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哥是前衛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黃河,京師開封開始戒嚴。輔佐大臣勸宋欽宗趙桓向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一帶逃跑。太常少卿李綱請求上殿面議,他對宋欽宗趙桓說:“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給陛下,您卻打算棄而去之,這合適嗎?”趙桓默然不答。

    趙桓

    宰相白時中、李邦彥說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綱反駁說:“天下的城池哪個能有都城堅固?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怎能丟掉呢!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師。”趙桓問:“誰能擔任統帥,指揮抗金?”李綱答:“白時中、李邦彥雖然未必熟悉軍事,然而身為宰相,撫慰將士,抵抗金兵,乃是他們倆人的職責。”白時中十分生氣地說:“李綱莫非不能率兵出戰嗎?”李綱堅定地說:“陛下不嫌我懦弱無能,讓臣負責軍事,我願以死相報!”於是,趙桓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負責保衛東京,抵抗金軍。

    正在這時,內待前來催促說,皇后已經準備好動身離開開封。宋欽宗趙桓一聽,臉色都變了,急忙離座說:“朕不能留在這裡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啟程。”李綱跪下,一邊流淚,一邊磕頭,以死挽留趙桓。趙桓的心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他對李綱說:“朕今接受卿的請求留下來。治兵禦敵之事,由你全權負責,萬萬不可稍有疏忽。”

    當天夜裡,宰相白時中、李邦彥連夜進宮,又勸宋欽宗趙桓儘早離京,趙桓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動身。第二天早上,李綱入朝,走到午門,看見禁衛軍整裝待發,皇上的乘輿也準備好了。李綱知道趙桓又改變了主意,他著急地大聲問禁衛軍:“你等究竟願意留下守衛宗廟社稷,還是願意隨皇上逃跑?”禁衛軍齊聲答道:“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死守京城!”

    聽了禁衛軍的答話,李綱急忙入宮對趙桓說:“陛下已答應留下,怎麼忽然又要啟程了?六軍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以死守城。陛下強迫他們護駕出走,萬一中途四散回都,誰來保衛陛下?況且金兵已經很近,探知乘輿尚未走遠,用健馬快追,怎麼抵擋得住?”趙桓這才醒悟過來,下令召回皇后。為了穩定人心,李綱立即曉諭軍民說:“聖上主意已定,決心守城,敢有再說離開京師,擾亂人心者,斬!”禁衛六軍一聽留下堅守,一齊高呼“萬歲!”

    李綱正在部署守城,金軍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駝岡。牟駝岡是宋軍養馬的地方,兩萬匹軍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金軍手中。趙桓得到訊息大吃一驚,急忙召叢集臣商議對策。李邦彥說:“都城兵微將寡,勤王兵一時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沒有別的法子。”李綱反駁道:“金兵孤軍深入,所帶糧草不多,不必那麼怕他。萬一出戰不利,可以閉城固守。同時,急催各路勤王之師火速前來,那時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打敗金軍,割地求和的事,千萬不能幹!”

    可私下裡,趙桓卻接受了李邦彥的意見,派使者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軍的使者吳孝民,於是宋朝使者又領著吳孝民回到開封。金軍使者吳孝民對趙桓說:“上皇已經禪位,過去的事情不必計較了。請少帝(指欽宗)同大金重新結盟修好,派遣親王、宰相前往我軍請和。”趙桓問大臣們道:“誰可以擔任去金營請和的使者?”李綱請求派他前去。趙桓說:“你身負守城重任,國家安危,系卿一身,豈可離開?讓李梲去吧。”李梲(音:卓)是樞密院的長官。

    前往金營議和的使者確定之後,大臣們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綱留下不走。他問趙桓到底為什麼不派自己出使金營。趙桓回答說:“卿性格剛直,前去議和不合適。”李綱奏道:“金兵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沒有到來,暫時議和也可以。但議和的條款要恰當。否則,會招來大禍,宗社安危在此一舉。李木兌柔懦,恐怕有誤國事。敵人是貪得無厭的,必然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款。只要朝廷舉措適當,敵人就會見機退去。如果朝廷迫於金軍的威勢,答應他們的全部要求,金軍就會輕視我們,那樣後患無窮。”趙桓不聽,仍讓李梲出使金營。

    果然,李梲等到了金營,嚇得什麼都不敢說,只是領回了金軍提出的議和條款:給金軍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李邦彥等極力勸趙桓接受這些條款。國庫早已空虛,哪有那麼多金銀?只好下令在京城盡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驚恐,全城亂紛紛,朝野鬧哄哄。

    李綱堅決反對這些條件。他說:“金軍索要的金帛,竭盡天下之財,都無法滿足,一個京城怎麼會夠呢?三鎮,是國家的屏障,割給金軍,還怎麼立國?至於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去。應該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同金軍商談條件,說明哪些可以答應,哪些不能答應。只要談幾天拖延時間,勤王大軍就會到來。那時金軍所提條款雖然不能實現,也不得不趕快退去。屆時再同他結盟,他就不敢輕視我們,和平局面才可以長久。”李綱和李邦彥等反覆激烈爭辯,趙桓卻默無一言。見此情景,李綱提出辭職。趙桓慰諭李綱說:“卿先出去指揮軍事,此事慢慢商議。”但是,等李綱一退出去,趙桓就全部答應了金軍的條件。

    趙桓正在為派哪位親王去金營作人質而發愁時,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前來朝見,堅決請求派他前去。康王趙構對宋欽宗趙桓說:“敵人一定要求親王作人質,臣為宗社大計,難道能推辭避讓嘛!”趙桓一聽很高興,就派他和宰相張邦昌前往金營。李木兌對康王趙構說:“金軍擔心南朝失信,要求親王送他們渡過黃河才能回來。”康王趙構正色答道:“國家處在危難之時,就是以身殉國也是應該的!”康王趙構出發之後,各地援軍陸續到來,共有二十多萬,而金軍只有六萬多人。李綱等指揮宋軍同金軍交戰,互有勝負。金兵已經得到三鎮和不少賠款,看到勤王的宋軍陸續來到京城,只好在這年二月趁勢退軍,東京得以保全。

    早在金兵南渡黃河時,太上皇趙佶就倉促出城逃避,先逃到毫州(今安徽亳州),再逃到鎮江(在今江蘇)。金軍退走以後,趙桓派李綱去接趙佶回京。四月間,太上皇趙佶回到京師。

    可是金軍北退後不久,他罷免了李綱。同時,他迫於朝野內外的壓力,也殺掉或貶黜了蔡京、童貫等六賊臣子。

    金軍雖然退出了京師,但並未停止攻宋戰爭。到了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發動大軍進攻宋朝。金軍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宗望為右副元帥,分東西兩路進兵中原。九月初,宗翰率領的金軍攻破太原。金軍左副元帥宗翰聽到自己所害怕的李綱被罷免,便與右副元帥宗望商定合兵南下,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不久,金軍左副帥宗翰率領的西路金兵再次大舉順利南侵,直至開封。

    身為兵部尚書、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的孫博,僅憑一句“郭京楊適劉無忌”的詩句就在近衛中訪得一位郭京,並委以軍事重任。郭京聲稱能施六甲法,只要用7777人就能將金兵擊退,生擒兩位主將。朝廷對此深信不疑,封他為成忠郎,賞賜大批金泊,讓他招募兵士,郭京招兵只要八字符合六甲就可以。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二日,金軍攻通津門、宣化門,宋軍出戰不利。郭京於二十五日出兵,他下令全部守軍下城,然後大開宣化門出戰,自己與張叔夜坐在城樓觀戰。出城宋軍受到金軍四面夾擊,死了大半,餘眾逃回,緊閉城門。郭京對張叔夜說:“我的自己下去做法”,但下城後就帶著殘兵向南逃跑。金兵登上空無一人的城牆,勢不可擋,儘管張叔夜等拼死抵抗,開封城於當天就被攻陷。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先頭部隊到達開封外城。金國宗翰率領的西路與東路軍合圍開封,並於十一月攻佔開封外城。宋欽宗趙桓派弟弟、康王趙構到金軍統帥宗望處去談判求和。閏十一月初,金軍開始攻城。當時雨雪交加,形勢危急。為了鼓舞士氣,趙桓穿甲戴盔,親自登城巡視,還把御膳房為皇上做的飯食賞給士卒們吃。趙桓又乘馬踏著雨水、爛泥,到宣化門慰勞軍隊。可惜大勢已去,這些做法也沒起到多大作用。由於連著下雨飄雪,天氣嚴寒,加上士兵伙食很不好,衣服單薄,兩手凍僵,拿不住兵器,宋軍軍心渙散,三萬禁衛軍逃亡了一大半,趙桓束手無策。

    而金軍在攻下開封外城後,精明的宗翰和宗望並未急於要立即攻下內城,只是佔領外城四壁,不斷進行佯攻恫嚇,並假惺惺地宣佈議和退兵。宋欽宗趙桓居然信以為真,急忙派宰相何慄和齊王趙栩到金營求和。金營的宗翰、宗望對何慄說:“自古以來,有南就有北,兩者不可缺。只要答應割地,就可以議和,不過必須請太上皇親自前來商議。”何慄以為自己議和有功,高高興興回去奏報宋欽宗趙桓。太上皇趙佶沒有這份膽量,趙桓不得已,無奈痛哭一場,只好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由自己代為前往。

    閏十一月三十日黎明,欽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營,這恰恰中了金人的圈套。欽宗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卻不與他相見,只是派人索要降表。欽宗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而金人卻不滿意,並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欽宗迫於無奈,說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計較了。大臣孫覿反覆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滿意。降表大意不過就是向金俯首稱臣,乞求寬恕,極盡奴顏婢膝之態。呈上降表後,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來,欽宗苦苦懇求,金人方才不再堅持。接著,金人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表。當時風雪交加,欽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淚。投降儀式進行完畢,金人心滿意足,便放欽宗返回。欽宗自入金營,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溼巾,至南燻門,欽宗見到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眾,便嚎啕大哭。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還有眾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行至宮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欽宗初赴金營,歷盡劫波,三日後歸來,恍如隔世。

    欽宗剛回朝廷,金人就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這簡直是漫天要價。當時開封孤城之中,搜刮已盡,根本無法湊齊。然而,欽宗已被金人嚇破了膽,一意屈辱退讓,下令大括金銀。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方才搜得7000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關於金銀布帛,欽宗深感府庫不足,遂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所謂出資,其實就是搶奪。對於反抗者,動輒枷項,連鄭皇后孃家也未倖免。即便如此,金銀仍不足數,負責搜刮金銀的梅執禮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金人處死,其他被杖責的官員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盡者甚眾,開封城內一片狼藉蕭條景象。

    儘管以欽宗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喪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沒有得到滿足,金人揚言要縱兵入城搶劫,並要求欽宗再次到金營商談。欽宗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營的陰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懼又襲上心頭,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此時,李若水等人也慫恿欽宗前往,欽宗終究不敢違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營。

    欽宗到達金營後,受到無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與他見面,還把他安置到軍營齋宮西廂房的三間小屋內。屋內陳設極其簡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覺的一個土炕,毛氈兩席。屋外有金兵嚴密把守,黃昏時屋門也被金兵用鐵鏈鎖住,欽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動自由。此時正值寒冬臘月,開封一帶雨雪連綿,天氣冷得出奇。欽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飢餓的折磨外,晚上還得忍受刺骨的寒風,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想著眼前這一切,心如刀割,淚如泉湧。轉瞬之間,欽宗從貴不可及的皇帝淪落為金人的階下囚,的確令人同情。然而,這一切都是他與其父徽宗一手造成的。

  • 2 # Ll9Iang秦州擁書候

    宋欽宗即宋徽宗趙佶之子,北宋徵宗時代,金兵攻入都城,趙佶怕金兵匆忙傳位與兒子是為宋欽宗。北宋乞降金人要他們派人去談,派了親王與大臣去皆不成,其中親王康王趙構也派去了,但金人見趙構儀表大方,說話不卑不亢,又能騎馬射箭,實在不象趙家軟骨頭皇帝之子,疑為有詐,不認趙構親王身份,趙構逐跑了。金國目的是拿這二帝為籌碼,遂放話,為表誠意,必須趙佶父子兩人去金營談判,這兩人聽話地很,去了就被扣為人質,睡涼床,吃冷飯,還要全國的金子銀子,美女和布匹來換自由。軟弱二帝以為跪了滿足所有要求能得到自由,身在金營,一天下數旨,則令開封府搜刮民財以滿足要求。帝姫即皇家公主一人折價白銀十萬兩,以此類推。結果最後金銀湊夠了,他倆也被浮北上東北農安縣坐井觀天,最後在十幾年後悲慘死去。因是北宋靖康年間事,史稱靖康之恥!宋岳飛滿江紅詞中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指的就是此事。

  • 3 # 鄭說豫見

    宋欽宗當然曾經派過親王和宰相到金營談判(請和),比如康王趙構和丞相張邦昌都曾經去和談過。但是城下之盟有什麼好談的,只不過是在金人的條款上簽字認可罷了,不外乎割地賠款認做兒皇帝之類的。

    本來開封城高溝深,異常堅固,宋朝抵抗意志堅決,金軍沒有攻城器械和攻城經驗,並沒有多大把握攻下開封。可宋欽宗竟然相通道士郭京的鬼話,要召喚天兵天將打金軍,開封城主動撤下守城士兵,帶數千人出城進攻金營,結果天兵天將沒召喚來,數千人被殲滅,金人趁機攻下了城牆,並利用城牆的優勢向城內射箭恐嚇宋人。

    宋欽宗赴金營,是在開封城被攻破的情況下,丞相何粟去金營談判,談判結果要求宋欽宗必須親自到金營遞降表,低頭認罪。其實宋朝有的是敢戰之士,也有大量錢糧可用,完全可與金軍交戰下去,宋欽宗完全可以選擇抵抗到底。金軍只是佔據了城門,並不敢貿然進城,開封城仍有數十萬軍民願意誓死抵抗,或者突圍出去。

    然而宋欽宗認為投降更好,願意以自身的屈辱換來一城百姓的性命,這無異是一種大寫的無我。也許欽宗認為國家還有父親徽宗,就算自己能突圍出去,自己的老爹、後宮、孩子也不一定能出來,為了孝道,犧牲自己也是值得。

    宋欽宗顯然低估了金人的底線,認為金人不會把他們怎麼樣。欽宗到了金營,遞了降表,傳下命令文武百官向金人下跪,停止襲擊金人,還要幫助金人搜刮錢財,轉眼間大宋的政府變成了金人的幫兇!

    金軍不僅扣留了欽宗,還利用欽宗,進一步要求徽宗也必須來。因為誰都知道欽宗剛剛繼位,權力不穩固,必須把老皇帝也控制住。一個退位的皇帝,手裡無兵無權,兒子已經陷身敵營,也只好親自到金營報到。

    殺人誅心,殺人不過頭點地,想要金銀放馬過來搶,但金人卻利用了宋朝皇帝戰和不定、貪生怕死的心理,一步步誅心降服了宋欽宗。相比之下宋徽宗還比較有骨氣些,還敢於和金人進行抗爭,雖然徒勞無益的。

    徽宗和欽宗的經歷告訴世人:

    1. 自古君王死社稷,國破必定身死,僥倖留下性命,接下來必定是無窮無盡的屈辱。

    2. 城下之盟絕對沒有什麼好談的,能戰才能和,自己放下武器,絕對沒有好下場,好死不如賴活著不適用城下之盟。

    3.誰造的孽誰收拾,宋徽宗闖下大禍,想著自己退位讓給兒子當皇帝就沒事兒了,結果父子之間還互相防著,互相讓著,反而犯下臨陣換帥的大忌,戰和不定,結果誰也逃不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將撤出所有剩餘駐委內瑞拉外交人員,這是否與停電帶來安全隱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