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攜手同行45
-
2 # 好運來4586074649547
'家長輔導自己的小孩兒做作業時異常惱火',這是因為家長總是責怪自己的小孩,字寫不好,題做不對!笨死了!其實是家長沒有了解小孩兒的思維方法與心理,總是用成人的思維方法去輔導學生做作業,小孩兒接受不了,家長當然是心急如焚異常惱火了。如此輔導作業,久而久之會造成小孩兒對學習的逆反心理。也嚴重干擾了其創新思維的積極性;打擊了其學習興趣,使小孩兒變得謹小慎微!輔導小孩兒作業正確的方法是找出寫錯字、做錯題的原因,引導小孩兒正確寫字、做題的方法,鼓勵小孩兒知難而進努力學習。
-
3 # 王聰利—源拓諮詢
我家裡現在有一個一年級學生,我自己是師範出身,但是開學兩個多月來,因為輔導作業的事打了幾次孩子了!
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表現很好,我小孩很要強,每年各項考核都是第一名,我不引以為傲但也很放心。讀一年級以後,我自己也對孩子學習上了心,每天晚上檢查今天該掌握的知識掌握了沒有,結果總是令我血壓升高!
主要是語文學拼音。拼音學完了還對聲母韻母沒有概念,聲母每天學4個都記不住,今天學了明天忘,學過的聲母韻母組成的音節可以讀成和這個拼音完全不同的讀音等等等等。
第一,家長焦慮。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可是TA做的並不好!看到群裡其他孩子的作業寫得又快又好,再看看自己孩子,歪歪扭扭沒寫幾個字還在磨磨蹭蹭,火一下子就來了。
第二,家長缺乏和孩子溝通的耐心。多、快、好大概已經在幾代華人內心紮根,而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的課程需要熟記的比較多,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還是要循序漸進的,家長不要急躁。
第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這點有點牽強,我們已經恨鐵不成鋼,難道我們成鋼了嗎?
第四,有的孩子沒用心。我自己的經驗:好好說不聽,給幾分鐘讓讀、讓背,就是不行。打聲喊一句,揍一下,馬上就會了
無奈啊!目前我是釋然了,不強求,不然我也要中風了……
-
4 # 天天陪伴
前幾天在路上,車載廣播裡談到南京的一位年輕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氣得腦梗,住進了醫院。這不是段子,這是發生的身邊的事。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媽媽身體狀態本就不怎麼好,但陪孩子寫作業是誘因,為什麼在輔導作業時會感覺異常惱火,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拖拉磨嘰,寫作業不專注,效率低;
2、家長對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過高的期待;
3、家長並不懂得如何把孩子不懂的題目教明白;
4、家長缺乏陪孩子寫作業時的耐心。
5、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桶”。
不存在沒有救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家長也是老師,是孩子的家庭老師,在孩子寫作業狀況百出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糾正,而不是火冒三丈、橫加指責。與題主共勉。
家有某小孩大班在讀,深感輔導孩子寫作業任重道遠,這是一場修煉啊!
-
5 # 生活科創教育
原因之一,認知誤區!“這麼簡單,你咋不會呢?”孰不知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我們幾十年的學習生活工作累積的經驗哪是幾歲的孩子能比的。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認知水平認為孩子理所應當會,可事與願違而火冒三丈。
原因之二,急於求成!孩子的學習需要時間去理解消化,反覆鞏固,思考內化,我們經常忽略了學習的規律:從不會到熟練掌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總是要求他只要學了就必須立馬全會,孩子一達不到我們就火冒三丈。
原因之三,方法不當!因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我們的輔導講解未必就能讓孩子明白,所謂術有專攻,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是老師的專長,也許我們恰恰相反,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的講解,使孩子一頭霧水,我們卻火冒三丈。
原因之四,環境不宜!孩子家庭作業時,周環是否有人隨意走動?是否有玩具?其他成員是否正玩兒得起勁?很多時候他受這些外來環境因素干擾而三心二意,也讓我們火冒三丈。
原因之五,習慣不佳!回家後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先洗手、喝水、吃水果、點心、上廁所……完成一系列動作;準備好所有作業用品,一鼓作氣完成好才能離開座位。很多孩子就是作業中途一會兒要這一會兒幹那,惹得我們火冒三丈!
每當我們想咆哮怒吼,甚至拳腳相加時,一定要在心裡反覆默唸:孩子是我親生的,他的智商是我遺傳的,他的習慣是我養成的……念多少次呢?以心中怒火全滅為準哈!
-
6 # 咖啡貓來自大陸
謝謝悟空的邀請,網路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別說你脾氣好,輔導下孩子作業試試!”像段子更像現實,有的爸爸看到媽媽在輔導孩子作業,聲音很大聲的吼孩子:“教了多少次了,都不會,這個怎麼這樣寫,豬腦子,笨死了”。等,爸爸就會說媽媽:“聲音小點,慢慢來,等到爸爸來輔導:“真是笨,教的我好辛苦,腦瓜疼,累”。當然都是個別,有的孩子是非常自覺的,有的孩子寫作業,催都催不動,喊多幾次,孩子又說你煩,嘮叨,做作業不專心,一會玩一下筆,一會看一下書,只要有發出聲音的事,好像都和她有關係一樣。一遇到難題,就會讓家長幫忙,資料都不會查!所以更不能寵溺,(更別打、罵、批評)。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多說謊,對你的不信任,覺得家長不愛自己了,導致孩子的毛病越來越多!當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微笑,不要更別打、罵、批評孩子。
-
7 # 咕咚健康小助手
要是覺得面子不太好放下,就嘗試慢慢推脫,從每天到每週再到每月的減少輔導量。比如先從家長關係開始,可以在輔導課程之前或者結束後順帶說一句,讓他們知道你並不是閒得慌:
◉ 張阿姨你知道那個誰誰誰嗎,他孩子那個成績啊,真的是不如您××一半,讓我去輔導課程,還偏是把禮物都提家裡來了,我說我答應了您這裡,下次才能去他那。
2. 其實××這個知識點已經差不多了,但是我覺得下次我還可以給他穩固一下,我有同學組織明天的畢業旅行,我讓他們推一推,畢竟這個知識點要趁熱溫習,不然容易忘。
其實這些理由並不是你不會做人,你不要有負罪感,他們一定覺得反正你閒著沒事,慢慢也就覺得你不能拒絕,拒絕了就不是人似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你真的閒得慌,喜歡教育行業,你也得學會讓別人覺得你並不是閒得慌,萬一鄰里之間有個什麼事,你覺得你付出了很多,希望別人幫你一把的時候,別人平時也沒覺得虧你什麼,到時候袖手旁觀,你也只能吃暗虧。
-
8 # 萱萱一家
家裡有孩子的,可能大部分都會有這個階段,對於我來說倒是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家有一個正在上二年的姑娘,自從上了小學一年級,我就給她講,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的,上學不需按時上下學,不能帶零食吃,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讓孩子心裡上有一種責任。
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每天下午放學都會有家庭作業,孩子剛從幼兒圓還沒有完全過度過來,放學沒有養成及時寫作業的習慣,這時我們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要寫作業了,晚上九點前必須完成,九點後就該洗洗睡覺了,如果墨跡到九點還沒有寫,我就會鄭重的告訴她,每天寫作業和學習是你的工作,媽媽和爸爸的工作是掙錢,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的,沒有寫完作業我不會給你簽字,等老師批評,這是你應該受到的懲罰。
還有就是作業寫完了收拾自己的書包,不要丟三落四,一年級養成好的習慣,二年級寫家長就會輕鬆一些,只需孩子完成作業後,家長批改,多寫一些鼓勵的批語,或者獎勵幾個小紅旗,或寫個”棒“字,這樣孩子會比較開心,增加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我的回答希望給你帶來幫助!
-
9 # 親子游戲大全
可以確定的是給小學生作業輔導確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個難不光在於自兒,而在於小學生在10歲之內的這個年齡,他們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給他們解釋起來確實需要非常大的耐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在輔導小學生作業的時候,會非常的惱火,甚至發很大的火去打罵自己的孩子,但是,千萬不要有,那種我家孩子沒得救了,很難教這種思想,因為每一個孩子在這個年齡包括作為家長的你們,在10歲之內的那個年齡理解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你不能拿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這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小學教育裡面我認為最大的需要就是耐心。其實對於你問的溫室大棚的花朵未來是否有希望,我的答案是我認為不僅有希望,並且比我們現在所有的成年人都要更有希望,教育不是打和罵,寵溺也不是不打和不罵,這兩點一定要分開,很多很嚴厲的教育,不需要打和罵,你想教育好孩子不一定非要打他,他做錯事情你可以很嚴厲的批評他,批評並不是打罵。
-
10 # 林林農鄉
家裡有小孩,給他輔導作業時感覺異常惱火,相信只要身為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也很煩惱,有時候發火也是莫名其妙,為什麼而發火呢?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家長和孩子之間不平等無論是年齡,思維、認知程度等,家長和孩子都存在不平等。家長都是成年人,對於孩子的作為,覺得很簡單,所以就認為孩子笨。很多家長的口頭禪就是,怎麼這麼簡單都不會?教了這麼多遍怎麼還是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真是榆木疙瘩!
這個時候我們是在用自己的難度指標與知識體系來衡量孩子,潛在的邏輯是我會的東西你就得會,我掌握的知識你都得知道,這就有點強盜邏輯了,孩子多大,你多大啊?
孩子只有幾歲十幾歲,就他的年齡,那作業不會做,那些知識他不會應該是很正常的,這就是老師佈置作業讓他們加強學習的原因啊!
家長把孩子作業看得過重家長們輔導作業時,當孩子不會時,總有種似乎天塌下來的感覺,內心無數個聲音追問自己,怎麼辦怎麼辦?然後不由自主的陷入瘋狂,對孩子大吼一頓。
有些家長邏輯思維就會無限衍生,作業不會寫就學習不好,學習不好就成績不好,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沒有錢,還找不到物件,然後他這輩子就完了。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冷靜的想一想,就一次作業沒完成,沒什麼的。今天的作業只是一次作業而已,寫不完,不會寫頂多不過被老師罵一頓而已,真沒嚴重到他這一生都毀了的程度。
孩子的事情自已做在輔導作業這件事上,現在有種普遍存在且不正常的現象,就是很多家長比孩子還著急,使勁的催,一刻不離的陪同,做完再迫不及待的自己檢查,然後立刻讓孩子糾正過來,再接著檢查。反觀孩子呢,一點都不急,優哉遊哉的,家長催一下就動一動,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
我認為,孩子五六歲之後就會有自動寫作業的能力,並且會從寫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樂趣。誰的事誰負責,家長要記得,作業是孩子的,孩子是主,家長為輔,父母不過起到提醒監督的作用而已,關鍵點是在孩子。
家長在輔導作業的問題,需冷靜的對待,剋制情緒,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不要給孩子留下陰影,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天,讓孩子快樂自主的學習.
-
11 # 攜手同行45
謝謝國粹書魂友的邀請!你提得這個問題是人們做家長所普遍面臨的問題,我也說不好,僅就個人觀點說兩句,現在的家庭孩子就是小皇聖,都是爺爺寵,奶奶慣,爸爸管了媽媽厭。孩子幾歲玩手機,玩遊戲就是不願做作業。最讓人頭疼的是老師每天給孩子留好多作業,這個那個的,整個把批改作業教孩子推給家長了。有的家長工作忙沒時間輔導孩子,好容易抽點功夫輔導一下吧孩子又不把心思放在做作業上,於是家長來氣,孩子賭氣鬧得經常作業完不成不而散,家長認為孩子太不象話無藥可救,而孩子則認為我在學校己經夠累了,回家也不讓玩會兒,太可惡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父母文化可能不怎麼高根本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造成了誤導更是讓家長頭疼,這種家庭的孩子回家做作業更難;再有就是家長持溺愛孩子,心疼孩子累替孩子作業就好像完成老師給的任務一樣,這樣家庭的孩子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思想,更不自己做作業,這可害了孩子!
我個人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家庭難的問題除家長要努力學習耐心輔導外最重的是學校老師儘量在學校把作業批改好,少留作業,多給孩子些自由空氣,在學校培養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的思維方式。不要照本宣科地把書本念一通,就留一大堆這個那個的作業,把輔導和批改都推給了家長,現在是學生上學難,當學生家長的更難,家庭困難文化低的家庭更是難上加難。
-
12 # 好運來4586074649547
'家長輔導自己的小孩兒做作業時異常惱火',這是因為家長總是責怪自己的小孩,字寫不好,題做不對!笨死了!其實是家長沒有了解小孩兒的思維方法與心理,總是用成人的思維方法去輔導學生做作業,小孩兒接受不了,家長當然是心急如焚異常惱火了。如此輔導作業,久而久之會造成小孩兒對學習的逆反心理。也嚴重干擾了其創新思維的積極性;打擊了其學習興趣,使小孩兒變得謹小慎微!輔導小孩兒作業正確的方法是找出寫錯字、做錯題的原因,引導小孩兒正確寫字、做題的方法,鼓勵小孩兒知難而進努力學習。
-
13 # 王聰利—源拓諮詢
我家裡現在有一個一年級學生,我自己是師範出身,但是開學兩個多月來,因為輔導作業的事打了幾次孩子了!
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表現很好,我小孩很要強,每年各項考核都是第一名,我不引以為傲但也很放心。讀一年級以後,我自己也對孩子學習上了心,每天晚上檢查今天該掌握的知識掌握了沒有,結果總是令我血壓升高!
主要是語文學拼音。拼音學完了還對聲母韻母沒有概念,聲母每天學4個都記不住,今天學了明天忘,學過的聲母韻母組成的音節可以讀成和這個拼音完全不同的讀音等等等等。
第一,家長焦慮。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可是TA做的並不好!看到群裡其他孩子的作業寫得又快又好,再看看自己孩子,歪歪扭扭沒寫幾個字還在磨磨蹭蹭,火一下子就來了。
第二,家長缺乏和孩子溝通的耐心。多、快、好大概已經在幾代華人內心紮根,而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的課程需要熟記的比較多,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還是要循序漸進的,家長不要急躁。
第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這點有點牽強,我們已經恨鐵不成鋼,難道我們成鋼了嗎?
第四,有的孩子沒用心。我自己的經驗:好好說不聽,給幾分鐘讓讀、讓背,就是不行。打聲喊一句,揍一下,馬上就會了
無奈啊!目前我是釋然了,不強求,不然我也要中風了……
-
14 # 天天陪伴
前幾天在路上,車載廣播裡談到南京的一位年輕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氣得腦梗,住進了醫院。這不是段子,這是發生的身邊的事。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媽媽身體狀態本就不怎麼好,但陪孩子寫作業是誘因,為什麼在輔導作業時會感覺異常惱火,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拖拉磨嘰,寫作業不專注,效率低;
2、家長對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過高的期待;
3、家長並不懂得如何把孩子不懂的題目教明白;
4、家長缺乏陪孩子寫作業時的耐心。
5、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桶”。
不存在沒有救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家長也是老師,是孩子的家庭老師,在孩子寫作業狀況百出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糾正,而不是火冒三丈、橫加指責。與題主共勉。
家有某小孩大班在讀,深感輔導孩子寫作業任重道遠,這是一場修煉啊!
-
15 # 生活科創教育
原因之一,認知誤區!“這麼簡單,你咋不會呢?”孰不知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我們幾十年的學習生活工作累積的經驗哪是幾歲的孩子能比的。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認知水平認為孩子理所應當會,可事與願違而火冒三丈。
原因之二,急於求成!孩子的學習需要時間去理解消化,反覆鞏固,思考內化,我們經常忽略了學習的規律:從不會到熟練掌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總是要求他只要學了就必須立馬全會,孩子一達不到我們就火冒三丈。
原因之三,方法不當!因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我們的輔導講解未必就能讓孩子明白,所謂術有專攻,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是老師的專長,也許我們恰恰相反,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的講解,使孩子一頭霧水,我們卻火冒三丈。
原因之四,環境不宜!孩子家庭作業時,周環是否有人隨意走動?是否有玩具?其他成員是否正玩兒得起勁?很多時候他受這些外來環境因素干擾而三心二意,也讓我們火冒三丈。
原因之五,習慣不佳!回家後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先洗手、喝水、吃水果、點心、上廁所……完成一系列動作;準備好所有作業用品,一鼓作氣完成好才能離開座位。很多孩子就是作業中途一會兒要這一會兒幹那,惹得我們火冒三丈!
每當我們想咆哮怒吼,甚至拳腳相加時,一定要在心裡反覆默唸:孩子是我親生的,他的智商是我遺傳的,他的習慣是我養成的……念多少次呢?以心中怒火全滅為準哈!
-
16 # 咖啡貓來自大陸
謝謝悟空的邀請,網路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別說你脾氣好,輔導下孩子作業試試!”像段子更像現實,有的爸爸看到媽媽在輔導孩子作業,聲音很大聲的吼孩子:“教了多少次了,都不會,這個怎麼這樣寫,豬腦子,笨死了”。等,爸爸就會說媽媽:“聲音小點,慢慢來,等到爸爸來輔導:“真是笨,教的我好辛苦,腦瓜疼,累”。當然都是個別,有的孩子是非常自覺的,有的孩子寫作業,催都催不動,喊多幾次,孩子又說你煩,嘮叨,做作業不專心,一會玩一下筆,一會看一下書,只要有發出聲音的事,好像都和她有關係一樣。一遇到難題,就會讓家長幫忙,資料都不會查!所以更不能寵溺,(更別打、罵、批評)。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多說謊,對你的不信任,覺得家長不愛自己了,導致孩子的毛病越來越多!當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微笑,不要更別打、罵、批評孩子。
-
17 # 咕咚健康小助手
要是覺得面子不太好放下,就嘗試慢慢推脫,從每天到每週再到每月的減少輔導量。比如先從家長關係開始,可以在輔導課程之前或者結束後順帶說一句,讓他們知道你並不是閒得慌:
◉ 張阿姨你知道那個誰誰誰嗎,他孩子那個成績啊,真的是不如您××一半,讓我去輔導課程,還偏是把禮物都提家裡來了,我說我答應了您這裡,下次才能去他那。
2. 其實××這個知識點已經差不多了,但是我覺得下次我還可以給他穩固一下,我有同學組織明天的畢業旅行,我讓他們推一推,畢竟這個知識點要趁熱溫習,不然容易忘。
其實這些理由並不是你不會做人,你不要有負罪感,他們一定覺得反正你閒著沒事,慢慢也就覺得你不能拒絕,拒絕了就不是人似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你真的閒得慌,喜歡教育行業,你也得學會讓別人覺得你並不是閒得慌,萬一鄰里之間有個什麼事,你覺得你付出了很多,希望別人幫你一把的時候,別人平時也沒覺得虧你什麼,到時候袖手旁觀,你也只能吃暗虧。
-
18 # 萱萱一家
家裡有孩子的,可能大部分都會有這個階段,對於我來說倒是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家有一個正在上二年的姑娘,自從上了小學一年級,我就給她講,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的,上學不需按時上下學,不能帶零食吃,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讓孩子心裡上有一種責任。
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每天下午放學都會有家庭作業,孩子剛從幼兒圓還沒有完全過度過來,放學沒有養成及時寫作業的習慣,這時我們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要寫作業了,晚上九點前必須完成,九點後就該洗洗睡覺了,如果墨跡到九點還沒有寫,我就會鄭重的告訴她,每天寫作業和學習是你的工作,媽媽和爸爸的工作是掙錢,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的,沒有寫完作業我不會給你簽字,等老師批評,這是你應該受到的懲罰。
還有就是作業寫完了收拾自己的書包,不要丟三落四,一年級養成好的習慣,二年級寫家長就會輕鬆一些,只需孩子完成作業後,家長批改,多寫一些鼓勵的批語,或者獎勵幾個小紅旗,或寫個”棒“字,這樣孩子會比較開心,增加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我的回答希望給你帶來幫助!
-
19 # 親子游戲大全
可以確定的是給小學生作業輔導確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個難不光在於自兒,而在於小學生在10歲之內的這個年齡,他們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給他們解釋起來確實需要非常大的耐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在輔導小學生作業的時候,會非常的惱火,甚至發很大的火去打罵自己的孩子,但是,千萬不要有,那種我家孩子沒得救了,很難教這種思想,因為每一個孩子在這個年齡包括作為家長的你們,在10歲之內的那個年齡理解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你不能拿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這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小學教育裡面我認為最大的需要就是耐心。其實對於你問的溫室大棚的花朵未來是否有希望,我的答案是我認為不僅有希望,並且比我們現在所有的成年人都要更有希望,教育不是打和罵,寵溺也不是不打和不罵,這兩點一定要分開,很多很嚴厲的教育,不需要打和罵,你想教育好孩子不一定非要打他,他做錯事情你可以很嚴厲的批評他,批評並不是打罵。
-
20 # 林林農鄉
家裡有小孩,給他輔導作業時感覺異常惱火,相信只要身為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也很煩惱,有時候發火也是莫名其妙,為什麼而發火呢?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家長和孩子之間不平等無論是年齡,思維、認知程度等,家長和孩子都存在不平等。家長都是成年人,對於孩子的作為,覺得很簡單,所以就認為孩子笨。很多家長的口頭禪就是,怎麼這麼簡單都不會?教了這麼多遍怎麼還是不懂?你怎麼這麼笨!真是榆木疙瘩!
這個時候我們是在用自己的難度指標與知識體系來衡量孩子,潛在的邏輯是我會的東西你就得會,我掌握的知識你都得知道,這就有點強盜邏輯了,孩子多大,你多大啊?
孩子只有幾歲十幾歲,就他的年齡,那作業不會做,那些知識他不會應該是很正常的,這就是老師佈置作業讓他們加強學習的原因啊!
家長把孩子作業看得過重家長們輔導作業時,當孩子不會時,總有種似乎天塌下來的感覺,內心無數個聲音追問自己,怎麼辦怎麼辦?然後不由自主的陷入瘋狂,對孩子大吼一頓。
有些家長邏輯思維就會無限衍生,作業不會寫就學習不好,學習不好就成績不好,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沒有錢,還找不到物件,然後他這輩子就完了。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冷靜的想一想,就一次作業沒完成,沒什麼的。今天的作業只是一次作業而已,寫不完,不會寫頂多不過被老師罵一頓而已,真沒嚴重到他這一生都毀了的程度。
孩子的事情自已做在輔導作業這件事上,現在有種普遍存在且不正常的現象,就是很多家長比孩子還著急,使勁的催,一刻不離的陪同,做完再迫不及待的自己檢查,然後立刻讓孩子糾正過來,再接著檢查。反觀孩子呢,一點都不急,優哉遊哉的,家長催一下就動一動,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
我認為,孩子五六歲之後就會有自動寫作業的能力,並且會從寫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樂趣。誰的事誰負責,家長要記得,作業是孩子的,孩子是主,家長為輔,父母不過起到提醒監督的作用而已,關鍵點是在孩子。
家長在輔導作業的問題,需冷靜的對待,剋制情緒,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不要給孩子留下陰影,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天,讓孩子快樂自主的學習.
隨著教育家庭化,很多家長都會輔導孩子作業。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我家孩子沒得救了,很難教!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小學生的作業輔導艱難,家長在教育時更是火冒三丈。不少父母在外受氣後回家拿孩子洩氣!
當今的小孩過寵溺,說都說不得(更別談打、罵、批評)。這批溫室裡的花朵,未來是否有希望?
回覆列表
謝謝國粹書魂友的邀請!你提得這個問題是人們做家長所普遍面臨的問題,我也說不好,僅就個人觀點說兩句,現在的家庭孩子就是小皇聖,都是爺爺寵,奶奶慣,爸爸管了媽媽厭。孩子幾歲玩手機,玩遊戲就是不願做作業。最讓人頭疼的是老師每天給孩子留好多作業,這個那個的,整個把批改作業教孩子推給家長了。有的家長工作忙沒時間輔導孩子,好容易抽點功夫輔導一下吧孩子又不把心思放在做作業上,於是家長來氣,孩子賭氣鬧得經常作業完不成不而散,家長認為孩子太不象話無藥可救,而孩子則認為我在學校己經夠累了,回家也不讓玩會兒,太可惡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父母文化可能不怎麼高根本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造成了誤導更是讓家長頭疼,這種家庭的孩子回家做作業更難;再有就是家長持溺愛孩子,心疼孩子累替孩子作業就好像完成老師給的任務一樣,這樣家庭的孩子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思想,更不自己做作業,這可害了孩子!
我個人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家庭難的問題除家長要努力學習耐心輔導外最重的是學校老師儘量在學校把作業批改好,少留作業,多給孩子些自由空氣,在學校培養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的思維方式。不要照本宣科地把書本念一通,就留一大堆這個那個的作業,把輔導和批改都推給了家長,現在是學生上學難,當學生家長的更難,家庭困難文化低的家庭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