平陵,司馬懿藉機發動政變,誅殺了曹爽三族,以及心向曹魏的大臣5000餘人,從此可是掌握朝中大權。

    司空的王凌心向曹氏,與楚王曹彪密謀起兵伐司馬氏,可惜失敗被擒。司馬懿夷其三族,殺楚王並藉機把魏之宗族王公全部拘捕,囚禁在鄴城,命有司監察,不准他們互相往來,也不許大臣與之結交。

    公元254年,曹芳不滿司馬氏的欺壓,暗中聯絡大將夏侯玄密謀發動政變,可惜,計劃洩露,夏侯玄被誅,皇帝曹芳被廢。

    公元260年,皇帝曹髦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先發制人,可惜失敗,被司馬昭手下,賈充和成濟刺殺,由此,“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可不是曹氏得漢獻帝禪位,二者不可同日而語。曹魏天下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司馬氏完全就是侵奪曹魏的勝利果實,然而在掌控大權之後,大肆屠戮魏氏宗族,並行弒帝之舉,這肆無忌憚地嘴臉就太難看了,史書絕對不會給其好的評價的。

  • 6 # 方圓論壇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亂世之中的軍閥之一。從最早的漢室忠臣到後來的篡漢之賊也是經過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曹操執掌一方時期,對內曹操相繼滅掉了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又降服了南匈奴、烏桓、鮮卑等胡族。可以說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文韜武略無人能出曹操之左右。

    除了軍事方面之外,曹操實行的屯田制,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等政策也使得國家經濟快速復甦。也由於曹操的不斷努力,中原社會開始進入穩定時期,百姓民眾不在終日惶惶不安,國家經濟法出現了持續穩定發展。雖然曹操一生沒有篡位漢。但他卻給曹丕的篡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司馬懿這個人就更了不得了。可以說司馬懿憑藉一己之力在給一個王朝打基礎。最開始司馬懿是不願意效忠曹操。後來在曹操的強迫下司馬懿被迫效忠於曹操。雖然司馬懿能力過人立下過不少功勞。但也因其聰明才智受到了曹操的敵視,甚至一度引起了曹操的殺心。後來也因為曹丕的保護才保住了一條小命。從曹丕開始司馬懿的政治生涯開始走上快車道。直到曹芳時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多得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控權。也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氏走上了篡魏的道路。

    當然了司馬懿對於國家的貢獻並不止於政變奪權。歷史上正是因為有了司馬懿的存在,這才導致諸葛亮北伐無果。之後司馬懿更是平定了遼東之地。使得曹魏實力更進一步擴張。但可惜的是,司馬懿為一時人傑,其兒子和孫子才能都是一時之選。但從司馬炎之後司馬氏的掌權者一個比一個白痴。這就導致在晉國時期中原政權遭受了難以彌補的創傷。從後代來說曹操要比司馬懿強一點。雖然曹操的後代也不爭氣,但起碼還是漢人自己鬥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動亂。但也僅僅強一點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神》裡哪個隊長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