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w3721王建文
-
2 # 9紫氣東來
曹操與司馬懿的關係如何?
曹操司馬懿三國時代頂級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惜才識人,曹操大權在握而司馬懿很識時務,在軍中與楊修,同為軍事主簿,都聰明透頂而楊修被殺,而司馬懿確一路升職,這是什麼原因可想而知。
有人說曹操多疑,打壓司馬懿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曹操連他的敵人關羽都想用,更何況是部下司馬懿呢?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講,劉備用詭計俘虜了劉璋,蜀華人未歸又在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國的好機會,但大好機會而曹操由於多種原因,得隴而不望蜀見好就收,曹操沒采納司馬懿的意見,失去了一次破蜀良機。
司馬懿在軍中常謀國事,常出奇策官至太子中庶子,後為丞相司馬。公元(219)年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準南防守,關羽發起襄樊戰爭。一時《威鎮華夏》曹操考慮到漢帝的安全,準備遷都,司馬懿建議講:于禁被水淹不是戰守上失誤,對國家並無重大損失,為此遷都可引起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孫權外親內疏,現關羽坐大孫權肯定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讓孫權去對付關羽,曹操採用了司馬懿的計謀,孫權果然讓呂蒙白衣渡江,奇襲江陵,取了關羽性命,奪回荊州。
沒有了關羽而曹操也無需遷都,省去了很多麻煩,要說關羽的死,失荊州,應是司馬懿的傑作。這一著可夠狠的,為關羽,為奪荊州報仇相繼張飛死了,夷陵戰劉備損將大半,在白帝城病故,註定了蜀國的命運之傑作也。
這僅是舉一兩個例子,司馬懿有好多計謀被曹操所用,兩人同為朝庭為事,領導對下級的意見採納就是信任,提拔就是信任,考驗這是應該的,曹操與司馬懿的關係純屬正常關係。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曹操與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有謀略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是曹魏王朝的創造者,司馬懿是晉王朝的奠基人。曹操足智多謀,果斷精明,一代梟雄;而作為曹操之後魏國的最強者,司馬懿同樣在軍事指揮上秉承了曹操的特性。他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最終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奠定了三國最後統一的基礎。死後司馬懿被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曹操說過: “夫英雄者, 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包藏宇宙之機,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依照這個標準, 曹操本人和司馬懿都稱得上當時的 “英雄”。
(曹操劇照)
那麼,這兩位英雄之間的關係如何呢?
首先,他們相互提防。
《晉書·宣帝紀》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魏武帝(即曹操)察覺宣帝(即司馬懿)有雄心大志,又聽說宣帝能像狼一樣回首反顧,想試驗他。召來同行,使他走在前面,令他反顧,他面正向後而身不動。魏武帝又曾夢三馬食於一槽,心中很是厭惡。於是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久為人臣之人,你以後要防備。”
曹操提防司馬懿,也符合曹操一貫的用人風格。作為一個弄權者, 他必須始終具有高度的敏銳性, 要時時提防別人加害於己或造反奪權, 因此他無論對敵人, 還是對自己人, 都處處提防,“寧教我負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負我”就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也提防曹操。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司馬懿為計掾。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知曹操多疑,嗜殺,“有犯禁者皆棒殺之”,不想在曹操手下謀職,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訊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司馬懿來到曹營不但沒有顯露自己有多少才能,反而處處表現得小心翼翼。“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曹操置疑這個人的能力,屢次試探都沒有試出來,直到曹丕即位後,司馬懿的才能才真正展現出來。
其次,他們相互利用。
曹操對司馬懿的雄才大略既深為忌憚又暗自歎服。
他要利用司馬懿輔佐曹丕。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曹丕自從得到司馬懿的輔佐以後,一帆風順,處處得意。曹丕對司馬懿感激涕零,甚為信任。曹操也曾想動他,但誰曾想曹丕極力維護司馬懿,曹操這才作罷。
(司馬懿鷹視狼顧劇照)
曹操還要利用司馬懿對付吳、蜀。沒有司馬懿,無人可與諸葛亮抗衡,必須留下他,所以曹操也只是說提防,除非司馬懿反,否則他不會輕易動殺機。
但曹操只用其謀,不予實權,一直沒讓司馬懿掌兵。 後來,諸葛亮北伐,曹營無人能敵,曹操的孫子曹睿才迫不得已啟用司馬懿 。司馬懿不負眾望,奇策迭出,退蜀國,抗強吳,平遼東。
司馬懿則利用曹操做大做強自己,不斷擴充司馬家族的勢力 ,直至日後演變成司馬昭弒君,司馬炎篡位,終建西晉王朝。
-
4 # 三國逐鹿曹操與司馬懿的關係怎麼樣?
三國英雄仕,四朝經濟臣。司馬懿一生戎馬,為曹魏恪盡職守,從某些方面說,曹操還是成功運用了司馬懿。司馬懿領域謀略,善於算計,極其善於用兵。曹操也看出司馬懿是頂級謀士,於是派人前去請司馬懿出山,然而司馬懿卻託病拒絕了司馬懿,後來曹操強徵司馬懿為文學椽,從此司馬懿就走上了輔佐曹魏的道路,由於司馬懿中心不二,對待工作為是恪盡職守,深受曹操的喜愛。曹操死後,又任命司馬懿為託孤輔政大臣,並且告誡曹丕要用司馬懿,但也要永遠防著他。曹操與司馬懿的關係究竟如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操想任用司馬懿,主人與臣子的關係還算和睦。曹操愛才世人皆知,曹操也曾言,熊才不能被自己所用,必為敵人所用,因此曹操不會放過可用之才,就連曾經在袁紹處,寫討賊檄文,大罵曹操的陳林都再次被曹操任用?司馬懿深諳韜略,精於用兵,早就文明於鄉里,因此曹操對司馬懿也是垂涎三尺。曹操徵用司馬懿後,任用其為文學椽。
後來又讓司馬懿成為曹衝的師傅,只可惜曹衝英年早逝,後來曹丕多次拉攏司馬懿,在司馬懿的幫助下成為世子。而司馬懿對待曹操交給自己的任務都一絲不苟,凡事恪盡職守,最主要是司馬懿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的很漂亮。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還是很喜愛司馬懿的大才得,臨終前,曹操曾鄭重的告訴曹丕,必須任用司馬懿,不然就不能成功,並稱司馬懿為絕世熊才,由此看來,司馬懿在曹操的心中很重要。
其次曹操與司馬懿也算是英雄相惜。曹操深知司馬懿有大才,對其愛不釋手,很多次征戰都帶著司馬懿,比如曹操與劉備決戰漢中之時,就帶著司馬懿,很多想不明白的事,都會問及司馬懿,對他更是以軍事相稱,同時曹操也帶著楊修,雖然楊修也有才,卻生性桀驁不馴,霸氣外露,曹操深惡之,並以擾亂軍心之罪,將楊修斬殺,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曹操對司馬懿的重視。後來曹操夢見三馬同食一槽,於是懷疑司馬懿會謀反,而很多大臣都建議殺掉司馬懿,而曹操覺得司馬懿有雄才偉略,英雄相惜,一直不忍心殺害。
再次曹操雖然愛司馬懿之才,卻不信任司馬懿,並永遠提防著他。曹操雖然知道曹魏的發展離不開司馬懿,但曹操一直覺得司馬懿回謀反,這主要因為一下幾個方面原因,其一司馬懿深諳韜晦、善於權謀,又能隱忍。在曹操看來司馬懿有雄才,但卻為人低調,處處隱忍,並且胸懷大志,曹操更覺得司馬懿並非池中物,早晚會有謀反之心,而以司馬懿之才,曹魏好像沒有對手,因此曹操十分提防司馬懿。
其二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有一次曹操召見司馬懿商議軍國大事,結束後曹操讓司馬懿回去,而曹操轉身的那一刻,便看到司馬懿正回頭用眼睛斜視自己,二人對眼的剎那,曹操更加懷疑司馬懿的用心,古人也稱有狼顧之相的人早晚必反。
其三曹操曾夢見三馬同食一槽,醒來後非常不解,後來曹操聯想到司馬懿也有兩個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因此曹操覺得司馬氏很有可能侵吞曹家的基業,曹操找來賈詡解夢,卻被說成是吉兆,司馬懿一家才倖免於難,因此曹操對司馬懿持懷疑態度,並讓子孫後代永遠提防著他。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的?
回覆列表
220年曹操去世,主持葬禮大典一切重務,是曹丕朋友中庶子司馬懿。在處理內外交往,權衡輕重緩急都井然有條沒有差錯。可以想到司馬懿對領導曹操是感恩戴德的,當做上級和老師,用今天話就是心腹之徒,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曹操早年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室親貴戚聚居之地,曹操是司馬懿的父親手下北部管理者,當然是曹操領導和老師。對司馬懿的家,應該非常熟悉。在曹操棄官幾年不幹。但司馬懿從小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幾個兄|弟都比不上,都非常遠見卓識,有大略博學的人,曹操也是知道的。201年司馬懿被郡中堆舉為上計掾,曹操當時為任司空,聽到荀彧推薦報他的名子後,就派人召他來自己府內中任職,司馬懿卻不想來,因為早就知道這個曹操在非常厲害 “有犯禁者皆棒殺之“。連皇帝寵幸的宦官,他自己頂頭上司新軍領導蹇顧的叔父蹇圖因違令禁夜,曹操都毫不留情,將蹇圖用棒打死。幹事的不好必受重罰,裝病以有風痺病 ,身體不能起居,曹操當然知道他如何。派人去刺探訊息,司馬懿躺裝犯羊高風,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病一般,沒有去幹。但過幾年,曹操就是再不給司馬懿逃跑機會,任命司馬懿府中為文學椽,告訴傳令的人。如果司馬懿推脫不幹,便綁來再說。可見曹操對老領導的孩子重視。司馬懿當然害怕不得不來,可曹操讓他和曹丕一塊幹事,歷任黃門侍郎,議郎,自己的丞相主簿等職關鍵職務,為曹操時刻不離的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幹了總理秘書長,曹操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司馬懿“為心裡很有心諱忌”狼顧之相“。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事業,但還是繼續使用。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的工作使曹操安心重用。特別是在關鍵問題上,曹操要當魏王,為兒子發展打基礎,司馬懿不是象荀彧一樣反對,卻支援曹操從而逐漸被更加重用。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勝利,司馬懿建設曹操”劉備用詭計俘虜了劉璋,蜀人未歸附,而又爭奪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的機會,不可錯過。今若在漢中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曹操雖然說,”人苦於不知足 ,現得隴右復欲得蜀“卻沒有率大軍直接去攻,只令大將張郃去攻去,結果被張飛阻擋,沒有拿下益州。反而劉備回來趕跑了張郃,追到陽平關,又奪取了漢中和上庸。不但得沒有得蜀,連隴右漢中也丟了。司馬懿不但沒有被丟官殺頭,卻升為太子中庶子。更是得曹操信任和重用。每與之大謀,有奇策代替了荀彧。常謀國事,多出奇策,成為丞相司馬。對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付方驕奢,提議撒換不應為邊防重地首官,未得曹操重視。使二人在於禁投降關羽也殺原先馬超的部下龐德。胡和付二人也投降了關羽。整個荊州幾乎全失。使關羽聲勢擴大,威震中原。雖然曹操早就把軍師大營和辦公地點搬家到了河北鄴城,可漢獻帝還在許縣沒有搬,因為許縣南面,只有樊城有曹仁守孤城才幾幹人馬,還被關羽圍攻。曹操感到威脅,要搬家皇帝去鄴城避關羽鋒芒 。司馬懿和蔣濟反對,及時地勸阻說“于禁失敗,沒有大損失 為此而遷都,是向關羽示弱,又會使準河漢水一帶人心動亂,更加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坐大,孫權必定害怕,如果樊城破後,他收了麋芳士仁。必然後頭收拾他的江東,這事他知道後,就會牽制關羽, 叫樊城之圍自解”曹操立即聯絡孫權。孫權果然從偷偷地白衣渡江佔領江陵公安。到呂蒙公開地叫喊讓關羽投降,使其關羽在徐晃打擊下一敗再敗,到麥城卻因反對劉備為漢中王而獨立,劉備不來救援,一夜間自己的軍隊潰散無人,關羽父子被俘被殺。曹操對司馬懿是長輩的關懷,司馬懿的在重大問題和曹操保持一致,曹操也聽司馬懿的提議改變自己主意。這次樊城勝利,就是利用孫劉爭荊州的矛盾,,用外交謀略坐收漁利,改變孫劉聯盟,東西南鉗擊中原計劃,從而掌握戰略新格局的主動權。沒有懷疑司馬懿的地方,更沒有不用時候,從開始司馬懿工作,到曹操病死時220年。司馬懿始終是曹操最放心的人物,沒有離開曹操,跟了九年。曹丕即位更是升為丞相長史,封河津亭候,更加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