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舟獨橫野渡
-
2 # 鋼筆刀
逼迫?你確定逼迫管用?不要誤導輿論。
人有千百樣,性格也有千百樣,有些學生的性格屬於軟弱型的,逼迫可能會有用,可也有不少學生的性格屬於剛硬型的,你逼迫一個試試?不發生大事兒才怪!
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性格施教,性格軟的,逼,剛的,溝通、交流,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日常學習中,還是要製造一種氛圍,製造出一個全班是一個整體的氛圍,譬如經常進行各種集體型的活動,學生們同吃同玩同學習,時間長了,就處出感情來了,就和部隊裡邊戰友的感情有些類似,學生們的情感都比較單純真誠,很容易就能建立起這種類似“戰友”的親密感情,這樣的一個團體建立起來,就有了一個很好的互相促進的學習氛圍,大家一起共同砥礪,共同成長!
這些各種各樣的方法,才是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有積極性的正確之道!
實際上,衡水中學的軍事化管理正式借鑑了軍人戰友情深共進這一方法,只是太粗暴了些,實際上,我所說的這種方法會更適合當代中學生。
都什麼年代了還搞逼迫?你們是舊軍閥在抓壯丁逼人當兵賣命嗎?不知道現在是新時代了嗎?我們黨早就以新式軍隊新的統一思想構建深厚的革命友誼擰成軍魂的方式解放了全中國了你們還念念不忘舊軍閥那一套?
一堆朽木!
-
3 # 牛得裝糊塗
為什麼不靠逼迫許多學生就不會好好學習呢?
學習本來就是一種逆思維的東西,靜心學習對能力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許多的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和積極性這個說法,絕對是有誤的,只能說你面對的肯定是一小部分群體而已,不能說明什麼。
靠老師和家長們的強制逼迫才能完成學習任務這個說法,也絕對是有誤,就這樣表達,那一批重點大學的學生是怎麼出來的。
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是不是決定了,老師們一定要具有逼迫嚴懲學生的權力這絕對是誤導,如果當教育等價於權利,那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只能說明該學校成功淪為封建專制,那麼這樣的學校肯定只有越來越爛,最後倒閉,目前社會的發展也逐步淘汰這樣的學校,只是進展有點緩慢。
教出更多成績的人才要教出更多成績的人才,需要的是教育者的耐心和教育水平,因為大量學生的發展都因人而異,需要教育者有闊達的胸懷,長遠的見識才能駕馭學生,學生也尊重,教育者與學生之間能形成互推力,這樣發展才是良性的。
-
4 # 呼市石東
換個角度,不是生活逼迫誰願意天天起早貪黑,有壓力才有動力。學習本來就是苦中做樂的事情,打遊戲上網吃好的肯定不用逼。
-
5 # 李磊數學
從人性的角度來講,人都是有惰性的,有畏難心理。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平常去工作,如果任務不是特別急的話,我們一般情況很少主動去加班完成某項工作。
但是,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提前完成工作,那麼我們自身的潛力就會被激發出來。
另外,現在的孩子多數時獨生子女,個性比較強,所以,再去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不能隨意利用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強力逼迫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
6 # 寶媽麗麗在修行
1 我們的大腦都“懶”,而且每個人都是貪圖享樂的
大腦是耗能大戶,如果不是必須它其實願意歇著。而且容易走固定迴路。
學習是件費腦費體力的事情,它並不快樂。而且你得克服誘惑,專注投入,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2 孩子們的自控力差孩子的前額葉還沒有發育完善,容易衝動,受底層大腦的控制。所以呢,就愛玩兒,愛鬧。
他們很多人也知道學習是必須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這需要很強大的意志力。人類一般到20歲前額葉才發育完善。
有時候孩子突然變得明事理了,不是你教育的功勞,而是他們的大腦發展了。
3 有的孩子沒有好的習慣好習慣就像慣性一樣,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會引導你一直走下去。
如果孩子沒有好習慣,就很難堅持下去。當學習形成習慣後,接下來就是自動的了。
4 有的孩子沒有自理能力家長管的太多,孩子沒有自理能力。太依賴別人的管束,沒有自我約束力。到學校一旦脫離父母的控制,就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了。
-
7 # 覷紅塵
結合我自己小時候學習的情況來說說導致“靠逼迫學習”的原因吧。
我小時候上小學低年級段時,也是靠父母逼迫學習的。平時的情況我記得不怎麼清楚了,只記得放寒暑假時,只想著玩,寒暑假作業“明日復明日”總是不想完成。當然,寒暑假作業裡有些題目不會寫,讓孩子時的我感覺完成作業比較困難,這也是不想學習的原因之一。
小時候,父母每天忙於生計,沒有很多時間在學習問題上每天和我們孩子周旋,偶爾,家長閒下來時,發現我們在外面玩得不歸家,滿村找我們回家後,一頓訓斥或打罵,我們只好乖乖地把書本從書包裡取出來學習去了。雖然如此,那時不懂事的我們在心裡會感覺很委曲,認為“家長對我們太狠了,別人家的孩子現在還在外面玩呢,他們家的家長不是沒這麼狠地管教他們的孩子嗎”?所以這種情況的大多時候,我們通常是兩眼掛著“委曲”的淚水,邊寫字邊琢磨這事的不公平處。帶著這種小心思學習,學習的效率可想而知是多麼低!用“身在曹營心是漢”這個詞來形容當時被逼迫學習狀態及其效率一點都不為過。
記得小時候還幹過這樣的事,因為怕被家長打,躲在房間裡寫字,然後等家長不在跟前時,偷偷地玩。
有次寒假時,父母年前忙於打年貨,年後忙於走親戚,我因此忙於玩,到正月十五那天,寒假作業竟然一大半沒寫。正月十六開學了,我只好揹著書包忐忑不安地不情願地去學校報到,因為那時候不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會打手心的。
後來果然被老師發現沒完成作業,被老師罰站到講臺前面,被打了幾枝條手心。全班同學沒完成作業的也是少數,感覺很難為情。自此我不敢再不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了。
這樣,孩子本身沒有生髮為什麼要學習的慾望和動力,完全靠外部壓力來逼迫學習,其學習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那時我的學習成績總是不好不壞。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上四年級,有一次農忙時,我見父母在烈日炎炎的Sunny下收割莊稼,皮被曬脫了皮,手被鐮刀割破了鮮血直滴,還得不停地忙著,因為天快下雨了,需要趕緊把糧食收回家。且因農村大姓人家欺侮小姓的風俗,親眼看見弟兄多的人家欺霸良田、強佔集體應得的錢、幹汗季節霸水的那些事。讓我逐漸意識到,我需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學校,脫離農村這個既身累又心累的地方,否則,如果留在農村,我也會面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也會被那些村霸欺侮的。
所以,後來我學習時候,就不用家長跟後面“逼迫”了。自主安排學習時間,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學習成績自然好起來。
總結以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
一、孩子小或不懂事時,大多數孩子都是不願意學習的,都貪玩。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督促孩子學習,必要時需要逼迫孩子學習。
二、孩子不願意自主學習,不完成作業,這時,需要老師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否則,孩子沒有畏懼感,沒有約束,長期以往,不願意學習的壞習慣會愈演愈烈。
三、需要找機會讓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激發孩子“我要學習”的慾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逼迫學習”的不良學習習慣。
-
8 # 張藝黃岡
為什麼不靠逼迫,許多學生就不會好好學習呢?對這樣一個問題,一些劇友已經談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至於這些看法孰是孰非,我想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自己不便妄加評論。這裡我僅打算跟各位劇友分享一點我的看法。我以為,許多學生不靠逼迫就不會好好學習,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人格發展水平較低所謂人格,主要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而穩定的情感狀態、意志品質、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解析為三個層級,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下面,我就先結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談談為什麼一部分學生需要逼迫,才能好好學習的問題。
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它遵循的是享樂原則。不好好學習的學生,其人格水平基本處於這一層級。他們往往滿足於獲得生物性和生理性快感,只要吃好、喝好、玩好就可以了,對於學習之類勞神費力又讓人痛苦的事情,則採取極力排斥的態度。尤其那些在家裡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這種心理傾向更為明顯。具備這樣一個人格發展水平的學生,學習上基本屬於“無律”狀態,對學習結果,比如考試拿多少分,則抱持無所謂的態度。至於老師怎麼看,同學怎麼看,家長怎麼看,那都不是事。對這樣一部分學生,尤其需要外在力量的逼迫,逼迫,再逼迫。否則,他們將長期處於低層次人格水平,不可能好好學習。
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是由社會規則意識組成的能量系統,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靠逼迫才能好好學習的學生,其人格水平基本處於這一層級。當享樂追求受到周圍環境或社會條件制約時,他們往往會選擇妥協和服從。也就是說,為了避免老師和家長的責罰可能帶來的痛苦,或者為了獲得老師和家長的表揚、獎賞帶來的快樂,他們一般會按照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去學習。老師和家長的要求越高,管教越嚴格,他們的學習態度越好。反之,他們的學習態度越差。具備這樣一個人格發展水平的學生,學習上基本屬於“他律”狀態,對學習結果,比如考試拿多少分,則抱持比較在乎的態度。他們既怕老師批評,同學譏諷,也怕家長不滿。不過把自在的自我變成自為的自我,需要外在的逼迫力量,否則自我會退回到本我。
超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由道德良心、價值觀念和完美理想組成的動力系統,它遵循的是道德原則。少數學習特別用心和特別自覺的學生,或者說不用逼迫也能好好學習的學生,其人格水平基本處於這一層級。他們要是學習不好,往往會產生一種自責心理,感覺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家長,對不起自己的價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具備這樣一個人格發展水平的學生,學習上基本屬於"自律”狀態,對學習結果,比如考試成績,則抱持異常在乎的態度,那怕100分的試卷考了99分,那怕只有一個人考得比自己好,他們也會感到不完美,而是總想在學習上做到極至,做到最好。跟這一部分學生相比,那些靠逼迫才能好好學習的學生,還不能算真正好好學習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過,要獲得這種提升,同樣需要外在的逼迫力量,否則自我不會自動提升至超我水平。
二、學習上面惰性較強所謂惰性,指的是個體因精神懈怠而不能按既定目標採取行動去完成任務的一種心理狀態。其主要表現是,能不做的事,儘量不去做; 能做的事,遲遲不去做。遇到事情,能推則推,能拖則拖。
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大人身上有,小孩子身上也有。由於小孩子自控能力比大人更差,所以在一部分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比如說老師佈置的作業吧,有的學生是:上課能做的,拖到下課做; 白天能做的,拖到晚上做; 今天能做的,拖到明天做; 週末能做的,拖到週一至週五做; 節假日能做的,拖到收假再做; 這學期能做的,拖到下學期再做; 實在不想做的,就找藉口不做。經常看到有家長抱怨說,老師給孩子留的作業太多,做到晚上12點都沒做完。說實話,有時候老師留的作業的確是太多了,所以學生無論怎麼做,都難以按時完成。但更多的時候,恐怕是孩子的惰性發作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不然的話,別的孩子是如何完成的。
人有了惰性怎麼辦呢? 那必須有外力去推動他。大人是如此,小孩子也是如此。亞聖孟子小的時候貪玩,不好好學習,他的母親仉氏就斷機教子,使其不敢懈怠。鋼琴家朗朗開始學藝的時候,也曾經想要愉懶,其父朗國任硬是逼著他每天練琴7小時,而且一堅持就是10幾年。像孟子、朗朗這樣天資聰穎的人,小時候不一樣有惰性,想愉懶嗎? 他們都需要父母的嚴厲管教和逼迫,其他的孩子怕是更不用說了。
當教師的都知道,許多的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和積極性,得靠老師和家長們的強制逼迫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是不是決定了,老師們一定要具有逼迫嚴懲學生的權力,才能夠教出更多成績的人才呀?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有惰性的 沒有一定的壓力和約束都會想偷懶 找輕鬆 適度的壓力或者說逼迫 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