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不二說史
-
2 # 毛火榮
首先康熙的遺詔裡寫得明明白白"皇四子胤稹人品貴重,深肖胗躬,著繼胗登基,即皇帝位."
白紙黑字,這還有假?
懷疑的人老是說什麼雍正篡改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這純粹是瞎掰.
首先,古代的"於"不是這麼寫的,怎麼改都不可能把"十"改成"於".
當時的詔書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沒有改字的可能的
其次,清代皇室慣例,皇子稱呼,書寫時前必須加"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
當然也不有可能康熙的遺詔本身就是雍正後寫的,所以這一事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個謎。
-
3 # 華中英語學苑
雍正繼位,撲朔迷離,至今未有定論。
雍正篡位,傳言的版本有五種,1,隆科多改詔說,康熙病重,發旨要十四子胤禵回京,隆科多沒有發,等到康熙死,隆科多假傳聖旨立了胤禛。2,隆科多改詔說另一個版本,康熙剛死,隆科多就拿出正大光明匾後面藏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眾所周知,傳位詔書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是由雍正發明的。3,雍正投毒說,康熙病重,雍正進一碗人參湯,康熙喝後歸天。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為自己辯護“自幼蒙皇考慈愛教育,四十餘年以來,朕養志承歡,至誠至敬,屢蒙皇考恩諭。諸昆弟中,獨謂朕誠孝”,沒有孝子毒殺父親的道理。4,年羹堯改詔說,把雍正說成是年羹堯的私生子,這種說法荒誕,雍正比年羹堯還年長,再者,康熙病重時,年羹堯在邊關,沒有機會接觸詔書。5,雍正改詔說,把詔書的“十”改成“於”,詔書“傳位十四子”變成“傳位於四子”。然而根據清代習慣,在第幾子前會加“皇”字,詔書出現“皇於四子”顯然文理不通,因此改詔書不攻自破了。2004年,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文物陳列館,展出了康熙的遺詔,上有“雍親王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這份詔書確證無疑證明了雍正繼位是依奉康熙的旨意。
由此雍正得位似乎清白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撰文提出雍正繼位的合法,1985年馮爾康教授,1986年韋慶遠教授,199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李國榮、張合才,2000年楊啟樵教授紛紛著書證明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然而,質疑雍正繼位的聲音一直存在。上海學者金恆源————原名愛新覺羅·恆源,撰文指出,兩份滿文《康熙遺詔》中都沒有皇四子繼位的明確記載,臺灣展出的遺詔是隆科多受雍正之命偽造。在文中,金恆源舉例說,清史專家王鍾翰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滿文《康熙遺詔》進行考證,證實原件殘缺,並沒有“皇四子……繼位”的內容,也沒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這句話。
前幾年,臺灣學界宣佈又發現了一份康熙親筆遺詔,詔書裡明確記載“傳位於皇四子”的內容。然而,又遭受了質疑,臺灣清史專家李學智對原件進行了考證,他判斷,目前所見的《康熙遺詔》全部是康熙去世後由胤禛偽造的,在偽造的過程中,首先存在著隆科多“票擬”(起草)遺詔的事實。
雍正繼位紛繁複雜,撲朔迷離。有詔書,然而卻又能夠證明是偽造,再者,雍正為什麼又公然稱隆科多為“舅舅隆科多”呢,隆科多有一姐一妹嫁給了康熙,但雍正的母親並不是隆科多的親姐妹,想必是雍正對其繼位隆科多出了死力其功甚巨的感激涕零。
-
4 # 胡西寒
對於康熙傳位於誰,我有一個猜想----遺詔或許根本沒確切提及誰,更有甚者有希望的幾個親王各有一封遺詔都有可能。為何這麼說呢?下面我來說說
九子奪嫡是史學家和清宮戲都熱衷討論演繹的事件,因為其特有的宮鬥權謀、皇室秘辛等。但是作為大清帝國最雄才偉略也最具有個人魅力的康熙帝,對於接班人的選擇卻出現多次“失誤”。如果一次的失誤可以理解,但接二連三的失誤那就說明一個問題。這根本上還是在康熙可控局面下的奪嫡。這或許暗黑一點說,是康熙帝“養蠱”之帝王心術。
先看第一次指定的太子,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由於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林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因結黨下詔廢太子。這是康熙最開始按照古訓立長立嫡的結果,並且廢而復立,最終卻還是深深傷了他。
為了順利把自己的權利以及廣袤河山交給接班人,心裡怎麼想的不清楚。但是從此之後十年再沒公開立太子,那麼他的兒子們私下動作精明的康熙不知道嗎?肯定是知道的,他就是要看既然要選擇最有能力的新皇帝,眾多的兒子手段盡出後誰能在自己掌控中脫穎而出。最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當時支援八阿哥胤禩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那麼結果顯而易見的是胤禛棋高一著,在比八阿哥胤禩劣勢情況下先人一步拿到屬於自己的遺詔。所以康熙傳位的永遠是勝利者,誰勝利則得位正。雍正正是因為見識了奪嫡內耗的嚴重,遂開始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開啟並宣佈繼承人。
-
5 # 小聰歷史客棧
在清朝歷史上,雍正皇帝一直是位有爭議與傳奇色彩的帝王,公元1722年11月13日晚,康熙康熙駕崩,去世的時候69歲,在康熙死後,雍正在阿哥們沒有返京就匆忙登基,因此被人認為來路不正,數百年來,民間野史中還傳言他是篡改了康熙遺詔,直到今天,還是眾說紛壇,那康熙究竟把皇位傳給了誰呢,雍正的皇位真來路不正嗎?
我認為康熙確實是把皇位傳給了雍正,雍正的皇位來的名正言順。
第一:雍正改遺詔行不通
當時對於康熙傳位之人最有爭議的就是皇四子和皇十四阿哥了,這兩個都是一個親孃生的,是親兄弟,母親都是德妃,當時有傳言說雍正登基是篡改了康熙的遺詔,把“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於”字,得以篡位,這明顯就是不成立的。
因為清朝遺詔肯定不可能只是用漢字來寫,肯定還有滿語,當時這個“於”字是繁體,又不是我們現在的簡筆畫漢字,如果要是將繁體字的“十”字改成“於”操作起來就不太容易了;而且當時清朝的行文的習慣,一般稱十四阿哥為皇十四子,皇四子,前頭有個皇字,如果改的話,那就變成“傳位於皇於四子”,就不通了;所以說雍正篡改遺詔根本說不通。
前兩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展品康熙遺詔也說明雍正是合法繼承皇位,館藏遺詔真跡上清楚的寫著:“傳位四子”,而不是“傳位於四子”,行文流暢,顯然是一氣呵成,沒有一點人為的修改痕跡。
第二:雍正是實幹家,康熙早就決定讓雍正繼承皇位
康熙後期國庫還是有點虧空的,這是個爛攤子,眼下朝廷只有雍正有鐵腕手段,可以有能力收拾,雍正在戶部那幾年一直是兢兢業業,政績卓著,其他皇子卻天天想著拉幫結派,搞面子工程,康熙也是很明智的,他很清楚雍正的實幹才能,所以很早的就決定立雍正為皇帝了,國庫空虛的爛攤子需要一個實幹家來擔當。
況且康熙非常喜歡雍正兒子乾隆皇帝,這也為雍正繼位增加了砝碼,還有就是,古代一般都是皇帝去祭天,而康熙61年病重的時候,派雍正代他到天壇祭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康熙把這麼大的事情派雍正代他去祭天,意思將來可能讓他繼位。
-
6 # 江南林雨
印象比較深的是,小時候看過一部影視劇,四阿哥胤禛命人偷偷將康熙帝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遺詔取出,把“傳位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然後才有雍正皇帝登基之說。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其一,“十”可以改成“於”,那麼康熙在立遺詔的時候不可能就說,我把皇位傳給我的第十四個兒子。肯定會說他有什麼才能,有什麼功績,叫什麼名字。那麼我們來看四皇子叫胤禛,十四皇子叫胤禵,你來改一個看看。其二,愛新覺羅氏是滿族人,遺詔還有一份是滿文所寫,在滿文中“十”和“於”不僅僅只差一點。
那麼康熙的遺詔會成為謎團,雍正的皇位會受到質疑呢
遺詔非康熙真跡,滿文內容缺失康熙皇帝逝世後,遺詔頒佈天下,告示全國。由於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才擬就並頒佈天下的,所以有沒有被篡改不得而知。目前臺灣和大陸博物館儲存的兩份康熙遺詔的滿文部分的繼位人描述部分均缺失。這樣就讓史學家們對雍正即位的過程產生了疑問。
雍正即位,囚禁半生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后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直到乾隆即位後,胤禵才被放出來。雍正的這種做法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心虛的表現,若不是皇位來的有貓膩,所以才會這麼做。
一山不容二虎
康熙的第十四個兒子胤禵率部平定了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英勇無畏、威名遠震。整頓軍務軍紀,彈劾失職的官員。做事十分有主見,而且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康熙交辦的無論鉅細的事情,胤禵均良好完成,康熙時不時在奏摺中加以讚賞。實際上康熙是非常喜歡這個兒子的。
雍正帝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
四皇子和十四皇子都不錯,實際上無論立誰都說得過去,那麼最後為什麼雍正能奪得帝位呢?
雍正帝在儲位鬥爭中取勝有其必然性
其一,在爭奪皇儲的鬥爭中,雍正帝提出整頓積習的振作有為的政治方針,與八皇子胤禩的仁義方針相對立,以爭取人心。他的才能和務實精神得到了支援。
第二,他善於耍兩面派手法,康熙第一次廢除胤礽太子,後又準備復立,他積極支援胤礽。欺騙了對手和康熙帝,使政敵沒有把他當回事,沒有集中力量對付他,從而輕巧地取得成功。
第三,雍正帝有一個支援他的後臺,隆科多在北京幫他穩定京中局勢,年羹堯在軍事上控制胤禵並穩定西北地區。
雍正即位後整頓吏治,設立密摺制度,設立軍機處。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日夜批改奏摺,體恤百姓。一系列的措施為康乾盛世的連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至於歷史謎團,留給世人說,畢竟雍正帝在位期間還是不錯的帝王。
-
7 # 李來說歷史
雍正--被歷史誤讀的皇帝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輝煌,而雍正王朝是其中承前啟後的時期,完全被康熙和乾隆蓋過了風頭,後人往往對雍正瞭解的不多,雍正時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謎團,使後人對其有很多誤讀。
雍正即位要感謝兩個人:川陝總督年羹堯、步軍統領隆科多。前者的妹妹是雍正的妃子,後者是雍正的舅舅。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是非常受康熙的信任,前者任川陝總督,協助十四皇子允禵平頂了青海叛亂;而隆科多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被提升為理籓院尚書,仍署理步軍統領。 不僅專門委派他秘密監視被圈禁的廢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和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隨時密奏二人的有關訊息,還讓他秘密監視京師內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動向。
當1721年,康熙在暢春園病重時,隆科多作為顧命大臣接受了遺詔,遺詔中寫明是傳位與四子胤禛。而在外,年羹堯利用自己川陝總督的機會,讓帶兵的十四皇子允禵不敢輕舉妄動。讓雍正在北京順利的登基稱帝。
年羹堯和隆科多兩個大臣都和雍正關係密切,而且一個在外領有大軍,一個掌握宮廷,如果康熙無意傳位給雍正,他在生前不會不早作預備的。他在病重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二人,說明康熙本人是有意傳位給雍正的。 -
8 # MSN84180657
這個問題不是被證實了嗎?康熙皇帝確實把皇位傳給了雍正皇帝。這個是有依據的。當年康熙留下的遺照。不是被後人證實過嗎?這些問題沒什麼糾結。
-
9 # 秘幻達人渣
康熙大帝路都幫雍正鋪好了。難道臨時改主意?不能吧。
即使康熙改主意,雍正也不會坐以待斃,歷史決定了只能是雍正登基,所以篡位和繼位不重要了。
回覆列表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康熙去世後,雍正拿到繼位詔書,由隆科多和張廷玉宣佈下一任皇帝的繼承人,從而,雍正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然而,這時候電視劇又閃過一個片段,當時雍正先是密謀拿到繼位詔書,而後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從而得到了皇位,這時候很多人受電視劇誤導,可能就會想,雍正的皇位難道真是這樣得來的嗎?其實,只要稍微有點歷史常識,那麼改詔書這種極其低階的錯誤是不可能成立的,我們來看看具體原因。
首先,清朝統治者凡遇到重大事件,一般都會用滿、漢、蒙、藏四種語言釋出,這四種語言一樣都不能少。而對於立皇子選定接班人這種事情更是慎之又慎,同樣,也是用四種語言釋出,然後詔告天下。就算你把漢語改了,那麼其他的三種語言則是不可能改的。所以,從這一層也就完全推翻了雍正皇位來路不正這種流言蜚語了!
第二,選定接班人這種大事件,統治者在寫詔書時肯定會用繼承者的大名,而不是像電視劇上演的什麼“傳位於四阿哥、十四阿哥等”,這是極為不嚴謹的,而康熙皇帝更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的。
第三,就是雍正本來能力就強,在處理國家問題上,遠遠比其他幾個阿哥強的多。在“九子奪嫡”中,他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與智慧都在其他阿幾位哥之上。試想一下,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會看不到這一點?孰強孰弱,一目瞭然,因為康熙知道,他晚年留下來的爛攤子只能是雍正來收拾,而雍正的性格恰好就是這樣的,不怕得罪人,所以,他是康熙心中理想的繼承人。這是康熙選雍正為接班人的主要原因。
因此,綜上所述,關於雍正皇位來路不正,主要是當時他的改革得罪了太多的人,純粹是他的政敵對他的汙衊,還有近幾年的電視劇的一些演繹。矇蔽了大眾的認知,對於這樣一位勤勤懇懇的帝王,我們應該表現出來更多的是敬佩,而不是加以汙衊和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