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至1918年期間,哈佛大學人類學家,同時也是探險家的Vihjalmur Stefansson,曾先後3次探訪加拿大北部地區,在那裡,他和當地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一起過冬,同吃同住。
Vihjalmur Stefansson本人,圖片來自atlasobscura
由於地理環境限制,(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大多數時候只能吃到肉類和動物脂肪,比如鳥類、馴鹿、海豹、海象、鯨魚等等,
這些食物為他們提供了一年至少10個月的所有營養,到了夏季,他們才有可能吃一些植物類食物,比如漿果、根莖等等。
然而,和因紐特人一樣,Vihjalmur Stefansson卻沒有因為如此缺少新鮮蔬果的飲食方式,而患上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引起)。
當他把自己的見聞公之於眾的時候,受到一些懷疑論者的強烈抨擊,他們一方面質疑這種飲食是否健康,另一方面直指可能的壞血病風險,因為不吃蔬菜和水果,可能缺乏維生素C。
為了再次核實,再次深究背後的原理,1928年,Vihjalmur Stefansson和自己的同事Anderson,一起住進了紐約貝爾維尤醫院,在醫院和監督組的嚴格控制下,
開啟了一場轟動一時的“飲食試驗”,即像因紐特人一樣,全年吃肉和動物脂肪,這一堅持就是1年。
在試驗開始之前,就有很多專家預測,Vihjalmur Stefansson的飲食中沒有新鮮水果和蔬菜,一定會因為缺乏維生素C,而最終患上壞血病。
可超乎眾人預期的是:試驗結束後,Vihjalmur Stefansson依舊健康,而且身體狀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比如思維更敏捷、血壓更穩定)。
當然,更別提什麼壞血病了,試驗結果明確寫到:沒有任何維生素缺乏症狀。
難道這些人的身體結構特殊?難道他們不需要維生素C?其實,這個問題,我和大家一樣,一直想知道答案。
下面且聽我慢慢說來。
缺乏維生素C,確實會得壞血病
1536年,法國布列塔尼探險家Jacques Cartier首次發現了壞血病,當時它極度困擾著正在聖勞倫斯河探險的人。
從Jacques Cartier對壞血病的描述中,任何人都能依稀感受到些許恐怖:
“有些人失去了所有力量,無法站立起來……其他人的面板上也發現了紫色的瘢痕,然後它們在腳踝,膝蓋,大腿,肩膀等處都開始出現,
他們的嘴巴發臭,他們的牙齦逐漸爛掉,身上的肉開始脫落了,甚至連牙齒根部也不例外,幾乎全部脫落。”
直到1753年,蘇格蘭醫生James Lind才發現並提出,可以透過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來預防壞血病,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真正發揮作用的,正是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C。
圖片來自bbc
毫無疑問,人類離不開維生素C,否則後果很嚴重,而且,人體並不能自己合成維生素C(很多動物,比如貓和狗都能自己合成維生素C)。
大約60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類人猿類喪失了(基因突變誘發)從葡萄糖合成維生素C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酶(古洛糖酸內酯氧化酶),而最終失去了自己“製造”維生素C的能力。
這就使食源維生素C變得彌足珍貴,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也是膠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物質。
而膠原蛋白,又是構成身體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結締組織對於體內的結構和支撐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血管。
所以,當缺乏維生素C的時候,只要外面稍微加點壓力,血液就可能滲出血管壁,造成出血,這就是壞血病。
一旦患上壞血病,就可能出現牙齦出血、牙齒鬆動、傷口難癒合、關節疼痛等狀況,嚴重且長期缺乏也可能致死。
維生素C因此也被稱作『抗壞血酸』,當然,除了預防壞血病外,它還在體內還發揮著多種作用:
→幫助癒合傷口和促進膠原合成
→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養顏,讓你更年輕
→提高免疫力,抵抗感染
→預防貧血
→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橙子或者橘子,深受眾人的追捧和喜愛,可是,因紐特人卻不大需要這些,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這個:
當飲食中的糖攝入量降低時,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會降低。
換句話說:高糖飲食,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而低碳水(因紐特人幾乎零碳水)飲食,需要更少的維生素C。
高糖飲食需要更多維生素C
糖和維生素C的關係很微妙,當你進行傳統的高碳水飲食的時候,所需要的維生素C可能也相應更高,這是因為:
→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吸收,存在“競爭關係”
20世紀70年代,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JohnTA Ely,提出了他的葡萄糖 – 抗壞血酸拮抗(GAA)理論,該理論指出體內葡萄糖水平升高,會阻礙維生素C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這是因為,葡萄糖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學成分,並且透過相同的途徑“Glut-1受體(被胰島素活化)”進入細胞。
比起維生素C,Glut-1受體更偏愛葡萄糖,這意味著,一旦有“競爭”機會,它會選擇糖,而不是維生素C。
(維生素C和糖的競爭關係)
就比如,一般情況下,當你的身體受到感染時,免疫細胞會迅速發揮作用,幫你對抗細菌和病毒,胰島素也會將維生素C轉運到免疫細胞中,加大你清除感染因子的能力。
但當你攝取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精製米麵糖,在體內會轉化為葡萄糖)時,問題就出現了。
體內的葡萄糖大量增多,胰島素在此時,就會優先允許更多的糖進入細胞,這就直接導致免疫細胞的效能降低。
換句話說:你的血糖越高,維生素C進入細胞“保護你”的能力就越小,為了對抗這種狀態,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
2005年有研究就發現:體內過量的糖或葡萄糖,可以抑制對維生素C的吸收。
但是,當你切換到低糖飲食後,即減少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甚至像因紐特人這樣,幾乎很少吃到碳水化合物,體內所需的維生素C就會自然減少。
→高糖帶來高自由基,需要維生素C幫忙“抵消”
很多人知道,當葡萄糖攝入量大的時候,人體會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可以理解為金屬生鏽)。
2000年的一項研究中,健康的成年人受試者,在斷食12小時後,被給予葡萄糖水溶液(約含有2罐可樂的糖)。
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受試者所產生的自由基,在2個小時後翻倍。
圖片來自thedailystar
維生素C作為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理解為能抗擊金屬生鏽),能夠發揮“抵消”自由基的作用。
當體內糖攝入量過高的時候,你可能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維生素C,來“抵消”被“加量”生產的自由基。
所以,綜合來說,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即高糖飲食,一般會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來保證健康。
但像因紐特人這樣的低糖飲食,所需要的維生素C並不高,可是很多人肯定繼續困惑:需求量小並不代表不需要啊?!
因紐特人食物中有足夠維生素C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維生素C就意味著蔬菜和水果,不吃蔬菜和水果,就會缺乏維生素C。
這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肉類中也有維生素C,這也是以新鮮肉類為食的因紐特人,為什麼可能獲得足量維生素C的原因。
圖片來自cbc
舉個例子,傳統的因紐特人很喜歡一種叫做Muktuk的食物,它是白鯨的面板,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除此之外,哺乳動物的器官中,也含有維生素C。
比如每100克生鵝肝,就含有4.5毫克維生素C、雞肝含有17.9毫克、豬肝含有25.3毫克、豬心含有5.3毫克、雞心含有3.2毫克。
2002年,一篇題為《因紐特人傳統食品和婦女飲食中的維生素C》(Vitamin C inInuit Traditional Food and Women’s Diets)的報告研究中,闡述了加拿大北極因紐特人的37種傳統食品的維生素C值。
結果顯示,每100克生魚籽中,含有平均約49.6 mg的維生素C,馴鹿肝平均約含有23.8 mg、環斑海豹(肝)約為23.8mg、生鯨魚皮則為31-36 mg……
在另一項研究中,還清晰得對比了因紐特人部分飲食中,生熟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變化。
可以明顯看到,生肉中的維生素C含量,要高於熟肉,這是因為加熱過程會使得部分維生素C氧化損失掉,而傳統因紐特人是很喜歡吃生肉(現在吃生肉有風險,不建議模仿),
或者把肉做成半生不熟的狀態(5成熟的牛排)來吃的。
美國農業部建議維生素C攝入量至少為75-90毫克/天,最多2克/天。
而研究也發現: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情況下,預防壞血病的維生素C的量僅為10毫克/天(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可能更少)。
看到這裡,我想你心裡的疑惑大概能解開一大半了,不過,關於維生素C,因紐特人的飲食內容,遠比這些還要來得強大。▼
因紐特人飲食增強抗氧化能力
前面我聊到,因紐特人的飲食中,幾乎沒有什麼碳水化合物,而是由大量的動物肉類和脂肪構成,這種低糖飲食,本身就有助於身體抗擊氧化:
→低糖飲食上調谷胱甘肽(抗氧化劑),減少身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
在1992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給患有壞血病的豚鼠,餵食谷胱甘肽酯,結果發現:豚鼠的病情被顯著延緩。
這是因為谷胱甘肽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即“回收還原”被氧化的維生素C,讓身體再利用。
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即生酮飲食,早已被發現可以上調谷胱甘肽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低碳生酮飲食,身體自身應對氧化應激的能力,就會無形中被抬高,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會明顯減弱。
→吃進去的動物膠原蛋白,也能減少你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
維生素C在體內的一個主要作用是,幫助合成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它們是最終合成膠原蛋白的基石。
但是,如果你的日常飲食中包含很多食源膠原蛋白,比如魚皮、雞爪、豬耳朵、豬蹄等,人體就能從中獲取部分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會相應降低。
因紐特人的飲食中,常常少不了膠原蛋白,其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因此有所減弱。
太多的人被灌輸了一個觀念,即:吃蔬菜水果才能補充維生素C。
所以,當看到因紐特人全年幾乎不怎麼吃蔬果的時候,會非常困惑,他們為什麼不得壞血病?
實際上,他們的飲食中,也是含有足量維生素C的,比如鯨魚皮、馴鹿肝臟等等。
而且,常規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給身體帶來的葡萄糖會更多,這就使得體內對可以抗擊氧化,維持免疫系統健康的維生素C需求量加大。
但當你踐行低糖飲食後,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就會自然降低,比如因紐特人,本身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就沒有普通人那麼高。
再者,低糖飲食有上調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作用,它一樣能增強人體的抗氧化能力,並且可以回收已經氧化的維生素C為身體所用,這就進一步減弱了人體對維C的需求。
另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合成,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構建膠原蛋白的基石。
如果日常飲食中多含膠原蛋白,那麼就可以從食源中部分獲取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進一步降低對VC的需求。
因紐特人的飲食還有一個特點,他們偏愛生肉,或者沒有煮熟的肉類食物,可以最大化減少維生素C因為受熱所造成的氧化損失。
最後,維生素C雖好,也不建議貪吃,市面上的很多維生素C被做成了糖的形式,孩子很喜歡,這樣的維C補劑,可能不止沒用,還會有害,大家要補充就補充純的維生素C吧,同時建議多喝檸檬水哦。
不過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不像維生素A一樣會在體內積聚,攝入超量會被排出體外。
1906年至1918年期間,哈佛大學人類學家,同時也是探險家的Vihjalmur Stefansson,曾先後3次探訪加拿大北部地區,在那裡,他和當地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一起過冬,同吃同住。
Vihjalmur Stefansson本人,圖片來自atlasobscura
由於地理環境限制,(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大多數時候只能吃到肉類和動物脂肪,比如鳥類、馴鹿、海豹、海象、鯨魚等等,
這些食物為他們提供了一年至少10個月的所有營養,到了夏季,他們才有可能吃一些植物類食物,比如漿果、根莖等等。
然而,和因紐特人一樣,Vihjalmur Stefansson卻沒有因為如此缺少新鮮蔬果的飲食方式,而患上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引起)。
當他把自己的見聞公之於眾的時候,受到一些懷疑論者的強烈抨擊,他們一方面質疑這種飲食是否健康,另一方面直指可能的壞血病風險,因為不吃蔬菜和水果,可能缺乏維生素C。
為了再次核實,再次深究背後的原理,1928年,Vihjalmur Stefansson和自己的同事Anderson,一起住進了紐約貝爾維尤醫院,在醫院和監督組的嚴格控制下,
開啟了一場轟動一時的“飲食試驗”,即像因紐特人一樣,全年吃肉和動物脂肪,這一堅持就是1年。
在試驗開始之前,就有很多專家預測,Vihjalmur Stefansson的飲食中沒有新鮮水果和蔬菜,一定會因為缺乏維生素C,而最終患上壞血病。
可超乎眾人預期的是:試驗結束後,Vihjalmur Stefansson依舊健康,而且身體狀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比如思維更敏捷、血壓更穩定)。
當然,更別提什麼壞血病了,試驗結果明確寫到:沒有任何維生素缺乏症狀。
難道這些人的身體結構特殊?難道他們不需要維生素C?其實,這個問題,我和大家一樣,一直想知道答案。
下面且聽我慢慢說來。
缺乏維生素C,確實會得壞血病
1536年,法國布列塔尼探險家Jacques Cartier首次發現了壞血病,當時它極度困擾著正在聖勞倫斯河探險的人。
從Jacques Cartier對壞血病的描述中,任何人都能依稀感受到些許恐怖:
“有些人失去了所有力量,無法站立起來……其他人的面板上也發現了紫色的瘢痕,然後它們在腳踝,膝蓋,大腿,肩膀等處都開始出現,
他們的嘴巴發臭,他們的牙齦逐漸爛掉,身上的肉開始脫落了,甚至連牙齒根部也不例外,幾乎全部脫落。”
直到1753年,蘇格蘭醫生James Lind才發現並提出,可以透過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來預防壞血病,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真正發揮作用的,正是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C。
圖片來自bbc
毫無疑問,人類離不開維生素C,否則後果很嚴重,而且,人體並不能自己合成維生素C(很多動物,比如貓和狗都能自己合成維生素C)。
大約60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類人猿類喪失了(基因突變誘發)從葡萄糖合成維生素C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酶(古洛糖酸內酯氧化酶),而最終失去了自己“製造”維生素C的能力。
這就使食源維生素C變得彌足珍貴,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也是膠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物質。
而膠原蛋白,又是構成身體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結締組織對於體內的結構和支撐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血管。
所以,當缺乏維生素C的時候,只要外面稍微加點壓力,血液就可能滲出血管壁,造成出血,這就是壞血病。
一旦患上壞血病,就可能出現牙齦出血、牙齒鬆動、傷口難癒合、關節疼痛等狀況,嚴重且長期缺乏也可能致死。
維生素C因此也被稱作『抗壞血酸』,當然,除了預防壞血病外,它還在體內還發揮著多種作用:
→幫助癒合傷口和促進膠原合成
→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養顏,讓你更年輕
→提高免疫力,抵抗感染
→預防貧血
→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橙子或者橘子,深受眾人的追捧和喜愛,可是,因紐特人卻不大需要這些,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這個:
當飲食中的糖攝入量降低時,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會降低。
換句話說:高糖飲食,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而低碳水(因紐特人幾乎零碳水)飲食,需要更少的維生素C。
高糖飲食需要更多維生素C
糖和維生素C的關係很微妙,當你進行傳統的高碳水飲食的時候,所需要的維生素C可能也相應更高,這是因為:
→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吸收,存在“競爭關係”
20世紀70年代,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JohnTA Ely,提出了他的葡萄糖 – 抗壞血酸拮抗(GAA)理論,該理論指出體內葡萄糖水平升高,會阻礙維生素C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這是因為,葡萄糖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學成分,並且透過相同的途徑“Glut-1受體(被胰島素活化)”進入細胞。
比起維生素C,Glut-1受體更偏愛葡萄糖,這意味著,一旦有“競爭”機會,它會選擇糖,而不是維生素C。
(維生素C和糖的競爭關係)
就比如,一般情況下,當你的身體受到感染時,免疫細胞會迅速發揮作用,幫你對抗細菌和病毒,胰島素也會將維生素C轉運到免疫細胞中,加大你清除感染因子的能力。
但當你攝取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精製米麵糖,在體內會轉化為葡萄糖)時,問題就出現了。
體內的葡萄糖大量增多,胰島素在此時,就會優先允許更多的糖進入細胞,這就直接導致免疫細胞的效能降低。
換句話說:你的血糖越高,維生素C進入細胞“保護你”的能力就越小,為了對抗這種狀態,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
2005年有研究就發現:體內過量的糖或葡萄糖,可以抑制對維生素C的吸收。
但是,當你切換到低糖飲食後,即減少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甚至像因紐特人這樣,幾乎很少吃到碳水化合物,體內所需的維生素C就會自然減少。
→高糖帶來高自由基,需要維生素C幫忙“抵消”
很多人知道,當葡萄糖攝入量大的時候,人體會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可以理解為金屬生鏽)。
2000年的一項研究中,健康的成年人受試者,在斷食12小時後,被給予葡萄糖水溶液(約含有2罐可樂的糖)。
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受試者所產生的自由基,在2個小時後翻倍。
圖片來自thedailystar
維生素C作為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理解為能抗擊金屬生鏽),能夠發揮“抵消”自由基的作用。
當體內糖攝入量過高的時候,你可能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維生素C,來“抵消”被“加量”生產的自由基。
所以,綜合來說,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即高糖飲食,一般會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來保證健康。
但像因紐特人這樣的低糖飲食,所需要的維生素C並不高,可是很多人肯定繼續困惑:需求量小並不代表不需要啊?!
因紐特人食物中有足夠維生素C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維生素C就意味著蔬菜和水果,不吃蔬菜和水果,就會缺乏維生素C。
這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肉類中也有維生素C,這也是以新鮮肉類為食的因紐特人,為什麼可能獲得足量維生素C的原因。
圖片來自cbc
舉個例子,傳統的因紐特人很喜歡一種叫做Muktuk的食物,它是白鯨的面板,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除此之外,哺乳動物的器官中,也含有維生素C。
比如每100克生鵝肝,就含有4.5毫克維生素C、雞肝含有17.9毫克、豬肝含有25.3毫克、豬心含有5.3毫克、雞心含有3.2毫克。
2002年,一篇題為《因紐特人傳統食品和婦女飲食中的維生素C》(Vitamin C inInuit Traditional Food and Women’s Diets)的報告研究中,闡述了加拿大北極因紐特人的37種傳統食品的維生素C值。
結果顯示,每100克生魚籽中,含有平均約49.6 mg的維生素C,馴鹿肝平均約含有23.8 mg、環斑海豹(肝)約為23.8mg、生鯨魚皮則為31-36 mg……
在另一項研究中,還清晰得對比了因紐特人部分飲食中,生熟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變化。
可以明顯看到,生肉中的維生素C含量,要高於熟肉,這是因為加熱過程會使得部分維生素C氧化損失掉,而傳統因紐特人是很喜歡吃生肉(現在吃生肉有風險,不建議模仿),
或者把肉做成半生不熟的狀態(5成熟的牛排)來吃的。
美國農業部建議維生素C攝入量至少為75-90毫克/天,最多2克/天。
而研究也發現: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情況下,預防壞血病的維生素C的量僅為10毫克/天(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可能更少)。
看到這裡,我想你心裡的疑惑大概能解開一大半了,不過,關於維生素C,因紐特人的飲食內容,遠比這些還要來得強大。▼
因紐特人飲食增強抗氧化能力
前面我聊到,因紐特人的飲食中,幾乎沒有什麼碳水化合物,而是由大量的動物肉類和脂肪構成,這種低糖飲食,本身就有助於身體抗擊氧化:
→低糖飲食上調谷胱甘肽(抗氧化劑),減少身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
在1992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給患有壞血病的豚鼠,餵食谷胱甘肽酯,結果發現:豚鼠的病情被顯著延緩。
這是因為谷胱甘肽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即“回收還原”被氧化的維生素C,讓身體再利用。
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即生酮飲食,早已被發現可以上調谷胱甘肽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低碳生酮飲食,身體自身應對氧化應激的能力,就會無形中被抬高,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會明顯減弱。
→吃進去的動物膠原蛋白,也能減少你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
維生素C在體內的一個主要作用是,幫助合成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它們是最終合成膠原蛋白的基石。
但是,如果你的日常飲食中包含很多食源膠原蛋白,比如魚皮、雞爪、豬耳朵、豬蹄等,人體就能從中獲取部分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會相應降低。
因紐特人的飲食中,常常少不了膠原蛋白,其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因此有所減弱。
太多的人被灌輸了一個觀念,即:吃蔬菜水果才能補充維生素C。
所以,當看到因紐特人全年幾乎不怎麼吃蔬果的時候,會非常困惑,他們為什麼不得壞血病?
實際上,他們的飲食中,也是含有足量維生素C的,比如鯨魚皮、馴鹿肝臟等等。
而且,常規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給身體帶來的葡萄糖會更多,這就使得體內對可以抗擊氧化,維持免疫系統健康的維生素C需求量加大。
但當你踐行低糖飲食後,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就會自然降低,比如因紐特人,本身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就沒有普通人那麼高。
再者,低糖飲食有上調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作用,它一樣能增強人體的抗氧化能力,並且可以回收已經氧化的維生素C為身體所用,這就進一步減弱了人體對維C的需求。
另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合成,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構建膠原蛋白的基石。
如果日常飲食中多含膠原蛋白,那麼就可以從食源中部分獲取羥基脯氨酸和羥基賴氨酸,進一步降低對VC的需求。
因紐特人的飲食還有一個特點,他們偏愛生肉,或者沒有煮熟的肉類食物,可以最大化減少維生素C因為受熱所造成的氧化損失。
最後,維生素C雖好,也不建議貪吃,市面上的很多維生素C被做成了糖的形式,孩子很喜歡,這樣的維C補劑,可能不止沒用,還會有害,大家要補充就補充純的維生素C吧,同時建議多喝檸檬水哦。
不過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不像維生素A一樣會在體內積聚,攝入超量會被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