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此人曾被諸葛亮稱讚和龐統一樣是優秀的人才,是足以擔任興國大業,其才能相比龐統不會相差太遠。

    此人名叫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曾經跟隨劉備管理荊州,後來提升為長沙太守,孫權奪取荊州南部三郡後逃回成都,劉備沒有責怪他,任他為巴郡太守,後來一直在升官。但是他有個缺點就是自視甚高,覺得自己的才能僅次於諸葛亮,但是地位卻遠不如諸葛亮,甚至比同為蜀漢重臣的李嚴還要低,於是心裡常耿耿於懷。

    諸葛亮自然也是知道這事的,有一次諸葛亮派遣李邵、蔣琬去廖立的治所,廖立評論了很多劉備做出的錯誤決定,認為正是這些決定才導致蜀國現在國力衰弱,並且把當朝中的重臣貶得一無是處。於是李邵、蔣琬把廖立說得話如實的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馬上就寫奏章彈劾廖立,說他誹謗先帝,詆譭群臣,是一個害群之馬。於是廖立被廢為平民,後半輩子只能懷揣著滿肚子的才華,在田裡當了一輩子的農民。

    小魚兒覺得這事確實是廖立做得不對,隨便談論先帝的是非,詆譭群臣,也確實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是就因為這個事,就要把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才廢為平民,這個懲罰也太過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這是諸葛亮故意派李邵、蔣琬去找的廖立,當時廖立肯定是不知道這回事的,這兩人取得了廖立的信任,讓廖立只以為是朋友間的正常往來,於是把自己心裡面的話都掏出來說。如果廖立稍有懷疑,他哪敢當著巡視人員的面說劉備的壞話呢?

    其次說這種話當然是私下說說了,入了這兩人的耳朵,只要不對外說,誰也不會知道,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可是這兩人回頭就向諸葛亮如實彙報,諸葛亮馬上就把這件事全面公開了。就比如飯桌上說的酒話,本來就不用太當真的,可是非要把他錄成影片,讓全華人民都看到,於是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大家心裡會有一杆秤,到底是說話的人壞,還是錄影片並且傳播的人更壞呢?

    所以小魚兒覺得,諸葛亮這麼做,很有點誘供的意思,早就看廖立不順眼了,趁這個機會把他的心裡話都套出來,然後用這個事實來治廖立的罪。說到這裡,小魚兒又想起來上一期說的彭羕,他也是跟馬超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也是馬超如實上報了,怎麼這事情的脈絡和廖立的如出一轍呢?

    這些只是小魚兒根據《三國志·廖立傳》的記載,做出自己的一點分析,話不說的太透,留點餘地大家思考吧。

  • 2 # 林武師de文散打

    有的人有才甚至很有才,但或許不得志甚至一生不得志。好比有些銀屏美女演員,一旦素顏,也是平平。而民間好多真正的美女顏值甩她七八條街——可為啥前者廣為人知、名利雙收,後者卻可能寂寂無名?

    原因無他,機遇和平臺。

    智商和情商是獲取機遇和平臺以及成功的重要因素。容貌則是為二者加分的重要因素。除某些技術、專業領域外,情商的作用要超過智商。

    廖立就是個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人物。所以他的人生結局點都不奇怪,很正常——他的早前大好前景、後來走下坡路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廖立……先主領荊州牧,闢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奄襲南三郡,(廖)立脫身走,自歸先主。先主素識待之,不深責也,以為巴郡太守。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徵立為侍中。後主襲位,徙長水校尉。(廖)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遊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

    不到三十歲就成為地廳級幹部,諸葛亮把他推重的僅次龐統。在吳國進攻、他先撒丫子逃跑的情況下,劉備都沒有責怪他,只把他換個地方做廳官。後來劉備進位漢中王,又封他為侍中——隨侍左右。可見蜀國決策層是歷來看重、待他也不薄的。

    而他在長沙、巴郡太守和侍中職位上並未見幹出啥利國利民的傑出事蹟——可見他也和馬謖一樣是嘴巴上頭頭是道的理論家,不算實幹家。

    但他自視甚高,覺得論本事論名氣他都該做諸葛亮的副手(副總理)。後來劉禪即位,把他外放去做了個軍分割槽司令,他就心頭很不安逸了。有次對人發牢騷,把蜀國從劉備、關羽到其他大大小小官員踏謔個遍——總之一句話:都不行——就他廖立行!

    這下把溫文爾雅的諸葛亮都惹毛了,就奏了他一本,例舉了他好多狂妄自大的言行——可見有好多人打他小報告、可見他好不得人心!

    於是就被貶到汶山郡——就是前幾年“5·12”地震那個地方——去了。在當時不曉得有好偏僻,等於是把他充軍差不多。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有才,或有能力。但是——吃不得一點兒虧,受不得一點兒委屈。稍微不滿意就牢騷滿腹,罵罵咧咧。其實這種人往往很浮躁,未見得就能當大任的。

    陳壽在立傳的時候也很有意思,把劉封、彭羕、廖立、李嚴、魏延、楊儀、劉琰這幾個各有些本事卻也有致命缺點的人合在一起。最後評價這幾爺子是: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就是說:看他幾個的言行舉止,後來招罪惹禍的根由,全在他們自己啊!

    ——說的真是不錯。

    所以說,為人不要持才傲物,最好謙虛點兒,低調點兒。還要吃得些虧、才(和人)打得攏堆。多修煉自己的情商,和人好好相處,才可能順順當當安身立命於世。

  • 3 # 潘不安講究史

    有一句話現在被人反覆提及,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身邊不乏可以看到一些無才或有才能的人,自命清高,認為比任何人都要高一等,對一切都抱有不滿,抨擊這,抨擊那,這些人最後大多不會有太好的結局,廖立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廖立是武陵臨沅人,劉備佔領荊州時,欣賞廖立的才能,不到三十歲,就任命其為長沙太守。諸葛亮更是稱讚他道:“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認為廖立和龐統一樣,是荊楚地區的良才,有安邦定國的才能。

    隨著劉備和諸葛亮的先後入蜀,廖立被留在荊州輔佐關羽。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呂蒙偷襲荊州,奪得南三郡。廖立直接跑回了劉備的身邊。

    注:關羽實際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其中南郡劉備實際佔領只有半個,後劉備以半個江夏換取半個南郡,這點孫權實際是吃虧的。但是出於需要劉備幫助自己分擔曹操壓力的戰略考慮,在魯肅的主導下,孫權同意這比交易。這就是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

    劉備佔領益州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整個南郡和荊南四郡,這就像我用5毛人民幣兌換了5毛美元,結果幾天後你讓我還5美元,孫權這點是比較無恥的。劉備自然不同意,於是在215年,呂蒙偷襲荊州,奪佔荊州三郡。劉備起大軍與關羽欲奪回三郡,但此時曹操進攻漢中張魯。劉備無奈迅速和孫權議和,以湘水為界,將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劃歸孫權,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則繼續屬於劉備。

    所以此時關羽還佔有荊州三郡,離陸遜白衣渡江,敗走麥城還與5年左右時間,按理說廖立應該繼續歸關羽領導。結果廖立直接離開自己的崗位,跑去了劉備那裡。

    雖然這是比較嚴重的錯誤,但是劉備還是重視廖立才能的,並沒有責備他,仍然任命他為巴郡太守。劉禪繼位後,升為長水校尉。

    可使廖立認為自己的才能和名氣僅次於諸葛亮,憑什麼官位要在李嚴這些人之下,就經常的公開發牢騷。還對著蔣琬、李邵等人批評劉備策略錯誤,又讓曹操打敗了張魯,又被孫權奪走了荊州。關羽剛愎自用,帶兵無方,失敗就是他主觀臆斷造成的。向朗、文恭都是平庸的人,郭演長就會跟著別人打轉轉,王連貪財等等。諸如此類的不勝列舉。

    後來這些話就慢慢傳到了諸葛亮的耳朵裡,於是上表彈劾廖立,認為他狂妄自大,誹謗先帝,貶低同僚,抨擊朝政。就好像只要一隻羊就能引發整個羊群的騷亂,更何況廖立這種身居高位的。

    於是將廖立貶為平民,流放汶山郡。廖立就帶著家人在當地老老實實的耕種為生。直到聽到諸葛亮的死訊後,知道自己一生再沒有被起復的可能,流淚說:“吾終為左衽矣!”華夏服裝前襟向右掩,為右衽,少數民族則相反,為左衽。所以這是感慨諸葛亮死後再無人能任用自己,將無法回到中央,最終將如夷狄一樣生活至死。

    後來姜維偏師經過汶山時還去看過廖立,稱讚他意氣不減當年(我懷疑實際是說廖立還和以前一樣的臭脾氣,不能被重新任用)。最後廖立老死在汶山,妻兒才重新的遷回成都。

  • 4 # 春天正能量

    章武三年,劉禪為帝,廖立被調任長水校尉。他認為自己的名氣應在諸葛亮之下,但實際卻在李嚴等人的位次下,心中不平。公然指責國家不任賢達之士而用平庸之人,誹謗先帝,詆譭群臣,貶論廣大朝士。

    於是,廖立被廢為平民,流放汶山郡,老死流放地,妻小返回蜀地。

  • 5 # 趣觀歷史

    謝邀。關於蜀漢謀臣廖立,很多朋友可能聽都沒聽過。簡單地說,此人非常有能力,但是品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比較恃才傲物,而且喜歡在別人背後說小話,不僅抨擊丞相諸葛亮的現行政策,還批評朝中向郎、文恭等庸臣,甚至妄議先主,最終被貶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具體生平經歷,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劉備劇照

    很少有人知道,在蜀漢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除龐統以外,其實還有廖立。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入蜀時,諸葛亮坐鎮荊州,孫權曾派人與諸葛亮交好,一番寒暄後,孫權使者問到劉備的治國能臣除了諸葛先生還有誰呢?諸葛孔明的回答是:“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關於“鳳雛”龐統的故事,幾乎是人盡皆知。他剛投靠劉備就被拜為軍師中郎將,遺憾的是,在進取西川圍攻雒縣時,36歲的龐統不幸身中流矢而亡,未能輔佐劉備成就帝業。

    ▲三國時期荊州地圖

    對於廖立此人,後世則知之甚少,殊不知他也是劉備器重的心腹謀士。劉備在奪取荊州後,對人才愈發渴求。由於他很早就聽說荊楚名士廖立的大名,他便以荊州牧的身份徵召廖立為州從事,不久又將他提拔為長沙太守,坐鎮一方。後來由於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被東吳名將呂蒙攻陷,在不敵吳軍的情況下,太守廖立無奈棄城而逃。

    按理說來,無論是誰丟城失地,都要受到嚴厲處罰,比如馬謖在失守街亭後就被軍師諸葛亮揮淚處斬。但令眾人沒有想到的,廖立逃回成都後,劉備不僅沒有責怪他,還繼續重用他,說罪不在他,並派遣他去巴郡做太守。劉備登基稱帝后,廖立被擢升為侍中,是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參政大臣,位比丞相,劉備對他的信任倚重由此可見一斑。

    ▲廖立劇照

    當然,這也側面說明廖立確有大才,不然也不會被眼光精準的劉備重視。不過,有才且年少成名之人,往往也有著恃才傲物的缺點,廖立也不例外。劉備在世時,廖立備受重用,心理比較平衡,這個缺點一直沒有表現出來,為人處世也頗為低調。等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駕崩,後主劉禪繼位時,廖立調任長水校尉。得知這一安排後,廖立極為不爽,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名氣和才能僅僅排在諸葛亮之後,結果如今連李嚴等人的權勢都要勝過他,因此心中很是不快。

    ▲後主劉禪劇照

    在廖立遠離蜀漢的政治中心成都後,他從一郡太守淪為一個邊緣化的校尉,由於心有不甘,經常借酒消愁。在蜀漢丞相掾屬李邵、蔣琬到他治所檢查工作時,他在向朝廷獻上安邦定國之計後,接著又大發牢騷,不僅抨擊丞相諸葛亮的現行政策,還批評朝中向郎、文恭等庸臣,甚至妄議先主。廖立在談話中痛陳先帝劉備一再失策的往事,如荊州覆滅、關羽身死、夷陵戰敗損兵等。李邵、蔣琬返回時便把廖立的牢騷話一字不差地告知諸葛亮。諸葛孔明聽罷異常氣憤,沒有想到廖立是如此小人,立馬就給劉禪上了一份彈劾廖立的奏章,其中說到“(廖立)誹謗先帝,詆譭群臣”。就這樣,廖立被貶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今四川茂汶縣以北)。

    ▲諸葛亮劇照

    一時口快的廖立在接到處罰詔書時完全懵了,不斷對著使者大喊冤枉,奈何皇命難違,他最終只能乖乖地帶著妻兒老小遠赴汶山。在汶山定居後,廖立內心仍對諸葛亮原諒自己存有希冀,渴望諸葛亮能召他回成都,哪怕不再為官也好。但這個希望很快破滅,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廖立聽說其去世的訊息後,竟大哭不止,極度傷感,因為沒有諸葛亮發話,他這一輩子就得老死在這異地邊城了。果然,最終廖立老死於流放之地,一代名士就此黯然離世,當真是才不可恃、人不可傲。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8歲了還不願意與父母分床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