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發明手機的故事:
為什麼要做iPhone?
從未涉足過通訊領域的蘋果公司要做手機,並不是喬布斯一時的心血來潮。
喬布斯重回蘋果公司後,於2001年推出數字多媒體播放器iPod。到2015年,其年銷量已達2000萬臺。蘋果由此成為時尚科技的代名詞。
但早在2004年,喬布斯就“總在擔心有什麼會讓我們陷入困境”,並得出結論:“能搶我們飯碗的裝置是手機。”
彼時,移動手機開始配備攝像頭,數碼相機市場出現萎縮。喬布斯推斷,同樣的劇情也可以在iPod上演,當手機中可以內建音樂播放器時,人們還需要iPod嗎?
當時的手機市場已呈爆發趨勢,2004年全球手機銷量已超過6億部。一旦擔憂成真,iPod的毀滅將在一夜之間。但此時的喬布斯並不打算做手機,一方面,不同品牌的手機訪問網路受到運營商的控制,喬布斯向來不喜歡受制於人;另一方面,他希望蘋果繼續保持專注。
綜合考量的結果是,與當時風頭正勁的摩托羅拉合作,在其帶有攝像頭的手機刀鋒(RAZR)系列內建iPod,也就是摩托羅拉的ROKR音樂手機。
喬布斯是在ROKR釋出會前才拿到產品,他被嚇到了。
這款由摩托羅拉、蘋果、無線運營商共同拼湊而成的手機,既沒有延續兩者原有的外形優勢,成了“四不像”,也在音樂功能上存在侷限,下載困難,且只能容納100首歌曲。
喬布斯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還能做什麼來彌補?”
但一切都晚了,釋出會上,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展示這款再也不想見到的產品。在他宣佈這是“全世界第一部帶iTunes的手機”時,他內心已決定:要讓ROKR永遠消失。
著名雜誌《連線》也在封面上毫不掩飾地嘲諷ROKR:“你們管這叫未來的手機?”
這將喬布斯的憤怒推向了極點。一次會議上,喬氏風暴再次上演:“我受夠了跟摩托羅拉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我們自己來!”
他逐一審視同事們的手機,“它們都很爛,就像以前的行動式音樂播放器一樣。它們太複雜,有些功能沒人能槁明白,包括通訊簿”;“簡直就跟拜占庭一樣混亂不堪”;“這完全就是‘腦殘’設計”。
一番數落後,會議室裡鴉雀無聲。
不久,喬布斯的臉上流露出了興奮,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iPhone應該是什麼樣子?
儘管對與摩托羅拉合作的手機非常不滿,但喬布斯和蘋果團隊對自己應該做怎樣的手機,也一度是非常的迷茫。
唯有一點很明確,黑莓手機已經具備收發郵件的功能,喬布斯希望自己打造的手機除了打電話、聽音樂,也能收發郵件。
事實上,在此之前,蘋果就開始研發多點觸控式平板電腦,即後來的iPad,並略見成果。但由於手機被提上了日程,平板電腦專案被暫緩了。
兩套方案面前,所有人都清楚,無論採用哪套方案,付出的艱辛都將非同尋常。尤其是觸控型,從內部結構到外部設計、呈現,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部位、所有軟、硬體都是極大的挑戰。
蘋果作為上市公司,能否適時推出新產品直接影響股價波動。在喬布斯看來,最後的期限是2007年1月,他們必須推出一項新產品。在其他研發讓位的情況下,手機成了最後的賭注。
為節省時間,喬布斯將團隊分成兩組P1和P2,同時攻關。
6個月後,喬布斯開始做抉擇了。P1團隊研發的滾輪模型進展較快,但始終沒有找到簡單的撥號方式;P2團隊多點觸控方案完成率大概只有8%,但大家一致認為它更讓人激動,也更有前景,最重要的是,它贏得了喬布斯的青睞。
但誰都知道,一旦喬布斯做出了決定,上帝也難改變。
喬布斯認為,物理鍵盤佔用螢幕空間,而且不如觸控式螢幕鍵盤靈活。“如果我們能用軟體把鍵盤放在螢幕上,那你想想,我們能在這個基礎上作多少創新?”
隨後,蘋果團隊開始向喬布斯的要求努力。
當最終產品完成時,喬布斯手裡的手機已經是,想撥號,可以調出數字鍵盤;想寫文字,調出的是打字鍵盤。一切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簡潔而流暢。
為做到這一點,蘋果付出了巨大代價。
到2006年,蘋果已設計開發出了三款不同版本的iPhone,此後又開發出6款功能完整的原型機,每一款都各具特色,每一次變化都牽一髮而動全身,背後是浩瀚的複雜工程。
喬布斯曾要求把Mac電腦中執行的OS X系統修改後放進iPhone,這意味要將OS X變成原來的1/10大小,需要重寫幾百萬的程式碼,還要模擬晶片速度和電池耗電情況,因為真正的手機晶片彼時還沒出現。且這套系統只是為使用滑鼠而設計,在觸控式螢幕上使用還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
團隊中有人因為長期全情投入而家庭解體,有人因精疲力竭而選擇離開。專案的主管之一Tony Fadell說:“我原本已經習慣了一個專案有各種未知因素,但iPhone專案堪比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有太多太多的新狀況出現,連我都覺得難以置信。”
完美的細節
喬布斯最被津津樂道的是追求極致,這既緣於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也因為在他看來,重複與別人一樣的事情毫無價值。有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喬布斯的信念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麼”。
在決定讓iPhone重新定義手機那一刻,喬布斯就已下定決心:要讓它的每一個細節都與眾不同、領先於時代。
他曾花了半年時間協助完善螢幕顯示,多數情況下是按照他的意圖進行的一次次頭腦風暴。
例如:手機放在口袋裡不小心碰到會播放音樂或撥號,解決方案裡有一種是開關切換,但喬布斯很討厭這個動作。他覺得手指輕輕劃過的動作更優雅。於是,螢幕上的滑塊應運而生。
普通智慧手機通話時,如果臉部碰到了螢幕會觸動某些功能,iPhone則讓感測器作出準確判斷,不會把臉或耳朵誤認為手指。
這些參與的過程讓喬布斯感受到樂趣,“這是我所擁有過最複雜的樂趣。”
這些樂趣建立在工程師們的痛苦之上,尤其當喬布斯突然叫停推倒重來的時候。
那是外部設計進行了9個月後的一個早晨,喬布斯跟主管說:“我昨晚一夜沒睡,因為我意識到我就是不喜歡這個設計。”
他說的設計是指將玻璃螢幕嵌入鋁合金外殼,這讓整個裝置看起來過於男性化。
他明白,一旦修改,內部的電路板、天線和處理器等一系列硬體都要改動,換作其他公司,做了這麼久可能都已經發貨了。
所以這次他有些歉疚:“夥計們,在過去9個月,你們為了這個設計拼死拼活,恨不得殺了自己,但是我們要改掉它。我們要沒日沒夜沒有周末地工作,如果你們願意,我現在就給你們發幾把槍,把我們全乾掉。”
出乎他意料的是,團隊成員並沒有遲疑,同意修改。喬布斯覺得:“這是我在蘋果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之一。”
新的設計出來,手機正面的金剛玻璃一直延伸到邊緣,與不鏽鋼斜邊緊密連線,簡約大氣,“讓人忍不住想要觸控”。
iPhone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薄,因為喬布斯的審美中,薄即是美。但這要以電池固定不能更換為代價。
這一點喬布斯也並不介意,他剛好不希望有人亂動裝置的內部,就像蘋果早期的電腦產品一樣,於是索性把整個手機封得死死,哪怕修理店也不可以輕易開啟。
因為不能換電池,也沒有物理鍵盤,在iPhone推出的早期,曾被嘲諷為 “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機”。
但喬布斯知道,人們會需要什麼。“簡單比複雜更難,你必須付出巨大艱辛,化繁為簡。”
“動動腦子,你能做到”
“動動腦子,你能做到”,這是喬布斯的口頭禪。
這句話對蘋果的員工充滿著魔力。每當遇到他們認為的不可能,喬布斯就會丟擲這句話。結果往往是,“我們真的做到了,是那麼不可思議!”
喬布斯曾抱怨Mac電腦開機啟動時間太長,希望縮短10秒鐘。工程師本能地解釋種種不可能,但這被喬布斯打斷了:“如果能救人一命,你願意想辦法嗎?”
對方不再強硬,“或許可以。”
喬布斯接著說,“如果有500萬人使用Mac電腦,而每天開機都要多用10秒,加起來每年就要浪費大約3億分鐘,這相當於至少100個人的終身壽命。”
工程師大吃一驚。
幾周過後,Mac電腦啟動時間縮短了28秒。
員工們將喬布斯的這種能力稱為“現實扭曲力場”。在iPhone誕生的過程中,這種能力不僅在內部被頻頻運用,百試不爽,還被喬布斯用到了供應商身上。
為讓心目中的iPhone更有品質、更優雅,喬布斯決定把普通手機的塑膠螢幕變成玻璃,但當時沒有這樣的玻璃生產商。
喬布斯決定去培養一個,目標最終落在了紐約的康寧公司,20世紀60年代康寧就曾研發出一種非常結實的“金剛玻璃”,但因沒有市場而停產。
喬布斯擔心他們的玻璃不夠好,於是向康寧CEO威克斯解釋他想要的玻璃應該如何製成。
對方被逗樂了,“你能閉嘴嗎,讓我來給你講講科學好嗎?”
在更專業的威克斯面前,喬布斯打消了疑慮,但卻提出一個天大的難題:希望對方在6個月內生產儘可能多的金剛玻璃。
“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的工廠現在都不生產這種玻璃。”威克斯直接否定了他的要求。
喬布斯很平靜地回答:“別害怕。”
威克斯很無語。沒人比他更瞭解自己的工廠,喬布斯提出的難題不是靠“別害怕”就能克服的。
但任憑威克斯如何解釋,喬布斯都在拒絕,而且使出了他的“現實扭曲力場”。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威克斯說:“行的,你們能做到,動動腦子,你們能做到的。”
不到6個月,康寧做到了。
他們把一家生產液晶顯示器的工廠一夜間改頭換面,全面生產金剛玻璃,並把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集中到該專案上,“我們成功了”。
iPhone推出後,喬布斯發來資訊表達感謝:“如果沒有你,我們做不到。”
但康寧更感謝喬布斯:“我們生產出了從未製造過的玻璃。喬布斯和蘋果讓我們更優秀,我們所有人都對自己的產品非常狂熱。”
提心吊膽的釋出會
喬布斯決定在2007年1月推出iPhone,但直到釋出會前幾天,他用來現場演示的原型機還不能正常工作。
因為有很多東西沒有完成,100臺iPhone每臺的質量都不統一,有的系統存在大量bug;有的螢幕和塑膠邊緣有明顯的縫隙;有的螢幕有劃痕。
更大的麻煩是,他計劃當年6月上市,但產品線都還沒建立。
所有參與人員的壓力都達到了頂點,工程師們則又迎來一場噩夢。
最後5天的數百次排練中,幾乎每次都出差錯,要麼系統在播放歌曲或影片時中途崩潰,要麼不能接通電話、不能聯網,或者系統直接宕了機。
每到此時,喬布斯都會直接開罵:“你他媽毀了我的公司”,“如果我們失敗了,你要負全責。”
工程師們只能默默地全力解決問題。
當時iPhone的Wi-Fi軟體很不穩定,工程師們只好在臺下藏好Wi-Fi訊號發射裝置,以縮簡訊號傳輸距離。
為了確保訊號強度,他們甚至讓合作運營商帶來一個行動式手機訊號塔,並經喬布斯的同意,在iPhone裡預設一個程式,讓iPhone螢幕始終顯示滿格訊號。
但是,這些都沒能解決最大的問題:記憶體容量僅有128MB,當同時處理的任務超過一定數量,系統常常會提示記憶體不足,一些演示程式也會失靈或被迫重啟。
直到最後一天的排練,這種情況依然在出現。
最後,團隊研究出“黃金通道”,也就是按照特定的方式和順序操作,以讓iPhone看起來很正常。同時,他們還為喬布斯在舞臺上準備了多臺機子,輪流使用。
1月9日,喬布斯從容地走上臺,告訴世界,iPhone來了。
彈指十年過去,改變了世界的喬布斯已經離開世界,但他還在鼓舞和影響著無數人: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被教條所限活在別人的觀念裡”。
喬布斯發明手機的故事:
為什麼要做iPhone?
從未涉足過通訊領域的蘋果公司要做手機,並不是喬布斯一時的心血來潮。
喬布斯重回蘋果公司後,於2001年推出數字多媒體播放器iPod。到2015年,其年銷量已達2000萬臺。蘋果由此成為時尚科技的代名詞。
但早在2004年,喬布斯就“總在擔心有什麼會讓我們陷入困境”,並得出結論:“能搶我們飯碗的裝置是手機。”
彼時,移動手機開始配備攝像頭,數碼相機市場出現萎縮。喬布斯推斷,同樣的劇情也可以在iPod上演,當手機中可以內建音樂播放器時,人們還需要iPod嗎?
當時的手機市場已呈爆發趨勢,2004年全球手機銷量已超過6億部。一旦擔憂成真,iPod的毀滅將在一夜之間。但此時的喬布斯並不打算做手機,一方面,不同品牌的手機訪問網路受到運營商的控制,喬布斯向來不喜歡受制於人;另一方面,他希望蘋果繼續保持專注。
綜合考量的結果是,與當時風頭正勁的摩托羅拉合作,在其帶有攝像頭的手機刀鋒(RAZR)系列內建iPod,也就是摩托羅拉的ROKR音樂手機。
喬布斯是在ROKR釋出會前才拿到產品,他被嚇到了。
這款由摩托羅拉、蘋果、無線運營商共同拼湊而成的手機,既沒有延續兩者原有的外形優勢,成了“四不像”,也在音樂功能上存在侷限,下載困難,且只能容納100首歌曲。
喬布斯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還能做什麼來彌補?”
但一切都晚了,釋出會上,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展示這款再也不想見到的產品。在他宣佈這是“全世界第一部帶iTunes的手機”時,他內心已決定:要讓ROKR永遠消失。
著名雜誌《連線》也在封面上毫不掩飾地嘲諷ROKR:“你們管這叫未來的手機?”
這將喬布斯的憤怒推向了極點。一次會議上,喬氏風暴再次上演:“我受夠了跟摩托羅拉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我們自己來!”
他逐一審視同事們的手機,“它們都很爛,就像以前的行動式音樂播放器一樣。它們太複雜,有些功能沒人能槁明白,包括通訊簿”;“簡直就跟拜占庭一樣混亂不堪”;“這完全就是‘腦殘’設計”。
一番數落後,會議室裡鴉雀無聲。
不久,喬布斯的臉上流露出了興奮,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iPhone應該是什麼樣子?
儘管對與摩托羅拉合作的手機非常不滿,但喬布斯和蘋果團隊對自己應該做怎樣的手機,也一度是非常的迷茫。
唯有一點很明確,黑莓手機已經具備收發郵件的功能,喬布斯希望自己打造的手機除了打電話、聽音樂,也能收發郵件。
事實上,在此之前,蘋果就開始研發多點觸控式平板電腦,即後來的iPad,並略見成果。但由於手機被提上了日程,平板電腦專案被暫緩了。
兩套方案面前,所有人都清楚,無論採用哪套方案,付出的艱辛都將非同尋常。尤其是觸控型,從內部結構到外部設計、呈現,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部位、所有軟、硬體都是極大的挑戰。
蘋果作為上市公司,能否適時推出新產品直接影響股價波動。在喬布斯看來,最後的期限是2007年1月,他們必須推出一項新產品。在其他研發讓位的情況下,手機成了最後的賭注。
為節省時間,喬布斯將團隊分成兩組P1和P2,同時攻關。
6個月後,喬布斯開始做抉擇了。P1團隊研發的滾輪模型進展較快,但始終沒有找到簡單的撥號方式;P2團隊多點觸控方案完成率大概只有8%,但大家一致認為它更讓人激動,也更有前景,最重要的是,它贏得了喬布斯的青睞。
但誰都知道,一旦喬布斯做出了決定,上帝也難改變。
喬布斯認為,物理鍵盤佔用螢幕空間,而且不如觸控式螢幕鍵盤靈活。“如果我們能用軟體把鍵盤放在螢幕上,那你想想,我們能在這個基礎上作多少創新?”
隨後,蘋果團隊開始向喬布斯的要求努力。
當最終產品完成時,喬布斯手裡的手機已經是,想撥號,可以調出數字鍵盤;想寫文字,調出的是打字鍵盤。一切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簡潔而流暢。
為做到這一點,蘋果付出了巨大代價。
到2006年,蘋果已設計開發出了三款不同版本的iPhone,此後又開發出6款功能完整的原型機,每一款都各具特色,每一次變化都牽一髮而動全身,背後是浩瀚的複雜工程。
喬布斯曾要求把Mac電腦中執行的OS X系統修改後放進iPhone,這意味要將OS X變成原來的1/10大小,需要重寫幾百萬的程式碼,還要模擬晶片速度和電池耗電情況,因為真正的手機晶片彼時還沒出現。且這套系統只是為使用滑鼠而設計,在觸控式螢幕上使用還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
團隊中有人因為長期全情投入而家庭解體,有人因精疲力竭而選擇離開。專案的主管之一Tony Fadell說:“我原本已經習慣了一個專案有各種未知因素,但iPhone專案堪比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有太多太多的新狀況出現,連我都覺得難以置信。”
完美的細節
喬布斯最被津津樂道的是追求極致,這既緣於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也因為在他看來,重複與別人一樣的事情毫無價值。有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喬布斯的信念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麼”。
在決定讓iPhone重新定義手機那一刻,喬布斯就已下定決心:要讓它的每一個細節都與眾不同、領先於時代。
他曾花了半年時間協助完善螢幕顯示,多數情況下是按照他的意圖進行的一次次頭腦風暴。
例如:手機放在口袋裡不小心碰到會播放音樂或撥號,解決方案裡有一種是開關切換,但喬布斯很討厭這個動作。他覺得手指輕輕劃過的動作更優雅。於是,螢幕上的滑塊應運而生。
普通智慧手機通話時,如果臉部碰到了螢幕會觸動某些功能,iPhone則讓感測器作出準確判斷,不會把臉或耳朵誤認為手指。
這些參與的過程讓喬布斯感受到樂趣,“這是我所擁有過最複雜的樂趣。”
這些樂趣建立在工程師們的痛苦之上,尤其當喬布斯突然叫停推倒重來的時候。
那是外部設計進行了9個月後的一個早晨,喬布斯跟主管說:“我昨晚一夜沒睡,因為我意識到我就是不喜歡這個設計。”
他說的設計是指將玻璃螢幕嵌入鋁合金外殼,這讓整個裝置看起來過於男性化。
他明白,一旦修改,內部的電路板、天線和處理器等一系列硬體都要改動,換作其他公司,做了這麼久可能都已經發貨了。
所以這次他有些歉疚:“夥計們,在過去9個月,你們為了這個設計拼死拼活,恨不得殺了自己,但是我們要改掉它。我們要沒日沒夜沒有周末地工作,如果你們願意,我現在就給你們發幾把槍,把我們全乾掉。”
出乎他意料的是,團隊成員並沒有遲疑,同意修改。喬布斯覺得:“這是我在蘋果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之一。”
新的設計出來,手機正面的金剛玻璃一直延伸到邊緣,與不鏽鋼斜邊緊密連線,簡約大氣,“讓人忍不住想要觸控”。
iPhone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薄,因為喬布斯的審美中,薄即是美。但這要以電池固定不能更換為代價。
這一點喬布斯也並不介意,他剛好不希望有人亂動裝置的內部,就像蘋果早期的電腦產品一樣,於是索性把整個手機封得死死,哪怕修理店也不可以輕易開啟。
因為不能換電池,也沒有物理鍵盤,在iPhone推出的早期,曾被嘲諷為 “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機”。
但喬布斯知道,人們會需要什麼。“簡單比複雜更難,你必須付出巨大艱辛,化繁為簡。”
“動動腦子,你能做到”
“動動腦子,你能做到”,這是喬布斯的口頭禪。
這句話對蘋果的員工充滿著魔力。每當遇到他們認為的不可能,喬布斯就會丟擲這句話。結果往往是,“我們真的做到了,是那麼不可思議!”
喬布斯曾抱怨Mac電腦開機啟動時間太長,希望縮短10秒鐘。工程師本能地解釋種種不可能,但這被喬布斯打斷了:“如果能救人一命,你願意想辦法嗎?”
對方不再強硬,“或許可以。”
喬布斯接著說,“如果有500萬人使用Mac電腦,而每天開機都要多用10秒,加起來每年就要浪費大約3億分鐘,這相當於至少100個人的終身壽命。”
工程師大吃一驚。
幾周過後,Mac電腦啟動時間縮短了28秒。
員工們將喬布斯的這種能力稱為“現實扭曲力場”。在iPhone誕生的過程中,這種能力不僅在內部被頻頻運用,百試不爽,還被喬布斯用到了供應商身上。
為讓心目中的iPhone更有品質、更優雅,喬布斯決定把普通手機的塑膠螢幕變成玻璃,但當時沒有這樣的玻璃生產商。
喬布斯決定去培養一個,目標最終落在了紐約的康寧公司,20世紀60年代康寧就曾研發出一種非常結實的“金剛玻璃”,但因沒有市場而停產。
喬布斯擔心他們的玻璃不夠好,於是向康寧CEO威克斯解釋他想要的玻璃應該如何製成。
對方被逗樂了,“你能閉嘴嗎,讓我來給你講講科學好嗎?”
在更專業的威克斯面前,喬布斯打消了疑慮,但卻提出一個天大的難題:希望對方在6個月內生產儘可能多的金剛玻璃。
“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的工廠現在都不生產這種玻璃。”威克斯直接否定了他的要求。
喬布斯很平靜地回答:“別害怕。”
威克斯很無語。沒人比他更瞭解自己的工廠,喬布斯提出的難題不是靠“別害怕”就能克服的。
但任憑威克斯如何解釋,喬布斯都在拒絕,而且使出了他的“現實扭曲力場”。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威克斯說:“行的,你們能做到,動動腦子,你們能做到的。”
不到6個月,康寧做到了。
他們把一家生產液晶顯示器的工廠一夜間改頭換面,全面生產金剛玻璃,並把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集中到該專案上,“我們成功了”。
iPhone推出後,喬布斯發來資訊表達感謝:“如果沒有你,我們做不到。”
但康寧更感謝喬布斯:“我們生產出了從未製造過的玻璃。喬布斯和蘋果讓我們更優秀,我們所有人都對自己的產品非常狂熱。”
提心吊膽的釋出會
喬布斯決定在2007年1月推出iPhone,但直到釋出會前幾天,他用來現場演示的原型機還不能正常工作。
因為有很多東西沒有完成,100臺iPhone每臺的質量都不統一,有的系統存在大量bug;有的螢幕和塑膠邊緣有明顯的縫隙;有的螢幕有劃痕。
更大的麻煩是,他計劃當年6月上市,但產品線都還沒建立。
所有參與人員的壓力都達到了頂點,工程師們則又迎來一場噩夢。
最後5天的數百次排練中,幾乎每次都出差錯,要麼系統在播放歌曲或影片時中途崩潰,要麼不能接通電話、不能聯網,或者系統直接宕了機。
每到此時,喬布斯都會直接開罵:“你他媽毀了我的公司”,“如果我們失敗了,你要負全責。”
工程師們只能默默地全力解決問題。
當時iPhone的Wi-Fi軟體很不穩定,工程師們只好在臺下藏好Wi-Fi訊號發射裝置,以縮簡訊號傳輸距離。
為了確保訊號強度,他們甚至讓合作運營商帶來一個行動式手機訊號塔,並經喬布斯的同意,在iPhone裡預設一個程式,讓iPhone螢幕始終顯示滿格訊號。
但是,這些都沒能解決最大的問題:記憶體容量僅有128MB,當同時處理的任務超過一定數量,系統常常會提示記憶體不足,一些演示程式也會失靈或被迫重啟。
直到最後一天的排練,這種情況依然在出現。
最後,團隊研究出“黃金通道”,也就是按照特定的方式和順序操作,以讓iPhone看起來很正常。同時,他們還為喬布斯在舞臺上準備了多臺機子,輪流使用。
1月9日,喬布斯從容地走上臺,告訴世界,iPhone來了。
彈指十年過去,改變了世界的喬布斯已經離開世界,但他還在鼓舞和影響著無數人: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被教條所限活在別人的觀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