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姒莞萱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是紀王爺最鮮明的特點,也是這部劇中對於紀王爺的綜合評價。但是於紀王爺這個人來說,並不僅於此。他有著最為明晰的生命價值觀,亦有著老練的為人處世。

    他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王爺,又是一個平凡至極的太平王爺。

    他——庸庸碌碌、風花雪月、甘於平凡

    出身帝王家,卻為風流人。紀王爺在劇中乃是皇帝所剩無幾的弟弟中最小的,卻一生風流倜儻,灑脫不羈。雖然是一位王爺,卻甘願平淡至極。

    他幾乎不涉朝堂政事,整日在家沉迷於風花雪月之中,怡然自得。雖已步入中年身份尊貴,卻與年少不知事的言豫津為忘年之交,喜好音律,與藝妓為好友,有高山流水之情。

    作為一名王爺,卻整日無所事事,從來沒有把持國政權,手上也沒有什麼權力,更沒仗著是出身帝王家而作惡,不曾有過不規矩之事,認認真真做一個太平王爺。

    他——重情重義、耿直善良

    作為一個只想平凡享受富貴生活的王爺,其實卻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對於皇家之人來說,大半輩子能夠這樣保持一顆情義之心真的很難得。在歷史中有不少出身皇家的無情無義之徒,至少劇中多疑涼薄的梁帝就是如此。

    當梁帝暴怒殺臣子和兒子時,眾人對赤焰一案避之不及時,他竟然能夠悄然從赤焰一案救下祁王之子庭生。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並且在重立太子之後也依然讓庭生安然活於世間。從未害怕過萬一皇帝發現後怎麼辦,或者新太子上臺之後發現怎麼辦,毅然在情誼之中前行。

    他——有膽有謀,聰慧事故

    在一個如此殘暴,性情多疑的皇帝面前。卻能夠毫無聲息地救下庭生,並且長達十二年之久,就連有琅琊榜首的江左梅郎之稱的梅長蘇也沒有查出來是誰救走了祁王之子。最終只是猜測是紀王爺所為。紀王爺實在是膽氣謀略過人。

    當年梁帝登上皇位之戰,諸多皇子皆被清掃,僅有寥寥幾人得以生存。而紀王爺就是其中一人,在之後的日子中依舊安然無恙的留在京城之中做一個富貴王爺。在歷史中,能有多少皇子能夠留在京城之中做一個富貴王爺,還能經常進宮陪伴皇帝,與皇帝安然共處。可見他的聰慧事故之處。

    他——難得糊塗、明晰事理

    紀王爺平日裡在皇帝面前看上去就像是糊里糊塗的,不涉黨爭,也不貪圖權力,整日與忘年交言豫津喝茶聽曲,不曾主動過問朝事。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有自己的立場,他的選擇都是清晰而正確的。就算是劇中的眾多反派也並未有多少人曾針對他,一個多疑猜忌的皇帝也很信任他。

    他對於朝堂勢力的發展以及未來認識極為獨到,“沒想到,這個天下最終是他的”這是紀王爺曾說的。

    他正確的猜測到了靖王將會成為未來登上皇位之人,他始終都明白梁帝做的錯事,最終成為站出來要求重審當年的赤焰案的帶頭人物之一。

    他——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在私炮房爆炸案中,在梁帝極其盛怒之時,紀王爺說:”皇兄息怒,說好的不生氣!興許景桓真的不知道這個事呢,只是下邊的人自己做的,胡亂攀汙也說不準”。

    這一番話不僅給了皇帝面子,也保全了譽王的面子。極其符合他的身份。

    在懸鏡司一案中,紀王爺算是幫了梅長蘇大忙,而他卻對梅長蘇說:“謝我什麼?我萬事看心不看人,即便是我說出來的,也必是我眼中所見的,有何可謝的”。

    當梅長蘇對紀王爺救下庭生一事感謝時,他會說:“如此說來,就更不用謝了……大家原本是一家人,誰跟誰又不是骨肉呢?”這些話實在是巧妙,不僅表示已知梅長蘇的身份而又沒有與正處於大勢之下的靖王一方有聯絡的樣子。

    在面對梁帝時,梁帝說:“你不也是皇子嗎 ”,紀王爺稍微一愣:“我?哈哈, 他們是皇子,我是皇弟,弟弟,不一樣的。”一句話就打消了梁帝對他懷疑的試探,實在是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表現到了極致。

    其實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朝堂中,紀王爺也是無奈而悲傷的。眼睜睜面對了殘忍無情的梁帝無數年,只能暗地裡做一些事情才能無愧於心。但為了他心中的情誼,從來沒有害怕過人,一直默默地裝傻充愣,等來正義降臨的那一天!

    初看不知紀王好,再看方知紀王牛,生在皇家就該如此。於紀王而言,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卻窮其一生藏拙守愚。本應為傳奇英才子,可憐出身帝王家!

  • 2 # 星空釋夢

    說起來梁帝蕭選對紀王的能力,包括大智若愚的表現是清楚的。對紀王並不是完全沒有懷疑的。他也清楚紀王是明哲保身。衛崢案發,紀王為靖王作證的時候,有一個鏡頭,皇帝回過頭以懷疑的眼光看紀王,結果紀王回以一個萌萌噠的一臉無辜的表情,加上紀王勸皇帝“皇兄,說好的不生氣的啊!”其實是暖到梁帝心裡去了。後來皇帝試探紀王“你不也是皇子嗎?”紀王賣萌“我是皇弟,是弟弟”。後來靖王找言侯爺,紀王幫忙。皇帝說過,“這兩人可是宗室近臣中最有名望的”。可見他內心裡是很清楚紀王的能力至少是和言侯爺對等的!紀王,也是《琅琊榜》的智商值非常高的人。紀王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否則他也不能生存吧!大梁皇帝,不僅薄情,還是多疑。紀王能夠安穩一生,正是他看透了皇權爭鬥無情,也懂如何明哲保身,紀王把自己的人設定義為不愛權利,只懂風花雪月,啥也不過問的王爺!如此,才讓皇帝都覺得紀王缺心眼,放心的讓他活著。然而事實上,紀王對於黨爭明白得很。只是他更願意逍遙的活著。大家都知道生在帝王家,處在一個水深火熱的權鬥當中,還要想手上不沾鮮血並且保持一顆善良心 難!而他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不會做殘害手足的事情。在紀王看來,誰跟誰又不是骨肉呢?所以紀王還是一個審時度勢,大智若愚的一個人

  • 3 # 影視小白鼠哈

    衛崢案發,紀王為靖王作證的時候,有一個鏡頭,皇帝回過頭以懷疑的眼光看紀王,結果紀王回以一臉無辜的表情,加上紀王勸皇帝:“皇兄,說好的不生氣的啊!”其實是暖到梁帝心裡去了。後來皇帝試探紀王“你不也是皇子嗎?”紀王說:“我是皇弟,是弟弟”。

    後來靖王找言侯爺,紀王幫忙。皇帝說過,“這兩人可是宗室近臣中最有名望的”。可見他內心裡是很清楚紀王的能力至少是和言侯爺對等的!

    具體來說就是以下幾點:

    1、看重親情的人。

    從他暗中保住景禹唯一血脈—-庭生就可以看出來。他曾對梅長蘇說:“都是一家人,一個血脈,有什麼謝不謝的。”

    2、善於和稀泥的人。

    從譽王被牽扯進懸鏡司和私炮坊一案,梁帝盛怒之下摔杯子砸到譽王頭頂這一幕可以看出。紀王對梁帝說:“皇兄息怒。說好的不生氣。興許景桓真的不知道這個事呢。只是下邊的人自己做的,胡亂攀汙也說不準。”

    3、聰明和開朗的人。

    梁帝多疑,紀王不聰明怎可保命?不開朗一些怎可活得長久?從他對梅長蘇的那段對話也可看出:“我說的都是我看到的,不用謝我。”他明白自己在懸鏡司一案中可能被當作棋子,但他生性樂觀,總是朝好的方向看。

    4、樂於助人的人。

    從宮羽落難那一集可以看出,他帶著可能會得罪“未來儲君”的危險,仍然想要幫助宮羽,這種品性是非常難得的。

    5、附庸風雅之人。

    妙音仿常客,自己家中還有常駐樂妓班子,喜好音律可以算是如痴如狂。尤其是對待風流倜儻的豫津,態度更是有一種忘年交的模樣,還不是因為惺惺相惜的緣故。

    總結一下,這個紀王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人。不僅詩酒風流,而且大智若愚。不僅洞察一切,而且明哲保身。不僅不計小節,而且不冒大名。不僅隨機應變,而且順水推舟。不僅重情重義,而且手段高明。總之,這是一個三觀特正,三商特高的高人!

  • 4 # 大聖小偉

    這個紀王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人。不僅詩酒風流,而且大智若愚。不僅洞察一切,而且明哲保身。不僅不計小節,而且不冒大名。不僅隨機應變,而且順水推舟。不僅重情重義,而且手段高明。總之,這是一個三觀特正,三商特高的高人!

    具體來說就是以下幾點:

    1、看重親情的人。

    從他暗中保住景禹唯一血脈—-庭生就可以看出來。他曾對梅長蘇說:“都是一家人,一個血脈,有什麼謝不謝的。”

    2、善於和稀泥的人。

    從譽王被牽扯進懸鏡司和私炮坊一案,梁帝盛怒之下摔杯子砸到譽王頭頂這一幕可以看出。紀王對梁帝說:“皇兄息怒。說好的不生氣。興許景桓真的不知道這個事呢。只是下邊的人自己做的,胡亂攀汙也說不準。”

    3、聰明和開朗的人。

    梁帝多疑,紀王不聰明怎可保命?不開朗一些怎可活得長久?從他對梅長蘇的那段對話也可看出:“我說的都是我看到的,不用謝我。”他明白自己在懸鏡司一案中可能被當作棋子,但他生性樂觀,總是朝好的方向看。

    4、樂於助人的人。

    從宮羽落難那一集可以看出,他帶著可能會得罪“未來儲君”的危險,仍然想要幫助宮羽,這種品性是非常難得的。

    5、附庸風雅之人。

    妙音仿常客,自己家中還有常駐樂妓班子,喜好音律可以算是如痴如狂。尤其是對待風流倜儻的豫津,態度更是有一種忘年交的模樣,還不是因為惺惺相惜的緣故。

  • 5 # 無心浪味仙

    萬事都懵懂,萬事不衝動,看似平庸,實則大智若愚萬般通透。

    這大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這就是說的《琅琊榜》裡的紀王爺,一個只知風花雪月的王爺,瀟灑的王爺。

    《琅琊榜》裡聰明的人很多,智慧的人不多,像紀王這樣通透的人就更少了。

    呆萌的模樣,心中卻無比敞亮

    紀王爺一出來就是一副呆萌的模樣,對朝堂之事完全不過問。

    紀王的形象,完完全全一副不問世事,知道瀟灑的王爺。喜好音樂,愛美女,愛喝酒遊玩。

    然而,紀王的心中無比敞亮,什麼事情都看得明白。

    梁帝試探,你也是皇子,你怎麼不想做太子?

    梁帝趕緊說,他們是皇子,我是皇弟,弟弟,不一樣的,不一樣的。

    輕輕鬆鬆讓梁帝覺得,紀王是可控的。

    衛崢一案,玉津引路,讓紀王看見了夏冬帶著衛崢一起在巷子經過。

    而後玉津又去悄悄告訴紀王,通緝犯的畫像就是上次看見的人,然後紀王就入宮去告訴皇上,並且給豫津強調,跟他沒有關係。

    在紀王眼裡,他怎麼會看不懂豫津的心思?不過是需要他做個證人,碰巧也不是為了冤枉誰。

    所以,紀王不過是呆萌的模樣,心中卻是無比的敞亮。

    懂局勢,明事理

    紀王是大智慧,而不是劇中很多人那樣的小聰明。因此,他看得懂局勢,也明事理。

    朝堂伸冤那一幕,蒞陽長公主所言,可謂是駭人聽聞,而且梁帝已經發飆。

    朝臣們都跪下了,靖王殿下事先聯絡好的朝臣已經開始要求重審此案,手握重兵的蒙摯、霓凰郡主也在要求。

    那個時候的梁帝,不能調動一兵一卒,而群臣鼎沸的狀態他也始料未及。

    這個時候,紀王站出來說,眾卿所請甚和情理,並附議。梁帝本來以為紀王會站在他那邊,沒有想到紀王也是如此想。

    這一來,徹底的擊垮的梁帝的思想。事實上,那個時候,大家都明白了,這個朝堂是誰的朝堂了,而且這樣的冤屈也應該伸冤。

    所以說,紀王懂局勢,也明事理。

    王爺說:誰與誰又不是骨肉呢?!

    紀王生在帝王家,卻沒有帝王家那樣的冷酷無情。

    九安山上,梅長蘇感謝紀王救下了祁王的遺腹子,紀王說誰和誰又不是骨肉呢?

    一句話,道破了最是無情帝王家的無奈,也是表明了自己重親情的,所以放下,不必去爭。

    在劇中,或者說在歷史上,歷朝歷代,為了皇位不惜對自己的兄弟,甚至是骨肉的事情太多太多。

    但是,這至高無上的權力並不是永恆的, 也不是什麼都可以的。縱然是皇帝,也有他的無奈之處。

    因此,紀王看得明白,這親情重要,這權力並不是什麼都好。

    與其血雨腥風一輩子,不如做個瀟灑的王爺。這樣不用去傷害自己的手足!

    紀王的性格很好,也很通透。只有通透的人,才能生在帝王家,還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個世上,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有的是可以透過努力,便可以得來的。但是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權利替代或者獲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七週新高,究竟是誰在背後做多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