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哥聊小說
-
2 # 南陽諸葛亮
金庸寫武俠小說,一般都會把他筆下的武俠世界融入到某個特定的年代背景之中,以此來增強小說的真實性,這也是金庸武俠小說的一大特點。但並不是金庸的所有作品,都有其明確的年代背景,也有幾部作品例外,比如《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鴛鴦刀》和《白馬嘯西風》。金庸說:“沒有年代背景,表明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這話自然很有道理,畢竟武俠小說本身就是虛構的,沒有誰能規定它一定要發生在某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
《俠客行》、《笑傲江湖》、《鴛鴦刀》和《白馬嘯西風》這四部小說,確確實實沒有其特定的年代背景,哪怕你認真仔細研讀幾遍,也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唯獨《連城訣》例外,在這部小說中,金庸留下了不少線索,能讓我們大概推斷出《連城訣》的時代背景。那麼,《連城訣》到底發生在哪個年代呢?我們不妨先看看小說中留下的線索。
線索一:寶藏
梁元帝曾在江陵做過三年皇帝,搜刮了無數金銀財寶。之後,魏兵攻破江陵城,梁元帝被殺,寶藏不知去向。而當寶藏再現江湖則是在梁元帝後800年。梁元帝生活在公元508-555年之間,那麼,800年後,大概就來到了公元1308-1355年之間,正是元朝末年。那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正率領義軍同元朝廷作鬥爭。也就是說,《連城訣》的故事大概發生在元朝末年,明朝初年。
線索二:荊州府江陵縣
小說中不止一次出現了“荊州府江陵縣”,那麼,江陵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劃歸荊州府的呢?實際上,江陵縣真正劃分到荊州府,是在明朝開國之後,這再次說明《連城訣》的故事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後。
線索三:荊州知府
小說中凌霜華之父淩退思是荊州的知府,而知府成為正式的官名是在明朝建立之後。繼而,再一次說明《連城訣》的故事還是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後。
線索四:太極名家劉乘風
小說中鼎鼎大名的“南四奇”,其中柔雲劍劉乘風的身份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資訊,小說中這樣寫道:“劉乘風是太極名家,生平鑽研以柔克剛之道,血刀僧內力洶湧而來,他只是將內力運成一個個圓圈,將對方源源不絕的攻勢消解了去。”太極劍和太極拳均為張三丰晚年所創,張三丰晚年實際上也正是元朝末年。而劉乘風顯然不是張三丰的弟子,那麼,張三丰的太極武學傳揚下來並讓劉乘風習得,怎麼也得幾十年吧,那顯然是明朝開國之後的事了。
綜上四條線索,我們終於知道,《連城訣》的故事大概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後。當然,這其中多少會存在一些誤差,因此,最終的結論是,《連城訣》的年代背景應該是在明朝中前期。
-
3 # 鷹飛九月
為什麼說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
這個問題在舊版之中,或許有些爭議,但在新版的最後一章中,金庸已經做了明確的交待,故事的確發生在清朝。新書中有這樣的敘述:
荊州知府淩退思出身翰林,文才卓超,他得到梁元帝寶藏的訊息,然後透過各方查證,終於弄清了秘密。原來最先發現寶藏的人,是大清康熙年間的一位高僧,此人武功高強,是天地會紅旗香主吳六奇的師叔。高僧派人送信給吳六奇,讓其發掘寶藏,以便用於天地會反清復明之用。由於害怕機密洩露,於是將藏寶地點,以劍訣做為密碼,設定在當時流傳的《唐詩選輯》中。不料吳六奇遇害,劍訣密碼也流落在外。後來被高僧與吳六奇的同門得知訊息,他就是兩湖大俠梅念笙。
這是新修版的內容,具體背景說得明白,就用不著猜測了。
如果看舊版的內容,只瞧他們的服飾也能發現端倪。開篇第一章中,萬震山的弟子卜垣去拜見戚長髮時,曾經送了幾件禮物,其中一件是黑呢馬褂。馬褂起初是清朝貴族狩獵時所穿的行褂,滿語叫‘鄂多赫’,後來八旗入關,只限於士兵穿著,因便於騎馬,所以名為‘馬褂’。這種服飾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在社會上流行起來,最終於成為男子的便服,以黑色最為普遍。從戚長髮所得到的這件黑呢馬褂,也可以看出他們是生活於清朝時期。
-
4 # 北望大坡灘
如果說金庸其他小說是一種快意恩仇,那麼《連城訣》就是其中的異類,全書充斥著謊言、欺騙、陰謀、算計,厚黑全書。
什麼師徒之情如父子,父女之愛大於天,江湖道義名門正派義薄雲天,在這部小說之中都化為一句空話。有的只是爭名奪利,搶奪武功秘籍,爭奪無盡財寶。
但在這部書中,滿目蒼涼之中,卻也有著凌霜華與丁典的綠菊之愛,生死相依惹人淚目。結局雖然凌霜華被父親淩退思活埋,卻也是堅守信念,最終得以與丁典地下相聚。
那麼書中發生的社會背景到底是哪一個朝代呢?是清朝嗎?
通篇全書看下來,沒有任何朝代的直接說明,卻有間接的背景作為參考。關鍵詞是《唐詩選緝》,對全書而言,在該詩集裡面,涵蓋了一個寶藏的秘密,即由一組數字匹配而成的一句話“江陵城南偏西天寧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誠膜拜通靈祝告如來賜福往生極樂”。
凌霜華在介紹寶藏來歷時,說到該寶藏是南北朝時期的梁元帝積攢,北魏攻破梁朝殺死梁帝蕭鐸。歷史上蕭鐸死於公元554年,幾百年來為了找到寶藏,各路人馬挖空心思處心積慮,但說到幾百年,應該是距離梁帝死亡的時間跨度在200-900年,那麼,書中故事的背景進一步限制在公元754年-公元1454年範圍內。公元1454年年是明朝中葉景泰年間。而公元754年是唐朝天寶十三年。
《唐詩選緝》在真實的文學系統中,並沒有這個集冊,而有關唐詩合集,都是唐以後,且自有宋以來開始的。那就是說,該書故事發生在唐以後。
而書中還有一個線索,南四奇的“落花流水”中的老三道人劉乘風,乃太極名家。太極創始人乃明初奇人張三丰,所以劉乘風肯定是張三丰的後輩。
所以,《連城訣》發生在明朝中葉,至少在永樂與景泰年間的某個時間點。
-
5 # 黑水布衣
金庸先生的作品中,確實有幾部沒有具體的歷史背景,《連城訣》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也不妨礙我們武俠迷和歷史迷來分析一下。
由於《連城訣》所涉及的武功不是很多,也沒出現比較大的門派,例如武當、少林之類的。但是其中的人物劉乘風與血刀老祖交手時,使用過“柔雲劍”,屬於“太極劍法”,按照金庸武俠的來分析,《連城訣》大概屬於明朝後或者清朝。
在新修訂版的《連城訣》中有這樣的記載:
大清康熙年間,忽有一位身具高強武功的高僧駐錫荊州天寧寺,無意中發現了寶藏,他將此訊息寫成書信,託人送交給當時天地會廣東紅旗香主吳六奇,請他去發掘出來,作天地會反清復明之用。因怕洩漏機密,他將寶藏所在處用密碼(劍訣)注入一本當時流傳的《唐詩選輯》之中,送交吳六奇。吳六奇是他師兄的弟子,同門相傳,和那高僧都會“唐詩劍法”,知道劍法的次序。不幸密碼送到時,吳六奇遭難,為人所害,這劍訣密碼便流落在外。送信人輾轉將訊息傳了出來,訊息若不與《唐詩選輯》連在一起,湊不成一塊;得訊之人如不會“唐詩劍法”,雖知劍訣,但不知劍招次序,寶藏也就難以找到。梅念笙是那高僧與吳六奇的同派門人,會使“唐詩劍法”,後來又得了劍訣,事機不密,落得給三個徒弟背叛殺害的下場。吳六奇歷史確有其人,在《鹿鼎記》中也出現過,屬於順治、康熙時期人物,所以應該確定《連城訣》在康熙之後。金庸關於清代背景的著作很多:《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及外傳。但《連城訣》中的重要人物:丁典、血刀老祖及最後的狄雲在作品中與其他清代背景作品沒有什麼關聯,很可能與這些人物相差幾十年。而且在清朝初年比較活躍的天地會,也沒什麼存在感,康雍乾時期轟轟烈烈的反清運動也沒有什麼記載,道光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鴉片戰爭)也沒有記載。
眾做周知,金庸先生特別喜歡在大的歷史框架下書寫,《連城訣》中卻看不見具體線索,透過以上分析,該作品很可能發生在嘉慶時期或者乾隆末期。
不過在影視作品中,《連城訣》一般的裝束更接近於明代,作為金庸作品中描寫人性黑暗的作品,其熱度一直比較一般,但個人覺得其思想深度確是金庸作品中最值得反思的。
回覆列表
受電視劇影響,許多人都認為《連城訣》的故事應該是發生在明朝,其實不然,真實的故事背景是在清朝。
金庸小說一般都有其比較明確的年代背景,比如《天龍八部》的故事背景是在北宋哲宗元佑紹聖年間,大概是公元1094年前後,那時契丹、女真、西夏等外族紛紛崛起,企圖吞併北宋朝廷;《倚天屠龍記》的故事背景顯然是在元朝末年,小說中出現了朱元璋、陳友諒等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鹿鼎記》的年代背景當然是在康熙年間,畢竟這部小說的第二主人公就是康熙皇帝……
金庸寫武俠小說,一般都會把他筆下的武俠世界融入到某個特定的年代背景之中,以此來增強小說的真實性,這也是金庸武俠小說的一大特點。但並不是金庸的所有作品,都有其明確的年代背景,也有幾部作品例外,比如《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鴛鴦刀》和《白馬嘯西風》。金庸說:“沒有年代背景,表明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這話自然很有道理,畢竟武俠小說本身就是虛構的,沒有誰能規定它一定要發生在某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
《俠客行》、《笑傲江湖》、《鴛鴦刀》和《白馬嘯西風》這四部小說,確確實實沒有其特定的年代背景,哪怕你認真仔細研讀幾遍,也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唯獨《連城訣》例外,在這部小說中,金庸留下了不少線索,能讓我們大概推斷出《連城訣》的時代背景。那麼,《連城訣》到底發生在哪個年代呢?我們不妨先看看小說中留下的線索。
線索一:寶藏
梁元帝曾在江陵做過三年皇帝,搜刮了無數金銀財寶。之後,魏兵攻破江陵城,梁元帝被殺,寶藏不知去向。而當寶藏再現江湖則是在梁元帝後800年。梁元帝生活在公元508-555年之間,那麼,800年後,大概就來到了公元1308-1355年之間,正是元朝末年。那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正率領義軍同元朝廷作鬥爭。也就是說,《連城訣》的故事大概發生在元朝末年,明朝初年。
線索二:荊州府江陵縣
小說中不止一次出現了“荊州府江陵縣”,那麼,江陵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劃歸荊州府的呢?實際上,江陵縣真正劃分到荊州府,是在明朝開國之後,這再次說明《連城訣》的故事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後。
線索三:荊州知府
小說中凌霜華之父淩退思是荊州的知府,而知府成為正式的官名是在明朝建立之後。繼而,再一次說明《連城訣》的故事還是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後。
線索四:太極名家劉乘風
小說中鼎鼎大名的“南四奇”,其中柔雲劍劉乘風的身份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資訊,小說中這樣寫道:“劉乘風是太極名家,生平鑽研以柔克剛之道,血刀僧內力洶湧而來,他只是將內力運成一個個圓圈,將對方源源不絕的攻勢消解了去。”太極劍和太極拳均為張三丰晚年所創,張三丰晚年實際上也正是元朝末年。而劉乘風顯然不是張三丰的弟子,那麼,張三丰的太極武學傳揚下來並讓劉乘風習得,怎麼也得幾十年吧,那顯然是明朝開國之後的事了。
綜上四條線索,我們終於知道,《連城訣》的故事大概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後。當然,這其中多少會存在一些誤差,因此,最終的結論是,《連城訣》的年代背景應該是在明朝中前期。
上面四條線索,當然是經得起推敲的。但偏偏在小說中又出現了這樣一段文字:“到大清康熙年間,忽有一位身具高強武功的高僧駐錫荊州天寧寺,無意中發現了寶藏,他將此訊息寫成書信,託人送交給當時天地會廣東紅旗香主吳六奇,請他去發掘出來,作天地會反清復明之用。”大清康熙—天地會—吳六奇—反清復明,這四個關鍵詞,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連城訣》的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這顯然跟前面的結論(明朝中前期)自相矛盾了,有誤差不假,但總不至於誤差了幾百年吧。
因此,《連城訣》的故事到底發生在哪個年代,恐怕只有金庸自己知道了。當然,不管是明朝中前期還是清朝康熙年間,其實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的價值。《連城訣》反映的是人性的扭曲與陰暗,這樣的主題,本身就不需要明確的年代背景,正如金庸所說,沒有年代背景,表明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時代,乃至當代,我們又何必去糾結其真正的年代背景呢。要知道,人性的主題,永遠都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