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葦說歷史
-
2 # 歷史大學堂
宋江是《水滸全傳》裡的核心人物,水泊梁山的大BOSS。但是讀者對他的印象卻說不上佳,因為他各方面都資質平平,招安這步棋走的又頗受爭議。
論武,宋江早年雖習得些槍棒,但在高手如雲的江湖中又實在拿不出手。書中基本沒見過他打什麼人,更別提打老虎了。殺閻婆惜還屬於“過失殺人”。
論文,沒見他考科舉,只見他耍了把文藝青年,仗著酒膽,抒了下胸中塊壘,結果還成了惹來殺身之禍的“反詩”。
論聰明,他的智商似乎還不能與吳用、公孫勝等人相比,起碼不值得特別強調。
論出身,他既不是關勝、呼延灼這種將門之後,又不是柴進這種前朝皇帝遺留的嫡派子孫。家裡雖有些錢財,但和大財主盧俊義相比也屬九牛一毛。
論工作,他不過是個縣城小吏,還屬編外人員,和林教頭、魯提轄這種國家幹部相比又遜色一截子。
論顏值,宋江不過是個“面黑身矮”的主兒,“高富帥”三字與他無緣,“土肥圓”倒是做實了。
但是,就是這麼個資質平常的宋江,卻成為梁山108將的首領。仔細讀原著,你會發現宋江的優點是一般人難得的,能成大事者非得有兩把刷子才行。宋江有三方面的能力絕非常人所能比的。
宋江非常瞭解自已的優劣勢並能揚長避短
宋江的個人SWOT分析中,“ W”象限裡的劣勢諸多。但是,他的強項“S”卻是具備極高的自我認知能力。他也知道自己有著上文所述中的那些不足。所謂“知人難,知己更難。”宋江對自己的認識全面深刻,從而做到揚長避短。
他的“長”在於將封建社會最推崇的“孝”與“義”作為自己處世立身的第一準則,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並且懂得自我經營,不斷完善。
在書中第十八回宋江出場時,作者禁不住讚揚了一番:“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便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稱他做及時雨”。緊接著更有詩來贊:“山東呼保義,豪傑宋公明”。
但是,當朋友晁蓋等人智取了“生辰綱”,身處危難之時,宋江本可置身事外,繼續過他的安穩日子,但是他卻“義”字當先,冒著性命危險通風報信,使晁蓋等人躲過此劫。而宋江卻因此事被閻婆惜抓住了把柄,接著犯下了“衝動是魔鬼”的錯誤。怒殺閻婆惜後,宋江淪為殺人犯,落得刺配江州。他永遠失去了從正道邁入仕途,光宗耀祖的機會。
當朋友危難之際,宋江不計自己得失,義字當先,可見他的“義”是真“義”,不是浪得虛名。僅憑這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的非同尋常之舉,試問常人有幾個能做到?他這點就秒殺諸多虛情假意的芸芸眾生。宋江雖因此丟了前途,但卻在江湖上折射出最耀眼的光芒,書寫了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看宋江之“孝”。宋江有老父需供養。當他逃命在外時,聽聞老父病重,立刻冒著被捕的風險回家探父。當他在梁山安頓下來後,立刻接父親上山,在身邊盡孝。並且支援李逵等眾人都將家親接上山來,一起分享梁山福利。
宋江始終堅持“孝”、“義”為先,言行合一,做人處事光明磊落,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這就是他有別於常人之處,也是他能夠在江湖揚名立萬,立足巔峰的制勝法寶。
宋江有著契合時代特點的自我規劃
宋江對自己人生有著明確規劃,絕不是渾渾噩噩混日子。這與梁山上許多隨大流的人不同。宋江始終堅持“忠君報國”的思想,雖有時代侷限性,但這也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其“忠君報國”的理念和人生規劃是建立在符合時代特點、符合自我價值認同基礎上的。
宋江自幼接受儒家傳統教育。步入社會後,在封建社會最低一級行政機構縣級機關做押司。雖然只是體制外的“吏”,不是體制內的“官”,但在縣裡卻是實實在在的坐地戶,屬地方實力派,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由於宋江為人正派,處事周全,能力突出,業績較為優秀,深受縣令賞識和信任。
同時,在當朝皇帝沉溺於花鳥書畫,疏於朝政,吏治極為鬆散腐敗的北宋末年,宋江能夠體驗和理解百姓疾苦,在官場上基本能夠獨善其身,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宋江本人意志堅定,雖處未入流小吏之遠,居山東鄆城之偏,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已的理想信念,自始至終堅持忠君之念、報國之志。假如不是因為被逼上了梁山,以宋江堅韌的性格和他的年齡來看,仍然有透過科舉正規渠道步入仕途的可能。從當時官場生態看,也具有因表現突出而由吏轉官的情況,宋江實現鯉魚躍龍門的勝算還是不小的。但是這一切只因怒殺閻婆惜而不得不終止。即使在被髮配江州之後,宋江也依舊不拋棄、不放棄自已“忠君報國”的理想信念,固執地認為“落草為寇”不是正途,依然企盼著能夠透過皇帝“大赦天下”的優惠政策,讓自己回到“為國盡忠,堂前盡孝”的正確軌道上來。
宋江命運再次發生轉折是在潯陽樓酒後乘興題詩卻被通判黃文炳誣為反詩時,差點人頭落地。經過晁蓋、李逵等人營救,才上了梁山。宋江先為副寨主,晁蓋去世後,又被推為寨主。
這期間他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軍事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識人之明、用人之能、容人之量充分體現。他帶領兄弟們攻城拔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透過“三打祝家莊、攻陷高唐州,兩破童貫,三敗高俅”,打出了梁山的赫赫威名,宋江的個人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各路英雄豪傑紛紛來投靠,一時間梁山兵強馬壯,事業紅紅火火。
宋江對梁山事業有著縝密的思考
當梁山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之時,宋江作為大BOSS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認真思考著自已和梁山的未來。那種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的日子,並不是永久之計,也不可能這樣過下去。所以,梁山事業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歷代農民起義,結局無非三種:曇花一現,然後失敗了;改朝換代,成功了;中間路線,招安了。為了避免失敗,那麼就去奮鬥成功。但是憑梁山的實力想改朝換代,還相差甚遠;只有招安這唯一的選項了。“招安”說出去會遭非議,必須要先包裝一下。宋江很自然想到“忠君報國”這個包裝殼。
就“招安”一事,宋江最初的投石問路也僅有李逵、武松、魯智深三人明確反對,其他頭領都默不作聲。位居第三把交椅的吳用更是甘願為招安出謀劃策、跑前跑後。由此可見,宋江對團隊人員心理的把握還是相當準確。
梁山本就是個江湖,由各種派系勢力組成:老梁山系、晁蓋系、二龍山系、青龍山系、舊軍官系等等。在如此複雜的情況下,宋江對各個派系和各個頭領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並逐步給各位洗腦,將“忠君報國”的個人理想信念成功轉化為梁山團隊的共同奮鬥目標。
一是他把準了眾多梁山頭領的脈。這些頭領中很多重量級的人物都出自朝廷的舊官僚、舊地主,與宋江一樣大都是迫不得已上了梁山,但內心深處仍然渴望迴歸到“正常體制”中來。所以宋江的“招安”迎合了他們的內心想法。
二是梁山中有一部分頭領,如王英這種,並沒有明確的個人想法。宋江以他的個人威望就能成功地引導這部分人。
三是宋江選擇在梁山最為鼎盛的時期與朝廷談判,加重了談判籌碼,這也是招安的最佳時機。
在統一了梁山好漢的思想後,宋江開始緊鑼密鼓地推進與朝廷的談判工作。招安後的結果有其複雜性,要另當別論了。但是,宋江為整個梁山事業所做出的思考和嘗試,無疑是重要和必要的。如果晁蓋還活著,不知道他會不會也是和宋江一樣的選擇?但除此之外,再難有其他選擇。當“草寇”的日子畢竟不是能與天地同壽的。
文:劉櫻姝
-
3 # 筆蟲
宋江這管理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也是很多政治家,企業管理培訓的案例,宋江的管理方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付出,他在上梁山前就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人脈,再日後的管理尊定了基礎,比如再收服武松和李逵就有非常人的眼光,武松因為平時脾氣再柴進莊不得人心,再加上得病非常落魄,宋江走路不小心踢了武松差點摔倒,武松一看宋江當時也是文弱書生,又是新來的,以為是欺負自己,一怒站起抓住宋江就要打,再狂怒的急情下出了一身汗,結果病卻好了,也可以說宋江的出現改變了武松後來的命運,按普通人武松和宋江可能會結怨,因為不是柴進及時喝住武松,宋江可能會挨武松的拳頭,但宋江的過人之處是非常會識人,為什麼呢?宋江看武松的就覺得此人是一個時運不濟的英雄,後來宋江掏銀子幫武松看病,和武松聊家常,得知武松非常想念自己的哥哥,但沒有財力返鄉,宋江其實都是關鍵時期會用錢收買人心,也就是中國一句古話,散財聚人,聚財人散,再日後的管理中宋江積累了各路人脈,李逵其實也是用錢收買的,李逵好賭,基本逢賭必輸,所以欠了不少錢,基本上沒有人借錢給他了,但李逵向宋江借錢是有借必應,借的李逵都感動了,這也是急時雨的效果,宋江幫助過許多人,也有對自己不利的人,就一個同事叫什麼鬼名字了,還睡了自己的女朋友,這其實從另外一個話題了,同樣的幫助人,結果後來的作用,就是幫助什麼樣物件,這裡不作過深的解釋,但宋江這管理方面是非常注意平時收買人心的,後來晁蓋死了,重新啟動第一把交椅位置,其實宋江並不是最優繼承者,因為後來有很多朝廷過來的將官,但李逵從粱上跳下來,提著斧子說誰不聽俺宋江哥哥,俺一斧子劈死他,因為李逵,和武松的人脈圈也是很大的,武松和李逵只是代表,還有很多被宋江收服的許多豪傑,再尊定了他管理威信,宋江會管理,但並不是好領導,魯智深和公孫是不贊成宋江為頭的,因為宋江的路線他們比較反對,水滸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文學,集中國文化和社會文化非常接地氣的一部著作,涉及軍事,管理,社會,政治,心裡學,陰陽學,文化,因為當時的時代關係,加了許多躲避朝廷管制手法,什麼吃心甘呀!什麼魔頭啊!每個人物代表各層不同人物不同命運,這黑暗的封建社會演義這英雄主義,完美主義和現實主義,是非常悲劇的,也是亂世一本指南!
-
4 # 納蘭談史
在施耐庵的筆下,及時雨宋江的江湖威望很高,廣結英雄扶危濟困、黑白兩道通吃。
至於領導特徵這個範圍就比較廣泛了,粗略概括一下吧。
1.性格沉穩:遇到大小問題不慌不忙鎮定從容。在得知晁蓋等人劫生辰綱的事敗露之時,宋江忙著出門報信,心急如焚但是步伐穩健,沒有露出著急的破綻。
2.注重細節:宋江雖然文武都不算很優秀,但是這個人對人際細節把握的很好,從心理情感入手有效的和人進行溝通並且能及時發現小細節、解決大問題。
3.用人得當:宋江能整合協調人力資源,在梁山上把每個人的任務都安排的很合理,無論是有什麼才能的人都能讓他們發揮所長,做到人盡其才。
回覆列表
宋江在《水滸中》中,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堪稱是水滸中的書膽。然而令世人不解的是,宋江以一個山東鄆城刀筆小吏的身份,不但能在江湖是混出了“及時雨”的稱號,還能坐穩梁山之主,他憑什麼?
眾所周知,宋江文不如吳用、朱武等人,不能安邦。武也比不上盧俊義、林沖、武松等人,不可定國。但是宋江卻能在梁山之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須知梁山群雄可是集三教九流之大成,不客氣的說,梁山之上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都是社會不安定因素。宋江卻能玩弄這些人於股掌之上,擺平各個派系勢力,這就絕非偶然了。
其實宋江並非真如世人想象的那樣,他與梁山群雄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的遠見,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對任何事情都能提出不一樣的見解。須知頭狼不是那麼好當地,老大也不是誰都玩的起的,這從他曾令武松的武藝大增中即可得出。宋江在《水滸傳》中並不是以武功見長,他的那點莊稼把式,在梁山群雄之間堪稱是不入流,但這並不影響他能夠指點別人的武功,這還得從宋江初次與武松相識說起。
話說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後,躲到了滄州,見了柴進柴大官人。柴進對他是好酒好肉款待,吃了半夜,宋江去上廁所,經過東邊走廊時,那走廊下有一條大漢,猥猥瑣瑣,躺在那裡烤火。
宋江趄了步,仰著臉,只顧踏將去,正踏在鍬柄上,把那炭火都掀在那漢子的臉上。那大漢正是武松,他跳將起來,把宋江揪住,大喝道:“你是甚麼鳥人,敢來逍遣我!”武松本來是準備痛打宋江一頓的,經過柴進趕來介紹之後,二人都相見恨晚,於是,宋江在這裡認識了武松。
宋江在柴進莊上結識武松後,對武松又是給做衣服,又是送銀兩,最後又同武松結拜為兄弟。
那麼問題來了,宋江為何對武松如此關注哪?這就是宋江的過人之處了,堪稱是“獨具慧眼”,反觀號稱納盡天下英雄的柴進,這兩人的心智高低立判。不然他也不會在武松生病時不聞不問,最後武松只得躲在走廊之下,弄把破鐵鍬頭子取暖。既然宋江如此看好武松,那麼此時武松的武藝如何那?不好意思,他此時的武藝根本就不入流,不然柴進也不會對他那樣。
武松本是清河縣的一個小混混,雖身高力大,粗通武藝,但絕不會太高,充其量也只能是略懂略懂。證據就是他在一次街頭鬥毆中,憑著他身高力大,將一個潑皮給打暈了,而武松卻以為是打死人了,這才躲至柴進的莊上。其實真正的高手在廝打時,對自己的出拳力度和對手的承受能力,都應是心中有數的,就如魯提轄三拳放倒鎮關西時,他就能準確的斷定這廝掛了,而此時的武松就不能。
另一個證據是從柴進莊上的洪教頭口中得到證實,林沖在刺配滄州時,被柴進請至莊中做客,柴大官人久聞林教頭的大名,所以在熱情款待林沖的同時,又贈金送銀。而此舉卻惱了莊中的首席武師洪教頭,他定要與林沖分個高低,結果大家都知道,他被林沖幾棒打翻。
據洪教頭自稱,他此前在這裡從未遇到過對手,而武松恰好在這裡住了好常時間,以武松那個暴脾氣,這兩人不可能沒交過手,由此可見,武松此時尚不是洪教頭的對手。如果武松此時沒有遇見宋江(“及時雨“真不是白叫的),不要說不會有以後的“馬上林沖,馬下武松”,恐怕他連景陽岡都過不去,當時就餵了那隻老虎了。
言歸正傳,宋江與武松在柴進莊上整日形影不離,這二人不可能總是你儂我儂,更多的應該是宋江為武松闡述了人生的意義,給武松指明瞭未來的方向。據筆者推測,此次武松受益最大的應該武藝上的提升,也就是說,宋江為武松辦了一個武藝速成班,當然是一對一的。
可能會有朋友說“宋江那廝的武功就不咋地,還能指點別人?”,其實這也並不難理解(請參考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
不可否認的是,武松之前的武藝連洪教頭都不如,但他在結識宋江之後,卻能在景陽岡上打老虎,獅子樓上鬥殺西門慶,快活林前醉打蔣門神,十字坡上戲耍孫二孃,飛雲浦中全殲刺客,鴛鴦樓上滅盡仇人。此時的武松,已經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混混,轉型為一流高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應歸功於宋江的指點。
至於宋江的武藝如何,在水滸傳中並沒有得到體現,也可能僅限於理論上,更有可能是深藏不露。但請不要忘記的是,宋江是梁山之主,他的職責是主持大局,而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事用不著他,畢竟梁山之上,最不缺的就是那些砍人如砍瓜的三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