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軍在國內,和與外國交戰的記錄有哪些
7
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崇禎年間的明朝堪稱內外交困,對外與後金征戰不斷,勢力已經延伸到蒙古的後金甚至多次叩關而入;對內則是農民起義不斷,尤以李自成、張獻忠為最。而崇禎年間的戰爭,主要便是圍繞後金和農民軍展開的。

    與後金之間的戰役

    皇太極繼位之後,後金便開始向蒙古擴張,並最終於崇禎五年(1632年)攻陷歸化城,林丹汗被迫逃至大草灘,其子額哲於崇禎八年(1632年)降清,漠南至此落入清軍手中,皇太極開始從東北到正北對明朝邊關形成全面威脅。

    △唐國強在《江山風雨情》中飾演皇太極

    1、清軍第一次入關(己巳之變)。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萬,避開寧遠、錦州,兵分三路分別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直逼京師。明廷慌忙之下急令各路兵馬勤王,袁崇煥統領各路援軍,阻後金軍於廣渠、德勝等門外。後因袁崇煥被捕,祖大壽還師寧遠,皇太極趁機夜襲盧溝橋,斬明軍副總兵申甫以下約7000人,繼而擊敗明援軍4萬於永定門外,明總兵滿桂,孫祖壽戰死。崇禎三年(1630年)初,皇太極向東進攻,連克數城,分兵駐守遵化、灤州、永平、遷安,自己則親率主力返回瀋陽。

    △“己巳之變”示意圖

    2、清軍二度入關。崇禎七年(1634年)七月,皇太極二次西征察哈爾回師途中,以明邊將擾其境、殺其民、匿逃人為名,入上方堡,進圍宣府。宣府守兵發炮擊之,乃退走應州,兵掠大同,攻陷得勝堡。京師震動,詔令總兵陳洪範守居庸,巡撫丁魁楚等守紫荊,雁門,而在河南已經包圍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曹文詔也被調往大同,農民軍趁機突圍。

    3、清軍三度入關。崇禎八年(1635年),多爾袞、薩哈璘、豪格等率領清軍進犯林丹汗所在的河套地區,迫使林丹汗之子額哲降清,同時在太原府所屬的忻州、定襄、五臺等州大肆劫掠。

    △愛新覺羅·阿濟格

    4、清軍四度入關(丙子虜變)。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極派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等統八旗兵十萬,兵分三路分別從吸風口、獨石口入關,巡關御史王肇坤拒戰,兵敗而死,明軍退保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大同總兵王樸馳援,擊斬一千一百零四人,俘獲一百四十三人。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後,又相繼攻下良鄉、圍攻順義、。明順義知縣上官藎與遊擊治國器,都指揮蘇時雨等拒城守,城池陷落後,三人均殉國。清軍乘勢,又攻下寶坻(今屬天津)、定興、安肅(今河北徐水)、大城、雄縣、安州丙子胡亂等近畿州縣。

    △多爾袞劇照

    5、清軍五度入關(戊寅虜變)。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以多爾袞、嶽託為主將,繞道蒙古,從密雲東面的牆子嶺、喜峰口東面的青山口,突破長城要塞,沿著運河往南直到濟南,俘獲了人畜46萬。明廷急調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入援。盧象升拼死奮戰,彈盡糧絕,最後陣亡,史稱“戊寅虜變”。時高起潛擁關、寧重兵近在五十里外的雞澤,卻不赴援,聽聞盧象升兵敗身死後,竟率軍東逃二十里,遇敵伏軍大潰,僅只身逃逸。自請督察軍情的樞輔劉宇亮至保定聽聞前線戰敗,也倉皇退入晉州,而清軍即乘勝長驅直入,分陷昌平、寶坻、平谷等地,京師震動。二十日,崇禎帝下詔徵總督洪承疇率軍入衛,陝西巡撫孫傳庭為兵部郎督侍援軍同行。

    △“松錦之戰”示意圖

    6、松錦之戰。崇禎十三年(1640年),皇太極為打通關寧錦防線,此戰皇太極汲取了過去強攻的教訓,採取圍點打援的策略,將錦州城圍的水洩不通,祖大壽連忙向朝廷告急,朝廷令洪承疇率領步騎十八萬救援錦州,大軍會兵於寧遠,解錦州之圍。然而,由於朝廷盲目催戰、監軍胡亂插手、戰略指揮失誤、將官畏死怯戰等原因,明軍最終潰敗。松山城最終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陷落,而錦州也於三月八日被攻佔,此役總兵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

    △愛新覺羅·阿巴泰

    7、清軍六度入關。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清軍以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從黃崖關出擊,進入薊州,總兵白廣恩領兵拒敵,陣斬清軍三等輕車都尉齋薩穆、參領五達納、佐領綽克託、額貝、護軍校渾達禪、騎都尉額爾濟赫,廣恩敗走。清軍長驅南下,至山東兗州,殺魯王朱以派及樂陵、陽信、東原、安丘、滋陽諸郡王、官吏等數千人,先後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獲黃金二千二百五十兩、白金二百二十萬五千二百七十兩,俘人民三十六萬九千口及牛馬衣服等物。

    從以上戰績不難看出,雖然山海關尚未丟失,但清朝由於已經佔領漠南,隨時可以繞道蒙古入關,明廷已是防不勝防。

    與農民軍之間的戰役

    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之前,明軍面對農民起義軍還是佔有一定優勢的,甚至多次將起義軍逼入死境,然而由於清軍的連續入關,卻始終無法徹底撲滅起義。再加上百姓生活困苦,農民軍總是能夠死灰復燃。崇禎年間,朝廷與農民軍的戰鬥幾乎從未停止,主要戰役有以下幾次:

    1、曹文詔圍剿義軍。自農民起義爆發以來,起初三邊總督楊鶴採用“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戰略進行平叛,但由於朝廷無法養活饑民,因而義軍始終無法撲滅。崇禎四年(1631年)十月,朝廷任命洪承疇接任任三邊總督,開始真正對義軍展開圍剿。同年,曹文詔率領千餘關寧軍擊敗山西境內的農民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後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崇禎七年(1634年),由於清軍二度入關,曹文詔被調往大同抗金,農民軍得以突圍。

    2、桐城之戰。明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張獻忠農民起義軍數萬人克鳳陽,過廬州,兵鋒直逼桐城。二十七日,桐城守軍潘可大部與起義軍在縣城東郊交戰,官軍敗潰,傷亡100餘人,餘部逃入城內。縣城防守嚴密,城牆上密佈火毬、大炮和弓箭。二十八日清晨,起義軍用繩索將眾多肉案連在一起,上面覆蓋溼棉絮,以防火炮和箭擊。他們將這些掩體推至城牆之下,自東祚門環列至向陽門,然後藉此掩護以大斧砸斫城牆,並把這種攻城術戲稱為“木牛鑿城”。城上守軍向義軍陣地推放石磙,義軍傷亡慘重,便改為火攻。在煙火的掩護下,上百名義軍攀登雲梯,強行登城,終因守城官軍拼死強守,攻城失敗。

    3、孫傳庭俘獲高迎祥。崇禎九年(1636年)一月,高迎祥,李自成攻廬州,取含山、和州,殺知州黎宏業、在籍御史馬如蛟等。進而圍困滁州,與盧象升、祖寬、羅岱、楊世恩等部激戰於朱龍橋。高迎祥等北攻壽州不克,西入歸德。二月,攻密縣、破登州,擊殺明將湯九州,進軍鄧州、鄖陽。三月,高迎祥與李自成分兵,由鄖襄入興安、漢中與張獻忠會師。五月,高迎祥進入湖廣,並於七月出南山,揮師直驅西安,行軍至黑水峪時遭遇陝西巡撫孫傳庭伏擊,高迎祥兵敗被俘,押至北京後被凌遲處死,義軍則推舉李自成為“闖王”。

    4、楊嗣昌將李自成逼入絕境。李自成接任“闖王”之後,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調集10萬重兵,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流動範圍,採取各個擊破、最後圍殲的策略,最終成功迫使張獻忠降明,而李自成也在渭南潼關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伏擊,李自成被擊潰後只得帶著僅餘的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次年八月,清軍四度入關,盧象升在河北戰死,孫傳庭、洪承疇被調往遼東防範清軍,李自成這才得以喘息,甚至還在此期間娶妻生子。

    △李自成影視形象

    5、李自成進軍中原之戰。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再度反明,李自成則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6、李自成三攻開封。崇禎十四年(1640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同時,李自成沒收福王府中金銀財貨和大批糧食、物資,釋出告示大賑饑民。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後一次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決堤沖毀開封。先後殺死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

    7、張獻忠破襄陽。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在楊嗣昌圍剿下逃至四川的張獻忠,發現楊嗣昌尾隨而來、襄陽空虛,於是擺脫明軍,突然帶兵離開四川,往東轉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楊嗣昌大軍遠遠甩在後邊。楊嗣昌得到訊息後,連忙派使者趕往襄陽傳令,然而使者半路卻被義軍抓獲,之後張獻忠讓李定國扮作使者,帶了幾名“隨從”和令牌、文書,混進襄陽之後四處放火,並趁亂開啟城門,襄陽逐被張獻忠攻破。

    △孫傳庭影視形象

    8、李自成攻洛陽。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並加強對義軍的掌控,先後殺死羅汝才、賀一龍、袁時中等人。五月,張獻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權。八月,督師孫傳庭擁兵10萬出關。李自成聞訊,即率主力北上,九月,兩軍對壘於郟[jiá]縣。時值大雨滂沱,明軍糧運不繼。李自成一面動員百姓堅壁清野,使明軍無法就地籌糧;一面派大將劉宗敏率萬餘輕騎出汝州,截斷明軍糧道。孫傳庭聞訊大驚,不得已回師欲打通糧道。李自成率師追擊400裡,大敗明軍,斬首四萬餘級。李自成乘勝揮師西進。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

    9、李自成破北京。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同時開始向東用兵。而陝西、山西、河北三省由於遭受大規模的瘟疫襲擊(從崇禎六年開始),防禦已是極度空虛,再加上官軍怯戰,總兵姜瓖、王承胤、唐通等不戰而降,雖有周遇吉等人力戰卻也無能為力,因而“闖軍”一路勢如破竹,於三月十七日便抵達了北京城外,三月十九日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接闖軍入城,北京城逐告破。

    綜上所述,崇禎年間的明朝戰事可謂接連不斷,兩線作戰的明軍顧此失彼,最終被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帝自縊煤山。

  • 2 # 樵夫廣微子

    天啟七年(1627):兄長天啟帝病逝,即位為帝。

    崇禎元年(1628):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全國性大災荒,陝西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

    崇禎二年(1629):三月,定立魏黨“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別懲處。

    五月,以徐光啟主持用“西法”修定曆書,至崇禎8年修成《崇禎曆書》137卷。

    崇禎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袁崇煥晝夜兼程,馳援京師,並收復永平四城。 後崇禎將袁崇煥下獄並處死。春,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軍剿撫並用,部分農民軍流動至山西。 十二月,加派“遼餉”153萬餘兩,合原加派“遼餉”共計680萬餘兩。

    崇禎四年(1631):正月,賑濟陝西災民,定議對農民軍實行以撫為主的政策。

    崇禎六年(1633):農民軍大批度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崇禎七年(1634):正月,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主持圍剿河南、陝西等處農民軍。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 八月,以盧象昇為總理,與洪承疇分責東南、西北的剿除農民軍戰事。十月,下罪己詔。

    崇禎九年(1636):秋,張獻忠、羅汝才部進入四川,攻克大批州、縣。

    崇禎十一年(1638):張獻忠部接受明軍招降,李自成部遭明軍圍剿,損失慘重,僅餘十八人。農民軍勢力一時低沉。同年,清軍犯境。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復振,攻克洛陽,殺福王朱常洵。

    崇禎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閣臣,再圖振興。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繼破,洪承疇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圍開封。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又命貼身太監小毛子帶三位皇子出逃,然後跟太監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縊而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魔獸世界》中的薩格拉斯會被洗白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