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衫素人

    魚雷炮艦、魚雷艇是早期魚雷剛剛面世的時候,衍生出來的一種艦種。它們出現的意義很簡單,就是以最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利益。

    魚雷炮艦、魚雷巡洋艦、魚雷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魚雷作為主要武器的輕型艦種,所以這種軍艦火力投送並不強悍,他們的主要武器就是抽冷子給對手一顆魚雷。

    魚雷艇、魚雷炮艦

    先來說說魚雷艇,魚雷艇是一種小型的高速水面作戰艦艇,早期的魚雷艇主要用於偷襲、偵查等任務,後期魚雷艇還擔負了佈雷、反潛等任務。

    魚雷艇的構思最早可以追溯到杆雷艇時代,最早出現於美國的南北戰爭。當時的魚雷還沒有出現,所以當時都是在艦首突出一根長長的撐杆,撐著水雷向攻擊敵方軍艦,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杆雷艇。隨著1869年魚雷的問世,1877年英國製造出了一種小型艦艇,主要武器就是魚雷,所以魚雷艇正式進入到了世界各國海軍的眼中。

    魚雷艇往往航速塊,機動性非常強,毫無疑問的說,不管是杆雷艇還是魚雷艇,都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戰鬥方式。

    甲午戰爭中,清朝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鐵甲艦在黃海海戰中激戰五個多小時,中彈二百多發都沒傷及筋骨,卻被日軍一個小小的魚雷艇偷襲成重傷,被迫擱淺充當水炮臺,可見魚雷艇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而所謂的魚雷炮艦更可以看成是魚雷艇的放大版,也可以說是加強並放大魚雷艇,他的作用是獵殺敵方魚雷艇、炮擊陸岸目標、為己方的魚雷艇部隊提供掩護。豐島海戰中,連續對吉野等艦實行三連擊、伺機釋放魚雷的,就是北洋海軍的廣乙號魚雷巡洋艦,而他的管帶正是大名鼎鼎的林國祥。

    驅逐艦

    驅逐艦最早的定義是獵殺對方的魚雷艇、並伺機採用魚雷攻擊對方的水面作戰艦艇。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驅逐艦的特點就是1000噸左右,航速大多30節以上,裝備88-105毫米艦炮,魚雷發射裝置2-3座。所以驅逐艦的本質就是一種放大版的魚雷艇,也正是因為驅逐艦的興起,才導致了魚雷艇退出海軍史的舞臺。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驅逐艦的噸位、火力都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驅逐艦除了擔負起佈雷、偵查、炮擊近岸目標等任務外,還擔負起防空、反潛、排雷等任務。

    而現代的驅逐艦早已脫離了“最初的本質”,魚雷早已不再是驅逐艦的主要武器,現代的驅逐艦脫離了輔助艦艇的角色,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單獨指揮作戰的獨立艦艇。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我們先了解幾個英文名詞:

    Torpedo boat 魚雷艇

    Torpedo gunboat 魚雷炮艦

    Torpedo boat catcher 魚雷獵艦

    Destroyer 驅逐艦

    從英文單詞的關係上來看,其實魚雷艇和魚雷炮艦的差異真不大,沒錯,它們是有聯絡的。

    魚雷艇是體量很小的海上作戰單位,主要以魚雷為打擊力量,透過埋伏和靈活機動靠攏對手。在海軍探測與遠洋水平有限的時代,能發射魚雷攻擊船舶水線位置的魚雷艇,對大型戰艦造成的傷害相當可觀。

    魚雷炮艦是早期的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的船隻,它早期攻擊的物件是魚雷艇,所以也被稱為“魚雷捕捉艦”、“魚雷獵艦”。

    魚雷艇在體量上比魚雷炮艦要稍小,不能作為軍用艦隻定義。而驅逐艦則是隨著時代發展完備的魚雷炮艦。

    在19世紀70年代,是“魚雷炮艦”出現並發展的一個時期。

    當時“魚雷快艦”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大於普通魚雷艇的體量,但不低於於魚雷艇的速度,有足以威懾到魚雷艇的炮火,同時能跟隨艦隊遠海作戰的船隻。主要作戰物件就是魚雷艇,這也是後來改名“驅逐艦”的原因。

    法華人制造了最早意義上的“魚雷炮艦,”實際上“魚雷炮艦”沒多久就發展成了驅逐艦。因為它們的誕生,是為了驅逐那些利用高機動性對大型軍艦發起突然攻擊的“魚雷艇”和“雷擊艦”。

    “魚雷炮艦”能很有效的對這些小型魚雷艇進行威懾和阻攔,除此之外還擔任了在必要時間為大型艦艇阻擋射來的魚雷的職責。“驅逐艦”之名很快就因此而來。

    英國海軍當時正值輝煌時期,他們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或者‘浩劫號’)號這艘第一個意義上的驅逐艦並以此命名。同期德華人也製造了相類似的船隻,但他們給的名稱是“大型魚雷艇”。

    其實德華人也沒說錯,根據歷史沿革,魚雷艇被放大後就成為了“魚雷炮艦”,再繼續發展,度過了專用化的磨合期後,“驅逐艦”便應運而生了。

    隨著一戰風雲的爆發,海上的戰鬥也如火如荼,“驅逐艦”也加入了大規模的戰鬥,並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改進。

    到二戰時,隨著潛艇的發展,驅逐艦被賦予了一個掃除魚雷艇以外的任務——反潛。

    對二戰中德國的狼群而言,沒有什麼比遇到幾艘驅逐艦更令人發冷的事情了。

    早期的“魚雷炮艦”在中國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翻譯問題。例如清末比較有名的“飛鷹號”驅逐艦。

    “飛鷹號”驅逐艦是大清駐德公使許景澄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下的訂單,1896年來到中國,隸屬於巡洋艦艦隊編制。“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乘船逃亡上海,“飛鷹號”驅逐艦還曾經奉榮祿的命令追擊過,半路藉口無煤拋錨,放走了康有為。

    這艘“飛鷹號”最初的艦型名稱就是“魚雷炮艦”,後面不知不覺就改成了“驅逐艦”,應當是英國的軍艦改革影響到了船型分類,引發了翻譯上的變化。

    “飛鷹號”後來因為民國時期粵系軍閥內訌,被陳濟棠下令飛機轟炸,投降後沉沒於海上,成為中國空軍第一艘軍艦戰果。不過這就是題外話了。

    更早的中國“魚雷炮艦”,是李中堂引進的“飛霆號”。

    時值甲午戰爭爆發,北洋系突然察覺到日本真正的實力,開始滿世界的買武器,建軍備,以期短時間提高自己的實力。

    但囊中羞澀,已經很多年沒有增添新船的北洋水師一下子拿不出很多的錢。於是把目標盯在了那些稍微小一點,但價效比比較合適的船隻身上。

    當時駐英公使龔照璦給李中堂大人發了一封電報,文稱覓到好艦一艘:“長20丈,帶抓敵雷機,2門25磅快炮,4門3磅快炮,售54000英鎊。”李中堂猶豫了幾次,隨著戰事的不利,便很爽快的買下了這艘船。這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艘“魚雷炮艦”或者說“驅逐艦”。

    可以從實際用途看出,這種船就是用來獵殺魚雷艇的,同時具備一定程度是“掃雷”功能。

    那麼我們再歸納一下。

    早期驅逐艦=魚雷炮艦,魚雷炮艦由大型魚雷艇發展而來=驅趕魚雷艇的強化型魚雷艇。

    這就是三者的關係。

    其實有的遊戲愛好者在《戰艦世界》中玩的驅逐艦,既沒有防空能力,也沒有反潛能力,基本就是作為大型魚雷艇使用的。這倒也是某種意義上扒皮揭開了原貌。

    現代驅逐艦已經形成了新型的艦隻,甚至噸位和戰鬥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早已離開了當年的那種定義。

  • 3 # 灌木叢裡的蜈蚣

    應該是早期的魚雷艇捕捉艦。魚雷出現後,魚雷艇能攻擊大型巡洋艦和戰列艦。為了保護大型戰艦的安全,魚雷艇撲捉艦和魚雷艇驅逐艦就出現了。早期的魚雷艇捕捉或者驅逐艦很小,效果也很差,然後適當放大船體到五百到近千噸位的時候,魚雷艇捕捉艦即能打擊對方魚雷艇又能用魚雷打擊對方主要艦隻,而且還有遠洋進攻的能力,並且逐漸淘汰了魚雷艇。二戰前魚雷艇驅逐艦再次大型化,接近以前小型巡洋艦的噸位。任務也擴充套件到防空反潛。

  • 4 # 浩漢防務論壇

    魚雷炮艦,或稱魚雷炮艇,是一種裝備有魚雷的炮艦,用以遂行對更小型的魚雷艇進行攔截並消滅之的戰術任務。魚雷炮艦並不算一種很成功的艦種,到了十九世紀末,魚雷炮艦逐漸為更加新式的軍艦,即魚雷艇驅逐艦所替代。十九世紀晚期,英國皇家海軍裝備了不少魚雷炮艦。此外,若干歐洲國家以及地處遠東的日本也擁有過一定數量的魚雷炮艦。魚雷炮艦實際上算是一種縮小版的巡洋艦,通常只安裝機車鍋爐。 顧名思義,魚雷炮艦都擁有魚雷發射能力,同時裝備一定的火炮,用來攻擊小型的魚雷艇。但在實際運用中,魚雷炮艇因為速度不夠快,追不上小巧的魚雷艇,很難完成其預定的作戰任務。1880-1890年代,英國建造了相當一批魚雷炮艦。警報級建成之時,英國海軍的早期驅逐艦也陸續問世,使得魚雷炮艇逐漸顯得過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保有的魚雷炮艇都基本已經出售、拆解、或改裝作他用(如掃雷艇、潛艇補給船等)。

    日本也曾經裝備過一些魚雷炮艇,如千島(未實際服役即失事沉沒)、龍田等。日本海軍主要將龍田號作為通報艦而使用。其後日本又陸續裝備了一批通報艦,不過噸位較大,都超過了1000噸,已經可以算作魚雷巡洋艦。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通報艦這一艦種原有的傳遞資訊的職能逐漸失去了意義。1912年8月28日,日本海軍將這一分類作廢,原有的通報艦均改列入一等炮艦,負責巡邏、護航、測量等輔助任務。

  • 5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老軍艦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先說什麼是魚雷炮艦

    魚雷炮艦是19世紀7、80年代出現過的一種曇花一現的艦種,後來在軍艦進化的道路上被淘汰。

    所謂的魚雷炮艦(Torpedo Gunbaot),就是以魚雷為主要進攻武器,同時仍保留著傳統炮艦的武器和設計的軍艦,與之類似的還有魚雷巡洋艦(Torpedo Cruiser),二者的主要區分是排水量,通常1000噸以上的算作是魚雷巡洋艦,以下的算成魚雷炮艦。

    (大型魚雷軍艦的鼻祖,外形怪模怪樣的“多音天蠶”)

    這種艦種的出現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19世紀70年代魚雷得到運用後,主要的載體是魚雷艇。但是魚雷艇普遍噸位小、航程短、所載的魚雷發射裝置也少,難以出遠海作戰,在此背景下,海軍界出現了一種理念,即創造一種可以出遠海作戰的,體型比魚雷艇大的專用魚雷戰軍艦,1881年英國建造了著名的巡洋艦“多音天蠶”(Polyphemus),排水量2640噸,裝備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由此開啟了大型魚雷軍艦的歷史。之後法國、俄國等國相繼建造這種魚雷軍艦,中國船政也曾建造過著名的“廣乙”“廣丙”“廣丁”等號魚雷軍艦(排水量很尷尬,剛好是1000噸,因而有的地方算他們是魚雷巡洋艦,有的地方則算成是魚雷炮艦)。

    (福建船政建造的“廣丙”號魚雷炮艦。)

    魚雷軍艦出現後,實際上好景不長。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鐵甲艦、巡洋艦等傳統軍艦,也都紛紛裝上了魚雷管,魚雷發射管幾乎成了海軍作戰軍艦的標配武器。在此情況下,專用魚雷軍艦這一艦種就難以成立,其中的魚雷巡洋艦徹底消亡,而魚雷炮艦實際上後來曾向類似驅逐艦的方向演變。

    (甲午戰爭中李鴻章從英國訂購的“飛霆”號軍艦,就屬於是以獵殺魚雷艇為主要設計目標的魚雷炮艦)

    當時因為魚雷的威力巨大,而魚雷艇體型小、速度快,採取發射完魚雷就跑的戰術,大型軍艦很難剋制這種小傢伙。為了尋找魚雷艇的剋星,產生了兩種設計思路,一種就是仍然採取魚雷艇的設計形式,造更大的魚雷艇,用來專門對付小魚雷艇,後來這條進化路線進化出了驅逐艦;另外一種就是魚雷炮艦,沿用炮艦的設計外形,嘗試建造航速更高的魚雷炮艦,來對付魚雷艇,最終沒有拼得過魚雷艇形的驅逐艦,就此消亡。

    再說魚雷炮艦和魚雷艇、驅逐艦的關係

    說完了上面魚雷炮艦的身世,就不難理解魚雷炮艦和魚雷艇、驅逐艦的關係了。

    相對於魚雷艇,在魚雷炮艦發展史的前半段,其理念就是一種“大型版、加強版的準魚雷艇”,用來彌補魚雷艇不能出遠海作戰的問題。而到了魚雷炮艦發展史的後半段,魚雷炮艦曾被設定用來當消滅魚雷艇的獵手。

    (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期間從英國購買的“龍田”號魚雷炮艦,艦型上完全是炮艦、巡洋艦式的模樣)

    (甲午戰爭後中國從德國訂造的“海龍”級驅逐艦。可以看到早期的驅逐艦外形和魚雷艇非常相像,就是一種放大了的魚雷艇)

    相對於驅逐艦,在魚雷炮艦發展的後半段,魚雷炮艦和驅逐艦是競爭對手,都是想要當魚雷艇獵手的角色,最終魚雷炮艦沒有比得過驅逐艦,被驅逐艦淘汰。

  • 6 # 大腳汽車

    皇帝老師應該是說技術迅速,吃這個虧沒有購買爆炸炮彈,只有實心沙土炮彈擊中沒有炸燬日本軍艦,甲午就失敗,加特林機關槍要了沒有要馬克勤機關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扭力梁和多連桿懸架哪個更好?為什麼有人說緊湊型車愛用扭力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