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縱情娛樂
-
2 # 濟南市精神病防治院長
高俅升職記 很現實了 梁山一夥只不過是他升職的翹板 寓意同樣適用於現在社會 所以不要破壞規則 順應潮流 適者生存
-
3 # 牡丹梅花鑫森淼
小時候看到宋江接受招安,非常難受,長大了,看到宋江帶領梁山大隊攻城拔寨,發現他很了不起。宋江雖不是將才但卻是帥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特別是他帶領梁山軍馬破遼、徵田虎、徵王慶、徵方臘這一段,比宋朝正規軍都厲害。
好多人煞有介事地把梁山分作幾個陣營,實在不知這種說法從何而來。在破遼、徵田虎、王慶、方臘時,宋江、盧俊義、林沖等始終是通力協作,沒有任何分歧不快,盧俊義陷入遼軍包圍,宋江領軍馬來救,盧俊義感動得放聲大哭。我看不出來這裡有什麼陣營的分別,完全是團結一致的兄弟情深。最先跟隨晁蓋的三阮、劉唐等人都心悅誠服地聽從宋江調遣,沒有任何不服。大家都是爭先恐後立功。
看到宋江帶領梁山好漢破遼,我覺得這是他們命運的昇華,沒有任何一種光榮能比為國殺敵,擊退侵略,收復失地還要光榮,能夠有幸上得這樣的戰場,這是無上的榮耀。他們能力超群,終於大破遼軍,建功立業。宋江本來可以讓遼國滅國,遼國狼主收買宋朝奸臣,讓宋徽宗同意遼國投降稱臣,遼國得以儲存。
沒有讓遼國滅國,宋江也很鬱悶,也很為自己和梁山好漢們的命運擔憂,可惜,他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奸臣當道,遼國也曾經想招安宋江,宋江斷然拒絕,詐降攻城,吳用知道宋江忠心,也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誠然,如果他們真的投靠遼國,或許他們的壽命可能會更長,但卻是罵名傳千古;或許他們仍然是遼國攻打宋朝的炮灰。
看到這裡,我不覺得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有什麼錯,只是遺憾他們沒有殺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等奸臣,要是能除掉這些壞蛋,所有的良善之人都會好過得多,沒有這些壞人,宋徽宗不算壞皇帝,沒有這些奸臣,遼國會被宋江滅國,沒有這些奸臣,北宋不會亡國。
可惜,歷史不能改寫。
-
4 # 舊事如煙
小時候看過《水滸傳》,只是關注誰的武藝更高強,誰的表現更像好漢,但自梁山好漢排定了座次後,就沒有再看下去了。近年再看《水滸傳》,的確有新的體會,不少地方能引起強烈的共鳴:第一,高俅的經歷告訴我們,玩物必然喪志,挫折磨礪成才;第二,晁蓋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關鍵時刻喪失主見,很可能葬送自己一生;第三,魯智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一旦魯莽衝動成了習慣,隨時可能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第四,宋江的經歷告訴我們,擇偶要慎重,否則枕邊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掘墓人;第五,林沖的經歷告訴我們,把同事當知己,隨時可能大禍臨頭。
第一,高俅的經歷告訴我們,玩物必然喪志,挫折磨礪成才。高俅本是東京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什麼是浮浪破落戶子弟呢?就是祖上曾經有過榮耀,也曾是富貴人家,到了高俅手裡,家道破落,淪為平民,而高俅又是浮浪之人。他是怎麼浮浪的呢?他學過詩書詞賦,但更喜歡刺槍使棒,凡是娛樂專案,他幾乎都有所涉獵,且有一定的水平,其中最出色的娛樂專案就是踢球(那時候叫氣毬)了。高俅有些才學,卻不務正業,每日裡傍著富二代、官二代做他們的幫閒。終有一日惹惱了別人,被人告官,高俅捱了二十脊杖還被刺配異地。這一事件徹底改變了高俅的人生,刺配的經歷磨礪了高俅,讓他不再只是吃喝玩樂,而是抓住一切機會把自己所學用來逢迎高層人物,終於讓他成功逆襲,數年後成為了殿帥府太尉職事。
第二,晁蓋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關鍵時刻喪失主見,很可能葬送自己一生。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保正,他祖上又是本縣本鄉富戶,到了晁蓋手裡,家資富足,且晁蓋孔武有力,仗義疏財,江湖人稱“托塔天王”,在江湖上也算是頗有分量的人物。晁蓋的日子過得比很多人都強,壓根不差錢。但晁蓋卻沒經住吳用等人的唆使和蠱惑,領著吳用等七人劫了梁中書送給丈人蔡京的生辰綱。完全沒有意識到吳用等人不過是利用他而已:如果東窗事發,晁蓋是主犯,吳用等人可以把罪責全部推到晁蓋身上;如果成功,以晁蓋的個性,必然會和大家平分所得。晁蓋這個不差錢的有錢人,領著一群迫切需要錢的窮人劫了生辰綱,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再也不能做保正,連個普通人都做不了,只能燒了家園,上了梁山落草。
第三,魯智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一旦魯莽衝動成了習慣,隨時可能改變自己人生軌跡。魯智深原名魯達,因軍功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被派往渭州支援小種經略相公,做了他帳下的提轄。魯達脾氣暴躁、性格魯莽衝動,他帶著史進和李忠在酒家喝酒,被隔壁斷斷續續的哭哭啼啼打斷,便煩躁起來,把碗兒碟兒都摔在樓板上,這才牽出被“鎮關西”鄭屠欺壓的金翠蓮父女。魯智深這暴脾氣聽到金翠蓮父女的訴說,怒氣直望腦門上湧。第二天作主送走了金翠蓮,便徑直去找那所謂“鎮關西”的晦氣。魯達看不慣他一個殺豬的居然自封為“鎮關西”,還幹起了欺男霸女的無恥之事,本想好好教訓他一頓,讓他知道天高地厚,長點記性就得了,誰知道盛怒之下拳頭失去了分寸,三拳就打死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屠夫,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第四,宋江的經歷告訴我們,擇偶要慎重,否則枕邊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掘墓人。宋江本是鄆城縣一名押司,官職不高,但深受知縣賞識,可謂領導身邊的紅人。宋江胸有大志,不受小小押司之職所限制,因而他特別注重結交江湖好漢,平日裡仗義疏財,結下了一張涉獵面極廣的人脈網,上至知縣,下至閒漢,無不稱頌宋江。但宋江也有軟肋,他仗義幫助閻婆度過難關,閻婆急於給自己和女兒找個依靠,便託媒婆讓宋江包養了她的女兒閻婆惜,宋江架不住糾纏,果真包養了閻婆惜。卻沒料到閻婆惜不久就和宋江衙門的同事張文遠勾搭成奸,還想擺脫宋江,以便兩人做長久夫妻。恰巧宋江把晁蓋給他的信和金子落在閻婆惜手裡,她便以此敲詐勒索宋江,宋江越退讓,她越步步緊逼,宋江無奈之下只好殺了閻婆惜,宋江的人生到此逆轉。
第五,林沖的經歷告訴我們,把同事當知己,隨時可能大禍臨頭。林沖的厄運來得實在意外,他不得罪人,卻因高俅太尉的乾兒子高衙內想淫他的娘子,欲置他於死地而後才可以霸佔他的娘子,這真是飛來橫禍了!從此,高俅父子就不遺餘力地迫害林沖,目的就是要林沖的命。其間,高俅手下有個迫害林沖的急先鋒,他就是林沖的同鄉、同事、朋友,林沖引為知己的陸謙。陸謙起初被高衙內點名參與迫害林沖時,有過片刻的猶豫,但很快就被另一年頭給打壓下去了,因為聽從高俅父子的安排去陷害林沖,便可以得到高俅的抬舉。這個誘惑力太大了,陸謙從此義無反顧充當了陷害林沖的急先鋒。可笑林沖還把他引為知己,把受高俅父子欺凌的事兒掏心窩地告訴他,直到女使錦兒的到來才揭穿了陸謙的真相,林沖數次險些被陸謙這個同事、知己給害死!
-
5 # 小司馬講史
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小說《水滸傳》封面
小說《水滸傳》我一共看過兩次:一次是在上小學五年級時看的,那時家裡還沒有電視,課外書也就是幾本沒有封面的小人書。有一天,我在家裡的床底下發現了一個紙箱,竟然從裡面拿出了三本厚厚的書,書的封面上印有“水滸傳”幾個字。我就把這幾本書當作故事書胡亂翻看,裡面的字有些不認識,我懶得查字典,就跳過去,半個月功夫,幾本書就被我翻完了,裡面的情節幾乎沒有記住,只記得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那節,還有宋江、李逵、吳用他們幾個的綽號也記住了。第一次看《水滸傳》內容都沒有記住,整體上很失敗,更別提什麼體會了。
另外一次就是在今年暑假看的。由小說《水滸傳》改編的電視劇我看了不少,我突然又有了想看書的想法,於是就從網上買了一本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買來後,我如飢似渴地讀起來,發現讀原著比看電視劇要好,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讀書更能直接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妙不可言。2、讀書讀累了,可以伏案遐想書中的情節,文字瞬間又變成畫面在大腦中浮現。3、書中好的句子可以隨手摘抄到本子上,以供學習之用,看電視卻無法做到這點。
小說《水滸傳》國外版本封面欣賞
這次看《水滸傳》自然與第一次看不一樣,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自然對書中所寫人或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以下兩點內容便是我讀後的 淺見:
一、林沖該不該殺死王倫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裡浮現。我認為王倫雖心胸狹隘,但罪不當誅,主要原因有六點:1、王倫也是可憐之人。王倫梁山落草為寇,純屬無奈之舉,從王倫的綽號為“白衣秀士”來看,他應該是一名讀書人。讀書人自然熱衷於科舉考試,估計他也是屢試不中,心灰意冷,才去梁山的吧。2、王倫苦心經營梁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雖說有柴進的資助,但人家王倫確實也為山寨費了不少心思。林沖真不該一時衝動。3、林沖和王倫都是柴進資助過的朋友。看在柴進的面上,林沖也不應該動刀。4、後來入夥梁山的好漢,有些人心胸還不及王倫。林沖難道也要一併殺掉?5、即使王倫有過,林沖可以把王倫趕下山或者監禁起來,也沒有必要把他殺死。6、畢竟王倫不是高俅父子,也不是恩將仇報的小人陸謙,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有的只是因外人入夥而導致意見上有分歧,林沖實沒必要當眾殺死王倫去討好吳用等人。從這一點上看,感覺林沖的情商有點低。結合這六點來看,王倫死得有點冤。
小說《水滸傳》國外版本封面欣賞
二、《水滸傳》一書中寫了宋江、楊雄、盧俊義等三位好漢都有被人戴綠帽子的經歷,施耐庵想透過這些表達什麼意思呢?閻婆惜、潘巧雲、賈氏等三人出軌的物件分別是張文遠、裴如海、李固。張文遠是宋江的同事,裴如海是寺院裡僧人,李固是盧俊義家裡的都管,按常理這些人本不應該成為婚外戀的男主角。可事情終究是發生了,這說明北宋末年,社會風氣不正,導致人們在思想上出現了價值錯位。從這一方面分析,閻婆惜三人出軌只是當時社會上的一個縮影,還有千千萬萬個家庭因社會風氣不正而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林沖夫婦恩愛又如何?還不照樣活生生被拆散,以致於林沖夫婦早早陰陽相隔。梁山三位好漢也該明白了,是奸臣當道、人心不古的社會給你們戴上了綠帽子,怪不得誰!
-
6 # 紅塵如鏡
《水滸傳》其實的全名是《忠義水滸傳》。
第一次看的時候,你可能只是看個熱鬧,第二次看,會感慨一百零八好漢的壯烈和悲慘,第三次看,你可能會痛罵宋江無恥。。。
而看的次數更多——再加上你人生的經歷也更豐富之後,比如紅塵君,再看整部《水滸》,就只剩下了兩個字——忠,義。
為國盡忠——宋江,宋公明在那個年代,忠的解釋只有一個,為國盡忠。
或者說的更決絕一點,那就是為皇帝盡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梁山大寨主及時雨宋江宋公明,正是深受這種忠義思想洗腦的人,他這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夠做個名垂青史的名臣,哪怕付出一切代價都在所不惜。
最後他成功了,但是代價卻是超過三分之二頭領的陣亡,甚至最後他自知中毒之後,為了保全名聲,還把最鐵桿的小弟黑旋風李逵給毒死,就怕他壞了自己名聲。
在這如今看來是如此的愚蠢——也就是愚忠,但是別忘了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以及宋朝另外一位名垂青史,比他還要愚忠的大人物——岳飛。
義氣深重——武松而義,指的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都不皺眉頭,勢為你,入刀山,豪氣壯,過千關。。。
而把這個義字做到極致的,自然是山東好漢武松武二郎。
為了宋江當年的知遇之恩,他明明不想招安卻也奮戰到底,為了施恩的一飯之恩,他怒打素無恩怨的蔣門神,為了大哥武大郎的恩情,他不顧一切,把姦夫淫婦都殺了。。。
然後換來的就是連續的發配,次次的險情,每每的暗算,只要踏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
但是武松卻從不後悔,他的這種性格特徵,成為了我們中華文明重要的一部分,甚至這個明明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卻至今都是整個山東省的榮耀和象徵,所有山東男人都以“二哥”為榮,誰敢在那裡喊大哥的話,絕對被打成豬頭。
結論所以,水滸傳讀到最後,唯有忠義二字。
而能彪炳千古者,也唯有義氣是也,沒了義氣,這人世間不過是一群爾虞我詐的騙子罷了,還有甚麼趣味?
回覆列表
感覺宋江的名字確實挺操蛋,斷送江山!
還有很多有寓意的事件或者名字。最後有好結局的感覺都是大智慧,大仁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