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庭信步206252415

    謝大聖邀。您問“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在表達李白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如何理解?這是李白所作《清風調》三首裡第一首的頭一句。遙想:在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詩人李白乘著酒力和月色,遠眺天邊幻化無窮的雲彩不由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婀娜多姿的花兒不由想起楊貴妃的容顏,而為美人的風彩而傾倒陶醉……這首《清平調》頗為巧妙,極富張力,採用了擬人、誇張、想像、暗喻等藝術手法,靈動熱烈真摯地描摹再現了楊貴妃的美麗和高貴,以及詩人不落俗套與眾不同的才情和氣質。我個人認為《清風調》就是表達詩人對楊貴妃的愛情詩篇。詩仙李白在中國文壇上的影響可見一斑。李白詩詞萬千傳古今,但卻很少涉及愛情,一生娶四位妻子,無論是髮妻許氏,還是後來的三位夫人,幾乎都沒有得到他垂青而專寫一首詩。天寶元年,唐玄宗召見當時已是譽滿天下的李白,在長安李白並未被委以重任,但他的才情頗為唐玄宗的賞識,得以常常陪伴於唐皇身邊,自然有更多機會與楊貴妃同遊。令三千後宮粉黛汗顏的楊貴妃,善音韻愛舞喜詩,是一位天生麗質的美妙女子,而李白風流浪漫,才華橫溢,這樣兩人很難不產生情愫。有人講李白這首《清風調》只是奉命欽點而作,我想如果沒有真情實感,以李白卑微的身份怎能為貴妃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惟美絕倫的詩句?又怎能“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繼而“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李白是豪邁奔放不拘一格的真性情,怎可能不為情所動?只是君臣有別,相愛無緣罷了!這首詩被唐玄宗大為稱讚,也惹得楊貴妃開心,併為後人傳為佳話,甚至演繹為多種版本的故事。為了個“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要求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唐玄宗賜酒,楊貴妃濃情,聲名鵲起半個盛唐……當李白悻悻地離開長安,大唐再無李白留下墨香詩草,仕途不如意,時光埋情殤。據說又是一個悽秋月夜,李白豪飲大醉,失神溺水而亡,一代詩仙就此殞滅了,而大唐文壇卻從此有了李白更耀眼的光芒,不朽的詩篇穿越古今,可歌可泣,經久不衰!

  • 2 # 華華寫寫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絕對不是李白與楊貴妃的愛情。用我2018年12月31日的《清平調》三首詩的講座稿和大家交流分享。

    大家好,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老朋友們,想念你們,新朋友們,歡迎你們。今天是個特別的好日子,歡天喜地,辭舊迎新。用一句詩來說就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首詩的作者王灣是唐玄宗時期的詩人,說到唐玄宗,我們立馬想到什麼呢?(開元盛世  楊貴妃)王灣流傳下大約10首詩,只有這首是佳作入選《唐詩三百首》。據說當時的宰相張說把這兩句書寫成條幅掛在辦公室,激勵天下學子好好學習。王灣也因此名聲大噪。這句詩什麼意思呢?太陽從海平面升起來,掃除了黑暗的夜晚,新的一天來了,春天悄悄地來了,送走舊的一年,新的一年來了。這首詩體現了唐玄宗開元盛世的盛唐氣象,那個時期國家蓬勃發展,人民充滿信心,今天的中國不也正是這一派盛世氣象嗎?今天來讀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寫給最偉大的皇帝的組詩《清平調》三首。

    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這句詩誰寫的?這首詩描寫的美人是誰?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他異常興奮,滿以為實現政治理想(治國安邦,宰相)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曲阜,安徽)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一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中毫不掩飾其喜悅之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春天某日,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玄宗太子時的宮殿)的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2、咱們說到看牡丹花,哪些地方最好?

    皇帝騎著名馬(照夜白),貴妃乘步攆車,李龜年(宮廷歌唱家,大唐朝第一音樂家)率領歌女們文藝明星們準備表演歌舞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此急召李白進宮寫新樂章。(玄宗前半生奮鬥,開創大唐盛世,後半生遇到真愛。春風得意,捨我其誰。給心愛的女人寫新歌,花式表白愛。現代人常說此歌獻給誰誰,此書獻給誰誰,異曲同工之表白)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清平調詞三首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文學侍從)時,奉召寫的新樂章。“調”“曲”可以唱的。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可以唱的詩詞,我們要不要聽?播放經典詠流傳《清平調》歌曲。

    李白宿酒未醒(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李龜年用冷水清醒他。李白不在賞花現場,一樣提筆寫下名篇。天才型詩人。

    清平調三首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一首讚揚楊貴妃的美麗,人花一體。人們看見雲彩想起楊貴妃漂亮的衣服,看見花兒想起楊貴妃的容貌。楊貴妃的衣服和雲彩一樣美麗無比,楊貴妃的容貌和花兒一樣嬌豔動人。楊貴妃就是天下最美的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樣的美人屬於皇帝,唐玄宗最得意的:名花和寵妃連線到一起。“春風”自然界的春風,露水滋潤的花兒,也指皇帝的恩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群玉山,瑤臺,仙境,西王母(女神)詩人用:雲、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雅的字眼,讚美了楊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千年前誇獎美人就用“女神”一詞)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二首用歷史上的美人來誇楊貴妃之美。首句接第一首“春風扶檻露華濃”,以帶露香豔的牡丹花來比喻楊貴妃,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如同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門戶生。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巫山神女和楚王也只是夢中歡會,而現實生活中的楊貴妃和唐玄宗則是“食則同席,寢則同床。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所以連神女也不如楊貴妃幸福。最後兩句用趙飛燕受寵於漢成帝的例子和楊貴妃相比,說趙飛燕還要靠濃妝淡抹,哪裡比的上貴妃“天生麗質”呢!“環肥燕瘦”這首詩著重從傳說與歷史兩個方面,抑古尊今,既讚美了楊貴妃的非凡氣度,又突出了她在嬪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傾國傾城)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定格全家福,這一畫面留給後人多少羨慕和感嘆),多麼優雅,多麼風流!

    全詩語言豔麗,句句金玉,字字流奇,人花交映,迷離恍惚。深得玄宗和貴妃的喜愛。

    這就是盛唐愛情氣息,可惜只屬於君王。

  • 3 # 子磊的外衣

    “雲想衣裳花相容”這是李白詩歌《清平調》裡的句子。《唐聲詩》中記載,漢樂府詩歌有清商三調,分別為清調、平調、瑟調。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瑟調開始轉變為側調,清平調應為詞牌名。這個詞牌裡,最經典的就是李白所作的《清平調三首》,這是唐明皇召喚李白為楊貴妃所作,按照要求,擇清調與平調,即《清平調》填詞。

    《清平調三首》就是三首七言的樂府詩,李白透過豐富的想象,以雲彩、鮮花等意象來讚美楊貴妃的美貌,每首詩所表達的重點都不一樣。後世文人對這三首《清平調》的評價甚高,《唐詩選勝直解》甚至給出“《清平調》三首章法最妙,情境已盡於此,使人再續不得。”的讚譽。

    清平調 ·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首句用“雲”和“花”兩個意象,來比喻楊貴妃的外在容貌,穿著雲霞一樣的衣裳,有花朵一樣的容貌,這裡沒有實寫楊貴妃的外貌,卻讓讀者透過聯想去感知,在心裡刻畫自己認為最美的形象。第二句寫牡丹花在春風、露水的滋養下更加嬌豔,暗喻楊貴妃深受恩寵,愈加嬌美之意。“玉山”“瑤臺”本是天上的仙境,在這些詞語的形容下,楊貴妃的容貌無形之中就升到仙女的地步,雖然是虛寫,卻足顯李白高超的詩藝。

    清平調 ·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引用巫山神女與趙飛燕的典故,側面烘托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貌。首句用天然的色香,寫楊貴妃的國色天香;第二句中用巫山神女的傳說典故來進行對比,神女的美仍不及楊貴妃,一個“枉斷腸”寫出楚王的不值。後兩句借用漢宮趙飛燕來對比,絕代的飛燕還需要倚靠新妝來獲取寵愛,而楊貴妃靠的是天然的素顏。

    清平調 ·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名花、傾國都是指楊貴妃的美貌,有了君王的帶笑看才有了意義。由此引出美人倚欄杆的美態,消解了君王無限的惆帳。此首實寫,點出地點、人物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沉香木的亭子裡倚靠著貴妃與君王,而闌干外則是姿色搖曳的牡丹,景美人更美,與首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遙相呼應。

    李白的《清平調三首》華麗美豔,將花與人相提並論,楊貴妃成了牡丹的化身,貌美可做“牡丹仙子”,寫花美即人美。三首從三個角度來寫,第一首隻寫人美,二首寫花美,三首合二為一,中間夾著神話傳說與歷史典故,將楊貴妃的貌美從人間上升至天上,可謂絕世之姿。同時,在詩中也將唐玄宗穿插在詩裡,使三者和諧統一。這三首詩寫出之後大得唐玄宗的稱讚,也無怪乎世人評價這《清平調三首》膾炙千古。

    天寶元年,八月,唐玄宗召見天下聞名的李白,有人從李白在長安期間的詩篇來分析,認為他常常與皇上貴妃同遊,楊貴妃善音韻,好舞蹈和詩歌,雖然美貌,但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子。而李白,氣質高雅,“有仙風道骨,神遊八極之表”之態。同時,又是一個豪爽灑脫,熱愛一切美好事物,有一顆浪漫主義才情的詩人,這兩個人之間,時間久了,難免產生感情。

    然而這一切的猜想,完全是建立在臆想之中。自古以來,佳人在才子和帝王將相之間,普羅大眾希望是才子配佳人,這是才和貌的搭配,是理想狀態下的結合。而佳人和帝王之間是權與色的結合,彼此是很難產生愛情的,是世俗權貴的結合。因此,當偉大浪漫的詩人李白遇見美貌絕倫的楊貴妃的時候,總覺得,自然而然的應該發生一點什麼。

    先不說楊貴妃與唐玄宗之間的情感深淺,在當時等級森嚴的制度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鋼五常倫理之下,李白和楊貴妃顯然就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君者,父也,面對楊貴妃的千嬌百媚,李白縱然有十萬分的喜愛,也絕對不可能上升到情愛的立場,敢於將一點喜歡之情上升到愛情的份上。

    又有人說如果李白對楊貴妃沒有感情,怎麼可能寫出如此感情充沛飽滿的詩歌呢?其實,詩人相對於普通人來說感情更豐厚,細膩一些,但是行為同樣受到“發乎情,止乎禮”的禮數的規範限制。情發於中,言情是詩人的特殊才能。詩人也有借景抒情,移情於景的能力。借牡丹寫人,到底是因為牡丹的美感染了詩人,還是美人的美找到了借代的物,兩者皆可以。但不能因此僅僅以幾首對楊貴妃讚美的詩,來推測他們之間就可能產生了愛情,滑稽而可笑。

    後來,李白在長安久居,時常目睹官場之齷齪,加之又沒有受到朝廷的實質重用,便縱情山水,呼朋引伴,斗酒之遊,也便有了“酒中八仙”之稱,連玄宗呼之也不朝。奉詔的時候,都是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之舉。這些自然引起宮中一些權貴的嫉恨。高力士因“脫靴”之辱,心懷不滿,據說,就摘李白《清平調》的某些詩句以激楊貴妃,便發生玄宗三次打算提李白為中書舍人,均被楊貴妃阻攔之事,由此也可見楊貴妃心裡終究也沒有李白先生的什麼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普京向埃爾多安發出勝選祝賀,稱願與土耳其進一步加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