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陽趣說歷史

    首先童貫,就是上述哲學運用的最好詮釋。

    誰都不願當太監,即使有天大的功名利祿都不會去當太監。

    當太監的唯一理由就是貧窮,為了吃飽肚子不被餓死,才堅定不移做一個閹人。

    童貫也不例外。童貫的身世不詳,只記載少年時就在宦官李憲門下。推斷一下,童貫不是父母雙亡就是被遺棄,否則誰會當太監。

    但是童貫例外的是:在宋徽宗期間,他獨掌兵權,位列三公,地位顯赫。

    而且,除去宦官的身份外,童貫的榮耀竟然是靠戰功獲得的。

    雖然童貫被稱為“六賊”之一,更多的是因為太監的身份,還有性格足夠的巧媚。

    在封建王朝極度專權下,童貫的“巧媚”有錯嗎?

    史記載:童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鼓勁如鐵”,陽剛之氣可見一斑。

    童貫的戰功是有的,宋徽宗任命童貫為西北監軍,負責主持對西夏的戰事,童貫率隊出征,據記載,還真打了幾次勝仗,當時西夏經濟不能供應長久的戰爭,最後只得表示願意賠款謝罪。宋徽宗於是對童貫“加貫太傅,封經國公”。

    隨後,在童貫的主持下,宋朝對吐蕃開戰,經過一年的征伐,宋軍徹底打敗了攻入河湟地區的吐蕃軍隊,控制了青海東南、黃河以北地區。

    在武力孱弱的北宋,童貫儼然成了一顆耀眼的武將。

    當然,歷史上對童貫的評價不但是“六賊”,甚至對童貫率領的幾次征伐評價也不高。

    在這裡,暫且不論童貫的功過是非,主要探究童貫的人性。

    作為宦官,而且從小就在宦官家庭長大,這對童貫的個性成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能當上大太監的宦官,情商肯定是高之又高。

    所以,童貫性情乖巧,善於揣度皇帝的意旨完全是必須的,更是必備的技能之一

  • 2 # ww3721王建文

    古代宦官,不都是清朝時無力養家被迫割身的太奸。他們當中更多是被滅國的皇親國戚的後人。

    封建統治者是滅國之後,一要斬草除根的亡國的家族二是要滅絕了他們人綸,成為宦官童貫應該就是此類人物,生性巧媚,狀魁梧,偉觀視。懂得琴棋書畫兵學。受到宋徽宗的賞識,和宰相蔡京的提拔重用。在西北監軍,曾擊破西夏收臨夏,四川,洮州。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是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成為檢校大尉,太傅。封爵涇國公,楚國公,廣明郡王。

    掌兵權二十多年後,在的宋金兩國締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國中京,而宋軍攻遼燕京。

    童貫,蔡攸率領宋軍二十萬國家精銳之師,北伐燕京,种師道率東路軍向白溝進發,辛興宗率西路軍向範村進軍。遼將耶律達實,蕭幹領軍迎戰。宋兵先鋒統制楊可世,在蘭溝甸被遼兵擊敗, 辛興宗領兵也小敗於範村,种師道主動率兵退到雄州,遼兵追殺到雄州城下,宋軍鏖戰雄州,城下血海,投失慘重潰散。

    徽宗聞之後對遼戰的態度急變,由原來小看遼軍,轉為是懼恐。急令宣撫司在一二二二年六月十二曰急召大軍還師。童貫把失敗全責都推給指揮無力的种師道,要將他們貶官或致仕。向皇帝上書, 种師道天姿好殺,臨陣肩輿,助賊為謀,以沮聖和 ,不從節制,乞軍王法。

    王甫為相後,王甫鼓動宋徽宗讓童貫蔡攸再次出兵,以劉延慶替种師道,燕京人聽宋人再戰,都來投降。但劉延慶因种師道血戰為國不為有功反而有罪的前車之鑑。畏縮不前。

    遼將涿郡守將黃藥師,看到遼國已經朝不保夕,率常勝軍八幹人以涿,易,平三州來降宋,宋朝輕易得兩城 成了忘乎所以。賞賜郭藥師外。童貫令劉延慶,郭藥師率軍十萬多人渡白溝伐攻燕京。行到良鄉就被遼將蕭斡打擊,駐兵盧溝以南,閉壘不出,兩方對峙。郭藥師。卻自率奇兵六幹夜襲燕京,事前也以要求劉延慶其子劉光世領兵去接應他攻入燕京。

    郭藥師乘夜色攻入燕京,燒殺搶攻不做後路防備,更沒有想到與劉延慶對峙遼軍快速回援,因而殊死血戰。劉光世卻違約不至。郭藥師在其所部傷亡死過大半後,不得不棄城而逃,僅數騎兵逃回。劉延慶領軍本可以趁遼回援燕京遠蹤打擊,但錯失大好戰機,又在遼將肖斡吹虛揚言又斷宋軍的糧道,遼國又來大軍到來 ,就要全部殲滅宋兵。

    劉延慶聞風喪膽,一見敵人火光後,就下令自焚大營,自棄輜重倉惶南逃。土兵開始自相踐踏,百餘里糧草輸重盡棄於道路兩旁,到夜裡又是自發營嘯,一潰幹裡,宋軍在白溝又被遼兵追上,再次大敗,退保雄州。

    童貫是個權勢很大權臣,握有朝中內外軍政人事大權, 以太尉的身份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管理樞密院事, 統領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人馬。為太付,涇國公。攻打西夏深入河隴,平定方臘,水陸並進。在統領劉延慶, 王稟,王渙,王惟忠,辛興忠所部,收復了方臘佔領城池,殺滅了方臘,及其妻兒邵氏,兒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的方臘朝廷,殲滅屠殺七萬多起義軍將士。可是在伐遼攻燕京時,他也被部下所累,一生威望甚高,事到臨頭,也是縮頭恐懼,抱頭鼠竄。

    童貫逃回京城時。徽宗卻把皇帝禪讓欽宗。欽宗要親征,要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眼中只有徽宗,沒有欽宗,抗旨不遵,護衛徽宗一起南逃,還以勝捷軍為親軍,早晚守衛他們的住所。人們為此議論紛紛,欽宗先貶其職,後又為樹立自家尊嚴威望,又急忙歷數童貫十大罪狀,在南雄捉住童貫斬殺,帶頭回京示眾。

    應該說童貫是有點真才實學的將領,懂得兵家不少東西。但宋朝的兵將分離,將不專兵,臨陣陣圖使得君臣猜疑,帥將不和,大戰中多次失利,兵潰陣前。不是童貫能夠解決的問題,而童貫能夠從宦官成為親信高官得厚爵,是封建制度本身害人的結果滅亡王國中夲有卓越人才,童貫成為宦官,宦官成為當政高官,有其因歷史獨特性,更是童貫自身有歷史緣源,無一般人可比。

  • 3 # 雲談青史

    說童貫是宋代最成功的將領,這就有些扯了,只能說他是宋代宦官中最為成功的將領倒不差,因功封郡王,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爵位最高的宦官了。

    童貫的傳奇人生

    童貫,開封人,北宋末年著名的權宦,與蔡京、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五人,合稱“六賊”。

    年輕時的童貫在宮內乖巧懂事,善於揣摩上意而得到重用,在宋徽宗當皇帝時,童貫得到了第一個肥差,杭州金明局的供奉官。所謂供奉官,其實就是替皇帝蒐羅古玩字畫,滿足工於書畫的宋徽宗個人私慾。

    因差事辦的不錯,童貫更受宋徽宗寵信,後來因蔡京的舉薦,童貫得以以監軍的身份參與到攻取青唐的戰役中去,因收復河湟四州之地,被宋徽宗封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後來更是憑藉軍功升官至武康軍節度使,被加官為檢校司空。

    童貫在西北的軍功赫赫,連遼華人都聽說過他,想要見他。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遼國。

    歸國後的童貫權勢更大,主張伐夏,駐兵橫山,於是他被任命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開府儀同三司,並在之後主掌樞密院事,封為太傅、涇國公,成為宋代的宰相之一,被時人戲稱為媼相(媼,老婦人的意思)。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臘起義,童貫又被任命為江、浙、淮南宣撫使,立即前去征討方臘。宣和四年(1122)三月,童貫平定了方臘之亂,加封太師,改封為楚國公,權勢滔天。而後宋廷履行宋金兩國簽訂的“海上之盟”,命童貫領軍北上合力滅遼。

    不過這次童貫大敗而歸,反倒是藉助金國之力攻下了燕京,宋廷以百萬錢從金國手中贖回了幽雲之地,童貫憑拿回燕地的功勞,被封為廣陽郡王。

    但正是童貫的大敗,讓金國上下看到宋廷的腐朽無能,於是宣和七年金軍掉準矛頭南下,最終有了靖康之恥。

    而童貫在金軍第一次南攻開封,宋欽宗繼位後,被下令誅殺,結束了他富有爭議的一生。

    在簡單瞭解了童貫的一生後,恐怕很多人都想知道,他是如何以宦官的身份,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掌兵權長達二十年之久的。

    外貌和性格很重要

    史書上對童貫外貌描寫很特別,說他“頤下生須十數”,白話就是面頰上生有十多根鬍鬚。這可了不得,通常淨身的男性不在再分泌雄性激素,自然也就不可能再長鬍子,可童貫還稀稀拉拉長了一些,這意味著童貫是一個很魁梧雄壯的人,史書也稱其“狀魁梧”,“皮骨勁如鐵” ,這就讓他在一眾宦官中鶴立雞群,很容易引起皇帝的重視。

    而宋徽宗又是個出了名的藝術家,精於鑑美,童貫這樣富有陽剛之氣的宦官,必然是會令徽宗眼前一亮,心生好感。

    在徽宗繼位之前,童貫是拜在同鄉宦官李憲門下,李憲是宋神宗手下著名的宦官,多次遠赴西北監軍,童貫藉此追隨李憲深入前線,打下了一些軍事基礎,這為他日後掌軍創造了條件。

    而且童貫為人仗義,出手慷慨大方,極善交際,宮中的妃嬪、宦官、宮女,乃至出入大內的道士,皇帝身邊的近臣都被童貫刻意結交,很多人都念他的好。傳到皇帝耳邊,自然讓徽宗皇帝覺得,童貫是個有情有義的人,而恰好皇帝本人就重情義,那麼童貫在徽宗朝一躍而起,就顯得水到渠成。

    眼光獨到,會燒冷灶

    童貫能夠到西北成為監軍太監,離不開蔡京的極力舉薦,可以說是蔡京直接成就了這個未來拓邊西北,軍功赫赫的宦官。

    蔡京其人不能單純以奸相的臉譜看他,實際上此人還是有些水平的。早先的蔡京附會變法派,司馬光掌權後,又站在司馬光一邊。等章惇執政,蔡京又重新為變法派,協助章惇恢復之前的變法制度。

    但等到宋徽宗繼位,蔡京立即被整,罷官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後出知江寧,蔡京不樂意拖著不赴任,被言官彈劾,貶為官位提舉洞霄宮,在杭州當了個閒官。

    這時恰好童貫出任為金明局的供奉官,蒐羅三吳之地書畫名作,發現了善於書畫的蔡京。雖說蔡京是被徽宗貶的官,可主要還是因言官們的上書攻擊,實際上皇帝對他的感官並不差。童貫伺候在徽宗面前,自然是知道一點內情,而且在杭州與蔡京交遊期間,童貫也發現了蔡京的不凡,知道蔡京所缺的只是機會。

    於是童貫讓蔡京特意書寫幾幅符合皇帝心意的字畫,裝裱好後,快馬加鞭送到開封給宋徽宗欣賞,並在書信中告知徽宗蔡京的忠心。

    這位充滿藝術細胞的皇帝,自然識貨,以蔡京書畫為上乘佳作,時間久了,宋徽宗當然對蔡京越發喜愛。

    時機差不多後,童貫利用自己宮中的關係,合力在皇帝耳邊訴說蔡京的好,童貫更是力陳皇帝:“蔡京實具大才,不應放置閒地。”

    有童貫的傾力相助,蔡京在一年內連升三職,被宋徽宗重新啟用,最後官居宰相。

    在蔡京人生低谷時,童貫慧眼識珠,助其得勢,回報自然是豐厚的。崇寧年間,朝廷重新開啟河湟之役,童貫受蔡京力挺出任監軍,隨主將王厚一起收復青唐四州,開始了掌軍生涯。

    宋代宦官預政制度,助力童貫登頂

    當然僅憑宰相蔡京的力挺,與童貫本人的素質,並不是他發跡的全部原因,這還與宋代獨特的宦官參政制度密不可分。

    北宋立國之初,宋太祖鑑於前朝宦官擅權之禍,對宦官約束是非常嚴格的,宦官的作用僅僅是“灑掃”宮廷的服務功能而已。

    但實際北宋對外戰事不斷,若單純依靠文武官員領兵作戰,很難令皇帝放心,所以宦官監軍這項唐朝就有的舊制,並沒有被統治者拋棄。

    宋太祖時宦官監軍的情況並不多見,但宋太宗繼位後,由於他的皇位來路不正,眾說紛紜,導致其極度的猜疑,只能靠身邊親信宦官監軍,來挾制將帥。宦官監軍的制度,由此成為歷代皇帝遵循的傳統。

    宦官既然能監軍,自然在具體執行層面多少涉及統兵之職責,比如宋太宗時宦官王繼恩,被太宗任命為劍南兩川招討使,鎮壓四川王小波起義。

    宋真宗在位期間,宋遼對峙,宦官秦翰都監,曾大敗遼軍。還有宦官張崇貴,也曾受命為安撫使,經制西北。

    而到了宋仁宗時期,宦官監軍不僅成為常態,連帶統兵節制諸將也時常發生,神宗時,西北戰事頻繁,宦官李憲、王中正等常受命統各路軍馬,節制諸將。

    以至於北宋後期的蔡絛指出:本朝宦官之盛,莫盛於宣和間,其源流嘉祐,元豐,著於元祐。(嘉祐,宋仁宗年號;元豐,宋神宗年號;元祐,宋哲宗年號;宣和,宋徽宗年號)

    可見宦官參與到軍政當中在北宋是一脈相承,並且權勢是不斷增加的過程。

    值得注意,宦官監軍,甚至領軍都是皇帝本人為了維護皇權集中的產物,也正是國初到徽宗時期,此類事情屢見不鮮,形成了特有的制度,這才有了童貫憑軍功發跡的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拓者3-1雷霆,威少場均命中率36%,G2與G4合計打鐵31次,你怎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