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錢志亮工作室

    幼兒教育引進中國並沒有多久,難道中國在這之前就沒有幼兒教育了嗎?當然不是。之前我們也有,只不過主要是透過民間的傳統遊戲來實行,而這些傳統遊戲,對孩子的發展來說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舉個例子,各位家長,您跟孩子玩過躲貓貓嗎?孩子多大可以躲貓貓呢?我們家的孩子是三個月左右,三個月的時候怎麼玩?簡單。孩子躺在那兒,用手絹蓋在他小臉上,把手絹揭開的一剎那,你說一聲“哞……”,他就會哈哈大笑。

    可見,孩子三個月的時候就可以互動,而且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明白:看不見爸爸媽媽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物體的客觀存在性其實就是透過這種遊戲讓孩子得以感知的。

    過段時間,孩子大了,他也會模仿你,跟你玩躲貓貓,如果你覺得特別沒意思,甚至說“煩死了”,這可不行。你得配合著他,跟他一起玩,這樣他才會覺得很快樂,於是孩子就會和你有更多、更主動、更積極的遊戲互動。

    孩子會走路時,媽媽一定要跟孩子玩“突然消失”的遊戲。怎麼玩?趁孩子不注意,趕緊躲起來,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心慌,沒有安全感,於是他會四處張望找媽媽,他會到抽屜裡去找嗎?不會!因為他會想:媽媽有多大?最小能躲到什麼後面?透過這樣的推理,孩子的空間概念就建立起來了。

    等到再大一點,就要換一種方式玩躲貓貓的遊戲:用一塊不透明的東西把孩子的眼睛蒙上,這樣就不能靠視覺,純粹靠聽覺——透過環境中的聲音來判斷媽媽在哪兒。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得到了鍛鍊,所以這種遊戲玩的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

    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讓孩子揭開蒙眼布,作弊就沒意義了。還有一點,蒙上眼睛之後,因為黑暗恐懼症的原因,孩子會害怕,媽媽要給提示,製造出一點聲音,讓他有跡可循。

    這種傳統遊戲在民間有很多,而且遊戲中是有大智慧的。

    孩子會坐以後,媽媽會拉著他的手,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裡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就是不讓寶寶去。寶寶一聽不讓他去,就嗚嗚嗚的哭,是不是很有意思?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兒歌嗎?不是。

    拉著孩子起來、躺下、再拉起來,再躺下去……這個過程就是在給孩子做前庭平衡以及腹肌背肌訓練,為爬行做準備,與此同時還有節奏以及情商溝通。

    老鷹捉小雞類遊戲、扯皮條、指星過月、摸瞎魚、彈玻璃珠子、修房子、折飛機、鬥雞、編花籃、踢毽子、滾鐵環、跳大繩、抓石子、割韭菜與老虎換山、掏個火、打瓦、打鬼、挑急急令、鬥拐、猴抱蛋、小雞趕火燒與摔泥凹凹、穿白楞葉與拍煙牌、揣包兒、叫手勢與打鼻子眼、扣沙布袋、彈槐豆與堆寶塔、官打捉賊、足達熊、過家家、猜謎語、射覆與猜枚、繞口令、翻交交與摺紙、解九連環、拼七巧板……

    這些遊戲可能部分年輕人都沒聽說過,但對兒童發展來說,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特別強調,早期教育一定要透過這些遊戲來完成。

    如果父母不知道怎麼玩這些遊戲,該怎麼辦呢?最好去了解一下,很簡單的,一看就會。實在不行,就和孩子玩騎大馬的遊戲。

    爸爸趴在地上,孩子坐到爸爸的後背上,嘴裡喊著“駕,駕……”,爸爸就開始爬。我兒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當年他騎到我背上之後,就把我當摩托車,腳會模擬踩油門,嘴裡模仿著油門發動聲“唔,唔唔……”他腳一蹬,我就得往前爬,“下一站去哪兒呀?”“杭州”“好嘞,您坐好了,走嘞,唔”……

  • 2 # 育學園

    準備材料:一次性紙杯(或家裡廢棄的酸奶盒、牛奶盒等等),一個球

    遊戲步驟:

    步驟一:先給寶寶一兩個紙杯,讓他觀察玩耍。然後再拿出若干紙杯,家長可以給寶寶演示下如何疊放紙杯,引導寶寶嘗試,一開始可能會多次倒塌,家長多給寶寶一些鼓勵,重新來放。

    步驟二:透過不斷反覆嘗試,寶寶對小手的控制能力會逐漸增強,對於擺放紙杯的位置也會越來越精準,從一層兩層再逐漸增加難度。對於大些的寶寶可以加入“城堡”“城牆”等故事概念,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步驟三:當寶寶搭建的能力越來越厲害,家長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球玩具,“紙杯保齡球”開始啦,家長可以跟寶Bora場保齡球比賽,看誰擊倒的紙杯最多。

    如果寶寶一開始根本就打不到“保齡球”,也不要笑話他哦,不然小傢伙會用最簡單的方式“Game over!”

    鍛鍊能力:

    看似簡單的小杯子,確是提升寶寶各項能力的法寶,現在市面上還有很多“速疊杯”“飛疊杯”的遊戲競賽,關注過的家長一定會被這項炫酷的手部運動所震撼。

    1.手、眼、腦協調能力:將紙杯堆疊成塔狀,看似簡單,卻需要寶寶良好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透過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鍛鍊小手的靈活度、精準度,增強眼睛對物體的追蹤能力。

    2.空間立體想象力:與積木類遊戲一樣,不斷地疊搭嘗試不同的造型,對於培養寶寶空間感非常有幫助。

    3.培養專注力和抗挫折能力:想要做到精準疊搭紙杯,需要較高的專注力,否則稍一分神就可能會倒塌。另外,透過不斷試錯糾正的過程,還可以培養寶寶的對應挫折的積極心態,透過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小小的進步,都可以增強寶寶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這項簡單的紙杯遊戲,現在已經進入很多學校課堂,成為孩子們不斷嘗試花樣和挑戰自我的必備玩法,不如就現在,帶著寶寶玩起來吧。

  • 3 # 卓理超人

    #樸貨研究所#

    孩子的任務就是玩,那麼平時有哪些親子游戲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呢?

    陪著孩子扮鬼臉,做各種各樣的表情陪著孩子一起玩。有的時候孩子還會模仿你。可以多帶著孩子照鏡子,讓孩子認識自己,也可以透過鏡子一起玩扮鬼臉的遊戲。

    用繩子,或者是絲帶,繫著一個玩具,在孩子面前慢慢地晃過。孩子的眼睛會追著你手中的玩具走,他會試著伸手去抓。

    用一些軟的,孩子一抓就會變形的彈性玩具,交給孩子玩。透過這些玩具的變化,讓孩子體會不同的新奇玩法。還可以用乾淨的礦泉水瓶子,裡面放進去幾個鈴鐺,讓 孩子透過晃動礦泉水瓶,發出聲音,自己探索,並且樹立自信心。

    教會寶寶觸控不同材質的東西,爸爸媽媽們可以抓著寶寶的手,讓他去摸不同材質的東西,毛絨玩具,絲巾。或者是木頭。讓孩子自己認識周圍的世界。

    到處爬,走,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刻意的去阻止孩子。孩子會喜歡翻家裡的抽屜。大人可以先把家裡可能會傷到寶寶的小玩意收起來,孩子喜歡翻,就翻,等他過了這個階段,就不會再一起翻抽屜了。

    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具收納盒,可以把他的不同形狀的玩具放進去,拿出來,透過這個過程讓孩子觸控不同的形狀帶來的手感。

    鼓勵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務,一開始孩子是出去好奇,大人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慢慢地教給孩子,讓孩子把做家務看成一種自然行為。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是繪本里的故事。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扮成故事裡的人物。加強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

    平時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鼓勵孩子複述家長講述的故事。

  • 4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我介紹幾個既不需要花裡胡哨的玩具、又簡單有趣、對場地也沒啥要求、適合跟一歲以上孩子玩的小遊戲。

    1.打擊樂手

    所需材料:撥浪鼓,勺子,鍋碗瓢盆,鈴鐺,鼓

    怎麼做:

    使用打擊樂器製作音樂。

    找一首有趣的曲子,最好是有令人興奮的節奏的曲子。和寶寶一起玩,也鼓勵寶寶自己玩。

    推薦曲目:Queen《we will rock you 》,“咚咚噠”的節奏太好把握了!

    學到的技能:協調,傾聽技巧和音樂探索

    2.大玩家

    所需材料:大型紙板箱、或商店購買的遊樂隧道、或劇場

    怎麼做:從紙板箱,隧道或玩具屋中建立一個堡壘。包括入口和出口,並鼓勵你的孩子進出。

    一開始可能孩子不太敢鑽進去,這就需要爸爸媽媽身先士卒了。

    等孩子們鑽進鑽出很熟練了,我們可以增加一點“扮家家”的假裝遊戲元素來增加樂趣。比如敲門、按門鈴,詢躲在裡面的孩子:“有人在家嗎”。

    學到的技能:社交技能,大動作技能和探索他們的環境。

    3.打電話

    所需材料:玩具電話或舊手機

    怎麼做:給你的孩子一個電話,你自己也拿一個。假裝和對方打電話,也可以假裝和一個虛構的人在打電話。

    變化:有些電話可以錄音,錄好自己和孩子的聲音並播放出來,就更有趣了。

    所學技能:語言和社交發展

    4.海灘派對

    需要的材料:沙子,水,桶,匙子,塑膠鏟子,大桶

    怎麼做:當你的孩子已經18個月以上了,沙子和水的遊戲是很棒的活動。用水或沙子填滿一個大盆,讓你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挖掘,傾倒,舀,等等。要是擔心把家裡弄髒,可以把這個大盆子搬到外面去,找一塊合適的空地。

    爸爸媽媽可以與他們一起玩,一起聊聊天,鼓勵他們模仿你正在做的事,你也嘗試模仿孩子們正在做的事。

    加點變化:旁邊其他的孩子看到,可能會加入進來,雖然18個月的孩子還不會有商有量地一起玩,但他們會模仿對方的方式,這就是平行遊戲,這是孩子社交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

    學到的技能:創造力,精細動作技能,觸覺刺激和社會發展

    5. 管道通話

    所需材料:捲紙用完後,剩下的紙巾筒

    怎麼做:對著紙巾筒與寶寶說話,或發出奇怪、有趣的聲音,看看孩子聽到這種“不同尋常”的聲音,是如何反應的?

    這麼大的孩子正是對語言充滿興趣的時候,語言本來就是在模仿聲音。

    對著紙巾筒說話,正好讓孩子體驗到新穎的聲音,增加了幽默感,孩子會覺得說話很好玩,更願願意開口說話。

    所學技能:聽覺,語言、社交技能。

    6、小小快遞員

    怎麼做:讓孩子到屋子裡的各個地方,按媽媽發出的指令,“拿到”他的鞋子、帶上皮球、找到爸爸的杯子、找到媽媽的圍巾……全部給媽媽送過來!

    這個遊戲,不僅讓孩子能夠練習“接受語言”這個技能,也讓孩子有機會對爸爸媽媽展示:你看,我能拿這麼多!我真厲害!

    加點變化:等孩子能比較熟練地根據媽媽的指令拿東西了,我們就再加點難度和樂趣,比如:如“絲巾要頂在的頭上帶過來”、“皮球要踢過來”……遊戲嘛,當然好玩、有趣、幽默最重要了。

    學到的技能:理解方向,記憶技巧

    7、“我被粘住了!”

    怎麼做:剪一條雙面膠帶貼在地板上,讓孩子在膠帶上跑跑跳跳,孩子在粘性表面上扭動腳趾時,會覺得非常有趣。這也是孩子們瞭解自己的身體,體驗不同觸感的好方法。

    加點變化:把一些小玩具貼在粘性的膠帶上,再讓孩子嘗試把它們拿起來,看看是什麼感覺。

    技能學習:感官認知,肌肉力量,身體意識

    8.點點滴滴

    所需材料:口紅

    怎麼做:給孩子臉上塗一點口紅,然後分散孩子注意力,幾分鐘後,將孩子放在鏡子前看看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

    要是孩子會摸著自己的鼻子,或試圖擦掉口紅,這表明孩子已經意識到,她的反思中有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因為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沒有“自我意識”,但一歲半以後,孩子就漸漸明白自己和鏡子裡的那個人的區別了。

    當然,如果孩子暫時還沒有反應,不要擔心,很快就會有的!

    加點變化:在鏡子面前,給你的孩子的頭上戴一頂有趣的帽子,看著她脫下;給孩子搭上彩色的絲巾,看孩子扯下來。

    學到的技能:自我意識和身份。

    這些遊戲都簡單、方便,對場地沒什麼要求,要用的材料也很普通,每家都有。

    陪伴孩子玩這樣的親子游戲,不僅有利於孩子積累感知印象、幫助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也讓孩子體驗了初步的交往關係,有利於孩子練習社交的技能。

    而且,做一個會玩、有趣的家長,更容易拉近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對於孩子來說,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的小遊戲,勝過任何高階昂貴的玩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本退役,如何評價他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