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1041097273996
-
2 # 使用者8665963467999
為了用趙括之事警示後人,人們發明了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紙上談兵”指的是在紙面上談用兵策略,比喻空發議。
-
3 # 緣唻湜莪
趙括“紙上談兵”的說法可能源於明清時期的學者,後來經過《上下五千年》這種歷史書籍大規則普及,結果讓人人誤以為這一則成語出現在戰國。
-
4 # 使用者2421497631153
眾所周知,“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的趙國將領趙括。奇怪的是,趙括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人物,而紙到漢朝才被髮明出來。既然紙在戰國時期還沒有發明,趙括為什麼會被評價為“紙上談兵”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紙上談兵”是趙括的父親趙奢對兒子的評價。然而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趙奢對兒子趙括的軍事才能卻是評價不高,但《史記》的原文並沒有出現“紙上談兵”。
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原文來看,趙奢評價趙括的軍事理論脫離實際,對戰爭的特點和殘酷缺乏應有的重視,確實是“紙上談兵”的意思。但趙奢的整個評價裡面都沒有提到“紙”,更沒有“紙上談兵”。
在戰國和漢朝的史料文獻中,“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從來就沒出現過,更不要說與趙括髮生聯絡了。成語“紙上談兵”最早出現在唐宋時期,而明末成書的《東周列國志》也沒有將趙括與“紙上談兵”聯絡起來。
直到明清時期,“紙上談兵”才與趙括逐漸聯絡起來,而趙括確定為“紙上談兵”的成語出處則是民國時期。綜合來講,“紙上談兵”是紙發明以後的文人學者總結出來,最後加到沒有見過紙的戰華人趙括身上。
-
5 # 手機使用者51943264936
紙上談兵,我們都知道說得是趙國大將趙括因為只知道看著兵書打仗而不會靈活變通,導致自己大敗,葬送了趙國大軍。也就是: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關於趙括領兵一事,來自於司馬遷的《史記》,裡面寫道:“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趙奢是一名和廉頗齊名的將軍,在趙孝成王父親的那個時代,他曾經領兵擊退了秦軍。趙孝成王正對廉頗“怯戰”不滿意。聽到這個說法,馬上決定起用趙括當主帥。
這時候,藺相如第一個出來反對說:如果大王因為趙括的名聲而起用他,那就好比是用膠條封住了琴柱子再來彈琴,這個趙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何變也”。這就是所謂的趙括“紙上談兵”的出處。事實上藺相如說的不是“紙”,而是“書”。意思是:趙括只是讀死書,沒有臨場作戰的經驗,不知道變通。結果趙孝成王不聽勸阻,堅決要用趙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