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怪誕說

    根據原始史料,紂王這個人其實還不錯~~~

    帝辛,名受,後世人稱殷紂王、商紂王。

    在亡國之前,他一直在努力的派兵伐東夷,還打了些勝仗。

    有人認為他這麼做很沒有頭腦。

    東夷和商對比,是不是一盤散沙不清楚,但是處於防禦態勢;反過來另外一邊的周,已經既滅了崇侯虎,又率領盟軍跑到黃河上觀兵了,威脅力顯然要遠遠大於東夷了,為什麼商紂王還要把主力部隊派去東征呢?

    而且從戰術上,紂王也不明智。

    明明他的部隊是軍心不穩的奴隸,就算多,也不見得是周軍的對手,這種情況下,他為什麼不採取守勢呢?熬一段時間以後他的東征部隊就可以回來救他。

    牧野之戰這種野戰,怎麼來說都是不明智的選擇。

    而且就算牧野輸掉了,周軍也不見得就包圍了商都,紂王就算不能北遁,也可以往東跑,何苦自焚呢。

    所以,根據現存的歷史材料,對紂王的戰略和戰術上的做法覺得不解。

    殷商打東夷是殷商的持續國策,這一任務在西周滅商以後依然在繼續,姜太公,周公被分封在齊魯地足見重要性。

    如果要對比,可以參考隋朝打高句麗,唐朝立國後幾代皇帝依然要持續不斷的打高句麗。那時的可征服空間還足夠大,不比後來朝代生存空間都瓜分完了,避硬打軟也是合理的策略。

    周滅商屬於偷襲,紂王不見得預先掌握情況。

    周人佈置好了中西部的方國,他卻沒有處理好周圍方國。

    何況這事也不是紂王一個人說了就算的,如果和周打,周人物質上較落後但團結好戰,商打贏了也撈不到好處,殷商貴族不見得樂意。

    而且根據紂王本人勇猛善戰的特點,不排除他沒把周軍放在眼裡,而選擇帶著奴隸軍隊進行會戰。

    另外,奴隸軍隊具體怎麼樣,是不是烏合之眾,現在無法考證。

    畢竟類似的情況下秦二世發驪山刑徒組成的軍隊戰鬥力也不錯。

    據記載紂王與兩位王婦(其中一個可能是妲己)自殺,被武王砍了屍體的腦袋示眾。

    但是自殺還是他殺都無法考證。

    商代末期統治階級內部是否出了問題也無法考證,但是紂王滅亡的時候商人仍有很強的實力是肯定的。

    天大的誤會

    田獵巡狩

    帝辛好田獵,這是學者已經證明的。

    好多人以為這是娛樂專案,其實不是。

    田獵是軍事演習,要擺戰陣的。

    而巡狩是在王都以外的方國進行的軍演,起到軍事威懾力的作用。

    這兩者和玩是八杆子也打不到一處的。

    之前說他伐東夷是打著去玩著回來的,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他是先到邊疆的邦國,和當地的軍隊會合,打仗,或者在某些重要軍事據點進行演習,視察,這樣一路走下來的,出發和返回的路線都不一樣,等於兜了一大圈,那會交通不方便,這麼一來一回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一年,比如帝辛十年伐東夷,一次去了兩百多天,讓你出差兩百多天試試什麼概念,帝辛其實很累的,而且他在返程的時候反而出現了去程沒有的急行軍,去程比返程長,可見根本不是玩著回去的。

    酒池肉林

    鹿臺是什麼?皇室高階娛樂場所?酒池肉林是它的配套設施?

    這簡直是天下最可笑的誤會。

    鹿字是誤抄,正確的寫法是廩,廩臺,是指代商的建築裡一種沒有屋頂的高臺,作用是儲藏重要物資,即今日的倉庫。

    既然鹿臺是假,酒池肉林便不可能為真,此謠言可止矣

    生性酗酒

    這個已經有人提,但我要更進一步補充,酗酒這點是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平反的。

    首先明確酗酒這一點不是針對帝辛個人,而是針對商人全體,主要是貴族階級。

    商人好酒,周人好食這是後世眾所周知的。

    其實帝辛本人喜歡不喜歡喝酒,史書沒提,卜辭也沒有說。

    其次商代的釀酒也不是那麼發達,他們所謂的酒不過是一種米做的飲料,酒精度數很低退一步說,就算帝辛愛喝酒又如何?今人沒有個領導喝可樂上癮的?

    其實周人提酗酒一點,最初指責的應該不是喝得罪薰燻這種醜態,而是不勤儉節約,前面說了酒是糧食做的,屬於高階食品,平民吃那麼差你貴族吃這麼好,這是有爭議的,尤其在國家出現災害的時候。

    還有一點淫亂,我覺得根本不值一提,前面已經說,帝辛顧著改革,顧著打仗,哪裡有時間淫亂。

    總的來說,古代說帝辛生活驕奢,驕奢在哪裡,沒有具體的事實,不過是漫天飛舞的謠言而已,唯一可以成立的一點是帝辛作為商的王,作為貴族階級最頂端的存在,被代表了。而最諷刺的地方也在此:他與他代表的腐敗的貴族階級,竟還是對立關係的。

    周滅商其實經歷過長期苦戰,周人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小邦克大國。

    周人在滅商前後一直都自稱“小邦周”,可見當時人公認商是很強大的。

    牧野之戰極其慘烈,以致流血漂杵,在紂王自殺當天就有增援的商軍出現被周軍擊敗,更別說後來還有武庚叛亂、周公東征三年苦戰。

    由於周滅商後商族實力還尚強,局勢比較動盪,周武王不敢留守朝歌,設定三監看守商族餘部,返回宗周,周武王死後,商朝的餘部都有很強的戰鬥力,直到周公東征之後,把一堆殖民軍事國家遷徙到了東部,周朝才真正具有統轄全國的實力了。

  • 2 # 良人一品

    現在很多網友都在為商紂王辯護。覺得商紂王不是一個昏君,他的亡國,是被後世,尤其是被西周抹黑的結果。他本人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君王,尤其在開疆拓土上,做出了重大的歷史功績。他的失國,只不過被西周趁虛而入偷襲得逞。

    (商紂王)

    說西周抹黑商紂王,是因為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周武王討伐的理由有四點:一是聽信婦言,二是不祭祀祖宗,三是不信任親族,四是招誘四方奴隸。

    說後世抹黑紂王,主要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為了宣傳西周的正統性,美化西周的各種綱常法紀。所以特別強調紂王無道才引得西周動兵。儒家學派對紂王的批判是漸進的。孔子沒有說過紂王的不是,但他多次讚美周文王周武王。孟子就旗幟鮮明說紂王不是,說周武王伐紂不是犯上作亂,是以有道伐無道。然後,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又對這個意思進行了加強。

    說紂王雄才大略,開疆拓土,是因為紂王兩次討伐東夷,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奴隸。土地面積擴大了一倍,幾乎把整個東夷給滅了。

    雖然很多人為紂王叫屈,但是紂王還是成了亡國之君,商朝還是滅亡了。

    那麼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是國家破敗不堪,人民困頓艱難造成國家滅亡,我反而覺得這與末代帝王關係不大,因為這是時勢所然,不是他能夠控制的。如果這個國家本來欣欣向榮人民生活幸福,最後卻滅國了,那就一定是君王的責任。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商朝的滅國,商紂王有推卸不掉的責任。他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給搞掉了,他還不是昏君是什麼?

    那麼,商紂王作為一個昏君,他昏在哪裡呢?

    第一點,他處理不好國際關係。商朝一直在和周邊的國家與部落發動戰爭,這是事實。而且在和周邊的部落和國家打仗過程中,可以獲取大量的奴隸和土地,壯大農業生產,這也是事實。

    但是,在商朝前期,主要是一種反擊的方式。就是說,當受到周邊部落入侵的時候,才進行自衛反擊。如果你經常主動挑起戰爭,像商紂王這樣,兩次對在當時來說非常強大的東夷部落發動滅絕式戰爭,那勢必會造成周圍部落的極大恐慌。大家自然要聯合起來反對你。這就是地緣政治。你不能一味強勢,你得懷柔,又打又拍,只有這樣才能處理好國際關係。

    第二點,紂王處理不好和諸侯王之間的關係。紂王的胃口很大,他不但想獲得別國土地和奴隸,他還想掠奪諸侯王的土地的奴隸,周武王討伐他的理由之一“招誘四方奴隸”就是這個道理,他和九侯、鄂侯、西伯昌等等諸侯王發生矛盾,有的殺,有的關,其實就是想掠奪他們的土地和奴隸。

    孔子孟子為什麼歌頌西周的制度?因為西周是採用分封制,把土地都分給了諸侯,大家都有,也沒有去掠奪他們,和諸侯的關係也處理得很好,所以周天子一直受到尊重。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天子的形象才嚴重下降。不過,周幽王也就戲弄一下,他沒有掠奪過諸侯的土地和奴隸。

    (周武王分封時的地圖)

    第三點,紂王處理不好和親屬的關係。比干、箕子、微子,被後世稱為“商末三賢”。這三個人是商王室的重要成員,也是朝中的重要大臣。不管他們的賢明,是被後世過度美化還是其他,總之,商紂王和王室成員關係不好。

    他處理不好的原因,是他自以為是,為所欲為。要知道,那時候的君王,和後世的皇帝有根本的區別,那時候是比較民主的,君王要是獨斷專行,肯定不行。而商紂王想繞過所有王室成員,獨斷專行,因此,所有的王室成員才會和他鬧僵。

    周武王說他不祭祀祖先,這也從另一側面表明了商紂王的目空一切,唯我獨尊。

    第四點,他處理不好和百姓的關係。牧野之戰,老百姓都反戈,幫助周武王討伐他,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有人會說,這是西周宣傳得好,煽動了老百姓。但是,如果你本身沒有問題,老百姓會聽從別人的煽動嗎?

    又有人會說,牧野之戰中,反叛的主要是抓回來的東夷奴隸。那麼請問,奴隸既然已經抓回來了,是不是你的老百姓?就算還不是,當你把奴隸抓回來,在井田裡生產的時候,你可不能只給他們戴上腳鐐,你得想辦法把他們變成你的老百姓,讓他們親附你啊!

    至於什麼“酒池肉林”,什麼“北里之舞”,什麼“寵幸妲己”,有也好,沒有也好,都是沒啥關係的。只上面四個關係處理不好,紂王還不是昏君嗎?

  • 3 # 尋找不答應

    紂王的亡國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我個人認為,他的亡國在於沒有處理好內憂外患這個問題!

    一、紂王的內部是很不穩的!

    殺了比干,貶了商容,甚至是變法不用貴戚舊臣,這些導致中央內部不穩的事都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中央對地方控制太弱!商朝實質上就是一個邦聯政府,地方諸侯有軍政、財稅、人事大權,中央管不了他們,他們也有力量來反叛中央。特別是西周這個諸侯國一直在積蓄力量,拉攏周邊小諸侯國,時刻準備叛變!紂王在沒有消除內部隱患的前提下就開始對外戰爭,為他的亡國埋下禍根!

    二、外患多,急於求成!

    紂王的憂患意識和擴張慾望是很強的!在商朝的周邊,有很多外族或是說部落,最大的有東夷、鬼方、西羌和南方九苗。紂王不喜歡外族對自己有威脅,所以就開打!開打的結果就是敵人基本被滅,商朝疆域擴大,像現今的晉、魯、鄂、甘、陝、蘇、浙等七省的部分土地,以及長江流域和淮河部分都是紂王打下的!他頻繁外戰的後患就是不僅給民眾帶來生活壓力,還造成內部空虛,軍隊被羈絆在外,給別人偷襲的機會。

    等到和西周打戰時,就只能用奴隸了。這些奴隸大部分都是紂王戰爭繳獲的,沒戰鬥經驗,對商朝是有仇恨的,所以就倒戈了!不得不說,紂王的俘虜政策也是做得不好。

    三、總結

    按紂王的實力,單獨解決內憂或是外患的話,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內憂外患加在一起就有壓力了!在中國的歷史上,因沒處理好內憂和外患的問題而亡國的,最著名的還有隋朝和明朝。

  • 4 # 北明笙

    殷商經帝辛統治滅亡,四百三十八年的王圖之業毀於一旦絕不是因為犯了低階錯誤這麼簡單的。

    其實不外乎這幾點:

    1、帝辛急功近利,他的政策有不少都忽略了自然規律,一味地求成,在國家被周聯軍圍攻危如累卵的時候仍未撤回徵東夷的軍隊,仍希望獲得攻滅東夷的功勳,低估了周朝聯軍的巨大威脅。

    2、決策失誤,這可以說是壓倒殷商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周聯軍猛攻朝歌時未使用進攻東夷的精銳部隊,而是臨時徵集大量奴隸充軍,奴隸軍團不滿殷商統治紛紛倒戈,給了殷商致命一擊。

    3、生活驕奢喪失民心,帝辛任用小人費仲、尤渾二人,不聽比干等賢臣的勸告,打造酒池肉林醉心享受。

    4、政策缺陷,殷商統治者有敬鬼神重祭祀的傳統,相對於後來的周王朝較為輕人事,不能充分的瞭解民意而寄希望於透過豐厚的祭祀延長國祚,這使得殷商政策不斷偏離。

    是多種因素重疊最終造成殷商積重難返,走向了滅亡,絕不是因為帝辛單純的低階錯誤造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邊瑞香有花苞了,怎麼做能讓它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