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折衝萬里

    時至今日,仍有多人尤其是北韓人每每讀史至丁卯、丙子兩役,都會咒罵清軍殘暴不仁,痛斥滿清禽獸不若。誠如前文所言,清軍的殘暴是清朝建國初期,社會發展水平嚴重滯後,奴隸制、軍功制盛行所導致的歷史必然。但這並不等於北韓遭此橫禍就純屬平白無辜、禍及魚池,在筆者看來這場空前的浩劫,同樣是一身惡習難改的北韓主動招惹來得。

    惡習一、貪得無厭,覬覦它國領土。北韓半島北部自古是東北四大古族的分佈區,古漢人、古扶余、古肅慎、古東胡的後裔們都曾在此生活。自唐滅高句麗、百濟以來,今日半島民族的祖先——起源半島南端的三韓後裔們,便開始不斷向北擴張領土。而且,其妄圖吞奪整個半島的狼子野心,始終不滅。唐時,新羅向北擴張領土至大同江,吞併了大片原屬高句麗的國土。遼代,王氏高麗又由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流域。慾壑難填之下,王氏高麗還試圖吞併,遼籍蒲盧毛朵生女真居住的曷懶甸地區。後因遭到完顏氏生女真聯盟的猛烈反擊,方才退出曷懶甸。元末明初,在王氏高麗的基礎上,李氏北韓又正式吞併了故元鹹州(即原曷懶甸),再將國境線向北推至鴨綠江、圖們江。在整個半島已俱為北韓所有,幾百年的擴張夙願得以完全實現後。貪得無厭的李氏北韓又以高句麗、渤海國的繼承者自居,公然對明朝遼東乃至整個東北地區,提出領土訴求。只因懼於明、清兩朝的強大,其染指東北地區的企圖才終未能如願。甲午戰爭後,見清朝慘敗於日本,已經淪落到被日本吞併邊緣的北韓社會,竟對中國領土再起野心。毫無廉恥的北韓《獨立新聞》,先是對遭列強瓜分的清朝一頓冷嘲熱諷。而後,不無羨慕地宣稱,“但願北韓也能(效法日本)打敗清國,佔領遼東和滿洲,獲得八億元賠償,北韓人應下大決心,爭取數十年後佔領遼東和滿洲”。受庇於大國蔭下的蕞爾小國,其狼子野心竟會如此昭彰,怎能不令人憎恨!

    惡習二、霸道橫行,恃強凌弱。現今半島民族的祖先在向北擴張時,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世居當地的靺鞨、女真等部族。半島民族的祖先是如何對待當地土著的那!憑藉自身的相對優勢,半島民族的祖先們無一例外,都會以武力蠻橫驅逐、肆意奴役,乃至殘暴殺戮當地的土著部族。遼末,王氏高麗為侵佔曷懶甸地區(今北韓咸興一帶),起兵十七萬突然襲擊當地的生女真諸部。誘殺女真酋長四百人,陣斬女真兵六千餘,俘一千餘,破女真村寨一百三十餘座。李氏北韓為脅迫明朝治下的建州女真向己臣服,亦曾發兵襲擊建州女真所轄的毛憐衛。北韓軍“縱兵殲其(毛憐衛)部族數百人,燒廬舍而還”,是役,毛憐衛女真人被北韓捕殺殆盡,毛憐衛指揮使把兒遜等多名建州女真首領遇害。建州女真曾短暫居於以阿木河(今北韓會寧)為中心的圖們江流域一帶,李氏北韓為奪取此地,趁著建州女真遭兀狄哈人重創之際,以武力蠻橫驅逐居於此地的建州女真,殺女真人五百餘。《北韓實錄》在描述女真慘狀時,竟幸災樂禍道,“(女真人)流離四散,其餘存者無幾”。“乏資財,將至餓死”的建州女真人前腳剛被攆走,興高采烈的北韓人後腳就來“移民實邊”。縱觀千年來,北韓民族及其先祖恃強凌弱的卑劣行徑,不也是無恥至極嗎!

    惡習三、自我膨脹,狂妄自大。北韓不過邊鄙小國,之所以敢在半島北邊興風作浪,肆意欺壓女真人。歸根結底是欺負尚未統一的女真一盤散沙,不能合力對敵。當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清朝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為強大的地方力量。對於比鄰清朝的周邊政權而言,但凡知時務者都該知道,國家的對外政策須適時調整了。可小小的北韓就是不能審時度勢、順時而動。這其中既有北韓出於對明朝曾抗倭援朝的感恩,而堅定親明。更有北韓的狂妄自大、妄自尊崇。北韓以“小中華”自居,自詡為天下僅次於明朝的文明中心。無論迅速崛起的清朝如何氣勢磅礴、如日中天。在北韓眼中仍是不過爾爾的胡虜、蠻夷。尤其在丁卯之役後,實力明顯不濟的北韓不肯汲取失敗的教訓,依然不把清朝這個新興的大國放在眼裡,屢屢挑釁。作為丁卯之役的戰敗方,北韓竟要求國書中自稱“大後金汗”的皇太極去掉“大”字。北韓依約進獻後金禮物,偏偏又挑釁說是“賜”禮。在皇太極登基大典上,北韓使臣公然拒絕行禮,無異於當著全天下的面,狠狠打了皇太極的臉。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即無與之對抗的實力,反卻擺出一副傲慢鄙夷的姿態,如此找死、作死的唯一後果,就是“始速禍焉”!其實,北韓完全可以放下姿態,以同等的禮數共奉明清。自古很多夾在兩強中間的小政權,都曾以保持中立或共奉兩強,維繫了自身的長期存在。唐和後東突厥汗國之間的渤海國,唐和回鶻汗國之間的契丹、奚兩番都曾如此。沒錯,皇太極遲早都會脅迫北韓倒向自己。但只要北韓肯擺正位置、放低姿態,不妨礙皇太極進取天下,北韓很有可能會被默許長期保持中立。起碼不會像丙子之役,氣得皇太極忍無可忍,起傾國之兵蕩平北韓。

    憑此三點惡習,再看丁卯、丙子二役帶給北韓的深重苦難。我們還能說,北韓是無辜得嗎?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了吧!別說是皇太極,換成任何一個強勢的君主,出於地緣政治和安全的考慮,都得狠揍北韓一頓。否則邊廷難安啊!時至今日,中國已重新崛起為世界第二強國,可半島民族卻仍未能從慘痛的歷史中,吸取足夠的教訓。從南韓對中國所屬的長白山和蘇岩礁,提出領土主權的無理要求。到南韓宣稱要成為亞洲秩序的主導國家。從南韓對中國固有領土的延邊地區,提出所謂的間島爭議。再到南韓總統李明博狂妄宣稱,南韓已是世界的中心國家。長個記性咋就那麼難啊!半島民族自古以來的卑劣秉性,和素有歐洲墊腳布美譽之稱的波蘭,竟是如此得相似。本是生存於大國夾縫之間的小國,卻偏偏不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痴心妄想著要成為區域決定性的大國,或與周邊其他大國平起平坐。到頭來,卻只淪為周邊大國崛起時的墊腳石。那看似華麗的大國美夢,也隨之破碎一地。而這才是無知小國的最大悲哀!最後,筆者想起了《韓非子·亡徵》中的一句名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 2 # 曹老師xixi

    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都是後金攻打北韓的時間,一次發生在1627年(天啟七年),一次發生在1636(崇禎九年),兩次戰爭後金都把北韓打殘了。

    自古中原王朝與北韓半島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中原政權的每次交替,北韓政權都在劫難逃,比如元朝建立之時,直接滅了北韓,元末各地起義,北韓協助元廷討伐起義軍,後來明朝建立,北韓臣服明朝,明末努爾哈赤反叛,北韓協助明廷騷擾後金,也正是這個原因,皇太極決定徹底剷除臣服於明廷的北韓,因而爆發了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

    丁卯之役

    丁卯之役是後金侵略北韓的一次戰爭,後金主將為阿敏,一路勢如破竹,北韓國王李倧逃往江華島。隨後後金逼迫北韓議和,結成盟誓後撤退。戰後,北韓與後金成為兄弟之國,向後金開市並繳納歲幣。但北韓並未因此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

    丙子之役

    這是後金第二次入侵北韓,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北韓。長驅而南,僅十二天便攻到北韓京城下,爆發了著名的南漢山城之戰,北韓徹底被打廢,此後北韓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接受清朝的冊封, 斷絕與明朝的關係,國王長子和次子赴清朝作人質,向清朝朝貢,直至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清廷不得以退出北韓。

    實際上,無論是丁卯之役和丙子兩役都是中國政權爭奪天下之間的一步重要的軍事戰略行動。唯一遺憾的是中原每次混戰,北韓都會被迫捲入,無辜受難。尤其是兩次少數民族入侵,元廷和後金(清)幾乎把北韓夷平,不過後來清政權對北韓還是不錯的,每次北韓受難,中央王朝也都慷慨解囊,幫助北韓國王渡過難關,最後清廷被萬國群毆的之時,還全力保護北韓。

    下面放一段影片片段,講述的就是丙子之役的最後一戰,北韓被迫臣服皇太極的故事影片大致4分鐘。

  • 3 # 北洋水兵

    算不上什麼沉重打擊,因為大清壓根也沒把北韓往死裡打。如果大清真要把北韓往死裡打,可以參考一下後面的清朝徵緬甸之役,按照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推測,貢榜王朝已經被清帝國打的由盛轉衰,如果不及時求和甚至能亡國滅種。另一個例子就是蒙古復興最後的希望,準噶爾汗國,因為威脅到清朝對蒙古的宗主權,最終在乾隆年間被清帝國一棒子糊死。

    其實清朝之所以會同北韓建立宗藩關係而不願意徹底吞併明朝,從政治角度來說是這樣的:一來北韓歷來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二來如果徹底吞併北韓,會導致北韓的儒家集團影響滿洲軍事貴族以及漢族文官的既得利益。同時,皇太極的文官集團也強烈反對吞併北韓,因為皇太極的文官幾乎都是明朝的知識分子和官僚,在他們的認知中清帝國最好的策略就是揮師入關,皇太極遷都北京做滿漢共主。同時,對於清帝國來說,皇太極對他的帝國的定位就是至少也是和明朝平起平坐,所以皇太極也需要自己的朝貢體系,在蒙古成為皇太極的臣僕之後,北韓就理當成為清帝國的另一個僕從。

    更主要的還是經濟賬:北韓還未從豐臣秀吉西征的破壞中緩過勁來,可謂是民生凋敝;再者清軍兩次征伐,已經把能刮的油水全都刮乾淨了;再加上最開始清帝國向北韓勒索的鉅額歲幣,北韓可以說已經榨不出油水了。所以算經濟賬的話,徹底吞併北韓反而會讓清帝國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

    至於皇太極兩次征伐北韓的戰略目的,那就是安定後方,如果北韓依然保持同明朝的宗藩關係,但是早晚是個威脅,雖然這時候的北韓是個弱雞。

    同時,清朝當時也面臨經濟危機,這就是17世紀的小冰河導致全球性降溫,糧食大範圍減產,對於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生產方式的滿洲來說是致命打擊。

    如何挺過小冰河?努爾哈齊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他只能以漢人反抗大汗的統治(實際上也就是這麼回事)為由割漢人的韭菜。而皇太極的解決辦法則不一樣,他停止了割漢人韭菜的政策,對境內的漢人採取懷柔政策並編戶齊民。至於經濟危機,主要是糧食危機如何解決?那就要把危機轉移到明朝身上。

    皇太極曾五次揮軍破關,劫掠了大量的財產和糧食,並且掠奪明朝人口增加本國的農業勞動力。同時,北韓也繼明朝之後成為第二個小受,皇太極兩徵北韓除了搶奪並勒索大量的財物、糧食之外,還掠奪了幾十萬北韓人充當本國農業的勞動力。

    其實這就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的一種體現,畢竟當初建州女真還十分弱小的時候北韓沒少欺壓建州女真。等到建州女真中的滿洲部崛起的時候,也該輪到北韓吃點苦頭了。

    要不然,北韓怎麼一直北擴到圖們江、鴨綠江以南。

    與此同時,清軍兩次征伐北韓,雖然北韓整體表現可以說是爛到家,但是北韓鳥槍兵多少有點亮眼的表現,所以清軍經常徵發北韓鳥槍兵作為僕從軍,而且表現還不錯,不僅得到了宗主國的好評,還因為戰功獲得了不少的賞賜。

    等到清帝國入主中原之後,由於北韓整體表現良好,每次都會按照宗主國的要求提供糧食和僕從軍,康熙年間還嚴格處理了越界盜獵盜採的北韓人以及所在地的文武官員,還沒少向宗主國請罪。所以,北韓每年上繳的歲幣逐漸降低,而天朝的賞賜卻大幅增加。

    至於北韓有思明的表現,實際上不過是為了沖淡強勢的宗主國帶來的影響,只不過在宗主國看來這恰恰是北韓還沒喪盡天良的表現。畢竟清軍攻破皮島以及同明軍的交戰過程中,北韓僕從軍都頗為積極,甚至表現的比宗主國還要暴戾。至於宗主國為什麼認為北韓有良心,你可以看看清朝給明朝戴的是什麼高帽——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但是,政治作秀歸政治作秀,北韓還是忠臣的給清帝國當附屬國。北韓的北學派就主張向清帝國學習,甚至宗主國在兩次鴉片戰爭戰爭敗北、太平天國作亂的時候,也依然對宗主國不離不棄,還派使節去承德向咸豐請安,據說咸豐還感動的熱淚盈眶。

    等到甲午戰爭後,北韓脫離了清帝國的宗藩體系並被日本吞併,但是很多北韓人對清帝國的感觀並不壞,畢竟北學派也具不錯的影響力,以及甲午戰爭前清帝國平定北韓內部動亂令北韓人稱頌清軍的再造之恩。所以清帝國倒臺後,北韓人李炳憲稱:清帝國得國最正。同樣的觀點還有李承熙:清帝國比民國更配得上正統。

    只不過,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這些都成了老黃曆。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時吃糖多,會不會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