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爺歷史觀

    最著名的莫過於駱賓王寫的那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了,駱賓王先生羅列武則天的罪行,語言生動而感人。

    徐敬業是唐朝英國公,是今天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一帶人,當初武則天先臨朝後稱帝,徐敬業是反對武則天稱帝而起兵的領導者。當然,駱賓王也是和徐敬業一樣的大男人,看到人家英國公都那麼男人的站出來了,於是駱賓王武力上幫不了什麼大忙,但可以為其做宣傳啊。於是就代徐敬業寫了這檄文。

    可是不幸的是,後來徐敬業也沒有成功,武則天還是成了千古最有實力的女帝王。而駱賓王也因此惹上了麻煩,至於其最終結局歷史卻無明確記載。有人說他死在了亂軍之中,有人說他看破世事遁入了空門。

  • 2 # 睿武孝文

    我覺得罵皇帝莫過於清朝雍正時的曾靜,像其他的罵皇帝,或為形勢所需,或為民請命,而曾靜則真是無中生有了,汙衊雍正皇帝“弒父、逼母、殺弟、好色、貪財”等十大罪狀,直至近代都認為其得位不正,好在歷史是公正的。但曾靜卻不像其他罵皇帝的人那般有骨氣,被抓後,立即反水,將禍水引向已死的呂留良,引發了文字獄。好在乾隆即位後,還是清醒的,把曾靜給殺了。

  • 3 # 漢周讀書

    武則天劇照(潘迎紫飾)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七歲就能作詩的他被稱作“神童”,後更冠有“初唐四傑”的光環。

    他的一生應是順風順水,一馬平川。

    然而令他聲名大振的卻不是他的詩作,而是一篇檄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武則天劇照(潘迎紫飾)

    01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後李旦上表請辭,由武則天臨朝稱制。

    當時還是“李敬業”的徐敬業以匡扶李唐天下,迎廬陵王李顯復位為由,針對武則天的倒行逆施在揚州舉起義旗。

    徐敬業是唐太宗時期的重臣李勣之孫。

    李勣原名徐世勣,因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

    後唐太宗李世民賜徐世勣李姓,因“世”與太宗名相撞,為避諱而取名李勣,與衛國公李靖並稱,累封英國公。

    李勣去世後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其子李震曾任梓州刺史,李震長子便是徐敬業。

    因李震早逝,所以李勣去世後,徐敬業直接承襲了英國公爵位。

    曾任眉州刺史,後坐事被眨為柳州司馬。

    是年九月,徐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領揚州大都督,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起兵揚州。

    武則天剝奪徐敬業賜姓。

    駱賓王劇照

    02

    駱賓王出身寒門,高宗永徽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李元慶讓他自陳其才,駱賓王恥於炫耀,辭不奉命。

    後拜奉禮郎,因事被貶從軍西域,久戍邊疆。

    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

    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

    儀鳳三年,調為武功、長安主簿。後入侍御史,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因而下獄。

    在獄中,駱賓王寫下了有名的詩作《在獄詠蟬》。

    其中“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表明了駱賓王高潔的心志。

    調露二年,駱賓王任臨海丞,因不得志而辭官遊廣陵,後轉為徐敬業幕僚。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前,駱賓王代他寫下了千古名檄《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徐敬業劇照

    03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第一段就以“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

    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將武則天的罪行條條陳列,以宣示武氏干政對李唐天下的危害,表明武則天竊取李唐天下的心志。

    第二段適時的引出徐敬業。說他是“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以此來點明徐敬業起兵並非是為了造反,而是正義之舉,只為匡扶李唐天下。

    證明了徐敬業討伐武氏是正義之舉後,駱賓王又寫道,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

    以此來表明徐敬業的軍事實力,給那些猶豫不決的李唐舊臣一顆定心丸。

    而緊接著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

    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更是以無比浩蕩的氣勢將這次起兵定義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必勝之舉。

    最後一段,筆鋒驟轉,開始感情鋪排。

    公等或居漢地,或葉(xié)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以李唐皇恩為切入點,緊扣時下局面,喚醒李唐舊臣匡扶李唐天下的決心,用大義和情感打動各方力量。

    然後恩威並施,正告滿朝文武官吏須認清形勢,凡參與匡復李唐者,共享富貴;若有執迷不悟,首鼠兩端者,只有死路一條。

    當武則天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不禁感嘆,如此大才,當重用之。

    最後一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更是氣勢磅礴,充滿必勝信心,成為傳世的警世金句。

    如此洋洋灑灑的一篇檄文,敘議相間,情理兼具,澎湃激越,氣勢浩蕩。

    憑藉著這篇檄文的昭告天下,徐敬業的義軍人數迅速增長至十幾萬。

    儘管這場“揚州叛亂”很快被李孝逸為主帥,魏元忠為副帥的三十萬官軍所平息,徐敬業也為部下所殺但憑藉著這篇“討武檄文”,駱賓王足以青史留名。

    武則天登基後還時常於大殿上高聲朗誦這篇檄文,也曾派人去尋找駱賓王的下落,想請他做官治世,只是都無終而果。

  • 4 # 磨史作鏡

    能想到的有四個人,一個是唐朝的,三個是明朝的,之所以明朝的的多"是因為一方面朱元璋的子孫奇葩皇帝有點多,二是明代文官有比上書言事的傳統。

    第一個,當然要說說唐朝大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也就是寫“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那位。他寫過一篇《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武曌就是女皇武則天,在掌權後大肆迫害李唐宗室。徐敬業是英國公徐懋功(即李襀)的孫子,因為仕途不順且嘮叨有人對武則天不滿,在揚州起兵,駱賓王為他寫的檄文把武則天罵的狗血淋頭,據說武則天讀了額以後不太高興,認為有關部門沒能把這麼好的人才延攬過來。

    第二個,就是明朝初年的方孝孺,他是建文帝的忠臣,也是師傅,靖難之役朝廷失敗後,不肯屈服於朱棣。以朱棣本想拉攏他,但是他不但不買賬,還當面大罵,把朱棣篡權奪位的惡劣本質揭露無遺!朱棣惱羞成怒,給予了方孝孺亙古未有的“誅十族”酷刑。

    第三個,就要說到明代嘉靖年間的戶部主事海瑞了,他準備好棺材,打發走了家人僕人,給醉心於修仙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上書,直指說“天下不直陛下久矣!”“嘉靖,家家皆淨”。朱厚熜怒不可遏,大喊道:快抓住這個人,不要讓他跑嘍!旁邊的太監黃錦說:他根本沒想跑,棺材都準備好了。朱厚熜還是受到"震動,拿起來海瑞奏疏看了又看,不過最終還是氣不過,把海瑞關進了大牢裡。不過嘉靖很快死了,而且最終也沒殺海瑞,所以海瑞聽到嘉靖皇帝朱厚熜駕崩後,痛哭流涕,幾乎昏厥!

    第四個,雒於仁,這個名氣最小,但是他罵的皇帝名氣不小,而且他罵的內容之狠比之海瑞罵嘉靖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奏疏名為《酒色財氣四葴疏》,直指當時的萬曆皇帝酒色財氣四個“病”,雒於仁是萬曆十一年進士,上書是在萬曆十七年,任大理寺評事,那時的萬曆剛開始任性的懶政,還沒有到後來的幾十年不上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看後大怒,留中不發,然後要重重處分雒於仁。不過大臣們心裡認為雒於仁說得對,不願意過於嚴懲,最終把雒於仁免官罷職了事。雒於仁運氣沒有海瑞好,沒能等到萬曆皇帝駕崩就在家去世了,沒能等到重新啟用那一天。不過他在萬曆孫子天啟年間得到了褒獎追封。

  • 5 # 歷史漫談君

    歷史上,罵皇帝可是殺頭之過。但是,總有人出於某種原因,還專門寫下文章罵皇帝,下面就讓我淺談一下罵皇帝罵得非常精彩的奇人奇文。

    第一個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駱賓王是義烏人,跟我們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是老鄉。駱賓王是個神童,他7歲就能作詩,最著名的就是他那首詠鵝了,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一直沒有做上大官,比較不得志。心高氣傲的駱賓王,自然也無法忍受這種庸碌的生活,便棄官離去。當時,徐世績的孫子徐敬業看武后,大肆殺害唐朝的大臣、宗室,忍無可忍便起兵反武。他將駱賓王聘為府屬,併為他寫的那篇著名的討武曌檄,列舉武后的罪狀,將武后罵的那叫個酣暢淋漓。武后讀了之後,不但不生氣,反而笑了。到了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這句話時。武后來了精神,問道,這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寫的。武后說道,宰相怎麼能遺漏這樣優秀的人呢?由此可以看出,這文章寫的是相當精彩,雖然是罵武則天的,卻讓武則天稱讚不已。

    當徐敬業失敗之後,駱賓王也亡命天涯。從此之後不知所蹤。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就是那個名聲很臭的傢伙,他寫的一首爛詩中突然出現了一聯好句。就傳說,這句話是宋之問在園子裡吟詩時,冥思苦想也接不下去,一個老僧給他說的這個好句。據說這個老僧就是駱賓王。

  • 6 # 考古者說

    死了以後又被追封為皇帝的,算不算?

    ‌華人好面子,就算是打仗要講究師出有名,所以,檄文作為一種軍事鬥爭使用的文字工具,就此產生。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篇著名的檄文,陳琳為袁紹討伐曹操所做的《為袁紹檄豫州》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在這篇檄文之中,陳琳毫不客氣的罵了曹操祖宗三代,還用流暢的文筆“揭露”了曹操所做的違法亂紀、侮辱王室等大逆不道的行為。

    算算,曹丕篡漢登帝位之後,把他的老爹曹操追封為魏武帝,陳琳這時候罵的,可就是未來的皇帝了。

    這裡先罵曹操是宦官之後,從老輩上就開始篡權亂政,到了曹操更加不得了了,不聽忠言,殘害忠良,飛揚跋扈,剝削人民。順帶著,還誇了一下袁紹,念著和曹操是發小的份上,本以為曹操是英雄之才,本著扶弱懲強的意願,不停的接濟曹操,對曹操有大恩,但是後來曹操小人,卻翻臉不認人。

    同時,野史筆記裡經常說起,曹操養髮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事,多半是從這篇檄文中發展出來的。陳琳在文中說:“曹操可惡,他親自帶領著手下計程車兵們,把梁孝王的墓給挖開,開啟梁孝王的棺材,棄屍荒野,掠奪其中陪葬的金銀珠寶……曹操,為了掠奪死人的金銀珠寶,他專門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官職,曹軍所過之處,沒有墳墓不被挖出來了。”這些話說來可就太狠了,中國自古講究死者為大,而且最惡毒的詛咒也不過是挖人祖墳,陳琳筆下的曹操可謂是壞事做絕。

    之後陳琳又話鋒一轉,說,袁紹軍如何如何強大,而曹軍如何如何弱小。如今,曹操對外說是為了保護皇上,實際上是非法拘禁了大漢天子。大家快來跟隨偉大的主公袁紹討伐奸賊,曹操根本沒有辦法抵抗袁紹大軍,無異於螳臂當車。這可是為了大漢帝國表忠心立功的好機會,大家快來啊。

    陳琳的這篇檄文,作為軍事鬥爭的附屬物,寫的那是相當精彩,據說,當時在戰爭中處於下風的曹操,讀到這篇文章時,驚起一身冷汗。後來,袁紹戰敗,陳林被曹操俘虜,曹操愛惜其才華,讓他繼續在自己帳下為官。

    最後再說一句,既然是軍事鬥爭中的附屬物,新聞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誇大其詞或者是無中生有的內容,陳琳所列舉的曹操的“罪狀”,估計瞎掰的也不少。加個關注可好~Thanks♪(・ω・)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休閒農業如何做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