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祖蔭1

    這很有趣。早先愛沙尼亞的新總理是個30歲的年輕人。穿牛仔褲去開峰會,被保安擋住,”你來幹啥”?要是首腦們都是年輕女子,說不定峰會開了一半成了時裝展示會。

  • 2 # 隨雨飄渺

    歐洲國家性別歧視早就被社會拋棄了,男女平等是基於教育公平化,社會就業平等化,歐洲國家女性參政議政積極性非常高,平等意識早就成熟。

    女性精英階層,更加積極參政議政,贏得了社會大眾的珍重。

  • 3 # 健康衛士262

    國家穩定,機制健全,經濟富足,矛盾稀少,沒有竟爭,你就是在總理,部長桌上放條肉,狗都能幹!你讓她們到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試試!你再經歷一場竟爭最為激烈,最能看出本事的戰爭試試!是強是弱,立見分曉!

  • 4 # 詠慶他爹

    我覺得這應該與,傳統文化、性別心理、國際處境有關係。

    傳統文化:都知道,歐洲文化主要是海洋文化,後因猶太人的遷入。猶太人的文化又海洋文化融合,延伸出基督教這樣的宗教文化。其特點是:冒險、探索、平等及擴張。所以,導致他們的工業文明得到很好地發展,最後形成了殖民主義。經二戰後,該文化的領導地位被美國價值觀所繼承。

    性別心理:都知道,女性必男性心理細緻很多。他們又屬海洋文化,相對比較粗獷而且還帶有侵略性。特別是在二戰中,他們集體的領導地位被美國的價值觀所代取,他們自己也在反思——男性心理讓他們吃了不少虧。所以換換女性作領導人看看效果!為什麼越來越年輕呢?我估計是:1、年老與年輕的精力;2、年老與年輕受教育環境;3、年老與年輕在國民的清潔度;4、年老與年輕在國民中的喜好諸多條件有關。

    國際處境:自二戰以後,歐洲各國整體趴窩。美國利用他們與蘇聯的歷史,誘騙他們上了《北大西洋公約》的賊船。導致冷戰結束後,歐洲各國還是美國經濟的輸血者!一場科索沃戰爭,導致歐元貶值30%;一場伊拉克戰爭,斬斷了歐元與石油觸鬚……所以,他們希望歐洲各國能團結,但也要抗衡美國的霸凌。所以,他們越來越覺得年輕女性作為他們的領導人更有必要。

    以上三點應該是他們選出越來越年輕的女性領導人的原因吧!村夫妄言

  • 5 # 怡人之人148633009

    陰盛陽衰,並非只是咱們的獨有“風景”。在西方——尤其是在各個管理層面——裙裾的搖曳風姿早已隨處可見。但巾幗不讓鬚眉的諸多靚麗,更多的則體現在政壇上,畢竟她們時常會暴露在聚光燈下,自然廣為公眾所熟知。

    這些人中,最為著名的女性領導人就包括:“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和“一事無成”的特蕾莎·梅,還有“鋼槍不倒”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貌美如花的斯洛伐克總統恰普託娃,六個孩子的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以及剛剛上任的芬蘭歷史上最年輕的女總理桑娜馬林……

    這說明,在西方,走出家門的女人已經越來越多,“半邊天”的地位也越來越夯實。同時,她們也看不出男人統治世界就好到哪了,反讓國家深陷經濟危機、戰爭陷渦、恐怖事件頻發的境地。於是乎,她們勇敢地走了出來,並讓許多所謂的政治精英無路可走。

    女性的覺醒,就是男性進步的開始,否則,陰盛陽衰就會蔓延到更多男人的傳統領域。

  • 6 # ruixuezhaofeng

    就地區而言,歐盟國家乃至歐洲在全球經濟最發達,社會最開明,制度最完善,其中一條重要標誌就是婦女地位,她們不僅在經濟社會領域大展拳腳,在企業科技中高層、政壇核心層及議會席位比例不斷攀升,據稱國家中盧森堡女性薪酬相當於同等男性的98%,為世界之最。

    一般而言,北歐國家女性地位最高,包括收入與政治地位,其次是西歐,再次中歐,而南歐、東歐最次;從文化傳統看,新教徒主導的國家最開明;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相對封閉;而從國家地位看,小國一般女性更易上臺,大國相對不易。人們對照女性作為首腦或元首的國家,可以較清晰地看出上述“規律”。

    從年齡看,以2017年法國馬克龍上臺為標誌,40歲年齡段(包括澤連斯基)湧現;而奧地利總理才33歲左右,在政壇更屬於“春年少年”。

    政治家“年輕化”,從積極意義上講,可以看作是“制度比人強”,制度穩定下年輕人或長者執政於國家社會沒有太大區別。相反,“娃娃臉”更有生氣與活力,上鏡且親民,相信未來在歐洲會有更多政治新銳出現。

    而從消極方面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就是一例,本來40多歲正是精力旺盛之年,卻在大選前輕易放出“脫歐公投”的承諾,結果從2016年至今陷英國於動盪,他自己倒是“無官一身輕”,據稱大選失敗後哼著小調離開唐寧街10號。

  • 7 # 閒看秋風999

    歐洲國家,特別是西歐以及北歐的一些國家,確實在國家領導人層面踐行了“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有的國家政府機構的領導人已經是男女各佔50%,比如歐盟議會領導人以及年僅34歲的芬蘭女總理。

    歐洲大陸包括英倫三島在內,其傳統文化中就包括了“尊重女性”以及“女士優先”(Laday first)的元素;女人執政,女人掌權司空見慣,比如歐洲國家歷史上的女王層出不窮。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王公貴族的夫人小姐以外,普通人家的婦女地位也不是很高;在歐洲的中世紀,女巫成了婦女能夠拋頭露面掙大錢的唯一途徑。

    只是到了“文藝復興”以及法國大革命時期,在“自有、平等、博愛”是口號之下,一般婦女的地位才逐漸提高,特別是英國工業革命以後,婦女也能夠找一份工作就業,其經濟獨立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相應改善。

    歐洲主流社會對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參與政治的認可度也慢慢提高——女科學家、女作家、女士兵慢慢走入公眾的視線。

    不過婦女參政,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仍然還是二十世紀的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成了婦女政治地位提高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過即使是這樣,撒切爾夫人也必須使用“夫姓”加上“夫人”二字。

    於是歐洲社會,特別是英語國家,出現“女士”這樣稱呼,即不表示“已婚”(隨夫姓)或者未婚(小姐);也就是說,婦女名字前面既不是“mistress”(某某夫人),也不是miss(某某小姐),而是Ms. (不涉及是否結婚)

    政治地位的提高與經濟獨立息息相關;另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也是歐洲婦女地位提高的要素之一;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女教授、女科學家比比皆是;

    因此,歐洲女效能夠進入國家政府各個部門甚至擔任最高領導人就不是什麼新聞了,比如現在仍然在歐洲第一大國德國政壇活躍的默克爾(注意,不是默克爾夫人)以及新當選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 8 # 極品天下

    目前很多歐盟國家的領導人越來越“女性化”和“年輕化”,這似乎已經成了兩種趨勢。而這種趨勢的形成卻跟歐盟的社會現狀息息相關,是複雜的歐盟國家各種社會現象在領導人層面上的一種自然反應。

    咱們先來看看歐盟國家領導人“女性化”和“年輕化”的具體表現:

    一、女性化:

    歐盟國家“女性化”的代表無疑就是在這次歐盟峰會上驚豔亮相的芬蘭女總理桑納·馬林了。馬林在12月8日當選為芬蘭總理,時年34歲,是現在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總理,也是芬蘭歷史上第三位女性總理。

    而在芬蘭的聯合執政政府中,社會民主黨、中間黨、綠色聯盟、左翼聯盟和瑞典族人民黨五個黨派的領袖全部都是女性,其中有3位年齡在35歲以下。

    在12月1日,馮德萊恩成為歐盟委員會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席,而她的團隊包括馮德萊恩在內的27名團隊成員中,女性有13名,男性有14名,基本上算是五五開了。

    二、年輕化:

    法國總統馬克龍,39歲當選,成為拿破崙以來法國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

    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38歲當選;

    愛沙尼亞總理拉塔斯,38歲當選;

    奧地利前總理庫爾茨,31歲當選。這位創下了最年輕國家領導人的世界紀錄。

    歐盟國家領導人“女性化”和“年輕化”的原因分析:

    對於女性出任國家領導人,芬蘭的前總理亞歷山大·斯圖布曾經在推特上說過:“這顯示出芬蘭是一個又現代又進步的國家。”

    對於歐盟國家大面積出現年輕和女性領導人這種現象,首先我們應該看到歐盟國家的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歐洲正在步入一個後現代化社會。一方面歐洲已經是一個老歐洲了,政治方面有逐漸老化、僵化的一種趨勢;一方面在就業機會方面,男女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前者使得歐盟國家普遍存在一種求新求變的心理,尋求改變現狀的呼聲日漸高漲,所以選舉出年輕的領導人出來改變現狀正是這種需要的一種體現。後者使得在歐盟國家中,男女平權運動成為了一種政壇規則,女性出任要職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而因為歐盟國家的高福利政策,女性在生活方面有了足夠的保障以後,在工作上的需求就愈加的強烈。在很多工作領域,女性也能變現出比男性更加優秀的才能,這就更加助推了在歐盟的政治舞臺上的兩性平等現象。

    領導人的“年輕化”和“女性化”最好不要走向另一面:

    不過呢,對於領導人的“年輕化”和“女性化”,過猶不及也是需要考慮的。年輕人銳意改革沒錯,但有時卻會因為政治經驗不足並不能保證改革的成功,在這上面馬克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因燃油稅改革引起的“黃背心運動”還沒平息時,馬克龍又冒冒失失的想要進行退休制度的改革,想法不錯,但就是對改革中會遇到的阻力嚴重估計不足。而“女性化”也會導致“為女性化而女性化”的現象,當這種“政治正確”大行其道時,也很可能會讓以後的歐盟國家變現一個“女兒國”。

    “年輕化”最好不要讓政府變成“學生會”,“女性化”最好不要讓政府變成“女兒國”,這應當是歐盟國家以後引起重視的一個防患於未然的問題。

  • 9 # OKMPL

    能者居之,德者居之。莫說年齡與性別,族裔、膚色通通不是問題。未來進入太空時代,不同物種擔任領導人都是可以預見的。別忘了,秦用衛人鞅始有變法。

  • 10 # 遠望水繞山

    歐盟,光鮮亮麗的表象下面,卻是危機四伏,暗流湧動。債務危機,財政赤字,高失業率,勞動力不足,人口年齡化,低生育率,難民危機,恐怖襲擊。各種問題交織在一起,讓歐盟各國是焦頭爛額,憂心重重。各國都希望有人能突破傳統思維,打破固有的政治模式,實行社會變革,讓國家重新進入正常的軌道!

    這就是歐盟很多國家的領導人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

    歐盟成員國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這種高福利制度讓普通民眾衣食無憂,無憂無慮。但是也給國家帶來了不堪重負的財政赤字,以及很難解決的社會問題。

    法國,是高福利國家之一,失業在家的法華人一樣能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每月的失業金多在1000歐元左右,這和法國規定的最低工資相差不多,很多法華人如果找不到合適而又薪水高的工作,寧願失業在家,也不願去幹收入低、環境差的工作。法國失業率在西方七大工業國中間是最高的,達到10%左右。這並不是說法國沒有工作機會,而是失業的福利太好,很多法華人缺乏外出工作的動力!

    在法國,上世紀末就有了改革高福利制度的要求了,前總統薩科齊、希拉剋等就提出過改革養老金制度,降低社會福利,增加稅收。然而在一輪又一輪的罷工浪潮中,只好不了了之。

    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年輕有為,摒棄意識形態,不左不右,以法國為中心,立志改革。當選總統沒多久,就加徵燃油稅。引發法國50年來規模最大的“黃背心”運動。這場運動自2018年底一直持續到現在,並由法國擴大到整個歐洲,包括英國、德國、荷蘭等國。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有闖勁!在“黃背心”運動尚未完全解決之際,又在前不久開啟了退休制度改革。

    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一出,又引起了法國工會主導的全國性的鐵路大罷工。這次罷工席捲全國,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勢頭。

    馬克龍沒有退縮,依然沒有廢除改革方案。至於他能不能堅持到最後還很難說,但是,法國真的需要一場改革。很多法華人也明白這個道理,當改革觸及到個人利益時,反對的聲音就會出現。唯有有闖勁的年輕人,才能不顧一切的去幹下去。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在國力不足的條件下,依然要“削藩”,除掉吳三杜。他說過一句話,趁我現在還年輕,有膽量去做,一定要把這件事幹完。如果再等幾年,我年紀大了。得過且過,“削藩”又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這就是歐盟國家領導人年輕化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趕赴南美,馬杜羅危矣,俄羅斯會介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