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鯊魚讀書

    在回答從盛唐大麴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曲》為何成為絕響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它的來歷。

    關於霓裳羽衣曲的來歷,有許多個版本,在此不一一贅述,只和大家說說我覺得最浪漫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劉禹錫詩云: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說的正是唐朝時期,唐玄宗中秋節在皇宮與方士羅公遠欣賞月景,方士取出柺杖拋向天空,頓時化作巍峨華麗的廣寒宮。他們立即進入廣寒宮,見仙女們翩翩起舞,伴著幽雅的仙樂。唐玄宗暗中記下樂曲回來後讓樂師作成《霓裳羽衣》,楊貴妃也扮仙女跳舞,曲成舞罷,頓成仙景,眾人瞠然。下面說說《霓裳羽衣曲》的盛衰。

    一,朝廷大臣張說寫《華清宮》曰:“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這無疑最能反映盛唐時期霓裳羽衣曲的輝煌了。

     二,“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晚唐著名詩人杜牧這首《過華清宮》與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詩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的《霓裳羽衣曲》,自天寶年間戰亂之後曲終舞破,便在大唐的宮廷中銷聲匿跡了。但是到了後來,由於《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以後,隨著大唐王朝的衰落崩潰,一代名曲竟然“寂不傳矣”。到了晚唐,此曲已被許多人淡忘。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偶得殘譜,昭惠皇后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並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是原汁原味了。

    三,南唐後主李煜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隨著這一闕烏夜啼,唐朝徹底衰亡了,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自此,驪山宮殿殘,無人舞霓裳。

    因此,《霓裳羽衣曲》之所以成為絕響,對作品本身而言,失傳是偶然。但把整個事件用歷史的眼光看,它的消亡卻是必然。

  • 2 # 茁瑜

    裳羽衣曲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在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后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是金陵城破時,被李煜下令燒燬了。到了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樂學院葉棟教授根據敦煌藏經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譜殘卷以及收錄有唐代箏曲的日本箏譜集《仁智要錄》解譯的箏曲與宋代詞人姜夔發現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唐玄宗為道教所作之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舞曲的內容表現仙真在上界的生活情狀,有“上元點環招萼綠,王母揮訣別飛瓊”等道教神話場景。唐高宗,玄宗等人親自撰寫青詞,表彰,供道士祭獻祈禱時使用,一些大臣文人亦競相效仿,從而更加提高了道教文學的水平。安史之亂後失傳。在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后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是金陵城破時,被李煜下令燒燬了。到了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

    來歷

    此曲約成於公元718~720年間,關於它的來歷,則有三種說法,但只有第一種說法見諸史書記載,備此一說僅供參考:[1]

    具《楊太真外傳》載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幾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楊太真外傳》載: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鄉驛,望女幾山所作也。故劉禹錫有詩云:“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開元天子萬事足,惟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驛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三鄉驛者,唐連昌宮(洛陽宜陽縣的離宮)所在也。

    第二種說法則是根據《唐會要》記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傳入的樂曲,此曲就是根據《婆羅門曲》改編。[1]

    第三種則折中於前兩種說法,認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見女幾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後部分(歌和破)則是他吸收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為得意的作品,開始僅在宮廷表演,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進見時,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導引。當時,大臣張祜《華清宮四首》雲:“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霓裳羽衣曲》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天寶亂後,宮廷就沒有再演出了。由於《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以後,隨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潰,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傳矣”。其實到中唐,此曲已被許多人淡忘。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得殘譜,昭惠後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並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 3 # 布衣1卿相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亂後失傳。在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后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是金陵城破時,被李煜下令燒燬了。到了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

    盛唐時期,中國經濟上繁榮昌盛、政治上統一穩定,各民族相互融合,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空前發達,大大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造就了中國舞蹈藝術的“黃金時代”。唐代舞蹈在前朝舞蹈發展的基礎上,達到成熟和完美。唐代舞蹈種類齊全,形式多樣,分工精細,由典禮晏享舞蹈向娛樂欣賞舞蹈的轉化,是唐代舞蹈走向成熟的標誌。“其中,影響最大,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較高藝術水平、有較高欣賞價值的宮廷舞蹈,流傳數百年之久,為中國古代舞蹈史中影響較大的一部作品。”《霓裳羽衣舞》是代表作品,無論在音樂創作、舞蹈構思、編舞表],還是在舞美設計、場景佈置等方面,都是唐代舞蹈最高水平,成為經典之作。當我們提到《霓裳羽衣舞》,就自然要談到它的樂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明皇玄宗的一大力作,是唐代“法曲”,也是“大麴”中頗具有代表性的樂舞,其格局嚴謹,變化豐富。據說唐明皇玄宗到東都洛陽西郊的三鄉驛巡遊時,看到了女兒山,忽有所感,按自己的創作意圖和音樂構思所成。有史料記載:“《霓裳羽衣曲》者,是元宗三鄉驛望女兒山所作也

  • 4 # 穿越再現彼岸

    唐玄宗開元年間,經濟繁榮昌盛,政治統一穩定,各民族融合,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唐朝的音樂舞蹈藝術進入了“黃金時代”。《霓裳羽衣舞》(本名《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出名的代表,是中國古代舞蹈史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品,流傳200年後成為絕響。

    《霓裳羽衣舞》主要描寫唐玄宗愛慕神仙,自己飛昇到月宮見月宮仙女的神話故事,本來是祭祀太清宮的老子時演奏的音樂。

    《霓裳羽衣舞》中音樂曲目是唐玄宗親自動手創作了前半部分,後半部分融合了西域敬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融合而成,可謂是中西合璧了。唐玄宗崇尚道教,他也想帝位永存,享受榮華富貴,其中的羽衣二字是道教神仙文化中“羽化登仙”的代表物品,唐玄宗也想長生不老。(大明宮內的演出劇照)

    《霓裳羽衣舞》真正盛行還離不開舞蹈的表演者——楊玉環,楊玉環是第一個將《霓裳羽衣舞》編排成舞蹈的人,而且她的表演登峰造極,該舞蹈經常在大明宮內上演,有時也到華清池表演,成為當時流行的音樂舞蹈劇。唐玄宗和楊玉環不但是夫妻,還是藝術知音。(知音——唐玄宗和楊玉環劇照)

    《霓裳羽衣舞》為何成了絕響?

    《霓裳羽衣舞》盛唐時期的藝術作品,是唐玄宗和楊玉環共同完成的大作,兩個人儼然是神仙伴侶。可惜好景不長,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14年)安祿山起兵造反,爆發“安史之亂”,唐朝由鼎盛急劇衰落,唐玄宗成了太上皇,沒了權力,楊玉環在馬嵬坡吊死。《霓裳羽衣曲》中的神仙伴侶下場悲慘,自此後該舞蹈曲目在唐朝宮廷內幾乎沒有上演,成了衰落的代名詞。(李煜和小周後劇照)

    200年後,南唐後主李煜喜歡詩詞藝術,他得到了《霓裳羽衣舞》的殘篇,他和皇后周娥皇(大周后)以及樂工復原了《霓裳羽衣曲》,並進行排練上演,但已經沒有原來韻味。南唐後主李煜的命運也夠慘的,大周后病逝,南唐被北宋滅亡,自己成了階下囚,他的皇后小周後還經常遭受宋太宗趙光義的凌辱。《霓裳羽衣曲》因為李煜成了靡靡之音,亡國之聲,後世王朝都忌諱,消失在宮廷表演中了,民間也少有上演,曲目散落於民間,不復上演。

    唐朝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曾經多次欣賞《霓裳羽衣舞》,作有《霓裳羽衣舞歌》,其中描述道: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現代藝術家根據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記載的《霓裳羽衣舞》,編成了現代版《霓裳羽衣舞》進行表演!(現代版)

  • 5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宮廷樂舞,用於在大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南宋發現商調霓裳曲樂譜十八段,唐代歌舞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是音樂舞蹈史上的璀璨明珠。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李煜和周皇后憑著自己音樂天賦,復原失傳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樂史上的奇蹟,霓裳羽衣舞蹈,傳說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寵妃楊玉環作舞表演,現原舞己經失傳,現在表演是根據文字記載和詩歌描寫想象再創作的,音樂採用長安鼓樂作素材,舞蹈吸收陝西和敦煌壁畫某些舞姿造型,採取唐大典結構形式。唐朝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在詩,書,畫,樂湧現大量名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形成多元文化。但是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致使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藩鎮軍閥割據各地方節度使權勢越來越大,均田制瓦解,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安史之亂致使人口銳減,土地大量荒廢無人耕作,唐朝從興旺走向衰敗。當時隋朝人囗六千萬人,唐朝人口最高峰達1.4億人口。

  • 6 # 春秋風雲

    唐玄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君主,他開開創了經濟繁榮,四海昇平的開元盛世。在臣民的頌揚聲中,他靈感奇發,欣然而作《霓虹羽衣曲》。這《霓虹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初用於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後經李隆基親自吹笛導引,楊玉環編舞,眾宮女彩排而成宮廷文化盛宴。

    悠揚沉鬱的音韻,帶給人如痴如醉的夢幻。這音樂是對美景的讚歌,是對極樂世界的嚮往。

    曼妙的舞姿,象神鷹翻轉,又似仙女騰挪,彷彿信馬由韁,又好象花間翩遷,表的是歡樂,顯的是愜意。

    蟬翼般的羽衣,透著靚麗的肌膚,揚溢著青春的激情,更是羽化成仙的神往。

    唐玄宗不愧是天才,巜霓虹羽衣曲》在他的指導下,很快紅遍宮廷內外,各地竟相排演,稱頌不斷。然而,他只顧沉緬歌舞和美色,將大唐重器交由奷相李林甫打理,致使安史之亂暴發,弄得自己倉惶逃命、楊貴妃身死馬嵬坡,國家由盛而衰。安史之亂後此譜失傳,此譜逐漸遺忘,此曲遂成絕響。

    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偶得殘譜,大周后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兩百年後再次奏響《霓虹羽衣曲》,然已非原味。不久金陵城破,李煜燒燬曲譜,皇室被虜。宋太宗多次強幸小周後,面對國破家亡,皇后受辱,李煜生不如死,痛苦萬分,《霓虹羽衣曲》成了南唐哀曲。

    南宋丙午年間(1186),姜夔旅居長沙,一次登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商調霓虹曲的樂譜18段,他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詞,即《霓虹中序第一》,連同樂譜一起被保留下來。巜霓虹羽衣曲》共36段,分散序(6段)、中序(18段)、和曲破(12段)三部分組成,參舞者30人,每次10人,藉助聲樂、舞蹈、服飾著力描繪神奇縹緲的仙境,以及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現在排演的巜霓虹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樂學院葉棟教授,根據敦煌藏經洞唐代敦煌曲譜殘卷與宋詞人姜夔發現的著名唐代法曲巜霓虹羽衣曲》“中序”部第一段樂曲組合再編而成。舞曲的內容表現仙真在上界的生活情狀,有“上元點環招萼綠,王母揮訣別飛瓊”的道教神話場景。

    《霓虹羽衣曲》從興到衰,又從衰到復興,承載著帝王的起落,見證了歷史變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夏爾未能入選世界盃法國隊正式名單,是否會促使他今夏離開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