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53355930708
-
2 # 柚子愛游泳
書信和格式:信文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及時間四部分組成。稱謂:應在第一行頂格寫,後加冒號,以示尊敬。稱謂應尊循長幼有序、禮貌待人的原則,選擇得體的稱呼。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體。可以根據物件和所述內容的不同,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文筆和風格。1、問候語:問候語要單獨成行,以示禮貌。有“你好”、“近好”、“節日好”等。2、先詢問對方近況和談與對方有關的情況,以表示對對方的重視和關切。3、回答對方的問題或談自己的事情和打算。4、簡短地寫出自己的希望、意願或再聯絡之事。敬語:寫信人在書信結束時身對方表達祝願、勉慰之情的短語。多用“此致、即頌、順祝”等詞緊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項格處,用“敬禮、X安、安康”等詞與前面呼應。 落款及時間:在信文的最後,寫上寫信人的姓名和寫信日期。署名應寫在敬語後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寫給領導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莊重、嚴肅;如果寫給親朋好友,可只寫名而不寫姓;署名後面可酌情加啟稟詞,對長輩用“奉、拜上”,對同輩用“謹啟、上”信封:信封上應依次寫上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郵政編碼。郵政編碼要填寫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內,收信人的地址要寫得詳細無誤,字跡工整清晰。收信人的姓名應寫在信封的中間,字型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後空二、三字處寫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稱呼,後加“收、啟、鑑”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寫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並儘量寫得詳細周全一些。最後填寫好寄信人的郵政編碼。 書信的成分有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和署名六個部分。文中絕對不可以出現你我他的字樣。常用書信套語 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鑑 長輩:幾前、尊前、尊鑑、賜鑑、道鑑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鑑、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鑑 同學:硯右、文幾、臺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鑑、妝鑑、芳鑑、淑覽 -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 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 敬請福祉 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 敬請教祺 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署名—— 對長輩:叩稟 敬叩 拜上 對平輩:謹啟 鞠啟 手書 對晚輩:字示 白諭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 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時書 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 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 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 義同“敬稟者”,用於子孫對尊長。 即稟者 同上。 敬啟者 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 寫的內容。既可用於同輩,也可用於下對上。 謹啟者 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於同輩。 徑啟者 徑,這裡是直截了當的意思,一般公私書函通用。 拜啟者 拜,表敬詞。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敬呈者 與“謹呈者”,皆用於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 用於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於對方的內容。 茲啟者 茲,這裡,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 敬意。 哀啟者 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 用於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 用於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嚮往尤深。頃獲大示 ,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琅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並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 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 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 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唸中。一別經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 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 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 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一般 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 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 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 “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 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這裡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餘客後敘。餘容續陳。客後更譚。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覆。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 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覆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 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一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託,懇盼慨允。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禱 。節勞為盼。節哀順變(用於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 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 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 ,頂格書寫。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佔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 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 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 寫。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以下為常見祝辭: 書信內容主要是談一件事的,可用: 專此,致 專此,祝 專此即請 專此布達,即頌 專此奉復,並祝(覆信用) 一般書信,用於平輩、友朋之間: 即頌 即請 順效 順祝 或為: 此候 此請 順致 順頌 即候 或為: 祝頌請 問致候 對尊長,可選用: 恭叩 恭淆 恭頌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請 敬頌 平輩間,為強調敬意,也可用: 恭頌 恭請 恭候 為強調鄭重其事: 謹祝 謹賀 對晚輩: 此詢 順祝 即問 祝(你)願(你)盼 望 對祖父,頌祝; 起居永福 對父母輩,頌祝: 金安 福安 對尊長: 康安 鈞安 崇安 履福 頤安 對女長輩: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輩友朋間,可按四時頌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餒 逢年尾歲首,可賀: 新禧(元旦)春禧(春節)年禧 歲祺 節禧(節日通用)新年快樂新春愉快 常時可頌: 近祺 日祉 時吉 時綏 起居安吉 行止佳勝 工作順利 臺安 大安 當日可達之信,頌: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對女性可頌: 淑安 妝安 閫安 對未婚女子,頌: 閨安 對父母健在而承歡膝下的平輩,可頌: 侍安 侍祉 對晚輩後生,祝願: 學業銳進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進步 侍棋 課祉 祝收信人全家: 闊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婦: 雙安 儷安 儷祉 賀有喜慶事者,道: 喜安 慶祺 賀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賀生子者: 麟安 對家居者,頌: 潭安 潭祺 潭祉 對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風順 旅居康樂 唁喪,請候: 禮安 孝履 問病,祝頌: 早日康復 痊安 對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禱: 否極泰來 對知識界,可泛頌: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對編輯: 編祺 編安 對寫作者: 著祺 撰安 筆健 對教師: 教祺 教安 誨安 對軍界: 勳扯 戎安 對政界 政安 勳安 升安 公祺 鈞祺 崇祺 對工商實業界: 籌祉 財安 吉利 贏祺 盈祺 發祺 運祉 事業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順 萬事順 遂 百事稱心 諸事如意 盛利久發 財源茂盛 日進斗金 古時書信,頌祝語大都融貫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漸形成祝辭獨立一欄。所以 ,書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內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賀信函,那麼視辭一項便可省去 。還有,信一開頭就稱“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寫祝好之類,便顯得累贅了,應注 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 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 、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常用啟稟詞如下: 對尊長: 叩 叩上 叩稟 敬稟 對平輩: 上 敬上 謹啟 鞠啟 頓首 親筆 手肅 對晚輩: 字 示 白 諭 手白 手諭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 “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 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 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
回覆列表
恕我冒昧,請問?書信是人們相互交往、聯絡的一種形式,既要講究修辭、文法,又要講究文明禮節、禮貌。平常通訊,如果能夠熟練使用書信的格式、用語,自然顯得高雅、生動、鮮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歷史悠久,尤其與臺、港、海外僑胞通訊來往,注重通訊用語更顯得重要。稱謂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語。如對於父母用膝下、膝前;對於長輩用尊前、尊右、前鑑、鈞鑒、侍右;對於平輩用臺啟、大鑒,惠鑑、臺右;對於婦女用懿鑑、慈鑑;對於老師要用函丈、壇席等。現時,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為尊稱,如加上惠鑑,臺鑒,賜鑑,等也未嘗不可。信寫好以後,加上結尾語,俗稱“關門”。有如"敬頌鈞安”、“即問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禮”,以及較古樸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專頌臺安”。另有匆促草率語“匆匆不一”、“草草不盡”、“不盡欲言”、“恕不多寫”等。用於祝福問安的有“順頌大安”、“專此祝好”、“即問近祺”、“此請召綏”等。請教用語有“乞復候教”、“佇候明教”、“盼即賜復”、“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魯迅雜文書信選》中,就可找到三十種不同的套語,如:即頌、大安;順頌、健康;此復,即請偏安;專此布達、並問好;專此奉答,並請著安;專此布覆,即請久安;布即頌,曼福不盡;專此布覆,順頌時綏;此上,即頌、時綏;專此布達,即請旅安;即請冬安;專此布達、即請冬安;專此布覆,即請春安;專此布覆,並頌春綏;勿復並頌、儷祉;此復,即頌時綏;專此布達,並請春安;專此布覆,並頌時綏;專此布達,並請日安;專此布達,即請日安;專此布覆,即請日安;專此布覆,並請暑安;專此布覆,即頌時綏;專此布達,並頌時綏。意思儘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卻根據書信內容,運用自如,無一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