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揚解資訊
-
2 # 子彈跳動
1胎兒透過臍帶吸收母體營養,出身時剪斷後就沒用了
2人的內臟可以透過肚臍獲得部分的氧氣,如果你用膠帶把肚臍貼上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
3 # 蚊知
肚臍的出現,在生命進化過程中的意義十分重大,肚臍意味著臍帶,意味著胎盤。沒有肚臍的產生,也就沒有胎盤哺乳動物,跟別說是人類了。
曾經動物們從海洋剛上岸時,它們習慣只是簡單地將卵排在與海水接壤的地帶,因為這裡一方面比較潮溼和水裡的環境差別類似。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物開始上岸,海灘就變的異常擁擠。不得已,有些生命就不得不去跑到偏遠的地方產卵。於是漸漸,產卵地越來越離海洋遠,而卵的外圍慢慢包上了堅硬的外殼。爬行動物這才真正與魚區別開。
而從體外孵化到體內孵化的過程,卻又是另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剛開始生物並沒有想過要在體內孵化,一切都是在隨大流而已。在有競爭的地方,就有點貓鼠遊戲。當大部分的爬行類只是簡單的產卵時,竊卵的小偷早已潛伏在周圍。曾經這種方式廣為流行,每隻動物一方面產下卵,可能另一方面又是另一種物種的竊卵賊。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在乎,反正大家拼命生就可以了。那時真的是當著你的臉產卵,甚至把卵產在你家裡,真是不能忍!
但是,這種廣撒網不求質量的方式,最終還是在沒能經受住考驗。畢竟,當你產下幾十顆卵就能存活一大半,你還有比較花那麼多精力產上千顆嗎?於是,“優生優育”成了生物的選擇。
但是,對於那些喜歡只將卵全排在一塊的物種來說,這下就麻煩大了,因為偷盜者往往喜歡一網打盡,毛都不剩。雖然這種行徑非常卑劣,但是也無可奈何。你無非有兩種選擇:1.哪都不去看住自己的卵。2.或者外出時把卵隱蔽好。
於是,生物們各顯其能,有的物種在孵化之前拼命地飽餐一頓,然後在孵化期什麼都不吃,就一動不動等待卵的孵化。有的物種開始演變出夫妻制,每次只外出一個,一個看住卵,一個出去覓食。還有物種,很乾脆簡單,把卵深埋在土裡或洞穴中,然後就一溜煙走了。
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有其巨大的劣勢,比如一動不動等待孵化的物種,可能剛開始還可以保護自己的卵,但是到了孵化後期,體力的急劇下降就難免了,而且甚至自己都有可能成為捕獵物件。而夫妻制,確實比第一種情況要高效的多,但是,它還是有個致命的缺點:只要捕食者找到排卵地點就可以一網打盡!而那種把卵埋起來就一溜煙跑了的傢伙,自然後代的存活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當競爭越來越激烈,你就不得不絞盡腦汁生存下去。而就像在戰場上一樣,待著不動計程車兵只能成為活靶子,而四處遊走的存活的機率就高很多了。
於是,怪胎出現了。它思考能不能攜帶著卵四處跑呢?它們嘗試將卵離開身體的時間一天天推遲,同時卵只要出來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孵化出殼。於是,曾經被放在巢裡的卵,被母體以另一種形式攜帶在體內。一方面母體可以四處覓食,另一方面不用坐以待斃。
隨著時間不斷地延長,曾經堅硬地卵殼變的多餘,卵殼下的組織開始與母體慢慢融合,最終長在了一起,這就是胎盤。而透過胎盤伸出的長長的生命線是為臍帶,它是孕育生命的橋樑,也是生命開始的地方!
-
4 # 狗蛋視界
進化的三大產物:適應器、副產品和隨機影響
適應器,如臍帶;副產品;如肚臍眼;隨機影響,如特殊形狀的肚臍眼
肚臍眼,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肚臍眼對人類的生存和繁殖有幫助。但是肚臍眼是一種適應器的副產品。這種適應器就是臍帶,它負責為胎盤的發育提供必備營養。
回覆列表
聽說,在現代社會,學術一方面老死不相往來,專業細得一個同行聽不懂另一個同行的話;一方面又風馬牛太相及,不斷有雜交理論新品種出現,經濟學+心理學就是新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就是社會心理學。
話說在20年前,曾經還有一樁大聯姻不能不提,進化論和心理學雜交出一門偉大的新學問——進化心理學。由於父母代——心理學,進化論——本身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理論,我們可以想象這種雜交新品種有多麼厲害。到底有多厲害呢?美國的進化心理學領軍人物D•M•巴斯教授專門寫了一本厚厚的書來隆重推介。
我用“雜交”這個詞,沒有任何的不恭敬,進化論本身對“雜交”就情有獨鍾(當年孟德爾就是研究豌豆雜交而揭開了遺傳的千古之謎)。而進化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進化的視角來理解人類心理。
我以前也聽說過進化論,還知道赫胥黎為捍衛進化論遭到恥笑。確實,進化論從呱呱墜地那時候起就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理論。達爾文第一次告訴驕傲自大的人類,我們和動物有共同的祖先。他還說進化是盲目的,沒有什麼偉大的意圖,人類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完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誰聽了這麼敗興的話會喜歡呢?然而,當初這種令人討厭的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卻成了香餑餑,大行其道。這不,一百多年過去了,這隻老蚌居然還能孕出新珠來。
那麼,這顆老蚌新珠新在何處呢?
按照巴斯教授書裡的說法,它是一種探索新領域的一種新正規化。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外行來說,我不想被這些令人生畏的術語把頭搞昏,我寧願把它看著一個新奇的故事——事實上,我正是抱著這種聽故事的好奇心讀完這本洋洋500頁的厚書的。
是的,所謂進化心理學,說淺顯一點,實際上是用進化的觀點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又很有意思的心理學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說的是:我們人類心理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的?許多有趣故事皆因這個主題而來。比如,人為什麼怕蛇?人為什麼喜歡風景?人高興為什麼要笑?人緊張為什麼出汗?女人為什麼挑剔配偶?男人為什麼喜歡妻妾成群?總之,諸如生存、繁殖,特別是愛情、擇偶、親屬、友誼、母性、性行為……這些事,它可以回答出十萬個為什麼。更新奇的是,以前這些領域人跡罕至,至多隻有探頭探腦得來的訊息。現在,有了進化心理學,一切都有了答案。
這個答案就是,適應器理論,它是進化心理學的核心論點。
適應器,用科學的話來說,是一種進化而來的、透過遺傳獲得的、穩定發展起來的、具有特殊目的的人類心理特性。這話聽起來有點費勁,但意思不難懂。記住下列三個關鍵詞就大差不差了。一個是進化。人類智慧、心理機制、行為模式……所有人類心理都是進化來的。一個是適應。人類心理機制是為解決某個特定問題而設計出來的適應器。還有一個是,生存與繁殖。適應器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解決遠古人類的生存與繁殖。例如發燒、嘔吐都是適應器。在遠古時代,人類經常會吃到有毒食物,那些遇到毒物就嘔吐的人就存活下來了,那些不會嘔吐的人就會吃下毒物而一命嗚呼,因此,經過長期進化,嘔吐就成為人類的的生存本能被遺傳下來了。我們都是會嘔吐的古人的後代。所以,巴斯說:“所有動物(包括人類)的本性都是由一大批適應器所組成的”。
按照巴教授的描繪,我們就像一個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身(心理)上攜帶著許多適應器(這都是進化的賞賜),以便我們根據不同情況使用。看見毒蛇,我們是一種心理——肌肉緊張,準備逃跑;看見美女,我們又是一種心理——兩眼放光,準備下手。由於進化,大多數心理機制已成為本能,我們自己根本意識不到。比如,我就絕對想不起來自己看見美女那麼心潮起伏,原來是為了繁殖。但進化心理學家分析得活靈活現,還出你孃家來,不由你不信。
一個偉大的理論必須要有非凡的解釋力。從這一點上說,適應器理論確實堪稱偉大。這是這個理論,或者說這個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從人為什麼喜歡大草原到人為什麼會死,幾乎沒有它不能解釋的事情。我們不妨來看一個例子。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挑剔配偶?因為女人養育子女的成本太大,月經、懷孕、哺乳都是一個人扛,過高的成本不允許她們像男人那麼隨隨便便。因此,那些不挑剔的遠古女性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因為更善於選擇的女性才擁有更多的後代——用巴斯的原話就是:“進化更親睞那些擇偶挑剔的女性”。還有,為什麼男性都喜歡妻妾成群?巴斯也列舉了五大理由,讀者有興趣自己去看。
它還能解釋反例。既然一切都與繁殖有關,為什麼人類進化出利他行為?為什麼壞人也子孫滿堂呢?根據進化論,這也是有緣由的。進化是沒有大目標的,並不一定向著至善;壞人之所以沒有斷子絕孫,那是因為古代有兩類男人繁殖的後代最多,一種是戰場上的悍將,一種是上不了戰場的懦夫。前者吸引力大,女性都喜歡;後者呆在家裡,接觸女性多,女性雖然不喜歡但總比沒有男人好。這樣一來,懦夫和悍將都有差不多的後代,而懦夫的後代當然天生頑劣。
這些解釋確實不同凡響。據我所知,傳統的心理學只告訴我們人類心理是怎樣的,而不說它是怎麼來的。而進化心理學恰恰填補了這個空白。
但我們要注意,進化心理學講究的是追本溯源,是說起源,不是說現狀。事實上,人類進化而來的許多本能已經不適應形勢了。遠古的祖先喜歡細腰寬臀的女人,是為了繁殖更多的後代,現在的人還喜歡就沒道理了,但我們偏偏還是很喜歡。大草原的祖先怕蛇,我們如今不需要怕蛇了,我們應該怕汽車、怕電插座,但進化形成的心理決定了我們看到蛇還是會渾身哆嗦。進化心理學著重要說明的是,人類的心理機制、行為模式是如何的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不是解釋我們現在為什麼還這麼做。
故事從頭說起有好處(顯得句句有來歷)也有缺點。由於年久代遠,早已死無對證,我們聽故事的人自然會問:這靠得住嗎?
巴斯說,絕對靠得住。
怕我們不相信,巴教授在書裡特意寫了兩章,介紹他們科學的檢驗方法。他們的方法大致是這樣的:如果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人類對某一情況都有相同、相似的反應,那麼,它不可能是偶然的,必然是經過設計的。比如,幾乎所有的人都怕蛇,那麼怕蛇必然是進化而來的本能。還有,人類學家也發現,人類男女調情的手法都差不多,這肯定也是進化、遺傳來的,和文化、習俗關係不大。
儘管巴斯言之鑿鑿,人家看上去還是像推測。科學理論都始於推測、假設,這並沒有錯。達爾文起先也是假設,不過他有許多標本、化石,但巴斯教授沒有,他們無法找到一塊化石,指著說:這就是“適應器”。他們也無法像傳統的心理學家那樣做各種古怪的實驗。這是進化心理學的軟肋,常常受到人們的指指點點。進化曾經的偉大作用,大家都同意;大家不清楚的是:進化而來的本能在多大程度影響著現在的我們?雖然,不能說進化心理學者都是決定論、宿命論,但他們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確實語焉不詳,話沒說清楚。
也許,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解釋力強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太能解釋了!太能解釋了,就容易過頭。為什麼在動物界(包括人類)女性要比男性更多承擔撫育子女的任務。進化心理學說,這是父子關係不確定造成的,母親比父親更容易確定誰是自己的親骨肉。但是不是還有別的理由呢?更可能是由於女性的生理的後果,畢竟是母親十月懷胎呀。還有,它把人類心理所有的根源歸結到生存與繁殖,也讓人覺得彆扭。怎麼能把戀愛說成是為了增加性交機會,是繁殖基因在起作用呢?
關於進化心理學,雖很有一些風言風語,但這仍不失是一個新奇的故事。聽一個故事總是要有所啟發的。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心理機制絕不是“最佳設計”。適應器是最經濟適用的,但不是萬能的、最好的,而且,進化還有副產品。肚臍是適應器,肚臍眼是副產品,不規則的肚臍眼是噪音——垃圾。
所以,進化心理學對人類的心理比較悲觀,他們覺得人類的認知充滿錯誤。正如我們的大拇指並不是進化出來發簡訊息的一樣,我們的思維也不是為了解決現代問題的,雖然起作用,但有時候又讓人顯得愚蠢。看到危險,會出汗,血壓升高,這在遠古是為了逃跑,現在就顯得多餘。
我在這裡擅自把這個理論說成一個故事,巴斯教授一定不會高興的;不管有什麼風言風語,他們可是雄心萬丈!他們不僅僅滿足於為心理學提供一個進化的視角,而是要“在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下對現有的心理學進行綜合”——巴斯最後一章的標題就是:“走向統一的心理學”。在這一章中,他打了一個很誇張的比喻,說,如果有一個火星人來到地球,打算了解一下,人類的“心理學”是個啥玩意兒,他將一頭霧水,因為地球上的心理學實在太繁雜了!有認知的、發展的、人格的、文化的……各種心理學。不過,假如火星人直接找到進化心理學教授(比如巴斯),事情就簡單多了,因為“進化心理學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元理論”——呵呵,“統一事業”很激動人心,但是,我這個外行都為之捏著一把汗:它做得到麼?鑑於進化論從一開始就曾被濫用(大家還記得赫胥黎吧?),我們還是謹慎一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