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釀松山閣舊主
-
2 # 凹凸莯娛樂蒎
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很好,13歲就嫁給他了,而且還賢惠,不幹政,為他做好後方工作,這樣的女人誰不想和她一輩子。
-
3 # 中孚鑑
文德皇后,為長孫氏,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長孫無忌的妹妹,是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的母親。她嫁給李世民的時候十三歲,深受李世民的敬重和恩寵,同時文德皇后很有賢名,可謂是千古第一賢后。
然而文德皇后在他三十六歲時就離開了人世。文德皇后的去世讓李世民非常難過,再則她和李世民夫妻情深,又加上文德皇后對李世民幫助很大。故而文德皇后被李世民稱譽為嘉偶、良佐。而從文德皇后去世後,李世民雖然後宮還是其他嬪妃,但是李世民卻沒有再立皇后。
那千古第一賢后的文德皇后,為什麼能讓唐太宗李世民不再立別的嬪妃為皇后呢?
李世民之所以不再立別的嬪妃為皇后,主要是因為她和李世民夫妻情深,她深受李世民的敬重和恩寵。不管李世民的身份如何改變,就算貴為九五之尊,但是他們的夫妻關係還是很好。同時文德皇后很有賢名,因此她在李世民的心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也是別的女子無法取代的。所以李世民在文德皇后去世後,他沒有再立別的嬪妃為後。
當然文德皇后能在李世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除了她的個人魅力,還有的就是她對李世民一直以來的幫助,無論是李世民為帝前、還是為帝后,長孫皇后都一直默默的支援和幫助著李世民。她善於借古喻今,從而匡正李世民施政的失誤,同時他還保護正直忠義的大臣。所以文德皇后在當時不僅深受李世民的恩寵和敬重,同時也受到大臣們的愛戴,而因為李世民對文德皇后的個人情感和他們的夫妻情義,所以李世民也就沒有立別的嬪妃為後。
文德皇后長孫氏和她的哥哥長孫無忌曾在她的舅舅高士廉家生活,並且受到高士廉的格外照顧。而長孫無忌和李世民關係親密,又加上李世民氣度不凡,同時李世民又和長孫氏曾有婚約,所以在高士廉的主持下,就把十三歲的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和長孫氏成親後,她們非常恩愛。李世民對長孫氏也非常寵愛。而後來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那時長孫氏雖然沒有婆婆的指導、也沒有妯娌的幫助,但她卻承擔起了李家生活上的義務。故而她又深受李淵的認可。
因為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長孫氏也隨著李世民的改封而改封。後來李淵登基為帝建立大唐,李世民為秦王,長孫氏就被封為秦王妃。
後來李世民經常帶兵在外,而留下後方的長孫氏不僅牽掛李世民,而且還為李世民承擔起了孝敬李淵的義務,因為長孫氏對李淵孝順,所以李淵非常認可長孫氏這個兒媳婦。
隨著李世民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大唐得以消滅很多割據勢力,如此李世民就是戰功赫赫,他也因功被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王公之上。在當時李世民可謂是大唐最有實力的第三號人物。
然而李世民雖然為位高權重,但是他終究不是太子,如此他就嚴重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故而李世民深受李建成的猜忌。同時李世民又和李淵的後宮有些不和,如此李淵則就對李世民有了猜忌。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的處境是相當不妙的,而這時長孫氏則經常進宮和後宮的嬪妃走動,同時又孝順李淵,從而大大的緩解了李世民和李淵以及後宮的嫌隙。
後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可謂是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最終李世民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而這時一直在李世民身後支援他的長孫氏則走出來鼓勵將士,從而士氣大增。同時李世民也深深感受到長孫氏對他的生死相隨、不離不棄之情,這讓李世民非常感動。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長孫氏則為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後,長孫氏就被封為了皇后。
李世民因為敬重和寵愛長孫皇后,所以李世民愛屋及烏,但長孫皇后卻不願如此而勸諫李世民。而長孫皇后知道她對李世民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她就利用這一點,多次匡正李世民施政的失誤和救護忠正的大臣。長孫皇后以她的個人魅力輔佐著李世民,他們可謂是君主英明、皇后賢名,為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長孫皇后去世時三十六歲,她和李世民互相鼓勵、一起走過了二十三年,在這二十三年裡,雖然李世民的地位不段改變,最終成為皇帝,但是他們的夫妻感情還是很深,可謂是伉儷情深。當然還有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是李世民嫡子,就算後來李承乾的太子位被廢,但之後又立李治為太子,他們都是長孫氏所生,若再其他嬪妃為後,那就對太子不利,這也是李世民所不願意的。
-
4 # 吳弘贇
這個問題我在前面李世民的後宮安定已經給出來了詳細的解答,那我現在就簡單的說一下:
1.夫妻關係本來就恩愛,畢竟13歲嫁給了李世民,可謂患難與共。
2.長孫無忌權利大,心裡忌憚。(次要原因)
3.在國家利益,政治大局面前,以良好的“丈夫,父親,君主”形象磨滅當時李世民在人們思想裡“殺兄弒父”的形象。
-
5 # 魚羊文史
中國歷史對女性的記載往往非常簡略。而那些被載入史冊的女人,或是揹著禍國之名,或是真的對某段歷史舉足輕重。
唐太宗李世民的結髮妻子長孫皇后,在大唐而言,就是這樣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她以近乎完美的姿態,與唐太宗共築大唐霸業、貞觀盛世。也因此,被當時後世,視為是帝王之妻的不二楷模。
守本分 不幹政
長孫皇后出身尊貴,其家門人才輩出,可謂“門傳中鼎,家世山河”。13歲時,嫁給李世民。幾十年,二人感情甚厚。
長孫皇后自幼喜愛讀書,知書達理、明辨是非。李世民對她十分敬重,也曾忍不住和這位賢內助討論政事。一次李世民與她討論賞罰,長孫皇后不肯參與,借古人言答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母雞報曉,家必衰敗。)我一個婦道人家,怎敢過問政府決策。李世民堅持要聽她的意見,但她始終不肯作答。
後來,李世民染病,長孫皇后始終在身上帶著毒藥,她做好了隨時追隨夫君而去的準備,誓不做呂雉。
識進退 不牟利
歷來,王朝大忌外戚擅權。對此,長孫皇后很識進退。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本就與李世民是好友,又有輔佐皇家之功勞,李世民將他視為心腹。長孫無忌所受的禮遇,其他文武官員都無法相比。
李世民多次都想命他擔任宰相,可是長孫皇后堅決反對,說:“我身在皇宮,長孫家所受榮華,已至頂點,實在不願兄弟再掌握權柄。呂雉家、霍光家、上官桀家,都是血淋淋的教訓,還請陛下理解。”
雖然李世民最後還是釋出了這項人事任命,但長孫皇后的態度實在是智慧皇后應有之姿態。
大智慧 巧勸諫
後宮是前朝的延續。長孫皇后不僅將後宮打理的和睦安然,還能憑藉女性的智慧,為夫君糾偏。
李世民有時會無緣無故怪罪宦官、宮女,長孫皇后總是先跟著假裝大怒,要求親自審問,把囚犯羈押監獄,等到李世民怒氣平息後,再慢慢替宦官宮女申理。所以,宮廷之中,因為有了長孫皇后這個“緩衝帶”,沒有發生過濫刑亂殺的慘事。
而說起長孫皇后勸諫李世民,最為出名的一件事便是她替魏徵求情。
李建成被殺之後,他的屬下魏徵被李世民收為已用。魏徵性情耿直,直言敢諫,常常在朝堂上把李世民說得灰頭土臉。
有一次,李世民下朝之後,怒不可遏地跑到長孫皇后那裡大發脾氣:“我將來一定要找個機會把那個鄉巴佬殺掉!”
長孫皇后問鄉巴佬兒是誰?李世民說:“就是魏徵!他總在殿上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
隨後,長孫皇后退回寢殿,換上了正式的皇后官服,鄭重地站在大庭之中,準備朝拜。
李世民大吃一驚,我正發脾氣呢,你換什麼衣服啊。長孫皇后說:“我曾聽說,君王英明,臣屬正直。魏徵如此正直,正是因為陛下是一位英明君王的緣故,我怎麼能不慶賀!”一番話,把李世民說高興了。
品行端 眾人服
長孫皇后性情仁慈孝順,節儉樸素。登上皇后寶座後,也要求一切節約勤儉,衣服用具,夠用即可。並且教訓所有皇子,應最先做到。
一次,太子李承乾的奶孃曾向長孫皇后奏報,說太子宮中使用的東西太少,請奏增加,長孫皇后不同意,說:“身為太子,憂慮的應是品德不高、名聲不好,為什麼要憂慮東西不夠用!”
而且,長孫皇后對待後宮一視同仁,皆關愛有佳。
豫章公主(李世民的女兒)孃親死得早,長孫皇后收養她,視如己出。李世民的后妃以及宮女生病,長孫皇后都會親自安撫探望,從自己的醫藥膳食費用中節省出來拿給大家使用。
凡此種種,盡顯母儀之風,宮中無人不愛戴她。
最後的遺言
636年,長孫皇后病重,她知自己命不久矣,遂與李世民訣別。而她最後的遺言是這樣的:
第一,請寬恕房玄齡。此時,房玄齡因受李世民的譴責,免職返回了私宅。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說:“房玄齡侍奉陛下,時日已久,假定沒有特別原因,希望不要把他拋棄。
第二,不要再讓長孫家權勢更盛。她說,“我們長孫家,因為是皇親,紛紛享受高薪厚祿。但既然不是因品德而得,自然也容易崩塌摧折。為了保全長孫家子孫後代,千萬不要把他們安置在權要官位,能夠以皇親國戚身份,每月初一、十五入朝晉見,我就十分滿足了。
第三,不要厚葬。長孫皇后說,“我活著的時候對人民沒有貢獻,死了之後更不可以貽害人民,希望不要勞民傷財興築墳墓。只要把山當做墳墓,陪葬的器物都用瓦的或木質的就好。
第四,“望陛下繼續親君子,遠小人;接受忠言,摒棄讒言;減少勞役,停止狩獵。如此,我雖在九泉之下,也死而無恨了。”
最後,“叫兒女們不必回來,看見他們悲哀哭泣,空亂心意。”然後,她取出一瓶毒藥,拿給李世民看,說:“昔日陛下臥病,我誓言追隨你到地下,絕不做呂雉。”
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后在立政殿逝世,終年三十六歲,諡號文德皇后。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悲痛不已,哀嘆痛失良佐,無法忘懷......
對於這樣一位堪稱完美的帝王之妻,後世也給予她極高的評價。明代李贄曾讚歎:“長孫皇后真聖人也...世上有如此女子乎?”張居正也在《帝鑑圖說》中言:“太宗外有忠臣,內有賢后,天下安得不太平。”
是的,對於李世民來說,長孫皇后不僅是結髮妻,更是不可或缺的戰友。李世民指點前朝,長孫皇后穩定後方。
帝王之妻當如長孫皇后:既是“佳偶”,更是“良佐”。
回覆列表
李世民一代雄主,不管做任何事情,感情是一方面,更多的他要為這個他與眾多兄弟一起打下的江山負責。
他不再立後,主要有三個原因吧。
第一是他與文德長孫皇后有夫妻之義。長孫13歲嫁李世民,同年李世民母親竇氏病故長孫氏舅父高士廉被貶,兩人相互扶持。李世民奪門之前,長孫氏在後宮做了大量工作,在玄武門之變當天長孫氏又親自勉慰諸將士。李世民成功繼位後,長孫氏又名正言順地母儀天下,並且助益頗多,能夠匡正得失,保護正直大臣,卻又不主動干政。一直以來,長孫氏都是以一個賢內助的角色無怨無悔地支援李世民的事業,所以她和李世民之間有帝王少有的真誠愛情。
二則是長孫氏成為新的門閥勢力代表。長孫氏本來就是名門之後,他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一代名將,雖然幼年家道中落,但是靠著舅父高士廉撫養教育,自然有大家風範,又非常巧妙地和李世民綁在了一起,下的注大贏得自然也就多,因此她哥哥長孫無忌能以外戚成為宰輔,並且名列凌霄閣二十四功臣第一。長孫家的勢力已然相當龐大,李世民不可能連根拔起,就只能盡力控制,自然不可能另立皇后來挑起打擊長孫氏的苗頭。
三就是長孫氏誕下子女眾多,嫡系名分已定。長孫氏一生為李世民生下七個子女,並且天分都很好,經歷過兄弟鬩牆的李世民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們再起波瀾,所以他要堅定的維護嫡子繼承,加上長孫家族的影響和長孫無忌的手腕,皇帝之位必須由長孫的孩子繼承,所以不可能再立個皇后再來一系嫡子,使的皇位爭奪再起波瀾。長孫氏給李世民生的孩子有:長子:廢皇太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幼子:唐高宗李治。 女兒 長樂公主李麗質,嫁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城陽公主,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後改嫁薛瓘。晉陽公主李明達(12歲早夭)。衡山公主(唐高宗即位後改封新城長公主),嫁長孫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