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頭說歷史

    三顧茅廬是三國中最為精彩的故事之一,可謂人盡皆知。求賢若渴的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不惜三次前往諸葛亮居住的茅廬中拜訪,最終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獻上的《隆中對》,為劉備建立蜀漢基業指明瞭正確方向。史書上記載的三顧茅廬十分簡單,而羅貫中筆下的三顧茅廬則寫的十分精彩。《三國演義》中,劉備第一次前往拜訪諸葛亮時,對諸葛亮的門童說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先把自己的官爵說了個遍。不想這門童卻說:“我哪裡記得住這麼多名字。”劉備頓了頓說:“你只說劉備來訪。”

    那麼劉備為何要在第一次拜訪諸葛亮時把自己的官職說一遍呢?當時的劉備雖然屢戰屢敗,但已經小有名氣。在荊州寄居的他,也不忘結交荊州士人,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在這期間,他從名士司馬徽的口中得知了諸葛亮,而且司馬徽對他評價極高。說他自比管仲樂毅,在士人圈子裡是個人物。所以劉備自然不敢小瞧這個未曾謀面的諸葛亮。初次相見,劉備報上這麼多官職頭銜,一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同時也可以顯示對諸葛亮的尊重,希望獲得諸葛亮的好感。可劉備不曾想這麼做卻沒有效果,門童那一句我可記不住這麼多名字,估計讓劉備很尷尬。劉備只能降低自己的身份,只用名字劉備相稱。在三次拜訪後,劉備磨平了內心的一絲傲氣,反而被諸葛亮吊足了胃口。

  • 2 # 立公子

    《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此,可以很明確的確定,是劉備屈尊去找的諸葛亮,而不是《魏略》所說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找的劉備。

    問題來了!

    按照當時的規矩,劉備是去求見諸葛亮,那應該帶上名刺,也就省了一番口舌,

    畢竟,一見面就報一大堆官職,就是擱到現在,也有賣弄之嫌。

    你讓馬雲幹這活,估計也只能謙遜地說一句:“阿里巴巴,馬雲。”

    這才顯得有範。對吧。

    如果旁邊有個小跟班的話,

    那就滿可以加一句:“這位是我們阿里巴巴的馬總!”

    劉備之所以這麼幹,估計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自信心不足。

    當時的劉備,手底下就幾千人,並且沒有自己的地盤。

    報一堆官職是為了引起諸葛亮的重視。

    2、資訊不發達。

    雖然劉備也算是名滿天下的英雄。

    但過去的資訊 不發達,劉備也真怕諸葛亮反問一句:“您是哪棵蔥?”

    3、也有些小情緒。

    本來劉備是讓徐庶去叫諸葛亮來一趟的。

    結果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不能委屈諸葛亮,那劉備就只好委屈自己嘍。

    再是帝王胸懷,心裡也有點小情緒吧。

    報一堆官職也算小小發洩一下。

    4、正能量。

    這樣正式的報一堆官職,也算是對人才的尊重。

    畢竟,

    只有下級參見上級的時候,才報全部的官職,然後稱名。

    沒見過哪個當臣子的參見皇帝時自稱大人而不說自己的名字的是不是?

  • 3 # 業小登說

    很簡單,一個是當時的風氣所致,二個由於對方是大才,想透過報官職來提升下自己的地位,以此來吸引人才!!!同時也可以順帶說明你的立場的合理性!

    其實現在也一樣啊!

    比如我看中一個人才,我說:我是阿里巴吧董事局主席、創始人、ceo馬雲,你說這個你聽了會怎麼樣是吧?

    道理是一個樣的!

  • 4 # 谷昊新韻

    劉備真正慕賢,諸葛亮真正淡泊明志,都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誠如劉備斯言“何敢委此數與命”。三顧茅廬,最緊要是皇帝認下的皇叔兩字,為漢室討賊,名正言順。但“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益州牧皇叔”,不是被童子說:“我記不得很多名字”,搶白了嗎?只好在童子面前乖乖說:“劉備來訪”。

    話又說回來,報了一大串名堂,正是劉備販屨織蓆卑微身份的表現。

  • 5 # 歷史迷猴神通

    劉備三顧茅廬去訪諸葛亮,為何要先報一大堆官職?

    文出《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玄德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說劉備來訪。”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處去了?”童子曰:“蹤跡不定,不知何處去了。”玄德曰:“幾時歸?”童子曰:“歸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玄德惆悵不已。

    01.首先,我們要看一下《三國演義》的這一串話,劉備究竟有沒有說過呢?

    我們先看《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的的相關記載,發現《先主傳》裡諸葛亮第一次出現是在: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顯然,《先主傳》裡沒有記載“三顧茅廬”,我們繼續看《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尋找相關記載:

    見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傳記載了“三顧茅廬”,但並沒有“漢左將軍……”這一串話。

    “三顧茅廬”主要是劉備和諸葛亮的事蹟,在《三國志》劉備和諸葛亮的本傳中記載的,才可以被作為史料。而兩個人的本傳中,沒有記載“漢左將軍……”這一串話。

    可見,這些話不是劉備說過的。

    02.那這些話又是誰講的呢?

    很顯然——羅貫中!

    理由很簡單: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他想讓劉備這麼說我們攔不住。

    03.為什麼羅貫中要讓劉備這麼說呢?

    這個要從語文的角度分析,而不能僅僅從歷史的角度考慮了。

    首先,羅貫中在這一章中是要塑造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之前,是一個高人,高人都要超越世俗,高人的價值觀都要比較“清高”才好。諸葛亮寧靜淡泊,當然要鄙視世俗的名利。

    其次,劉備用世俗的眼光看問題,認為報上自己的身份,諸葛亮會更加重視自己。但是,他錯了。我們看下文:

    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說劉備來訪。”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劉備覺得“左將軍”、“皇叔”很牛是吧,但是在我諸葛亮的童子眼裡,這些神馬都不算。我明明知道先生走了,本來可以直接告訴你,但看你這麼俗氣,這麼忽悠,我就懶得搭理你了。知道你問我,我才說“先生今早少出”。你看,在我這裡你是神馬並不重要,我們有我們的節奏!

    04.羅貫中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呢?

    第一、借劉備的世俗,反襯諸葛亮的高士風範;

    第二、借童子的態度,進一步襯托諸葛亮的不凡!

  • 6 # 槐裡六叔

    看見這個問題,瞬間想到龍媽丹妮莉絲(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國統治者全境守護大草海的卡麗熙鐐銬破除者彌林女王龍石島公主不焚者龍之母彌莎、奴隸母親銀髮女王銀髮女士龍女王

    中外小說裡都喜歡這麼寫,突顯主角身份,讀者讀起來感覺特別高大上,不明覺厲。其實這種自我介紹,或者別人介紹人物在名字前面加大串字首的方式,並不是華人的習慣,西方國家比較普遍,比如英國女王:“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私人領主爵位),英聯邦元首(52個成員國),國教信仰的保護者(捍衛者)伊麗莎白二世”就這還不是全稱,全稱應該把私人領主爵位,成員國女王,全部列出來加上,估計會把人聽懵逼。

    華人在介紹皇帝的適合,一般就是“大明皇帝陛下,大清皇帝陛下”;介紹官員一般在姓名前面加上官職(最高),或者籍貫;還有在姓後加官職、籍貫。(如果在介紹康熙的時候像西方一樣加上字首:承皇天眷命,蒙祖宗保佑,大清國康熙皇帝,八旗共主,正黃旗統領,蒙古恩赫阿木古朗汗(額爾赫太芬汗)、新疆博克達·徹辰汗,西藏曼殊師利大皇帝(文殊皇帝),黃教保護者,各藩國之宗主,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陛下,愛新覺羅·玄燁;一股濃濃的中二氣息,鋪面而來)

    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時候。絕對絕不會像《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把自己所有身份(玄德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子出問,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說劉備來訪。”)報一遍,顯得輕浮自傲,底氣不足。一是習慣使然,二是劉備從未自稱皇叔(史無記載),自己人知自家事,劉備只能算皇族後裔,宗親身份都曹操給續上的。三是當時劉備已經在荊州待了六年,荊州誰人不知,而且劉備此前已經名滿天下了;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

    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融逼急,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其後呂布攻打劉備,劉備戰敗,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給與劉備兵馬糧草,讓劉備做豫州牧。其後,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春,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劉備曾舉薦他為茂才,率領軍隊迎接劉備,劉備隨袁譚到平原,派人告訴袁紹,袁紹離開鄴城二百里來迎接劉備,停留了一個多月,劉備被打散計程車卒也慢慢的集結於此。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往投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屯於新野。荊州豪傑都前往歸附劉備,引起劉表的猜疑,劉表暗裡提防劉備。

    諸葛亮如果都不知道劉備是誰,何論天下大事,這樣的人又能有什麼高明見解?劉備也就不用見他了。而且能肯定諸葛亮是知道劉備的,“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劉備為人謙虛,肯定不是自抬身份的人,主人諸葛亮也肯定知道名滿天下的劉備,那劉備拜訪諸葛亮,即便自報家門,也不會加一大堆身份字首。劉備如果自謙一點,應該說:“涿郡(或者新野)劉備,求見先生。”即使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也應該是:“新野太守劉備,請見先生”。

    最後個人見解,《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一定要分開來看,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一定不要苛求史實,《三國演義》是部小說,裡面的每個人物都只是作者羅貫中參考歷史,形成的人物設定。

  • 7 # 伯延

    劉備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一段非常精神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劉備態度非常恭謙,兩次見不到,第三次選擇吉期,齋戒三日,沐浴更衣後往見,且離草廬半里下馬步行,到草廬外正遇諸葛亮午休,等了幾個時辰,才見到諸葛亮,這才感動諸葛亮,請得他出山輔佐,最終建立蜀漢基業,三分天下。

    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時,為什麼要先報所有官職呢?難道不可以說豫州牧劉備求見先生麼?

    我認為,劉備這麼做,是因為他太渴望、太需要像諸葛亮這般懷有濟世大才的人物,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才報全部官職的。

    劉備信譽著著,愛民如子,天下皆知,武有關張趙,文卻只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非經綸濟世之才。劉備及需一位提綱摯領的大才,來幫助他擬定戰略。所以他才會這麼謙恭的,不辭幸勞的三請諸葛亮。

    各位認為如何?

  • 8 # 歷史春秋網

    劉備初到隆中,敲開諸葛亮家的門,自我介紹,報了一大堆官名:“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可惜的是,劉備的這一腔熱情,遭諸葛亮守門的童子一盆涼水:“我記不得許多名字”。那麼,劉備為何要先報一大堆官職呢?

    第一,劉備的潛意識裡自卑心作怪。秦漢三國時期,講出身,講世族,你看袁紹為什麼牛逼?並不是他謀略出眾,也不是他武藝高強,他牛逼的是他的身世,四世三公。而劉備就不行了,劉備家是務農的,賣草鞋是他家的副業。可以說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那時侯實行察舉制,社會最底層的人,很難出頭。而豪門大族,隨便就能弄一個官噹噹。袁紹就很早弄了一個縣長練練手。劉備為了擺脫底層地位,因為姓劉,便以皇叔自居。後來鎮壓黃巾起義,靠軍功漸漸有了點人生機遇,有了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等官職。其實這些官職,還是拜曹操所賜。要不是曹操引見,劉備也見不到皇帝,也封不了那許多官。劉備自報這些官職,其實是想向諸葛亮表明,他出身是高貴的,不是一般草民。

    劉備想請出諸葛亮,第一想法,是想試探試探諸葛亮,這些官職對他有沒有誘惑力。結果不但對諸葛亮沒誘惑力,就連一錢不名的小童子也沒有放在眼裡。所以他後來的策略,改為靠真誠打動人。終獲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蝴蝶蘭的根鬚有的紮在土裡面有的在外面什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