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這件事發生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源自於嘉靖年間的曾銑冤案,曾銑曾上書請求收復河套地區,卻最終被處斬。而這件事情表面上看似乎是關於是否收復河套的爭論,實際上是嚴嵩和夏言政治鬥爭的結果罷了。

    河套地區的重要性

    河套平原地區是指黃河“幾”字彎和其周邊流域,古語有言“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足見其富饒。不過除了水草豐美之外,河套地區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嘉靖年間,蒙古人已經盤踞河套地區很多年了,對陝西乃至整個北方的戰略防禦都構成了極大威脅,出河套地區向東可以直接進攻宣府大同,威脅京師安全;向西則可以襲擾延安、寧夏、甘肅等地,河套地區不收復,西北邊陲將永無寧日。

    當然,想要收復河套地區也極為不易,此處有黃河之險、群山之利,敵人可以利用地理優勢來阻擋明軍的進攻。迎兒,明孝宗、明武宗兩代皇帝均想收復河套地區,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曾銑案始末

    明朝嘉靖年間,曾銑出任陝西總督,總督陝西榆林的定邊、安邊、靖邊“三邊”事務,曾銑治軍嚴明,曾多次率兵抵禦俺答對邊關的襲擾。為了徹底解決邊患,曾銑於是制定了收復河套地區的計劃,並於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就此上書朝廷。

    當有位叫仇鸞的官員,任甘肅總兵,但之後因為阻撓軍務,被時任陝西總督的曾銑上書彈劾,最終被革職查問,而此人正是權臣嚴嵩一黨。

    夏言時任首輔,其繼室的父親蘇綱與曾銑關係很好,在曾銑上書請求收復河套之際,在夏言面前極力稱讚曾銑。加之起初嘉慶皇帝對此提議也比較贊成,因而夏言也對此表示贊同,並極力向皇帝推薦曾銑。

    當時權臣嚴嵩和首輔夏言之間的政治鬥爭極為激烈,於是在曾銑就收復河套的詳細計劃上奏朝廷後,嚴嵩一黨便以“財乏兵弱”為由,皆不望此事成行。加之當時恰好陝西澄城發生地震,嘉靖皇帝以為這是上天示警,於是態度大為轉變,不再支援收復河套。

    權臣嚴嵩見此情形,立即發動言官上書說收復河套乃是“輕啟邊釁”。同時示意尚在獄中的仇鸞,令其誣陷曾銑掩蓋敗績不報,剋扣軍餉鉅萬,派遣其子曾淳透過蘇綱賄賂首輔夏言,“交關為奸利”。

    邊將結交內閣大臣乃是大忌,嘉靖於是將曾淳和蘇綱下獄,對於曾銑更是親擬“當銑交接近侍律斬,妻子流兩千裡,即日行刑”的判決,最終將曾銑斬首,將其妻子流放兩千裡,並令言官逮捕夏言。

    夏言被捕後,嘉靖命廷臣議曾銑之罪,吏部、禮部、都御史等都上奏罪不可免。同年十月,夏言於鬧市被斬首,時年六十七歲。他的妻子蘇氏流放廣西,侄兒、時任主事的夏克承,侄孫、時任的尚寶丞夏朝慶,都被削職為民。

    自此之後,再無人敢議論收復河套這樣的事情,河套地區自此事後也再無收復之望。

  • 2 # 貓員外

    這個問題問得,沒投沒尾沒出處,還放了個朱元璋的畫像。莫名其妙。

    當時,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入據河套地區。嘉靖25年,也就是公元1546年,當時兵部侍郎曾銑負責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全是陝西那邊的軍事一把手。曾銑一邊加強邊關軍防,一邊往朝廷打報告,要求出兵幹蒙古人,收復河套地區。這個提議得到了首輔大臣夏言的大力支援。

    首輔大臣支援嘛,群臣也都紛紛表態“小朋友需要打一打屁股了。”嘉靖也頗為心動。這要是打贏了,收復失地,那是要進祖廟的大業績啊。

    但是這個時候出了件事情:陝西澄城出現了山崩,災情還很嚴重。

    那個時候的人,沒有馬列毛思想和唯物主義辯證觀武裝頭腦,迷信的很。嘉靖皇帝一下子整個人都不好了,覺得這是上天給他的警示。

    敏銳的嚴嵩立刻抓住了皇帝的心裡波動,他出手了。先是聯絡一群大臣上書,說打仗這事要慎重啊,“今逐套賊,師果有名乎?兵食果有餘,成功可必乎?一銑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乎”。真真都說到嘉靖皇帝心坎裡去了。

    然後嚴嵩舉報夏言勾結外臣曾銑,以“怨望訕上”罪殺夏言。

  • 3 # 歷史有妖氣

    河套,現在一般理解是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黃河流域,是整個黃河流域裡土地最肥沃的地區。

    其實,明朝的河套概念,其實面積更大。《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河套東至山西偏頭關,西至寧夏鎮,東西可二千里,南至邊牆,北至黃河,遠者八九百里,近者二三百里。”其面積之大,令人咂舌。

    河套本來是在明朝手裡,後來俺答汗歸順,遷移到河套,所以又被蔑稱為“套虜”。

    直到嘉靖年間,曾銑主張收復河套,曾的職務其實兵部侍郎、總督三邊軍務,即管理陝西定邊、安邊、靖邊防務,距離河套很近。

    他最牛的一次戰績是隻帶了數千軍馬,竟然阻擊了蒙古十萬騎兵,堪稱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他意識到河套的戰略地位,上奏摺建議出兵收復河套。

    而這時嘉靖皇帝專心修道,不願意被打擾,也怕花銀子。

    曾摸清了皇帝心理,寫道“中國不患無兵,而患不練兵。復套之費,不過宣大一年之費”。嚴嵩忌憚曾的威望,找了藉口把他下獄害死,並下令“敢言收復河套者,斬!”

    從此,再也沒能收復河套。

    真是可惜。

    如果當時收復河套,那麼就不用這麼多兵力放在宣府大同一線了,可以專心守衛遼東。

    也許大明就不會亡國!

  • 4 # 指動濟南

    “感言收復河套者,斬”。明朝大臣嘴裡的這句話,說的是一件千古奇冤,冤案的主角名叫曾銑。不過,說到底曾銑之死是緣自一場官鬥……

    1、曾銑上書嘉靖引來殺身之禍

    曾銑,是嘉靖八年的進士,曾巡按遼東,因功升職為大理寺丞,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又改為巡撫山西,不久升職為兵部侍郎。嘉靖二十五年,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又因功增加薪俸一級。史載,曾銑喜好功名,加之為回報嘉靖的知遇之恩,想有所作為。

    於是,曾銑把眼光投向河套地區。當時,河套地區被蒙古俺答部所佔,對中原威脅巨大,他向嘉靖上書,而這封上書也最終要了他的命。信的大意如下:

    蒙古俺答部佔據河套近百年,孝宗、武宗想收復而不能。俺答以河套為基地,擾亂侵擾中原。封疆大臣中無人對陛下說要收復河套,因為這是軍事重任,出現小閃失就會引發連鎖反應,禍及自身。我也知道此戰兇危,但枕戈汗馬,切齒痛心很久了。我私下謀劃著,趁秋天馬肥之機,懷強弓勁矢,對方聚兵進攻時,我們分散防守,讓他們暫時得逞。等冬天水枯時,馬無隔夜之糧,春寒陰雨時,土地乾燥,對方優勢漸弱,我們就佔優了。到那時,請讓我率精兵6萬、山東槍手2000人,在春夏交接時帶50天糧餉,水陸齊發,直搗敵人巢穴。炮火激盪,敵人肯定大敗。這是一勞永逸的辦法,也是萬世社稷所依賴的辦法。

    2、曾銑的上書最初得到嘉靖賞識

    曾銑寫得有理有據,對敵情分析十分到位。為增加份量,他逐條上奏8項建議,還與延綏、寧夏的大臣計劃西起定邊營、東至黃甫川修築1500裡邊牆禦敵。為此,他請求撥款金幣10萬,準備3年完工。奏章下到兵部後,兵部主事請求文武官吏商議此事。

    嘉靖看到書信後下詔:“賊據河套為患很久了,我日夜惦念,邊臣沒有人來分擔我的憂愁。曾銑倡導收復河套的提議很好,曾銑可與諸鎮大臣悉心研究方略,給予修邊費20萬兩。”要求10萬,給了20萬,曾銑信心大增,態度也更堅決。

    3、嚴嵩敏銳抓住嘉靖心理變化

    突然,嘉靖出具親筆詔書曉諭各大臣:“現在驅逐河套的逆賊,果真師出有名?糧草果真有餘,一定會成功嗎?一個曾銑何足道也,如果造成生民荼毒怎麼辦?”一時風向逆轉,大臣們不明所以。不過,有一個人挺明白皇帝的心思,這個人就是權臣嚴嵩。

    曾銑上書前,大臣夏言想借此事立功,就全力支援他。而嚴嵩與夏言有仇,則想借此事搞垮夏言。發現皇帝心理起了變化,馬上抓住機會說:“對曾銑一向褒獎,我都沒聽說過原因是什麼,他的功勞是什麼。”

    兵部尚書王以旗則見風使舵,把朝臣的意見再次上奏,全部推翻以前說法,聲稱河套不可能收復,所謂“感言收復河套者,斬”。嘉靖下令逮捕曾銑,讓王以旗接替他。雖然抓了曾銑,嘉靖最初並不想殺他。但是嚴嵩明白:官鬥不能留隱患!

    4、嚴嵩一計借力打力

    嚴嵩為置曾銑死地,又想起一個人來,此人是咸寧侯仇鸞。仇鸞在鎮守甘肅時因錯被曾銑彈劾過,逮捕問罪。而嚴嵩向來與仇鸞走得很近,於是他利用獄中的仇鸞借力打力。最終救了仇鸞,殺死曾銑和夏言。

    嚴嵩獲知曾銑的好友蘇綱,是夏言後妻的父親,蘇綱、曾銑、夏言之間來往密切。於是,他以獄中仇鸞的口氣上書,稱曾銑曾在邊關中戰敗,隱瞞不報,剋扣軍餉上萬兩,讓兒子曾淳和他的親信蘇綱賄賂上級。

    這些事全是沒有證據的,但嘉靖深信不疑,把曾淳、蘇綱下詔獄。隨後,法司把曾銑的罪過與邊帥失陷城寨之罪相提並論,依照法律,曾銑以交結近侍罪當斬,妻、子流放2000裡。曾銑死後,夏言也坐罪被斬,仇鸞則釋放出獄。

    5、嘉靖為何出爾反爾

    曾銑之死的過程非常蹊蹺,最初他的建言得到嘉靖贊成和賞識,後來風向突變,嚴嵩發難,抓住機會殺死了政敵。除了嚴嵩是嘉靖的信臣、嘉靖對嚴嵩的誣陷深信不疑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導致嘉靖突然轉變態度?

    後世分析認為原因有三:

    原因一:英宗因為受蠱惑,才有了土木堡之變,嚴嵩以此向嘉靖建言不要輕啟戰端,正中嘉靖下懷。

    原因二:嘉靖尊尚道教,一心修玄,20年不上朝,但仍能皇權獨攬,靠的就是在用人上“忽智忽愚”、“忽功忽罪”,讓群臣摸不清頭腦。

    原因三:嘉靖放任嚴嵩專權20年,是看透了內閣文臣所謂的風骨,不想給他們“青史留名”的機會。同時,他也看透了嚴嵩狡黠又媚上的特點,寧肯用一隻狗去看護自己的權杖。雖然檔次不高,但沒有任何風險。

    正是基於上述3個原因,嘉靖才突然變卦,聽信了“感言收復河套者,斬”,殺死了忠臣曾銑——好在歷史不會讓忠臣從此辱沒名聲:隆慶初年,曾銑被追贈兵部尚書,諡號“襄愍”;萬曆年間,還在陝西為曾銑建祠以示紀念。

  • 5 # 坐古談今

    對於這件事兒,談的主要是嘉靖二十五年到二十七年的“議復河套”事件。這一事件本來是平常的“國事建議”,結果變成嚴嵩藉機爭權殺害首輔的鬥爭。同時,也展現了“大禮議”後,明朝文武官員見風使舵的醜態。為日後海瑞罵朝臣“皆婦人也”提供了註腳。

    (1)嘉靖和嚴嵩緊密合作各取所需

    這件事兒充分展現了嘉靖皇帝剛愎自用、朝令夕改、果敢盲動的性格特點。嘉靖二十五,曾銑提出“收復河套”後,嘉靖對此大力支援。然而,在嘉靖二十七年正月突然改變態度,對曾銑大加批判。諸如說曾銑就比別人能耐之類的感性詞語。

    在此情況下,嚴嵩抓住時機對首輔夏言發動政治攻擊。

    一方面摘自己地責任:對支援曾銑的夏言說其專權,自己從來沒有說過支援曾銑的話。

    一方面又為嘉靖和群臣找面子兒:嘉靖之前支援曾銑的行為,被說成受了曾銑地矇蔽;群臣的兩次反轉醜態,被說成是因曾銑和夏言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假傳聖旨導致。頓時,群臣們有了大罵曾銑的由頭。

    起初,大部分官員反對曾銑的主張,一看皇帝支援曾銑變立刻轉而支援曾銑。現在嘉靖食言了,肯定也得轉而大罵曾銑呀。但畢竟之前自己支援過,如今嚴嵩這麼一說,眾人也就有了說辭。

    夏言

    (2)嘉靖為何轉變思想收復河套並殺掉夏言、曾銑

    有人認為是因為陝西澄城發生地震。然而,這次地震發生於嘉靖二十六年七月,同期,甘肅張掖還發生大規模沙塵暴。九月又發生山東洪澇災害。這三起都夠規模,否則不能進入《明實錄》。自然災害年年有,怎麼可能改變嘉靖帝的思考?

    嘉靖轉變思想主要源於對夏言的不滿,夏言性格比較直。更重要的是明朝的軍費問題。

    《明實錄》上幾乎每個月都有九邊費用問題,不是修這個補那個就是馬政問題、貪腐問題。經過一年的“冷靜”後,嘉靖對於“能否成功”產生質疑。其中包括:軍費、軍餉、後勤、軍事實力、將領軍事指揮能力等。

    其實,“議復河套”問題,許多人都有如此建議,例如楊一清。但沒有人因為這個而被殺。嘉靖開始也並非要殺曾銑,而是嚴嵩等人權力鬥爭、公報私仇、嘉靖甩責任等多因素造成。當然,換成諸如宣宗、孝宗等人可能就是貶值,嘉靖這個人比較心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養成良好預習習慣,需要家長參與,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學會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