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手老爸
-
2 # 機智未來
任何東西都是兩面性的!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就看用的人怎麼用了!用好了自然就好、用不好那就害人害己了!就像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水一樣!我們都離不開它、不管是動物、植物都離不開它、但也同樣要放對地方啊!它能救萬物、也能毀萬物!這和用的人的心態也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你是帶著正能量樂觀的心態去用了的話、你會發現你所針對的物件、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都會找到適合他的標籤!你就能把標籤貼對了!他方向也就對了!在此鼓勵下他自然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有句話說的好“天下本無用之人、只有不懂用人之人”是一個道理!但如果你是是消極的我就建議你就別用了!任何東西在消極的人面前都是負能量的!不但不能用好!最終誤人子弟就害人害己了!
-
3 # 育兒成長法
教育需認真,不管是老師或者是父母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標籤效應”即使我們不太熟知的情況下,我們無形中在給別人貼標籤。我認為可以這樣做讓“標籤效應”發生作用影響孩子。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標籤效應?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我家孩子就這樣見人不說話”、“這孩子就是搗蛋大王”、“你怎麼這麼笨吶?說了幾遍都記不住”、“膽小鬼”等等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很耳熟?這就是給孩子貼上了標籤。當你這樣說孩子的時候,孩子無形中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時間長了就會向這個方向發展。這是我們給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其次,充分利用“標籤效應”的正面效果來鼓勵孩子,讓孩子像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放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放大優點縮小缺點。當我們看到孩子優點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說出來,比如“你真認真!”“寫字寫的真棒!”“和同學相處的很好,”“你是父母的驕傲。”等等,經常讚美鼓勵孩子,孩子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做一個積極進取有上進心的孩子。
我家孩子的真實經歷,孩子小時候出去玩怕狗,孩子奶奶總是說他“膽小鬼”,當他還不知道什麼是“膽小鬼”的時候,就被貼上了這個標籤。我發現越是這樣說他表現出來的越膽小。所以我就告訴他奶奶說不要這樣給他貼標籤,我會有意識的鼓勵他,在他稍微表現出一點勇敢的時候我就跨他勇敢,膽大,慢慢他覺得自己不膽小了,他就會朝著勇敢方向發展。
最後,我們在運用“標籤效應”的時候還要把握好度。
俗話說“過猶不及”,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給他適當的正面標籤鼓勵,但也不能太過了,太過了孩子容易膨脹失去自我,同樣起不到好的作用。
總之在瞭解了“標籤效應”後,我們教育孩子時要適當運用正面標籤,讓孩子朝著積極方向健康成長!
-
4 # 物理伴侶
從女兒小時候愛聽表揚說到要警惕現行教育對“好孩子”的傷害,這次試著說說對“差生”有什麼弊端。
最初說到差生,印象中Yezi曾跟我講到過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名詞“貼標籤”(以下來自百度)——
一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當被貼上標籤時,就會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而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由此推之,當一個孩子老被家長說成笨孩子,他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
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在兒童時期,不但受制於先天的遺傳因素,更脫離不開後天環境的複雜影響。在種種影響因素中,社會評價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
有一些現象值得研究分析。比如做遊戲,有的孩子十分怯懦,小朋友邀請他也不敢動;有的孩子比較遵守規則,有的則特別頑皮霸道,有時正玩得好好的,卻突然對小朋友動拳腳……不少孩子有一些古怪偏執的行為表現。透過觀察和訪問家長,逐漸弄清了原委:原來,有些家長經常當著孩子和外人的面,或誇讚他們如何老實聽話,或數落他們不愛吃這個、不願吃那個,或無奈地感嘆“這孩子越來越頑皮,真拿他沒辦法!”等等。講得多了,孩子的性格和行為變得跟家長的評價越來越相像。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標籤效應”。
在我懂了“貼標籤效應”這個知識後,在有孩子在場的時候,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語、態度甚至表情。後來還試著運用這個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其實也不一定運用到差生,即使是同一個孩子,也有某方面相比較差一點。家長就要警惕“貼標籤效應”。比如我家孩子口算慢——雖然孩子知道自己慢,但我在家從不脫口而出“你口算慢,該練練”。這反而強化了她自己給自己貼上的標籤“我口算慢”。
後來我發現口算對她的數學雖然有一定的拖後腿現象,但不影響她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情感和興趣。甚至到了初中,這次期中考試她的數學成績進入前三。本來是我最擔心的一門學科,但女兒渾然不覺,她慢的時候也沒什麼心理負擔。所以,家長不要將自己的擔心和焦慮傳遞給孩子。要悄悄關注或者幫助她就行了。
-
5 # 吉祥原創
“標籤效應”說白了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發揮良性作用,能鼓勵孩子克服各種心理障礙,有勇氣去面對一切未知,甚至變不可能為可能。
同事有個孩子出生的時候缺氧,導致說話有一點口吃。媽媽心裡雖然著急,但在孩子面前,絕口不提這個缺陷。聽說口吃最好的訓練是講繞口令,媽媽就與孩子一起練。每學會一則繞口令,媽媽都誇他;“你比媽媽講的又快又好!”;又報了演講培訓班,鍛鍊孩子當眾表達的膽識。如今孩子上了初中,彈得一手好吉他,還邊彈邊唱;課堂回答問題聲音響亮清晰。如果不仔細聽,誰都沒注意到這是小時候有口吃缺陷的孩子。
孩子成長得好,就在於家長不亂貼標籤。如果從一開始,孩子感覺自己被貼了口吃的標籤,出去外面也許就不敢跟人交流,從而遠離人群,導致內向自卑。所以教育孩子,要經常給予正面的積極的心理暗示,讓標籤效應發揮良性作用。
-
6 # 常德石頭
標籤效應
貼標籤效應”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時期的美國,當時美國政府為了緩解兵源不足而採取一種積極的措施,透過要求犯人給家裡寫信,家庭在回信中鼓勵他們好好改造,結果最後這些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 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籤效應”。
我們生活中有這活生生的例子,很多人認為初中畢業後上技校是”成績差”的表現,及早給孩子們貼上“成績差”標籤,此時這些同學本來心理是很自卑的,而他們又無力改變這一切事實,可能會以更壞的反應來回擊別人的評價。其實很多技校畢業的學生做出成績最後令人刮目相看。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標籤的影響來正確地影響他們呢?
1,父母應該及時給孩子貼上正面標籤,哪怕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成績極差,極調皮,極不聽話的孩子,家長也不要放棄,找準他們身上閃光點,去鼓勵他們,去支援他們,他們就會向著你期望的目標一步一步靠近,最後也會成功。
2,很多學校利用學生成績好壞來編班,甚至來安排桌位順序,我認為學校不應該把學生分為三流九等,給很多學生貼“差生”的標籤,這樣做法很不可取,因為這樣做會給這些學生造成心理陰影,在老師與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來,起負面作用。作為老師,本身具有傳道解惑的作用,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正確加以引導,也有可能從差生變為優等生。
3,作為學生本身,每當被人貼上“差生標籤”以後,不應該放縱自己,抱著無所謂態度,我行我素,更不應該自暴自棄,在家長與老師引導下,暗下決心,也有可能在將來實現彎道超車,也許能夠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績也一樣令認刮目相看。
4,如果我們不斷的給這些學生輸出正面評價,不斷的給他們貼上好的標籤,去鼓勵他們,去關心他們的成長,以致他們從內心真正改變了自己。這個社會給人貼上好的標籤,更加能夠激發他們,他們就會作出自我好的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給人貼上壞的標籤,也可能毀掉一個人,也有可能成就一個人,所以給學生貼上標籤時千萬慎重。社會上很多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引起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重視和深思。
5,我們的社會需要正能量,這個社會給人貼上好的標籤不容易,貼上壞的標籤容易, 好的標籤最首先的是給他們一個積極正面的評價,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正能量,當這種正面評價越來越多時,隨之而來的正面能量越聚越多,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少,人們如果走到了這一步,就容易成功。但願我們的正能量越來越多,負能量越來越多。
-
7 # 龍月媽媽要成長
給孩子貼標籤這事,真的是家長們自己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不過標籤有好有壞,想讓孩子好,還是儘量給孩子貼“好標籤”,那些不好的標籤,儘量忍住,不要貼給孩子。
只給孩子貼好標籤,放大他們的優點和好的行為比如我家孩子吃飯比較費勁,挑食偏食,吃的也少。我也是最近才注意到這個標籤問題,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說孩子吃飯不好,反而每當她吃得不錯的時候,就抓緊表揚她。
她有一次作文得到老師表揚,我就把這篇作文打印出來,塑封好,掛起來。還發給家裡其他人看。爺爺奶奶,見到她時候,都誇她作文寫得好。她寫作文的興趣一下子就提升不少,各種賀卡也是自己寫。
著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之所以會寫童話其實就因為被一個老師貼了個標籤。他二年級時候,一篇作文被老師大大表揚了一番,說他非常會講故事。小小的鄭淵潔,就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會講故事的人。而他後來真的靠“講故事”謀生,不小心還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童話大王。
家長也不要給自己貼壞標籤常常有寶媽跟我訴苦,說自己孩子太淘氣,太倔,不聽話,不好管,覺得自己真是不會教育孩子。有的甚至說,早知自己這麼不會教孩子,還不如不要孩子。
其實這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的媽媽、完美的爸爸這回事,本來就人無完人嘛。《正面管教》一書作者簡·尼爾森經常說:沒有一個辦法是百試百靈的。就是說,就算你看了很多育兒書,並且照書上的做法一五一十的做了,但不起作用,並不代表你就失敗了。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心情、不同環境下,對同樣事情的反應也可能不一樣。
每個孩子都是個例,育兒專家也不認識你的孩子,他遇到你的孩子,也未必就馬上有辦法。實在太生氣的時候,走開一會,獨處一會,專心做三五次深呼吸,調整自己的好情緒再去應對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年齡小的孩子非常在乎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而且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發現孩子身上有什麼缺點,父母檢查下自己,通常會發現同樣的缺點。所以,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把自己的問題改一改,孩子的問題,很多就隨著改過來了。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家長是磨出來的。銷售人員每天早對著鏡子說十遍:“你是最棒的!”這方法其實就是用洗腦的方式,讓人有蜜汁自信,有了自信之後,真的可以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8 # 堅守內心的純真
給人貼標籤,是誰也受不了。但是對學生貼標籤,確實要慎之又慎。你心中的這個標籤,自己心裡有底,有沒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是的,可以考慮,這樣可以讓他朝著你的這個方向前進。如果不合適,切記不要亂用,會無形之間打擊學生。
-
9 # 碼農遊記
在教育過程中,貼標籤是一種方法,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貼標籤這個動作會影響到孩子們的自我暗示以及自我認知,好的標籤會讓孩子們更有動力,甚至可以讓消極的孩子變得更為積極,但是不恰當的標籤,也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消極的個人評價。
所以貼標籤,應該注意四個方面:
一是要有足夠的溝通,瞭解孩子的性格,屬於開朗型還是敏感型,他們心目中嚮往,或者認可的形象是哪些?
二是要在貼標籤之前做充分的標籤定義的引導,把標籤的屬性定義為積極屬性,避免模稜兩可,或者容易誤解的標籤.
三是在積極的標籤使用過程中注意把握尺度,等有了一定效果,取得一定成績之後,及時給予肯定並做好心態建設,防止自信過度,避免評價過度而造成的心理迷失.
四是參考或尋找類似的成功案例,平時做好觀察分析,定期做階段性整理,總結經驗,靈活調整.。
-
10 # 雪域守夜人
“貼標籤”在心理學上叫心理暗示,在教育實踐中,貼標籤需謹慎。一般來說,標籤有好標籤、壞標籤,好標籤能起多大好作用不好說,但壞標籤卻能起壞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儘量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創傷。
-
11 # Observat唐
好的標籤還是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的,我來說下我的個人體驗,我自從接觸英語第一天就被老師批評導致我害怕上英語課,但是不知道後來一次考試別的同學都答不出來的題我居然答出來得到老師一句你可能在英語這方面有天賦,從此以後我就暗示自己一定要學好越來越有興趣,所以從個人體驗來說貼好的標籤還是有促進作用的當然相反壞的標籤可能毀掉一個人,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的給人打標籤我說的是不好的方面
-
12 # 農村阿織
回想童年以及影響過我的標籤吧!
我是一個1米4不到的正常人,從小到大都被貼標籤,這個人好矮呀!的標籤,這個標籤讓我傷心,自卑,害怕與人說話,不自信,所以我不喜歡貼標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調皮搗蛋,有許多的小毛病的都是正常的,還是別貼標籤吧!
多陪陪孩子,多引導孩子,會更好吧!
回覆列表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效應叫“貼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 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盲目給孩子下判斷,隨意指責孩子的某種行為,就很容易給孩子形成不好的暗示。即使一個並不存在的毛病,在父母多次指責和判斷下,孩子也可能會形成固定的意識和行為,一個根深蒂固的毛病就這樣慢慢形成了。
比如,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帶著哭腔找家長幫忙,家長就會說孩子太弱,不夠強勢,不會捍衛自己的權利。又或者,出門在外遇見熟人,讓孩子打招呼他不打的時候,家長總是會以孩子比較害羞為由跟別人解釋。在這些情況下,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已經給孩子貼上了一個標籤。
你們總是希望孩子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雖然嘴上說,對孩子沒有什麼要求,但事實上,你們早已為孩子規劃好了一切。只想要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的想法早就被你們拋諸腦後。
你們總是習慣性去關注孩子身上的某一個點,而忽視了孩子的整體性。孩子作為一個整體,性格是外向開朗還是內向害羞,只是他整體的一小部分。相比較而言,健全的心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實更為重要。
語言是有力量的,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積極的引導。如果家長總是批判孩子:“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方式都不會做”等等,時間長了,孩子就真的成為了家長所說的“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