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己
-
2 # 網言軍事
公元前133年馬邑設伏的失敗,拉開了西漢與匈奴百年大戰的序幕。但是在霍去病出世且能獨當一面之前,漢軍(由衛青、李廣等名將指揮)對匈奴發起的5次大規模戰役,雖然取得輝煌戰果,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比如,戰爭初期漢軍一方面缺乏征戰草原、沙漠的經驗,另一方面卻喜歡多路出兵、分進合擊,這一戰術雖有利於降低風險、提高部隊機動性和尋獲敵軍的機率,但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如果偵察沒搞好,就難免撲空或迷路。其次,如果軍機洩露,被匈奴斥候事先探知己方行動路線,漢軍就可能遭伏擊或被優勢敵軍各個擊破。
以公元前129年的“關市誘敵奇襲戰”為例,當時漢武帝派遣大將公孫敖、李廣、公孫賀、衛青各領1萬騎兵分4路向北出擊,結果,公孫賀從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出發,向北搜尋約150公里抵達今四王子旗一帶也沒碰上匈奴兵,只好無功而返。
而從代郡(今河北蔚縣)出發的公孫敖先向東,再折向西北,抵達今察哈爾右翼前旗一帶(行程約150公里),遇到了匈奴前鋒部隊並與之交戰,公孫敖損兵7000餘人,大敗而歸。
從雁門郡(今山西右玉縣)出發的李廣應該是打算與公孫敖配合作戰,以便對敵形成夾擊之勢。這2路漢軍相距最近時只有約60公里,但匈奴沒有給二者機會,反而集中主力在今內蒙古商都縣境內(漢軍到此行程約220公里)將李广部基本全殲,李廣被俘後用計奪得一匹快馬才逃出生天。
唯獨從上谷郡(今河北懷來縣)出發的衛青很走運,他帶兵向西北急行軍約110公里,猛撲位於今河北張北縣的蘢城(野狐嶺),斃俘匈奴700人得勝而歸。別看殺敵人數不多,但因為蘢城是當時匈奴單于在漠南大會部屬、祭祀神明祖先的“聖地”,所以給其精神上的震動和打擊還是很強烈的。
由此役可看出幾個問題——首先,漢軍出動了4萬騎兵(實力不弱於來犯之敵),卻選擇在一條東西約400公里的漫長戰線上分4路進攻,不僅分散了兵力,盲目性也較大(由“分兵出塞尋敵”可看出當時漢軍並未摸清匈奴主力的準確方位)。
其次,從漢軍整齊劃一、近乎齊頭並進的出擊方向判斷,這4路人馬原本計劃在戰鬥中相互策應,但由於聯絡通訊不暢及協同行動不利,最終變成了各自為戰。
實際上,就以4路漢軍平均相隔100公里的間距,即便其中一路遇到危險緊急求援,另外3路也很難及時趕到。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因為公孫賀、李廣2路漢軍吸引了匈奴主力(匈奴認為“飛將軍”李廣威脅最大,故集中兵力對付他),才使得衛青“趁虛而入”直搗蘢城。
第三,漢武帝戰後下達的詔書裡也透露出漢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公孫敖、李廣與所轄部隊此前互不統屬,可謂“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指揮不順暢,上下不協調,甚至出現了校尉(中級軍官)違命盲動、臨陣脫逃的惡劣現象。當時漢軍內部瀰漫的“匈奴恐懼症”,由此可見一斑。
但勁旅必須經過戰火磨礪中才能百鍊成鋼,公元前128年至公元前124年,衛青先後指揮或參與雁門反擊戰、河南戰役、奇襲右賢王戰役,成功遏制了匈奴的猛烈攻勢並收復河套地區,在削弱敵人的同時不僅擴大了漢軍防禦縱深,還顯著減輕了匈奴對漢帝國都城長安所在關中地區的威脅。
然而,衛青親率部隊作戰能打出大縱深迂迴包抄(殲敵數千收復河套)、疾馳700裡夜襲(殲滅匈奴右賢王主力1.5萬人)這樣的漂亮仗,可當他掌控全域性時卻出了岔子。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以大將軍衛青任主帥,令其率10餘萬大軍發起漠南戰役。結果衛青麾下諸將又犯了軍機洩露、迷失路途、配合不力的老毛病,部隊遭匈奴重創,前將軍趙信(匈奴降將)投敵、右將軍蘇建(蘇武之父)隻身逃回,所部數萬人馬傷亡慘重。
多虧主帥衛青指揮若定,集中兵力猛攻匈奴主力,殲敵1.9萬人,漢軍才轉敗為勝。值得注意的是,匈奴前幾次吃虧後汲取教訓,採取了增派流動哨、擴大警戒範圍、偵察探知漢軍路線、提前預設伏兵等措施,讓漢軍在漠南戰役初期連遭重創。但有失必有得,正是在這場戰役中,首次出征、時任剽姚校尉的霍去病嶄露頭角。
當時他脫離大部隊,只帶800騎兵深入大漠繞到匈奴主力後方尋找目標,一下子端掉了匈奴“老營”,斬獲包括相國、單于叔父在內的敵人2000餘名,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霍去病的初戰告捷,標誌著漢軍戰術“更上一層樓”,開始克服求穩、盲動的弱點,朝著出奇制勝、速戰速決的方向演變。
公元前121年,已升任驃騎將軍的霍去病打破用兵常規,在這一年的春夏兩季連續出擊,此舉大大出乎匈奴意料之外,也因此取得了驚人戰果。
第一次春季攻勢,霍去病率1萬精銳騎兵對河西地區展開試探性進攻,他從今甘肅蘭州以西渡過黃河,再過烏逆水(今莊浪河),沿著焉支山北麓向西快速穿插迂迴千餘里,短短6天時間就連續攻破位於河西的5個匈奴部落,突然出現在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駐地,斃俘匈奴8900多人,二王敗逃。霍去病沒有戀戰,立即率軍向東疾馳返回,行軍至皋蘭山(今甘肅合黎山)附近遭遇匈奴折蘭王、盧胡王2部阻擊,結果霍去病以3000殘兵擊敗優勢敵軍,並將二王斬殺。
這次出兵河西,霍去病帶領的1萬人馬雖然損失很大(8成左右),卻創造了連續擊破匈奴4個藩王5個部落、殲敵上萬的輝煌戰績,不僅打出了威風,也讓對手聞風喪膽。因為此前在佔據地利和兵力優勢的戰鬥中,匈奴還沒有遇到過如此勇猛強悍的勁敵。
第一次出兵得勝返回後不久,霍去病就於同年夏天(這個季節匈奴普遍馬放南山、警備鬆懈)再度進軍河西。他在公孫敖、李廣、張騫等部掩護配合下,率數萬騎兵又選擇了另一條看似繞遠、實則出敵不意的突襲路線。
他從北地郡(今甘肅慶陽)出發,先向西北進抵黃河邊(黃河幾字形的左半邊中部區域),然後北上沿著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繞過瀚海,到達了位於朔方郡境內長城防線的最西端要塞。
從這裡霍去病帶領部隊開始向西進發,他又兜了個大圈子,先向西南翻越賀蘭山,然後走弧線由巴丹吉林沙漠東北側邊緣朝沙漠北端的居延海迂迴。在這片水草豐美地區稍事休整後,霍去病帶兵沿弱水(今西北第2大內陸水系黑河)繼續向南穿插,一下子從小月氏(今甘肅酒泉)猛撲到了祁連山腳下的匈奴遊牧經濟區核心地帶。
雖然霍去病達成了戰役突然性,但當時戰況發展對他並不有利——策應配合其行動的公孫敖、李廣、張騫各部要麼半道迷路被迫折返,要麼遭遇匈奴左賢王4萬大軍圍困損失慘重,等於說戰前設想的漢軍多路會攻、合擊匈奴腹地的計劃落空,漢朝能否奪取此役最終勝利全要靠深入敵後的霍去病努力爭取。
危急時刻,霍去病表現得十分冷靜,他當機立斷向當面之敵發起猛攻,一下子打垮了屯駐在河西走廊的匈奴精銳部隊,殲敵3萬餘人,還抓獲包括單于王后、王子、藩王、相國、將官在內的122名匈奴貴族。
最值得一提的是,單于屬下酋塗王率2500部眾眼看大勢已去,向霍去病繳械投降,這在漢朝對匈奴作戰史上可是破天荒頭一回,此舉表明懾於漢帝國的赫赫兵威,匈奴所依賴的鬆散部落聯盟結構正從內部分化、瓦解。
果不其然,在丟失河西膏腴之地後,霍去病的手下敗將——渾邪王、休屠王因畏懼前者,同時又怕單于降罪,主動聯絡漢朝請降。漢武帝恐怕其中有詐,遂派霍去病帶兵接應。漢軍剛渡過黃河,休屠王就反悔不願投降,被渾邪王殺死,但其部屬的譁變、潰散已難以遏制。
這時多虧霍去病反應迅速,指揮部隊立即衝入匈奴營地,將渾邪王救走並派人護送前往長安。隨後漢軍大開殺戒,很快消滅了叛亂的匈奴兵將8000人,其餘4萬多匈奴人都被霍去病的狠辣手段所懾服,乖乖地在漢軍監視下渡河進入漢朝控制區。
粗略統計,僅這一年霍去病就殲滅(斃傷俘和迫降)匈奴達10萬之眾,不僅控制了祁連山-焉支山之間山清水秀、物產豐饒的河西遊牧經濟區,還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從而推動戰爭朝著更有利於漢朝的方向發展。
2年後的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又率5萬騎兵參加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他以熟悉地形道路、善於沙漠作戰的匈奴降將為先頭部隊,再次穿越千里大漠從敵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殺出,斃俘匈奴83名權貴在內的70443人,將左賢王部幾乎全殲,漢軍前鋒一直追殺到今貝爾加爾湖才收兵撤隊。
漠北大戰後,元氣大傷的匈奴遠遁西北,從此“漠南無王庭”。史載,霍去病6次出擊匈奴,殺死敵軍超過11萬人,俘虜、迫降至少5萬人。如果再算上衛青(7次出擊殺敵5萬餘人)等其他漢軍將帥的戰績,就意味著自公元前129年至公元前119年短短10年裡,匈奴就折損精壯20餘萬人(佔到匈奴青壯年的30%至40%)、牲畜數百萬匹(頭),可謂元氣大傷。
-
3 # 醉愛侃足球
匈奴一族據說是夏代分離出的部群,在遷徙的悠久時光裡,又與其他民族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才產生的遊牧民族。自那以後很多朝代都有被他們侵襲過。抗擊匈奴這麼多的將領,卻有這麼一 位出道即巔峰的將軍,詩裡的一句封狼居胥更是成了後代將領一生的野望,他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劇照
千百年前,公主家裡的一個女奴和一小吏私通,生下了這位傳奇將軍霍去病。霍去病年僅十七歲時,他就隨名震一時的衛青將軍出征,大獲全勝,一戰成名,更是獲得皇帝獎賞的侯位。
兩年後,霍去病獨自率領軍隊大破匈奴,降者過萬,其中還有過百的匈奴貴族。原本答應投降的匈奴大軍臨時叛變,霍去病隨即斬首叛亂者,穩住軍心,成功收納降卒,最重要的還是讓漢朝獲得重新部署河西區域的權力。又是兩年的時光,大軍鐵騎之下,踏破了多年來因匈奴所做噩夢,並且在狼居胥山留下了時代的印記,封狼居胥,逼得匈奴遠走。
▲霍去病率軍出征圖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剿滅匈奴的難度這麼大呢?
匈奴是遊牧民族,茫茫野原上游蹤不定,其次部落里人從小善於騎射,馬匹又多,難以追趕。同時期飛將軍李廣,硬是碰不到幾次,基本都是吃灰。而匈奴的侵襲方法也很無賴,劫掠一番就溜走,反覆如此,邊境人民苦不堪言。
但是他們不幸,碰見了時代的榮光霍去病。霍去病在對付匈奴方面有他的優勢,這讓其成為了匈奴的剋星和死神。第一,在選擇士兵上,霍去病選擇那些極其渴望建立功業的人,首先在士氣上就很高漲,選擇性地招攬一些在草原上有獨特技能的人,方便草原裡追蹤,襲殺,找水找糧。
第二,善於策反匈奴,竭力獲得投降的匈奴所知道的情報。在戰術上,學習匈奴的方法,就地取材,不管是吃喝還是宿夜,用以前匈奴騷擾邊境的方法,打殺一番,就溜走,再殺再走,幾個來回,以前匈奴樂此不疲,現在也是嚐到了惡果。
第三,帝國強盛,支援力度大,還有舅舅衛青撐腰。
第四,霍去病是個天賦異稟的將領,深入敵軍斬獲敵首,對比同時期在沙漠迷路的公孫敖,一輩子也找不到幾次的李廣,的確讓人讚歎。
▲霍去病雕像
以上的種種原因,讓霍去病在眾多抗擊匈奴的將領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匈奴的剋星和死神。可惜的是他在年僅二十三歲時就逝世,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但是我們還是看見了一個天才將領的誕生與輝煌。
回覆列表
因為霍去病發明瞭一種新戰術!漢武帝為了慶祝他的這種戰術還特地改了名號,元狩。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騎兵將領,他擅長運動戰,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
匈奴軍打仗軍隊素質參差不齊!他們的主力部隊被放在前鋒,這是他們的常備軍,平時不參加生產,專職打仗或者訓練,這種部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每次跟這種部隊打仗都是不死也得掉層皮;第二梯隊則是匈奴預備役部隊,這是由青壯年組成的部隊,由於平時為民戰時為兵這使得他們戰鬥力遠遠弱於他們的主力前鋒;第三梯隊則是由匈奴的民兵部落武裝組成,這種部隊都是由老弱病殘組成的,能騎馬能射箭,有一定自衛能力,但是戰鬥力遠遠談不上。霍去病充分利用了這個特點,制定了一種全新的騎兵作戰戰術。
霍去病打仗的時候是選擇直接避開敵人的前鋒,繞開敵軍主力直撲敵人背後,打擊敵人的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後勤部隊跟民兵,這類部隊戰鬥力相對弱,可以用相對少得多的代價輕鬆擊敗他們。由於匈奴人是部落制度,他們的軍隊往往與部落百姓在一起,中軍後軍失守後,這些百姓就沒有任何保護了,霍去病就會派兵追擊他們,後陣失守百姓慌亂這又會動搖前陣主力的軍心。像打獵一樣的打仗!這就是元狩的名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