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胖貓

    謝邀 我想從今天的角度來說一下。噹噹權者開始過度消費民心國力的時候,便是人民開始起來反抗的時候。原本秦統一天下對於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天下紛爭數百年,老百姓好不容易盼來了不再打仗的日子,那個不是歡迎鼓舞的。至於什麼楚華人,齊華人,只要能過安生日子,被誰統治根本無所謂。但是秦國因為自己的侷限性(軍國主義)將一個好不容易統一的國度再次弄的混亂不堪,人民必然會反擊抵抗。統治者只有心裡有著人民才能長久統治,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2 # 河東來

    秦朝滅亡告訴我們,蛇吞象可以成功,但蛇會面臨被吞下的象撐破肚皮的危險,關鍵要量力而行。

    有什麼指甲剝什麼樣的蒜。

    其實,秦國本來可以慢慢統一中國的,要實行溫水煮青蛙,逐漸一步步的滅掉山東六國,才會水到渠成。

    但是,秦始皇害怕的是,他兒子扶蘇跟他不是一條心,扶蘇非常滿足於分封制,只要求做名義上的虛君,由周天子變為秦天子即可。

    所以他只有在滅絕大一統希望之前,極為勉強的統一六國,為什麼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存在勉強,透過他一直在天下巡視,以有利於鎮壓反抗力量,最後死於巡視途中可以看出來。

    所以,秦始皇這一代不統一中國,下一代就可能改弦更張,不統一中國了。

    而且,秦國的繼承人都是相當倔脾氣的。

    商鞅變法時,當時的太子和秦國的國君鬥氣,差點趕不上繼位。

    扶蘇與秦始皇,簡直就是另一個翻版。

    不同的是,商鞅時候的太子,最後接受了法家的觀點,接受了統一中國的使命,奔著大一統的方向而去。

    而李斯時候的太子,最後仍然保留儒家的觀點,立志做虛君,所以見到秦始皇賜死的詔書,他知道這是自己政治生命的結束,沒有任何懷疑他就自盡了。

    後來,有些人會惋惜扶蘇輕易的被人欺騙而自殺,實際上扶蘇非常清楚他沒有被欺騙。

    要作為秦國的國君,必須完成大一統的使命,而扶蘇,根本過不了自己這關。

    所以秦國快速滅亡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繼承人的培養多麼重要,必須保證路線的一致性,從商鞅時代這麼多代的秦王都是以大一統為己任,結果沒有堅持到最後,這說明培養接班人是多麼重要。

    或者,如果扶蘇接受大一統思想,在扶蘇時代可以水到渠成,完美實現大一統。

    但是,有大作為的君王,其繼承人也一般性格存在偏差,且一般相當倔強,秦始皇如此,面對一個唱反調的太子扶蘇,漢武帝如此,面對一個性格倔強的太子戾,唐太宗也如此,面對一個有虐待傾向的太子李承乾。

    兩個教訓:1.要重視繼承人培養;2.事情不可勉強為之,不能違背事物客觀規律,否則就是自取滅亡。

  • 3 # 南朝居士

    你先要知道,秦國的滅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那些說什麼嚴刑峻法、不把老百姓當人的,說什麼沒控制好六國後裔,什麼昏君奸臣的,都是扯淡。

    秦國純粹就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直接的矛盾導致的滅亡,當年一大國的分崩離析也是同樣的原因。

    秦漢制度的區別是,秦朝是郡縣制,而漢朝是郡國並行制,為什麼劉邦要開倒車,實行郡國並行制?而不用更先進的郡縣制?要知道,我們現在就是郡縣制。

    劉邦難道不想直接統治全國?不想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為什麼搞個隱患巨大的諸侯王?

    每個朝代建立,都會總結前朝經驗,說嚴刑峻法的人,應該知道蕭何“約法三章”吧?知道蕭何把秦朝法律竹簡都儲存了吧?漢初用的就是秦法,而漢初與秦朝不同的就是社會制度。

    對比一下秦漢制度不同帶來的結果。

    秦始皇軍隊分佈在關中、南粵、長城一線,而各地郡守基本沒多少軍隊,陳勝吳廣叛亂,各地叛亂此起彼伏,你得從關中調兵,等你軍隊去四處平叛,的幾個月吧?叛亂已經是壯大了,如果秦始皇分封子弟為諸侯王了,諸侯王都有軍隊,陳勝吳廣敢造反的?即使造反,也會很快就滅了,

    趙高屬於內庭官員,是皇帝的代言人,而他能把秦始皇的兒子女兒一個個的送上斷頭臺,如果秦始皇分封了兒子為諸侯王,趙高敢把胡亥不當皇帝嗎?

    劉邦分封諸侯王后,呂雉再厲害,可以殺皇帝,她敢把劉邦的兒子們像切菜一樣殺光嗎?敢像武則天樣篡位嗎?周勃敢政變,敢殺皇帝,但漢文帝一上臺,就讓貨真價實的皇帝了。

    劉邦分封后,沒聽過民間有什麼叛亂的吧?除了諸侯王的叛亂。

    從秦朝到唐朝,一直都在分封和郡縣直接徘徊,分封的都會諸侯王叛亂,郡縣的都會權臣篡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秦始皇選擇分封諸侯王,可能滅亡的方式跟西晉一樣,在諸侯王叛亂中滅亡。但不分封,就是這樣滅亡了。

    所以,社會制度跟生產力得相匹配,並不是社會制度越先進越好

  • 4 # -楚雲-

    封建獨裁的君主制度的侷限性所決定,無非是早滅和晚滅的差異而已,沒有不滅的。遇上了聖明一點的君主,就繁榮一段時間,遇上一個昏君,就滅亡的快一些。很不幸,胡亥就是一個昏君,害人、害己、害國、害民。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大秦王朝的“二世而亡”的確是給予了後來的歷代王朝以啟示——如果可以把題目中的“人們”理解成後來的各個王朝的話。

    秦朝的“二世而亡”,帶給人們最大的啟示,不外乎三點。

    ①、一定要在經過了長期的戰亂之後,及時給予百姓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國家這個“大家”,畢竟是由百姓的一個個小家組成的,沒有小家穩,哪來“大家”安?

    秦始皇帝雖然能力超群,堪稱千古一帝。但卻因為沒有在統一天下後及時予民休息,而過份透支了民力,使百姓怨氣沖天。從而為秦朝在內部埋下了變亂的種子——後來漢朝建立後便吸取了秦朝的教訓,採用了最貼合實際的政策,從而才能使兩漢擁有了四百年的壽命!

    ②秦朝建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嚴苛的秦法,而且是嚴刑峻法。而這絕非在剛剛武力統一全國後,最為迫不及待的任務——天下久亂方安,民心思定。況且六華人民剛剛才被秦兼併,人心還未真正順從!此時秦朝應該釆取“懷柔”的策略:除對那些堅決反對秦朝的人,嚴厲鎮壓外,對其他人應以感化、同化為主,從而使其心服。這才是根除亂源的正確選擇!秦朝沒有這麼做,最終導致了“遠人離心”,變亂四起的後果。

    反觀劉邦,甫入三秦大地,即廢除了秦朝的嚴刑峻法,與關中父老們“約法三章”,從而收穫了秦國故地的人心!為日後擊敗項羽,奪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反觀後來的各朝,凡是吸取了秦朝教訓的王朝,多能夠成為生命週期較長的朝代。凡是不接受教訓的王朝大多短命——比如隋煬帝楊廣,就是因為透支了民力,才會導致泱泱大隋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的。

    總結:這樣看來,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了“大一統”的王朝,更像是一個不成功地“實驗品”!不過儘管如此,我們也不應該就忘記了秦朝結束了東周以來亂世的功績。

  • 6 # 折緣

    秦帝國的覆滅至少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其一,制度的變革,需要因時因地,逐步發展,不能為了“畢其功於一役”而一蹴而就,急切地推行全國。秦國的中央集權制無異於那個時代最先進的制度,也是代表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的,不然又怎麼能滅六國。

    但問題是,從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到秦始皇一統六國,秦國治關中、巴蜀西垂之地,也是用了六世一百多年的時間,才培養出滿足整個秦國的官僚隊伍,使得地方權力歸於中央,解放了生產力。

    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分封制逐漸退出舞臺,被秦軍功爵制度取代,自此之後爵位不再具備完全的封地行政軍事權,僅有一部分的稅收權。然而關東六國,封爵貴族們依然是封地的土皇帝,封地的黔首黎民們所適應的主要生產關係,還是效忠於封君,而非國君,所遵守的律法,也不是全國通行的,由中央派遣流官所裁判的法令,而是封君們的言出法隨。

    當秦統一六國後,快速消滅六國貴族,或殺或遷徙,致使整個六國的基層行政系統崩潰,而以當時秦國培養的官吏隊伍,根本滿足不了六國新的龐大行政系統。

    由此,就造成以下局面,往往幾十個秦吏,就要管轄一郡之地,而地方六國遺族們,雖然沒有了政治特權,但他們依然是六國的大地主,把持著經濟,他們可以透過金錢攻勢,籠絡人數劣勢的秦吏,面對糖衣炮彈,以及嚴苛的秦法,大部分秦吏只有妥協。因為,要治理龐大的地區,不依靠這些地頭蛇,完全不可能完成秦始皇發動征服戰役,以及大工程的政治任務。

    是故,秦吏快速墮落,貴族以隱蔽的身份重新掌控地方的一部分權力,使得秦法在推廣六國之中,出現了被貴族們“曲解”甚至“詆譭”的問題,從而造成了秦中央政權公信力的大大降低,而沒有進過法制教育的六國黔首們,根本完全無法理解邏輯嚴密,條文甚多秦律,畢竟他們都是文盲,於是秦律就變成了惡法,成為了秦國壓迫六國的幫兇。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在於,秦朝沒有在六國培養起忠於中央政府官吏隊伍,也沒有對地方豪強的打擊分化,以至於秦律中種種惠民之法都走了樣,所以使得人們飽受摧殘,怨聲載道。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來執行,而人在執行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律法的漏洞,謀取私利,而大部分六國的秦吏都墮落後,於是整個行政體系就崩壞了。

    其二、國家政府的財富,不等於人民財富、秦朝時中國大地上第一個中央集權政府,而他的發展卻走向了中央集權的另外一個極端,即窮人民而富政府,隋朝的強盛大抵也是這種情況。秦朝強大是有原因的,在解放生產力的大前提下,秦朝過渡的濫用民力,使得人民財富短時間內迅速地彙集到政府中,以便於秦始皇陛下建立他的不世之功,從而造成了政府很強大,人民很貧窮的局面。

    政府要強,就必然會導致壓迫人民越深,畢竟當時的生產力是有限的,何況秦制度於六國還屬於水土不服的情形,造成人民的仇視,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國家要強,不僅僅國強,家也要富,一個個個體富裕起來,國家才會走向更強。顯然,急於求成的秦始皇陛下,透支民力,製造出來的“大秦帝國”如空中樓閣,一戳即破。

  • 7 # 厚德載物83860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代替了分封制的奴隸社會,在當時具有自己先進性,但是為什麼經歷二世就滅亡了。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秦滅六國後,實行中央集權的各項政策觸動以六國各貴族的利益。過去這些利益集團透過分封制奴隸制獲得巨惡利益,而現在廢除了這些制度,自然就無利可求。因此這類人透過各種辦法阻撓新政實行。

    第二:秦在實行各項改革新政過程中由於運用法家思想推行,其執行過程中官吏對普通百姓嚴刑峻法,橫徵暴厲,各項措施缺乏人性化,致使百姓對新政策有抵制思想。

    第三:在推行郡縣制,改革幣制及度量衡等一系例政策過程中有些急於求成,沒有考慮廣大社會成員的接受意願而強力推行。最終導致推行過程中出現許多困難與阻力。

    第四:秦在滅六國統一中國以後,官吏制度建設沒有跟上新形勢,在用人制度上有缺點,過去培養出來的各級官吏遠遠不能滿足全國各地的需要,而從原來各國任用舊吏也不能很好執行新政策。新的各項好政策執行中變質成害民政策,人民負擔反而加重,引起廣大百姓不滿意。

    第五:法家思想處於統治地位,對儒家實行壓制政策,實行了著名焚書坑儒,破壞了各類文化與文明。使得社會上的知識分子階層對社會產生敵意,失去了大部分民心。

    基於以上幾點,可以說秦的滅亡是失去民心民意的過程,讓人明白從古到今的一個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秦朝本來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各項制度也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最終沒有被人民所接受,導致以失敗而告終。真是可嘆可悲,經驗教訓值得後世吸取。

  • 8 # 漢水長流

    秦國二世而亡的原因就是單一的法家治國思想。法家思想是源於人性本惡的理念發展出來的實用主義思想。從商鞅變法的具體實現過程就能使明白什麼才叫‘’白色恐怖‘’。民是社稷之基石,不是隻會說話的動物。但在當時的統治者眼裡還就是會說話的動物。沒有民本思想,只靠單一的不近人情法家思想永久統治下去是完全不可能的。夏商奴隸社會是神權社會,奴隸主是神,奴隸是鬼,在經歷了春秋時期文化的啟蒙後,奴隸變成了一定意義上的人。人就要有人的人格和尊嚴。而秦的統治思想關依然沒有脫離奴隸主與奴隸之間關係。所以說秦二世不亡,三世也得亡。

    秦二世而亡留給後世的是政權的存在依靠暴政無法長久,法家思想必須和以人為本的儒家思想相結合,輔助於休息民力道家思想,如此,王朝才能較持久地統治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理財,大家有什麼好的理財規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