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新教育

    第一,關於規則的建立,讓孩子參與一起建立家庭規則,讓他們明白規則的意義,我們非常愛他們,但是愛不代表縱容。規則會讓我們的家,學校,社會更有序,更有效率,更美好。

    給他們有限的選擇權作為引導。這裡有限的選擇權是既引導孩子他在當下應當做什麼,又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從而讓他們感覺這雖然是當下需要面對和遵守的規則,但是是自己決定的。比如吃飯多長時間,15分鐘還是20分鐘。比如看電視每天多長時間。比如每天的慣例是,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我會收拾好廚房等等。——這一點,是給孩子自己一個「自我定義權」,這也是常常會被我們忽略的一點,比如孩子內心想要看會書,在孩子行動之前,家長給出命令而不是選擇權,說“寶寶去看會書吧”,這個時候孩子的自主性會被消磨,因為孩子內心會覺得——我本來就是想要去看書的啊,我本來就喜歡看書,你看不到嗎?為什麼命令我去看書呢?

    第二,重複規則。再剛開始建立好規則的時候,孩子一般很開心,有的能堅持一個星期,相信我,這已經是很棒的狀態了。通常可能幾天,甚至第二天這個規則就全然不存在了。那我們要溫柔兒堅定的,一遍,一遍,又一遍,重複給孩子們。千萬不要說“我三天前剛說了這個事,你怎麼就是記不住呢?”這裡的重複規則是需要養育著帶著耐心,和對孩子公平的期待,比如要清晰的認識到小孩子的規則意識本來就需要日積月累來培養的,不要奢望你的一句話就可以讓孩子銘記一生,這不是對一個小娃娃的期待,這是對電腦硬碟的期待。

    第三,在孩子破壞規則的時候,家長可以做什麼?首先不要去管孩子要做什麼。比如,我們規定,髒衣服必須扔到髒衣籃李裡,在髒衣籃的衣服才會拿去洗。如果孩子們破壞規則,他們沒有把髒衣服扔進去,那不好意思,我就當沒有髒衣服可以洗。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一邊碎碎念一邊幫他把衣服放在髒衣簍裡然後拿去洗,你這樣做就錯過孩子認識到規則本質的機會,規則的本質其實是方便事物更好更高效的執行,而不是為了誰的方便。所以此時不要去說教,去嘮叨。少說,用自己的行動去遵守我們制定的規則。通常,如果孩子幾天沒有乾淨衣服穿,那他們會開始照做。他會覺得,我沒有衣服穿了,不是因為媽媽沒給我洗,而是因為我自己自己沒有扔在髒衣籃,我要趕緊把衣服扔進髒衣籃,這樣就會被洗掉。當然,不乏也有極端情況,比如我衣服不乾淨,我就不穿衣服了,非要光著,那那怎麼辦?如果是我,我會拿著他的髒衣服,開車到他學校門口,或者到公園門口,然後和他說,如果你要光著進去,我想這樣真的不太好。我可以等你在車裡把衣服穿好,再進去玩。

    第四,家長要自己遵守規則,說到做到,做不到的不說,或者說的時候說明「我不確定是否能夠做到,但是我會盡力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的種種複雜情緒,比如不忍心,比如「自己乾脆做了省心」等等,自己在打破自己制定的規則。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一直在玩,說話,我們規定了吃飯時間20分鐘,20分鐘以後,我會把盤子收走。那20分鐘到了,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還沒吃完飯,怕他們餓肚子,就說快點吃繼續吃。這個時候,家長自己就沒有去遵守規則,孩子一看,原來這個規則這麼容易就能被打破了,那我以後再也不用遵守了。 這裡面最關鍵的,一定是父母,一定要自己首先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嚴格的遵守。孩子通常都會透過不同方式去試探這個規則,去試探爸爸媽媽是不是認真的,試探規則是僅僅針對管教他,還是一個家庭都要遵守的。當他們發現,規則有彈性,規則有變化,規則爸爸媽媽都不執行,規則就是為了約束他一個人制定的,那他們為什麼要遵守?

    他們為什麼要一定在20分鐘內把飯吃飯,當他們知道他們不吃飯,媽媽依然會讓他們繼續吃飯。他們為什麼要回家以後先寫作業然後要在9點前交給媽媽檢查,當他們知道不管什麼時候完成作業,媽媽反正都會檢查?他們又為什麼要把玩具衣服收拾好,當他們知道即使不收拾,爸爸媽媽也會給他們洗衣服,爸爸媽媽也會給它們收拾好?

    第五,我們干涉的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的思考。如果我們要跟孩子們談一談他的行為,談話的原則是,我們僅僅是從孩子的行為層面出發,我們要認可孩子的感受,接納感受,然後一起想辦法改變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這個感受不關於孩子。

    我們可以說,你把你曾經喜歡的玩具給摔壞了,媽媽覺得有點失落呢,這個玩具看起來真的是稱職的小夥伴呀,你自己覺得難過嗎?如果孩子也有些難過,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孩子的行為就會在下一次得到成長和約束。我們可以說,你不好好吃飯,媽媽很擔心你的身體。你為什麼不想好好吃飯呢?是不喜歡飯菜,還是有別的原因?我們可以一起聊聊嗎?

    千萬不要把孩子的行為跟對他的評價聯絡到一起。我們不要去評價孩子,不要說,你考這個分數,別人比你高出這麼多,怎麼就這麼笨呢?

    千萬不要去諷刺,挖苦孩子,不要揭穿孩子。

    如果孩子的做事動機的確不好,我們也要先接納,再去引導正確的方向。

    千萬不要刺激孩子的焦慮。比如:你再不好好學習,就一輩子賣紅薯吧。這句話既沒有讓孩子更想好好學習,又給了孩子錯誤的是非觀,那就是賣紅薯的人都是不好好學習,賣紅薯是不光榮的,是不好的職業。孩子並不具備處理好焦慮情緒的能力。這種過度的焦慮,不會激發孩子的鬥志,相反的,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的話語反應的是自己的過度焦慮。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然後請孩子接納理解媽媽的焦慮感受,然後幫助孩子,一起戰勝考試的焦慮情緒,找到好的方法應對。

    總結來說,如何給孩子建立規則。

    然後我們家長要耐心的,一遍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第一步。如果孩子堅持了一週,那一週以後我們需要再次開會,重申規則。

    最後,最重要的,我們家長要先遵守規則。不要管孩子做了什麼,自己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然後堅持。我知道很多家長心軟,但是,請堅持。相信你一定會看到成效。

    Ps:有一些脾氣比較倔犟的孩子,一定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很愛他們,這點非常重要。我們的愛無關於規則的遵守。然後讓他們瞭解規則的意義。規則只是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我們的時間更有效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鞅為什麼去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