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明佛學院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色達,藏語意為“金馬”,傳說因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草原上曾發現過“馬頭”形金子而得名。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於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五明佛學院,是一所在色達縣城內的一條山溝溝裡的小學校,他外牆紅色,整體上顯得有點大殿的風格。是在1985年5月19日成立學點逐步開啟的今天的規模。
2、東谷寺,為東谷寺第一世活佛達瓦嘉措在1417年所建。建寺以來,歷代僧人在寺廟裡留下了大量文物,尤其是該寺收藏的金佛、唐卡畫等堪稱藏區一絕。
屬格魯教(黃教)寺廟,位於甘孜縣東北部,距縣城60公里,海拔3500米。在四通達鄉達曲河東岸與奶龍河西岸的交匯點上,寺廟依山坐北朝南,有洛東公路連通。霍爾十三寺之一。
3、塔公寺為塔公景區的中心,距康定縣城110多公里。
塔公寺,全名“一見如意解脫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康巴地區藏民族朝拜的聖地之一。寺內儲存有一尊與拉薩大昭寺相同的釋迦牟尼像。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路經此地,模擬攜往拉薩釋迦牟尼像造一尊留供寺中。因二者之間具有極其特殊和奇特因緣,因而有“凡願到西藏拉薩朝聖而未能如願者,朝拜康藏塔公寺釋迦牟尼像亦具有同等效果和功德”,所以塔公寺又有“小大昭寺”之稱。寺內還珍藏著元朝帝師八思巴法王在石頭上留下的足印。印度大成就者建造的成就佛塔,千手千眼觀音像,都具有千年歷史,以及大量珍貴佛教文物。
4、甘孜寺坐落在甘孜縣城邊的山坡上,建築風格屬藏、漢結合。寺廟系格魯派,已經有三百三十九年曆史,文革時被毀,八零年前後重建。寺內僧眾逾四百人。寺管會幹部索南仁欽為我們介紹了寺廟的情況並帶我們參觀了各個經堂。大殿共分四層:一層為大經堂;二層為護法神殿;三層為強巴佛殿;四層供奉著由印度請來的覺臥仁泊切。
5、噶陀寺位於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流域的白玉縣河坡地區白龍溝朵念山的山腰,海拔4800米,與西藏僅一山之隔。
在寧瑪巴傳承三流,六大金剛道場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個。噶陀寺堪稱寧瑪派的母寺。在過去的800年間,由聖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有十萬之眾。如今噶陀傳承的上師們已遍佈亞洲、歐洲、北美等世界各地。
6、藏名為“嘎達向巴林”,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因西藏局勢不穩而請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避難於此,特撥白銀,徵地500餘畝,修建廟宇、宮殿樓房,寺門正中高懸清世宗欽賜“惠遠寺”巨大鎦金匾額。由於天時地利十一世達賴克珠嘉措便降生於 此地,從此惠遠寺在藏區影響至深。
7、白利寺位於甘孜縣城西10公里的生康鄉境內,雅礱江北岸山腰上,寺旁是川藏公路。該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現存主寺為藏式一底二樓閣樓式建築,土牆泥頂。寺內設有講經院、彌勒殿、護法殿等。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全國著名宗教愛華人士五世格達活佛主持的寺廟。清康熙元年(1662),藏曆第十一個繞迥水虎年,由五世達賴弟子昂翁彭措所建,為霍爾十三寺之一。全稱為白日利眾生祥寺,意為青崗山利眾生祥瑞洲,簡稱白利寺,為青崗山寺之意。
8、著傑寺位於桑堆鄉境內,距縣城20公里處,1144年建寺,建立人帕木竹巴。寺記憶體在帕木竹巴親手自塑雕像一尊,寺內也有帕木竹巴留下的印跡。著傑寺與奔波寺教義教規一樣,佛事活動也一樣。
9、鄧登曲登佛塔——降魔塔,位於色達縣的色柯鎮,距縣城1.5公里。 該塔始建於藏曆鐵豬年(1913)。
據傳,此塔是色達年龍寺的空行母託夢於色達瓦須世襲頭人嘎奪和喇嘛索郎羅吾,為鎮妖驅邪、消災解難、普渡眾生、太平興旺之預言而主持修建,是為四川省最高的藏傳佛教寶塔。
塔內藏有重複寫一千遍的五陀羅尼及佛學全書、遠古古蹟數件,其中有吐蕃王朝時代,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時,藏史稱七良臣之一的吞.彌桑布扎去印度取經並譯成的藏文經書珍藏版。各種小型鍍金紫銅寶佛像十尊。塔心內還藏有數以萬計的刀斧鉞戟等征戰用的武器,有金銀銅銖、珠寶玉器等佛教寶物,還有綾羅綢緞、農副產品、藏醫藥、男女服飾、僧侶袈裟等日常生活用品,象徵著人們會在佛塔的保護之下,長命百歲,豐衣足食,太平興旺。 鄧登曲登佛塔是雪域高原建築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是遊牧民智慧的結晶,吸引著八方遊人。
10、東嘎,在藏語中是白色海螺的意思,東嘎寺因此而得名。東嘎寺,藏區著名的紅教寺廟,列為色達三大寺廟之一。位於色達縣色柯鎮解放村,離縣城6公里,座落在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該寺由曲錫吾金創建於公元1686年。
東嘎大殿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高約10米,殿堂內塑有釋迦牟尼坐像一尊,三面宗教壁畫塑繪,紅柱上雕龍刻花,色彩豔麗奪目,氣氛莊重嚴穆,氣勢雄偉壯觀。
11、拉則寺(又音譯作納折寺),全稱“善住拉則密宗院”,是色達縣乃至整個藏區著名的紅教寺院,位於縣境東南方向108公里處的甲學鄉境內。
該寺創建於127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該寺先為苯教寺廟,後由班欽布瑪麥扎的轉世益西生格(該寺第一代活佛)將其轉為紅教寺廟。該寺是色達縣文物儲存最多、最完好,規模最大,影響最廣,閉關修煉人數最多,歷史最悠久,所轄分寺最多的寺院之一。
12、長青春科爾寺是甘孜州南部規模最大的寺廟,素有“康南佛教聖地”之稱,在黃教中與拉薩三大寺起名。寺廟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體勢巍峨,給人以極目雲天、超塵脫凡的神聖感。寺內栩栩如生的壁畫向人們講述著佛教的傳說,珍藏的佛教經典、歷史文物見證了寺院的滄桑。每年藏曆正月十五的酥油塑花會,更為之增色不少。
13、又名長青春科爾寺,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是康巴第一大格魯派寺院,曾有稱曰:“上有拉薩三大寺,下有安多塔爾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寺”。
理塘寺於1581年(第三世達賴喇嘛時期)開始修建,第二世香根活佛(1908年-1949年)時期發展迅速,寺院僧人曾達到七千人。1956年理塘暴動中被華人民解放軍用飛機轟炸完全摧毀。改革開放後,寺院逐漸發展,恢復了法相院和密宗院,是康巴地區唯一能授格西學位的格魯派寺院。
14、亞青寺始建於公元1985年,由大圓滿成就者 喇嘛阿秋仁波切住持。建在四面環山的草原溼地上,有數千間信徒居住的小木屋,縱橫交錯的河流包圍了整個寺廟的建築群,每當清晨或黃昏,炊煙瀰漫,河水閃耀著金光,頌經聲隨風遠遠傳來,猶如Teana,動人心絃。主傳寧瑪巴大圓滿實修教法耳傳竅訣(成熟口訣法)——極密心滴部之車卻(直斷)、脫嘎(頓超) 。並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
15、衝古寺(3880米),位於仙乃日雪峰腳下。寺院毀壞嚴重,一片殘垣斷壁,建寺年代無從考察。衝古寺隸屬貢嘎郎吉嶺寺,根戈活佛派有扎巴在此唸經頌佛,小經堂內供有泥塑釋迦。傳說,高僧卻傑貢覺加錯為終身供奉神山,宏揚佛法在此修建寺廟,因動土挖石而觸怒神靈,穴禍降臨四周百姓,麻瘋病流行。卻傑貢覺加錯終日唸經育佛,施展法力,乞求神靈降災於自己,免除百姓之災。他的慈悲舉動感動了神靈,百姓平安,他則身患瘋病圓寂。現在,卻傑貢覺加錯的靈骨還葬在他自己建造的寺院內,寺院僧人每日薰香唸經,紀念他的大功大德。
16、蚌普寺是稻城最古老的寺廟,距縣城30公里,海拔3940米,佔地層0畝,距今已經900年的歷史了,是藏傳佛教,白教的寺廟,藏語叫噶舉派。
白教的傳播主要是靠“口述傳承”,師傅口授給弟子,弟子根據師傅的傳授進行修煉,不太依賴經文和書本,所以也被稱為“密宗”。密宗的修煉非常艱難,蚌普寺的僧侶修煉,至少都要經過三年三個月三天的時間,而且在修煉期間不能與外人見面,親人也只能一年相聚一次,而且必須隔牆進行交談。
17、桑披寺又名甲絨寺,俗稱桑披嶺,佔地1萬平方米,建於公元1654年,是聞名藏區的呷登寺的屬寺之一。原屬噶舉派(白教),在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改為格魯派(黃教),因九世達賴喇嘛的經師向秋曲扎1811年間在該寺做過名譽主持而名震康區。現存有眾多壁畫、法器、經書。每年農曆10月25日該寺舉行燃燈節,這一天是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的日子。屆時,信徒們將從四面八方趕來,場面盛大熱鬧。
18、扎郎寺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傍河鄉西北,距縣城15公里處的“扒亞”村‘該寺北部有一座叫“扎郎”山,山形同似獅子,故名為扎郎寺。該寺由“珠貢曲迫”的學徒“曲批為熱”創建於宋朝,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稻城縣規模最大的花教寺廟。該地在輝煌期間有鄉城、理塘、木裡等四面的僧約千餘名,過後官王們各持各地村落因而解散。“降央扎西彭措”喇嘛的學徒們堅守了300餘年。
19、奔波寺位於稻城縣桑堆鄉境內,海拔3943米,距縣城30公里,建於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9年),奔波(系藏語譯音,又作幫普——草壩之邊的意思),建立人是佛學大師噶瑪巴·都松欽巴(1110—1193年)甘孜州新龍縣人。為擴大自身影響建此寺。進行講經說法,並自作自身佛像供世人朝奉,該佛像在此廟儲存至今。
20、康寧寺(原名丁寧寺)內供有一尊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被尊為“覺沃松扎瑪,即“能言釋迦佛”。
21、嘎絨寺位於新龍縣雄龍西鄉雄龍西扎呷神山主峰腳下,距縣城40公里,屬寧瑪派著名寺廟,是甘孜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於公元1288年由喇嘛洛登創建於雄龍西之饒瑪果。1860年3月在中瞻對土司的支援下,由白馬鄧登活佛按西藏桑耶寺圖式對寺廟進行重建,佔地480畝,內外築牆兩道,主殿高3層,第一層有釋迦牟尼及四大天王壁畫,塑有寧瑪祖師、薩迪五祖、噶舉祖師、格魯祖師的像;第二層有1022個千姿百態的護法佛像;第三層為彩虹房。頂部為金頂屋脊寶瓶,十分壯觀。白馬鄧登還親自在廟門上書寫“哈甲娃嘎絨更巴”(意為東方著名的嘎絨寺)。寺內儲存有西藏地方政府派人從昌都鑄造的金剛蓮花生佛像。
22、色須寺引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之一,由100多個寺廟組成。該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第二大佛的彌勒佛雕像(高約19米),及兩層樓高的銅製鍍金舍利塔,古印度名寺佛杖等最為珍貴。 色須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15個真札(班),有良好的習經制度,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讚揚。色須寺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
23、雄登寺別名洋登寺,位於稻城縣茹布鄉境內,海子山東南面,坐落在冷巴村後的山上,海拔4105米。
雄登寺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建立以前,這裡以有兩個寺廟殿堂,,都是白教小寺廟。“洋登”意為比原翁更寺(系白教寺廟)更上一層樓、更開闊的草原上修建的寺廟。後來由於漢語音譯的關係,變成了“雄登寺”。
創寺人洛珍郎吉為求學深造,步行西藏,欲渴拜白教祖師噶瑪巴,被其徒拒之門外,未能得見,轉而求拜黃教大師宗喀巴為師,攻讀經書八年,獲得高深學識,回到稻城後,創立黃教,擴建雄登寺,為該寺第一代黃教活佛。
24、貢嘎郎吉嶺寺為貢嘎縣最大的黃教寺院,理塘長青春科爾寺屬寺。因念青貢嘎日松貢佈雪山得名,貢嘎郎吉嶺寺建築宏偉,壁畫精美,寺中存有五世達賴所贈彌勒銅像一尊,為珍貴文物。
貢嘎郎吉嶺寺,簡稱貢嶺寺,藏語意為“雪洲”。因其境內有三座終年積雪的雪山其得名,明初,甲布康珠羅絨建立該寺,當時寺院佔地500餘畝,有僧侶300多人,胱緒三十一年(1905)鳳全事件發生後,趙爾豐率兵征剿,燒燬寺廟,後修復。
25、
熱烏寺位於稻城波瓦山色拉鄉境內,在波瓦山對面,適合遠觀。
熱烏藏語意為“罐破之處,即建廟之地”。傳說帕竹噶舉(白教)大隆派一高僧奉師命揹負一土罐,定址建寺,以背上揹負的土罐破碎之處,定為建廟之地而得名。 該寺建於南宋末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存上下兩座熱烏寺,上熱烏寺系白教,下熱烏寺系花教。這兩座教派各異的寺廟,僧人和睦相處,僧舍交錯,這在別的地方是不敢想象的事。
1、五明佛學院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色達,藏語意為“金馬”,傳說因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草原上曾發現過“馬頭”形金子而得名。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於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五明佛學院,是一所在色達縣城內的一條山溝溝裡的小學校,他外牆紅色,整體上顯得有點大殿的風格。是在1985年5月19日成立學點逐步開啟的今天的規模。
2、東谷寺,為東谷寺第一世活佛達瓦嘉措在1417年所建。建寺以來,歷代僧人在寺廟裡留下了大量文物,尤其是該寺收藏的金佛、唐卡畫等堪稱藏區一絕。
屬格魯教(黃教)寺廟,位於甘孜縣東北部,距縣城60公里,海拔3500米。在四通達鄉達曲河東岸與奶龍河西岸的交匯點上,寺廟依山坐北朝南,有洛東公路連通。霍爾十三寺之一。
3、塔公寺為塔公景區的中心,距康定縣城110多公里。
塔公寺,全名“一見如意解脫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康巴地區藏民族朝拜的聖地之一。寺內儲存有一尊與拉薩大昭寺相同的釋迦牟尼像。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路經此地,模擬攜往拉薩釋迦牟尼像造一尊留供寺中。因二者之間具有極其特殊和奇特因緣,因而有“凡願到西藏拉薩朝聖而未能如願者,朝拜康藏塔公寺釋迦牟尼像亦具有同等效果和功德”,所以塔公寺又有“小大昭寺”之稱。寺內還珍藏著元朝帝師八思巴法王在石頭上留下的足印。印度大成就者建造的成就佛塔,千手千眼觀音像,都具有千年歷史,以及大量珍貴佛教文物。
4、甘孜寺坐落在甘孜縣城邊的山坡上,建築風格屬藏、漢結合。寺廟系格魯派,已經有三百三十九年曆史,文革時被毀,八零年前後重建。寺內僧眾逾四百人。寺管會幹部索南仁欽為我們介紹了寺廟的情況並帶我們參觀了各個經堂。大殿共分四層:一層為大經堂;二層為護法神殿;三層為強巴佛殿;四層供奉著由印度請來的覺臥仁泊切。
5、噶陀寺位於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流域的白玉縣河坡地區白龍溝朵念山的山腰,海拔4800米,與西藏僅一山之隔。
在寧瑪巴傳承三流,六大金剛道場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個。噶陀寺堪稱寧瑪派的母寺。在過去的800年間,由聖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有十萬之眾。如今噶陀傳承的上師們已遍佈亞洲、歐洲、北美等世界各地。
6、藏名為“嘎達向巴林”,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因西藏局勢不穩而請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避難於此,特撥白銀,徵地500餘畝,修建廟宇、宮殿樓房,寺門正中高懸清世宗欽賜“惠遠寺”巨大鎦金匾額。由於天時地利十一世達賴克珠嘉措便降生於 此地,從此惠遠寺在藏區影響至深。
7、白利寺位於甘孜縣城西10公里的生康鄉境內,雅礱江北岸山腰上,寺旁是川藏公路。該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現存主寺為藏式一底二樓閣樓式建築,土牆泥頂。寺內設有講經院、彌勒殿、護法殿等。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全國著名宗教愛華人士五世格達活佛主持的寺廟。清康熙元年(1662),藏曆第十一個繞迥水虎年,由五世達賴弟子昂翁彭措所建,為霍爾十三寺之一。全稱為白日利眾生祥寺,意為青崗山利眾生祥瑞洲,簡稱白利寺,為青崗山寺之意。
8、著傑寺位於桑堆鄉境內,距縣城20公里處,1144年建寺,建立人帕木竹巴。寺記憶體在帕木竹巴親手自塑雕像一尊,寺內也有帕木竹巴留下的印跡。著傑寺與奔波寺教義教規一樣,佛事活動也一樣。
9、鄧登曲登佛塔——降魔塔,位於色達縣的色柯鎮,距縣城1.5公里。 該塔始建於藏曆鐵豬年(1913)。
據傳,此塔是色達年龍寺的空行母託夢於色達瓦須世襲頭人嘎奪和喇嘛索郎羅吾,為鎮妖驅邪、消災解難、普渡眾生、太平興旺之預言而主持修建,是為四川省最高的藏傳佛教寶塔。
塔內藏有重複寫一千遍的五陀羅尼及佛學全書、遠古古蹟數件,其中有吐蕃王朝時代,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時,藏史稱七良臣之一的吞.彌桑布扎去印度取經並譯成的藏文經書珍藏版。各種小型鍍金紫銅寶佛像十尊。塔心內還藏有數以萬計的刀斧鉞戟等征戰用的武器,有金銀銅銖、珠寶玉器等佛教寶物,還有綾羅綢緞、農副產品、藏醫藥、男女服飾、僧侶袈裟等日常生活用品,象徵著人們會在佛塔的保護之下,長命百歲,豐衣足食,太平興旺。 鄧登曲登佛塔是雪域高原建築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是遊牧民智慧的結晶,吸引著八方遊人。
10、東嘎,在藏語中是白色海螺的意思,東嘎寺因此而得名。東嘎寺,藏區著名的紅教寺廟,列為色達三大寺廟之一。位於色達縣色柯鎮解放村,離縣城6公里,座落在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該寺由曲錫吾金創建於公元1686年。
東嘎大殿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高約10米,殿堂內塑有釋迦牟尼坐像一尊,三面宗教壁畫塑繪,紅柱上雕龍刻花,色彩豔麗奪目,氣氛莊重嚴穆,氣勢雄偉壯觀。
11、拉則寺(又音譯作納折寺),全稱“善住拉則密宗院”,是色達縣乃至整個藏區著名的紅教寺院,位於縣境東南方向108公里處的甲學鄉境內。
該寺創建於127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該寺先為苯教寺廟,後由班欽布瑪麥扎的轉世益西生格(該寺第一代活佛)將其轉為紅教寺廟。該寺是色達縣文物儲存最多、最完好,規模最大,影響最廣,閉關修煉人數最多,歷史最悠久,所轄分寺最多的寺院之一。
12、長青春科爾寺是甘孜州南部規模最大的寺廟,素有“康南佛教聖地”之稱,在黃教中與拉薩三大寺起名。寺廟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體勢巍峨,給人以極目雲天、超塵脫凡的神聖感。寺內栩栩如生的壁畫向人們講述著佛教的傳說,珍藏的佛教經典、歷史文物見證了寺院的滄桑。每年藏曆正月十五的酥油塑花會,更為之增色不少。
13、又名長青春科爾寺,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是康巴第一大格魯派寺院,曾有稱曰:“上有拉薩三大寺,下有安多塔爾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寺”。
理塘寺於1581年(第三世達賴喇嘛時期)開始修建,第二世香根活佛(1908年-1949年)時期發展迅速,寺院僧人曾達到七千人。1956年理塘暴動中被華人民解放軍用飛機轟炸完全摧毀。改革開放後,寺院逐漸發展,恢復了法相院和密宗院,是康巴地區唯一能授格西學位的格魯派寺院。
14、亞青寺始建於公元1985年,由大圓滿成就者 喇嘛阿秋仁波切住持。建在四面環山的草原溼地上,有數千間信徒居住的小木屋,縱橫交錯的河流包圍了整個寺廟的建築群,每當清晨或黃昏,炊煙瀰漫,河水閃耀著金光,頌經聲隨風遠遠傳來,猶如Teana,動人心絃。主傳寧瑪巴大圓滿實修教法耳傳竅訣(成熟口訣法)——極密心滴部之車卻(直斷)、脫嘎(頓超) 。並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
15、衝古寺(3880米),位於仙乃日雪峰腳下。寺院毀壞嚴重,一片殘垣斷壁,建寺年代無從考察。衝古寺隸屬貢嘎郎吉嶺寺,根戈活佛派有扎巴在此唸經頌佛,小經堂內供有泥塑釋迦。傳說,高僧卻傑貢覺加錯為終身供奉神山,宏揚佛法在此修建寺廟,因動土挖石而觸怒神靈,穴禍降臨四周百姓,麻瘋病流行。卻傑貢覺加錯終日唸經育佛,施展法力,乞求神靈降災於自己,免除百姓之災。他的慈悲舉動感動了神靈,百姓平安,他則身患瘋病圓寂。現在,卻傑貢覺加錯的靈骨還葬在他自己建造的寺院內,寺院僧人每日薰香唸經,紀念他的大功大德。
16、蚌普寺是稻城最古老的寺廟,距縣城30公里,海拔3940米,佔地層0畝,距今已經900年的歷史了,是藏傳佛教,白教的寺廟,藏語叫噶舉派。
白教的傳播主要是靠“口述傳承”,師傅口授給弟子,弟子根據師傅的傳授進行修煉,不太依賴經文和書本,所以也被稱為“密宗”。密宗的修煉非常艱難,蚌普寺的僧侶修煉,至少都要經過三年三個月三天的時間,而且在修煉期間不能與外人見面,親人也只能一年相聚一次,而且必須隔牆進行交談。
17、桑披寺又名甲絨寺,俗稱桑披嶺,佔地1萬平方米,建於公元1654年,是聞名藏區的呷登寺的屬寺之一。原屬噶舉派(白教),在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改為格魯派(黃教),因九世達賴喇嘛的經師向秋曲扎1811年間在該寺做過名譽主持而名震康區。現存有眾多壁畫、法器、經書。每年農曆10月25日該寺舉行燃燈節,這一天是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的日子。屆時,信徒們將從四面八方趕來,場面盛大熱鬧。
18、扎郎寺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傍河鄉西北,距縣城15公里處的“扒亞”村‘該寺北部有一座叫“扎郎”山,山形同似獅子,故名為扎郎寺。該寺由“珠貢曲迫”的學徒“曲批為熱”創建於宋朝,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稻城縣規模最大的花教寺廟。該地在輝煌期間有鄉城、理塘、木裡等四面的僧約千餘名,過後官王們各持各地村落因而解散。“降央扎西彭措”喇嘛的學徒們堅守了300餘年。
19、奔波寺位於稻城縣桑堆鄉境內,海拔3943米,距縣城30公里,建於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9年),奔波(系藏語譯音,又作幫普——草壩之邊的意思),建立人是佛學大師噶瑪巴·都松欽巴(1110—1193年)甘孜州新龍縣人。為擴大自身影響建此寺。進行講經說法,並自作自身佛像供世人朝奉,該佛像在此廟儲存至今。
20、康寧寺(原名丁寧寺)內供有一尊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被尊為“覺沃松扎瑪,即“能言釋迦佛”。
21、嘎絨寺位於新龍縣雄龍西鄉雄龍西扎呷神山主峰腳下,距縣城40公里,屬寧瑪派著名寺廟,是甘孜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於公元1288年由喇嘛洛登創建於雄龍西之饒瑪果。1860年3月在中瞻對土司的支援下,由白馬鄧登活佛按西藏桑耶寺圖式對寺廟進行重建,佔地480畝,內外築牆兩道,主殿高3層,第一層有釋迦牟尼及四大天王壁畫,塑有寧瑪祖師、薩迪五祖、噶舉祖師、格魯祖師的像;第二層有1022個千姿百態的護法佛像;第三層為彩虹房。頂部為金頂屋脊寶瓶,十分壯觀。白馬鄧登還親自在廟門上書寫“哈甲娃嘎絨更巴”(意為東方著名的嘎絨寺)。寺內儲存有西藏地方政府派人從昌都鑄造的金剛蓮花生佛像。
22、色須寺引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之一,由100多個寺廟組成。該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第二大佛的彌勒佛雕像(高約19米),及兩層樓高的銅製鍍金舍利塔,古印度名寺佛杖等最為珍貴。 色須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15個真札(班),有良好的習經制度,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讚揚。色須寺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
23、雄登寺別名洋登寺,位於稻城縣茹布鄉境內,海子山東南面,坐落在冷巴村後的山上,海拔4105米。
雄登寺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建立以前,這裡以有兩個寺廟殿堂,,都是白教小寺廟。“洋登”意為比原翁更寺(系白教寺廟)更上一層樓、更開闊的草原上修建的寺廟。後來由於漢語音譯的關係,變成了“雄登寺”。
創寺人洛珍郎吉為求學深造,步行西藏,欲渴拜白教祖師噶瑪巴,被其徒拒之門外,未能得見,轉而求拜黃教大師宗喀巴為師,攻讀經書八年,獲得高深學識,回到稻城後,創立黃教,擴建雄登寺,為該寺第一代黃教活佛。
24、貢嘎郎吉嶺寺為貢嘎縣最大的黃教寺院,理塘長青春科爾寺屬寺。因念青貢嘎日松貢佈雪山得名,貢嘎郎吉嶺寺建築宏偉,壁畫精美,寺中存有五世達賴所贈彌勒銅像一尊,為珍貴文物。
貢嘎郎吉嶺寺,簡稱貢嶺寺,藏語意為“雪洲”。因其境內有三座終年積雪的雪山其得名,明初,甲布康珠羅絨建立該寺,當時寺院佔地500餘畝,有僧侶300多人,胱緒三十一年(1905)鳳全事件發生後,趙爾豐率兵征剿,燒燬寺廟,後修復。
25、
熱烏寺位於稻城波瓦山色拉鄉境內,在波瓦山對面,適合遠觀。
熱烏藏語意為“罐破之處,即建廟之地”。傳說帕竹噶舉(白教)大隆派一高僧奉師命揹負一土罐,定址建寺,以背上揹負的土罐破碎之處,定為建廟之地而得名。 該寺建於南宋末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存上下兩座熱烏寺,上熱烏寺系白教,下熱烏寺系花教。這兩座教派各異的寺廟,僧人和睦相處,僧舍交錯,這在別的地方是不敢想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