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峽橙子鍋

    優點自然是戰鬥力比較強勁,因為經過了嚴格的挑選,嚴格的訓練,而且吃的比較好,所以大都體格強健,裝備也好,而且由於家丁本身具有很強的私人佔有屬性,所以在衝鋒陷陣上較之於正規部隊,其戰鬥力更強,,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就是祖家的家丁部隊……缺點是家丁制度設計不夠完善,歸根結底是高階將領的私人武裝,是受將領而非明朝廷控制,對國家並沒有歸屬感,所以主人家一旦歪樓,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 2 # 愛歷史的小蝸牛

    明末的家丁制度可以說是明朝的最後依仗,但也是明末的危害。

    但是隨著武官的沒落,軍戶的地位直線下降,連農民都不如,還要像農民一樣納稅,導致戰鬥力低下,大部分為了生存都 淪落為了軍官的傭奴,大批軍戶開始逃亡。

    而在明末,幾乎高階官員都會有自己的家丁,正規軍隊沒有戰鬥力,將領只能培養自己的家丁用於戰鬥,所以也就導致了明末後期所有的戰鬥機會就是家丁在戰鬥。

    而明末最為著名的家丁部隊就是關寧鐵騎,遼東將們祖家所有,因為明末對遼東將門的控制力急轉直下,所以也就導致了朝廷不能直接控制關寧鐵騎,所以關寧鐵騎知道明朝滅亡都沒有消亡。

    所以說明末是病急亂投醫,卻把自己治死了。

  • 3 # 晃天下

    有明一代,軍戶地位都是極其低下的,說是軍人其實連最基本的農民都不如,他們要像農民一樣繳納賦稅,還要訓練作戰,負擔極重,而且還要世世代代都要做下去!除卻明初之時的軍戶還有戰鬥力,自正統以後,軍戶制度已經開始僵化,衰落,軍戶都淪為軍官的佃戶奴隸,到了嘉靖時期,大批軍戶開始逃亡,軍戶制度名存實亡!

    軍戶制度崩潰後,嘉靖皇帝開始推行募兵制,推行軍士職業化,像聞名天下的戚家軍和俞家軍就是募兵制,募兵制讓大明在中期軍事力量得到了短暫的恢復,但是明朝整個官員體系的嚴重腐化,讓募兵制只經歷短暫的崛起就迅速衰落,文武官員矢志不渝的以貪汙為主導,軍餉軍費絕大部分被貪官瓜分,下層士兵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就更不用提戰力了!

    所以就催生了明朝的另一種軍事體制:家丁制度,其實家丁制度並不是明朝獨創的,歷朝歷代的軍事將領中都有家丁的存在,一般都是高階軍官擁有的,但是最多的也就是幾百人的家丁,不會作為戰爭的主流力量,但是明朝就不同了,底層計程車兵一點戰力沒有,明朝後期所有的戰爭基本是都是靠著家丁在打!明朝的軍官不管官職大小都有擁有家丁,少則幾人,多則達幾千人,成為戰爭的主力,想要獲得更多的軍功就得擁有更多的家丁。遼東前期以李成梁為代表,後期以祖大壽的關寧軍鐵騎為典型。因家丁與軍官有很強的依附關係,家丁其實是軍官的個人資本和私人武裝,可以到朝廷無法指揮的地步。

    以祖大壽的私軍祖寬為例,早年是祖大壽家僕,少有勇力,升至寧遠參將、副總兵。崇禎八年(1635年),以三千關寧軍鎮壓農民軍,盧象升說:“援剿之兵,惟祖大樂、祖寬所統遼丁為最勁,殺賊亦最多。”。祖寬驕橫,兵馬所過之處焚燬民宅,姦淫婦女,“象升激勸再三,始聽命”。盧象升戰死後歸洪承疇。崇禎十一年冬,清兵南下,師援山東。次年濟南失守,褫職被逮,以“失陷籓封罪”處死。

    在鎮壓農民軍的過程中,但是他們所過之處焚燒房屋,姦淫婦女,仗著戰功,毫不收斂;又喜歡野戰,害怕搜山;並且看到賊寇遠竄,不是十天半月可以打下時,就自認為是客將,沒有長久堅持的信念。祖寬計程車兵在剛過河以後就一鬨而逃,象升再三鼓勵,他們才接受命令。到了黨子口就又停下不走了。

    但到了對後金時卻逗留不前:十一年(1638)冬天,朝廷傳令祖寬率兵增援京師郊區。等山東告急時,祖寬逗留不前。第二年正月,濟南失守,祖寬被落職逮捕,因為失陷領土的罪行,最後被殺掉了。

    這樣的人怎麼能稱為勇將呢?!家丁私兵就是這樣的德行,專捏軟柿子欺軟怕硬,專打弱雞敵人好撈取軍功,遇見強敵就懦弱不前儲存實力,愛抗命需要像對待大爺一樣哄又軍紀不佳,自然也不討文官喜歡。

    其實包括袁崇煥所謂整頓關寧,私家軍也照樣存在,其德行也未變過。在其跟班旗鼓官周文鬱在己巳之變的貼身見聞《遼西入衛紀》中記載:

    “二十日早,報奴大隊分六股西來,公傳令開營迎敵。先遣都司戴承恩擇戰地於廣渠門,餘隨行間。公令餘回,餘不從。公又曰:“我有奏書二通,子可速回,為我料理。”且囑勿再來。餘還寺,即將奏疏閱發,遂披甲躍馬,仍馳軍前。而公正在佈陣,其祖帥正兵鎮南面,副將王承等列西北,公與餘扎正西,闕東面以待敵。

    擁眾直突東南角,我兵奮力殊死戰奴,奴奔北,見前處有承等兵,方立馬無措,若承等合力向前,則奴已大創,不意承等徙陣南避,翻致奴眾復回,徑闖西面。一賊掄刀砍值公,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公或免。時賊矢雨驟,公與餘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複合,賊始卻。我兵亦倍奮砍殺,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直追賊至運河邊。賊忙迫擁渡,冰陷,淹沒者無數。此一戰也,自午至酉,麋戰三時,殺賊千計,內傷東奴偽六王子,及西虜名酋都令。我兵亦傷亡數百。

    蓋九邊尚首虜,每以爭割首級誤事。公深鑑陋規,於未戰之先,與諸將士約,惟盡殲為期,不許割級,故將士得一意剿殺,以獲此勝。是晚收兵,直至二鼓方畢。”

    袁巴圖魯佈陣為王承胤在北、祖大壽在南為前抵擋,袁自率一隊在西居後,以品字型相機夾擊後金。自古幾乎沒有人少夾擊人多,更何況如果敵人是十倍以上,所以什麼九千破十萬的神話該洗洗睡了。結果王承胤一觸即潰,反倒擾亂了袁小隊的陣腳,由此減輕了後金的戰損,引得周文鬱憤憤不平——“若承等合力向前,則奴已大創”。而戰後王承胤也未受到任何處罰!!!

    家丁私兵的存在,進一步加劇軍隊腐敗,吃空餉、冒功無處不在。在蔣臣《無他技堂遺稿》中記載了一段吳襄和崇禎的對話:

    “崇禎甲申三月壬寅。撿括中外諸臣輸助甚迫。先是薊督王永吉密議棄關外四城。而以吳三桂兵入衛。閣臣猶豫四五月久不能決。於是上以左府起其父廢帥吳襄至延入閣大計。襄對曰。臣父子世守此土。惟以不能恢剿負國。萬死不足贖罪。豈敢更言棄地。上慰之曰。非棄也。凡事須權緩急。此時寇急於邊。卿但度卿子果能辦賊否耳。襄對曰。但恐逆闖不親來。來則保為陛下盡殲之。

    上曰。賊至百萬。卿何言之易耶。襄對曰。逆闖自猖獗以來。敢肆行無忌者未見大敵耳。上曰。何為未見大敵。對曰。從來撫鎮失策。兵或數萬或數千輒輕責以戰。如以肉餧餒虎耳。惟左鎮曾一為所挫。然勝負頗相當。左帥所統多是降賊。伎倆固相當也。孫傳庭之敗以五萬人。然秦人安能殺賊。非賊之宗黨即其姻親。此適足以資之。以臣策之。賊雖百萬亦自虛聲。計其先後所合五營諸賊及官軍之潰屈者。實不過三十餘萬止耳。今已破楚據秦蹂豫入晉遠歷諸邊。老本精賊死傷亦已過半。又所至不能無留兵。留兵則其勢已分。全師盡出不過十萬。十萬之眾堪戰者不過萬餘人耳。

    上問曰。卿子精兵幾何。對曰。臣子所統號稱六萬。聖明在上臣豈敢面欺。實亦不過三萬。上問曰。三萬皆堪戰否。對曰。三萬若皆堪戰蕩平不至今矣。★★其堪戰者亦僅鐵騎三千耳★★。然此三千人者。臣皆以子畜之,臣子皆以兄弟遇之。以之御賊一當百也。故曰保為陛下盡殲之。然陛下不憂臣子不能殺賊。臣但憂餉不繼耳。

    於是上色喜然驚問曰。卿言兵至三萬費餉幾何。襄對曰。國家正當匱詘之際。臣豈敢望多。然少亦須百萬。必不得已亦須湊至七十萬乃可。上屈指計良久。蹙然曰。何遽費至此。襄對曰。戰士皆舊有室家地土。一旦令其內徙。安可使之室家不完。而遽責以殺賊也。且舊餉缺至十四個月。可不為之設法補足乎。四城遺民尚六十餘萬。丁壯亦十五六萬。可盡棄以資敵乎。止言百萬尚是勉強之語。尚不知費臣子幾何籌畫也。上佇思良久深然其語。”

    吳襄答到,我兒(吳三桂)所統之兵號稱六萬,不過才三萬,真正能戰的才三千,這三千要餉百萬!說白了,這三千私軍不僅要朝廷大糧大餉的供著,每人還是個小地主都有家室土地!光靠朝廷俸祿,哪個將門養得起這麼多的私兵,所以得拼命撈不說,這些私兵也個個都是寶貝。

  • 4 # 闕魚肥

    明朝後期的家丁制度對明朝有什麼影響,它是如何興起如何衰落的呢?

    大明王朝這個擁有近三百年國祚,“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強硬朝代。從建立到滅亡都大部分時間都在受外族侵擾,明朝初期實行的軍戶制度,讓邊關得以安寧很長一段時間。但隨著後期明朝的發展,軍戶們漸漸淪落為軍官私人財產。到嘉靖皇帝的時候大量的軍戶逃跑,導致大明王朝的衛所制名存實亡。

    明朝時期家丁制度興起到衰敗

    話說家丁制度不是明朝的時候才出現的,幾乎大部分朝代的將相或多或少都會擁有家丁,用來看家護院充當保鏢親兵,但是作為衝鋒陷陣的中堅力量當屬於明朝。隨著明朝軍戶制度的失敗,為了補充明軍實力推行了募兵制培養類似於職業軍人的軍隊。

    例如在東南沿海殺得倭寇不敢再犯的戚家軍和俞家軍,但是眾所周知明朝後期腐敗太過嚴重,由於糧餉都被貪財的文官貪汙了,那武將再怎麼不怕死也沒有用。於是家丁制度下的私人武裝力量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開始的時候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卻最終淪為壓死大明王朝的最後稻草之一。最後一支明朝家丁精銳關寧鐵騎被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拉著投奔了清軍,最後一路南下打到雲南,在三藩之亂後最終滅亡。

    明朝家丁制度優缺點優點

    由於明朝後期的腐敗朝廷的制度導致明軍戰鬥力急劇下降,這時明朝大將們掌握的家丁們開始初現鋒芒。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家丁組成的軍隊,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在遼東抵禦外敵都立有不錯的戰功。加上由於是將軍私人隊伍,人數不多但裝備精良戰鬥力強過朝廷軍隊。遼東李家一度擁有近九千人精銳騎兵的家丁對伍,把女真人建立的後金摁在地上打。還有威震遼東的關寧鐵騎也把女真人打得不要不要的,可惜後來吳三桂拉著對伍充當了清軍的爪牙。

    缺點

    雖然說家丁組成的軍隊戰鬥力沒得說,裝備又精良但畢竟屬於私人武裝,很多時候拿著朝廷的餉銀,卻是忠於自己的主子而不是國家。國家危難之際卻不能為國家所用,不受朝廷節制讓別有用心的人趁機組建私人武裝形成武裝割據勢力。從李自成圍攻北京崇禎要求將領們派家丁守城,這些拿著朝廷俸祿的將軍們,居然以家丁人數不多沒什麼戰鬥力為由拒絕皇帝請求。國家危難的時候朝廷卻調不動的軍隊要他何用,結果居然要太監守城明朝怎麼能不亡。最終崇禎吊死,大明王朝城破!

  • 5 # 你我談歷史

    軍隊是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組織力量,是用以防衛、保護自己的領土、百姓不受外來侵犯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工具,是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地位的強有力保障。所以,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軍隊及其軍事制度。

    明朝最主要的軍事制度是衛所制,軍隊組織分衛、所兩級,衛設指揮官,衛下設所,兵士有軍籍。衛所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兵營,衛所軍士聚居一處,軍士的地位非常低下,其待遇甚至連農民都不如,除了像農民一樣要繳納賦稅外,還要訓練作戰,而且一旦被當了士兵,後代子孫都是士兵。到明朝後期,包括衛所官員在內的各級官員嚴重貪汙腐化,軍餉等費用絕大部分被貪官瓜分,衛所官員大量兼併、屯積的土地,幾乎沒有下層士兵可以自己用來耕種的土地,連士兵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了,導致士兵開始出逃,衛所力量越來越削弱,以致到了崩潰的邊緣。

    由於衛所士兵越來越少,高階官員由於有錢有地,所以他們開始召集家丁,這種時候,家丁制度就誕生了。其實家丁制度並不是明朝獨有的,唐朝、宋朝等先前朝代的軍事將領中都有家丁的存在,不同的是以前朝代的高階軍官擁有的家丁最多才幾百人,而在明朝末期的軍官,不論官職大小都擁有家丁,個別軍官的家丁數量達近萬人。這些家丁來源於投降的外族士兵、邊境地區的壯士、衛所留下來計程車兵和被流放充軍的犯事人員,他們沒有軍籍。由於家丁數量眾多,又都彪悍強壯,自然成了明朝末期戰爭的主力軍和依靠力量。

    但其缺點也很明顯:①由於家丁的召集不直接受朝廷節制,可以任意擴充數量,這些家丁的素質參差不齊,容易擾亂、欺凌周圍的百姓;②這些家丁受僱於主人,只聽主人的調遣和指揮,積蓄到一定勢力後,會對朝廷不利,可能直接威脅朝廷。

    因此,一種制度的產生都有其必然性,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和反映,並且都有其優缺點。關鍵在於如何能更好地利用其優點而遏制其缺點,使其朝著更有利於社會的方向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學習分散式鎖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