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像攝影師Ma

    對於攝影來說,畫素高,肯定是好的,同時對鏡頭和技能也是離不開的。

    1商業廣告攝影。畫素越好,對於放大的照片就越清晰。更容易體現放大的海報的細節。給人帶來的觀感更突出。

    2人像攝影。對於畫素高的器材也是愛不釋手的。因為高畫素,更能表現人物的情緒,和部分的細節處理。同時人像攝影的照片也需要放大。

    3風光攝影師。拍攝風光的時候,高畫素可以展現每處風景的獨特。細節。

    4人文紀實。動物攝影。和攝影新聞攝影,美食攝影。高畫素都可以去完美的刻畫。細節,細節的突出。同時攝影師也都喜歡熱愛高畫素的器材。

    5畫素越好的器材。不僅能表現器材的效能,更能體現一個攝影的拍攝出來的畫面視覺傳達的效果。

  • 2 # 青原行思

    從靜態照片的角度,當然是感測器尺寸越大越好了。一是畫素可以做的很大,更適合商業用途;二是動態範圍可以做得很大,譬如,這次是16bit的RAW,畫質更好。富士這種相機就如同膠片時期的617,是職業風光攝影師首選。還有,富士在釋出會上特意放了一臺六軸無人機,可以意圖很明顯。這麼大畫素的相機,在空中拍風景,可以想象會有多麼大的衝擊力,如果再拼接一下,呵呵!

  • 3 # 從耗子胖成豬

    簡單說說我的觀點:

    1、畫素並不是越高越好,只有當拍攝的光照條件、匹配的鏡頭解析度與相機的CMOS感測器相匹配的情況下,高畫素才能體現出“高解析度”的優勢。

    否則就好像目前主流手機吹噓的4000萬畫素、4800萬畫素一樣,放大100%都是糊的,實際的有效畫素估計只有400萬~600萬左右。例如下圖是佳能2400萬畫素的M50與4000萬畫素的華為P20pro對比,可以看到P20pro的畫素雖然更高,但細節反而不如低畫素的佳能M50微單相機。

    同樣的道理,富士的GFX100s是目前富士的旗艦產品,它採用索尼44mm×33mm規格的CMOS感測器,畫素為1億,摺合135全畫幅的畫素密度約6000萬。這已經超過了目前135系統裡面畫素最高的5Ds系列(畫素密度),與半畫幅2400萬畫素的產品接近。

    如此高的畫素密度,如此大的感測器畫幅,對鏡頭的要求自然是相當高的,富士目前GFX系列的鏡頭產品是否有能力滿足1億畫素的解析度需求,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待觀察的。

    2、即便鏡頭滿足高解析度的需求,高畫素設計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同樣規格(尺寸)的CMOS感測器上,畫素數越高,意味著單畫素的尺寸面積會越小。而單畫素的尺寸面積越小,則意味著單個畫素接收的“光資訊”、“最大電容容量”都會相應受限制。

    所以,一把的講,相同的感測器面積,畫素越高,細節越好,但色彩準確度、高感效能、微反差方面會相應有所犧牲。

    佳能5060萬畫素的5Ds系列便在市場上受到冷遇,索尼4200萬畫素的a7r2、a7r3目前的銷售情況也遠不如2400萬畫素的a7m3系列,其中固然有價格的因素,但不可忽略的就是高畫素的色彩缺陷、處理速度緩慢、電腦要求高之類的缺點也阻止了使用者的購買需求。

    3、富士GFX100s只是眾多相機產品中的一款,而且價格高昂,在眾多的攝影器材中,它只能算是一款高畫質棚拍機的典型代表。並不意味著它適合所有的攝影場景,也不能代表廣大的攝影市場,更談不上“對於攝影而言,畫素越高越好”。

    例如2010年的Seitz推出的6x17Digital相機就具有1億6千萬畫素,然而你見過誰用它了嗎?

    其次,在富士GFX100s之前,飛思的IQ3100、哈蘇的H6D-400c之類的產品,也同樣達到了1億畫素。所以,其實畫素超過1億的相機產品早就有了,但它們從來都不是攝影主流,也對攝影的發展影響微乎其微。

    最後的總結:

    1、畫幅一定的情況下,畫素數的高低是一個“度”的問題,高了影響色彩、高感,低了影響解析度,目前主要的相機cmos感測器生產商索尼與佳能都在不斷的調節這個資料,使之綜合性能最佳化,更符合市場需求。

    2、隨著CMOS的製造工藝、技術的不斷髮展,(特定畫幅)的“最佳”畫素值會不斷的攀升,但它也同樣會受到物理制約。(例如鏡頭的光學衍射影響,紅光的波長限制等等)

    3、GFX100S設定1億畫素的很大原因是因為索尼在下一代中畫幅感測器上只推出了兩個規格。3.4英寸是1億畫素,4.2英寸是1.5億畫素。富士沒有能力製造cmos,索尼給什麼,它們就只能用什麼。所以1億畫素對於GFX100s而言,也未必是最佳的結果。

    以它目前的這種畫素密度,鏡頭光圈收縮到f/8.0都會有明顯的衍射干擾。在室內棚拍的題材上,它究竟對比GFX50s有多大的解析度優勢,還是值得懷疑的!

  • 4 # 大鬍子尹恆

    1. 畫素越高,不能代表越有用。這主要還是針對具體的使用人群來看。絕大部分攝影愛好者甚至是攝影師不需要用到GFX100這一型別的中畫幅相機,它的推出雖然把1億畫素的中畫幅相機拉到了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區間,但仍然很昂貴,它的使用人群應該是商業攝影師,當然還有頂級發燒友。

    2.每個畫幅都有它的極限,所以成像品質最後還是要靠時間和作品來證明。我是一名商業攝影師,我使用的富士的GFX50S。憑心而論,它能勝任我的產品和人像攝影,到目前為止,5000畫素對我來說已經相當足夠了。富士龍鏡頭的素質相當高,這幾隻鏡頭據說也完全匹配1億畫素。

    3.要處理上億畫素的圖片,對後期的軟硬體,以及儲存和讀寫裝置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它會產生一系列連鎖的消費,而且不低。

    4.這款相機的推出,其實總的來說是好事,讓人們多了一個選擇。並且我也比較看好富士的技術。當你真的具備這個經濟實力,且拍出的片子會產生成正比的價值回報的時候,那麼就是好的。

  • 5 # 光線攝影學院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拍攝題材,不同的用圖看圖方式,對於畫素的要求都是各有不同的了。最近富士GFX100的問世,引發了很多爭論,我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富士GFX100,確實可以激發很多新的影像運用

    富士GFX100的影像感測器大小

    在膠片時代,萊卡相機其實不是高畫質的代名詞,高畫質的代名詞是哈蘇

    一、萊卡相機的問世,主要是為了追求抓拍記錄,而不是為了高成像質量

    很多人對於萊卡相機有一種誤會,誤以為萊卡相機的問世,就是為了提高成像質量。

    其實不是這樣的。萊卡相機問世的時候,世界上主要以大畫幅和中畫幅為主的了。

    真正追求成像質量的人,都會首選中畫幅相機。

    二、在整個膠片攝影的時代,追求成像質量的人,都不會首選萊卡35mm膠捲

    在二十年前,開設一個影樓,拍攝婚紗照,最起碼你也要買個前蘇聯的基輔相機,或者瑪米亞相機,稍微有錢的會賣祿萊和哈蘇。

    如果沒有中畫幅相機,35mm膠片是無法放大到高畫質晰度的42-52寸照片的了。

    三、但是,很顯然,在膠片時代的後面50年,萊卡所倡導的35mm膠捲是主流

    35mm膠捲,大概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不到1000萬畫素吧。

    四、中畫幅膠片,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不到5000萬畫素左右吧

    雖然現在的掃描器可以用幾億畫素的精度來掃描中畫幅膠片,但是沒有實際意義。

    因為中畫幅膠片,其實最多也就是提供5000萬畫素的細節而已。

    五、大畫幅膠片,大概可以提供相當於約1億畫素的精度

    六、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用的35mm膠捲底片大小的尼康D850,索尼A7R3

    其實和以前的中畫幅膠片差不多的了。

    我們用尼康D850拍攝的風景大片,用愛普生微噴打印出52英寸,細節是非常清晰的。

    但是,你會發現,中畫幅膠片,如果直接洗印52英寸照片,其實還不如尼康D850。

    如果用掃描器掃描中畫幅膠片,然後再用愛普生微噴列印52英寸,經過精心的數字化處理,中畫幅膠片和尼康D850也就是差不多吧。

    七、也就是說,5000萬畫素,其實是一個坎,代表了我們日常最頂級的水平

    a,在膠片時代,頂級的哈蘇中畫幅相機配合蔡司鏡頭,大概就是這個水平了,可以滿足專業要求,大多數商業攝影,都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b,在數碼時代,4000多萬畫素的尼康D850索尼A7R3,這些機器,已經代表了我們日常使用照片,看照片的,最常用的高精度場合了。

    八、也就是說,之前富士中畫幅數碼微單,只有5000萬畫素的時候,其實和尼康D850拉不開什麼差距的了。

    九、但是,這一次,1億畫素的富士中畫幅微單問世,確實和尼康D850拉開了差距。

    十,1億畫素究竟有何用處呢?

    1,前面說了,中畫幅膠片相機以及尼康D850,已經滿足了我們日常可以接觸到的大多數專業高精度應用的需要了。

    2,所以,真正需要1億畫素的運用,其實並不多的了。

    3,但是,如果真的需要1億畫素的運用,那麼,1億畫素還是有用的。

    4,參考4k電視機的說法,在30英寸以下,4k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了。

    5,參考8k電視機的說法,在52英寸以下,8k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了。

    6,對於50英寸以下的顯示器、電視機、印表機,1億畫素確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7,對於100英寸或者更大的高精度列印來說,1億畫素是有意義的。

    最後,在沒有4k,8k或者1億畫素的時候,很多應用方式或者用途,都是之前所預料不到的了。

    現在有了1億畫素,也可以激發很多新的應用方式。

  • 6 # 使用者6317220047

    這個問題就不要再問了。

    昨天看了一篇所謂飛思1.5億後背的萬字深度測評。結果發現只不過是廣告的翻版。寫者根本不懂相機。

    我說說:

    1. 感測器是有有限解析度的,感測器解析度就是畫素對(多少個一對畫素)/mm,可以計算出來

    2. 鏡頭是有無限解析度的,無法計算出來,但是有設計依據。比如:全幅機用30線對/mm這個數值來作為細節分辨能力的評價標準,用10線對/mm這個數值來作為輪廓分辨能力的評價標準

    3. 照片能拍攝到多麼清晰,最終由鏡頭的解析度和感測器的解析度疊加決定

    4. 鏡頭的解析度達到感測器解析度的50%是最佳組合。比如感測器是60畫素對/mm,那麼鏡頭解析度在30線對/mm很優秀的話,這個就是最佳組合。

    否則會出現干涉(摩爾紋)。感測器解析度高了(畫素多),低通濾鏡就可以退場。不是設計者有意讓低通退場,而是它自己自行退場的。

    5. 畫素在一定的面積內不斷分割(增多),而鏡頭沒有提升,不能讓照片變得清晰起來

    6. 設計鏡頭是針對某一個鏡頭方案的縮小方案。原理上,以一個標準鏡頭為例,其實全幅機/中畫幅機/半幅機/APS機的鏡頭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縮放一下。但是考慮到像場縮小後,單位面積照度的增加(你可以將鏡頭設想成一個光線壓縮器),實際上畫幅小的鏡頭,單位面積能量大,所以,像質會自然提升。也即是把一個針對全幅機設計的50mm優秀鏡頭縮小成半幅機用的25mm鏡頭時,解析度的標準由30線對/mm優秀,提升到60線對/mm優秀,是很正常的。結論是:解析度等效。

    一味追求畫素增加又分為兩種情況:

    1. 感測器面積不變,增加畫素。我稱為“分割”更多畫素。結論:有害!

    2. 感測器面積增大,來增加畫素。系統整體變大,鏡頭設計更加困難,散熱困難,系統成本大幅度增加,整體得不償失!

    昨天那篇文章中,飛思1.5億後背為什麼不行?為什麼還要在後期大費周章的糾正?你已經發現飛思不行了,你還要死吹。其實我這篇文章給到你最好的答案。系統變大後引起了系統性缺陷,尤其是鏡頭設計無法跟上導致的。

    照相機的系統本身存在著這個時代最佳的平衡點。

    在膠片時代,平衡點是135。

    在數碼時代,平衡點是M43。

    其他畫幅不是不好,而是隻能做做陪襯!

  • 7 # 蜀人好攝

    中畫幅哈蘇畫素早已上億,還可以疊加為5億。

    上億畫素沒啥不好,不過鏡頭還有後期裝置那可不是幾萬的事兒了。

    除了商業廣告攝影還有風光大溼家裡有礦的土豪等等,感覺這道大餐真不是我等的菜。

  • 8 # 七色泥

    並不是越高越高,單輪畫質,畫素高畫質會更好一點。但是,畫素越高,對焦,連拍,續航就會越吃力。當畫素達到千萬級的時候,在某些領域,對焦,連拍優先順序高於畫素。所以,並不是畫素越高越好。

  • 9 # 理44260526

    也不一定,那主要是看你喜歡拍什麼,如果你喜歡拍紀實類的,基本1200萬畫素就夠了,你要是商業攝影稍微高點,2500-3000萬畫素,當然了隨著感光元件越來越先進,畫素高那也是擋不住的事了!

  • 10 # 吳基指談

    畫素高一定是好事,不過對鏡頭、機身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畫素高的好處,不僅在於成片可用於更大尺寸的輸出要求,而且,讓作者有了後期剪裁的空間。

    但對於鏡頭,也需要能夠餵飽成像單元,同時相機的對焦、便攜性等也提出更高要求。普遍的情況是越高的畫素,其高感的成像質量就越差。要達到均衡的成像結果,必然會限制高畫素相機的使用。

    總體來說,隨著技術的發展,相機工業一定是在往更高的畫素去發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盟有辦法破解特朗普的汽車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