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賞欣世界

    愛心畫宣傳海報。受訪者供圖

    穆丹是在美華人,目前和朋友李雙在波士頓開了一家科學啟蒙教育機構。3月中旬開始,美國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快速暴發期,她們所在的馬薩諸塞州也未能倖免,成為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李雙有很多在醫院工作的朋友。瞭解到醫院醫護人員急缺口罩的現狀後,李雙和穆丹發起了波士頓華人直捐活動。從3月18日至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她們收集到了5萬多隻口罩,捐贈給了近300名醫生。她們的直捐行動從最初的2個人,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個海內外華人家庭加入。

    醫院醫護人員收到口罩後表示感謝。受訪者供圖

    美國是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也是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資料,截至臺北時間4月15日16時,美國累計確診病例609516例,佔全球確診病例近1/3;累計死亡病例26057例,佔全球死亡病例近1/5。

    Part 1:

    “美國的醫護人員不是不怕,只是他們必須上‘戰場’”

    疫情暴發後,美國醫院的防護裝置有多缺?李雙和穆丹有切身的感受。

    “3月初,我就開始主動聯絡身邊的醫生朋友們,詢問他們是否缺口罩、缺防護裝置。最初,朋友們都和我說沒問題、不需要。直到3月中旬,聽到在羅德島的朋友說,當地醫院有4個護士感染了,我立馬再次聯絡了在波士頓的醫生朋友。這一次,他們終於表示,很缺口罩。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來把我留存的N95口罩取走了。”李雙介紹稱。

    李雙最初是為了給國內籌集物資,囤積了22盒共計320個N95口罩,但因為到貨比較晚,拿到時國內已經不需要了,她就將口罩留下準備分給身邊急需的朋友家人。沒想到,最終幫上了身邊急缺口罩的醫護人員。

    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收集口罩。受訪者供圖

    穆丹最初也是將口罩送給了一位醫生朋友。“我認識的一位主治醫師當時到處在尋找口罩,說是一線科室特別缺。我聽說後,就聯絡上他,將自留的30個3M N95口罩都送給了他。當時印象特別深的是,為了這30個口罩,這個醫生從很遠的地方跑到我家,拿到口罩時甚至眼睛都紅了,隔著玻璃和我揮手,一直在表示感謝。這件事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只是30個口罩都讓他們如此感動,足見他們到底有多缺口罩。”

    穆丹稱,美國的醫護人員感染是非常嚴重的,在和醫護人員溝通的過程中也瞭解到,很多醫生護士並非不怕,他們也非常害怕——有些護士因為擔心自己會傳染給家人,有家也不能回,只能睡在車庫,然後流淚到天明。他們是別無選擇。“就像是上戰場一樣,他們必須上前線。只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防護,他們就像是在戰場上‘裸奔’。我們不禁在想,如果他們倒下了,誰來保護我們呢?”

    正是因為這一個個小故事,穆丹和李雙產生了給一線醫生直接送口罩的想法。但兩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於是,3月18日,穆丹建立了波士頓華人直捐群,號召當地華人同胞將手中的富餘口罩捐贈給急需口罩的醫護人員。直捐口罩的行動便開始了。

    收集到的捐助口罩。受訪者供圖

    Part 2:

    “我們一家一家收集口罩,然後一家一家醫院送去口罩”

    穆丹和李雙最初的行動很簡單。在聯絡到願意捐贈口罩的華人家庭後,志願者直接上門,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地去收集口罩,收集到一定量了就一家醫院一家醫院地給那些需要的醫護人員送去。

    在被問到為何會選擇採取直捐的方式時,穆丹表示,“3月中下旬那會兒,政府的支援沒有太到位,醫護人員缺口罩、防護裝置的情況非常嚴重。一些捐助機構、愛心組織也在組織募捐,但他們從訂貨、審批、過海關,再到聯絡醫院、醫院稽核,再下發到醫護人員手中,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可是一線醫生是等不了的,他們一直處在抗擊病毒的最前沿,早一天拿到口罩都是好的”,“所以我們的想法也很簡單,先把手裡的送出去,能幫助多少人就幫助多少人”。

    直捐群建立之後,不到一週時間,加入了近300人。最初的一段時間,幾個志願者從早到晚在外面跑,一家一家收集口罩——可能每家能提供的也就二三十個口罩,但有國內的同胞也加入了進來,往波士頓寄口罩。大概4天的時間,她們便收集並捐贈出了1萬隻口罩。大家都覺得很震撼,沒想到民間的力量能有這麼大。

    工作人員冒著風雪在外收集口罩。受訪者供圖

    穆丹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在波士頓南部地區有一家醫院,其中一位急救科主任醫師的妻子是華人。這位妻子向他們求助,稱她丈夫所在的科室有2個護士感染了,然而其他人在沒有任何防護的狀態下還得繼續值班,他們都覺得非常恐懼,她本人帶著兩個孩子也忍不住想,若是孩子爸爸出事了該怎麼辦。

    聽說了這件事後,直捐群裡立即開始募集口罩,但因為每個家庭的口罩數量都是有限的,且分散在波士頓各個地區,最終大家採取了愛心大接力的方式——從最北邊開始收集,一路南下,每個地區的志願者收集好周邊華人家庭捐贈的口罩後彙集到一起,最終一併送到這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手中。

    李雙補充說,那天還下著雪,天氣異常冷,她和另一名志願者學峰將物資送到時已經是傍晚了,但看著醫護人員激動地來搬物資的樣子,也鬆了口氣。“這位醫生的妻子第二天收到了自己之前購買的3M N95口罩,她說自己的丈夫收到的捐助還能用一段時間,這些新收到的口罩就給其他的急需醫生吧。就這樣,她也在當日幫到了另一位發出急需請求的華人醫生。人與人之間的無私互助時時發生著,非常讓人感動。”

    工作人員凌晨還在給醫護人員送口罩。受訪者供圖

    “當地醫護人員收到口罩後都特別感激,不僅給我們發感謝函,全體十幾個醫護人員還拍了張大合照發給我們以示感謝。”“就是這樣一個一個故事激勵我們堅持下去,想著能有多大力量就做多少事情。”穆丹稱。

    Part 3:

    “建立14個捐助站,500多個華人家庭、多個華人協會加入”

    直捐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最開始,一些醫護人員是透過口口相傳瞭解到波士頓有一群華人在給醫護人員直捐口罩,於是聯絡上穆丹和李雙,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後來,隨著越來越多醫護人員聯絡他們,加入直捐的華人家庭也越來越多,兩人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她們設計了線上需求表,分別提供給需要幫助的醫護人員、願意捐贈口罩的捐助者以及希望成為志願者幫忙的人群。她們開始規範化捐助流程,在大波士頓地區設立捐助站,每一個站點有一位站長負責,多位志願者協助。

    願意捐贈口罩的人可以先線上填寫表單,直捐群這邊郵件確認後,站長再與對方聯絡。捐助者可以主動將口罩送到站點,也可以要求志願者上門去取。有需求的醫護人員填寫完需求表後,同時也須填寫免責條款。工作人員整理好需求後,站長再去核實,然後將收集到的口罩安排志願者送給醫護人員。

    口罩直捐活動海報。受訪者供圖

    穆丹介紹稱,程式簡化後,不僅節省了很多人工聯絡的工作,還將捐助和需求更好地匹配起來。“我們將這些做成了連結、二維碼、宣傳單,在海內外社交平臺上釋出,一方面號召更多的人加入直捐,另一方面也讓更多有需求的醫護人員瞭解到我們這個平臺,從而提出需求、獲得幫助。”

    截至4月14日,他們已經設立了14個捐助站,基本遍及大波士頓地區東南西北各個區域。有超過500個華人家庭加入直捐行動,收集到5萬多個口罩,捐贈給了近300個醫生——令人感動的是,每一位醫生收到口罩後都會主動分享給自己的同事,因此預計已有兩三千醫護人員獲得了幫助。

    在活動影響力擴大後,一些華人協會也加入了進來。如Malden華夏文化協會和當地市政府聯絡,Malden市長覺得活動特別好,還特地把一個老年活動中心提供給他們作為捐助站,號召當地市民捐助口罩。第一天,該捐助站就收到了1200只口罩。

    Malden華夏文化協會聯合設立捐助站。受訪者供圖

    此外,Andover華人協會也在當地設立捐助點,Lexington華人協會捐助了近1萬隻口罩,牛頓華人聯誼會、WeStar等華人組織也提供了很多人力物力支援。

    Andover華人協會聯合捐助養老院。受訪者供圖

    Part 4:

    “給養老院送口罩,發動華人孩子畫愛心畫提供精神支援”

    除了給醫護人員捐贈口罩之外,直捐群裡的華人同胞們一直在思考,他們還能為當地抗疫做些什麼。

    李雙首先有了想法。在瀏覽美國疫情相關報道時,她發現,美國的養老院是疫情重災區,同時死亡率特別高,大概佔全美總死亡病例的44%。養老院不屬於一線醫療機構,它們的防護用品是特別稀缺的,而養老院的醫護人員照顧老人必須近距離接觸,感染的機率特別大。於是她和穆丹商量,決定將一部分一次性醫用口罩捐給有需要的養老院。

    正好此前,大波士頓山東商會和大波士頓山東同鄉會的兩位山東企業家聯絡上她們,說願意捐助1萬個醫用口罩。穆丹稱,“這兩位企業家聽說了我們做的事情後,主動聯絡我們,他們覺得我們是先鋒組織,效率高,相信把口罩捐給我們一定能夠物盡其用”。“我們也非常感動,於是立即開始商討如何落實。取到口罩後,我們就貼上了華人愛心捐助的海報,和各地站長確認了12家急需口罩的養老院,準備將這些口罩送給這些養老院。”

    準備送給養老院的口罩,紙箱上貼了愛心畫。受訪者供圖

    除了給養老院捐贈口罩外,近幾天,兩人還發起了給醫護人員、老人畫愛心畫的活動。李雙及志願者在與醫護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了醫護人員的心理需求,口罩等必要的防護裝置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但醫護人員、病人、老人在精神上也非常需要支援和慰藉。

    “於是我們想到,既然目前學校關閉,小朋友們都在家隔離,可以讓他們畫一些愛心畫,為醫護人員和病人、老人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支援。”穆丹稱。

    兩人很快發起了“畫出愛心,傳遞力量與希望”的愛心畫活動,邀請家中有小孩的華人家長們進群,讓他們的小孩憑藉自己的想象作畫。活動從11日開始,3天不到,他們就收到了100多張愛心畫。一張張色彩明亮的畫上,華人小朋友們用稚嫩的筆觸寫著“Thank You Heroes”(感謝英雄)、“Thank You Doctors and Nurses for Keeping Us Safe and Healthy”(感謝醫生護士們讓我們安全又健康)等。

    除此之外,很多華人孩子還捐出自己辛苦攢下的零花錢用來購買防護物資,或者學習之餘跟隨家長出門尋找物資。

    華人孩子們畫的愛心畫。受訪者供圖

    日前,Andover華協的同胞已經給麻省一家大醫院送了一批愛心畫。“他們都特別感動,很快將二三十張愛心畫貼到了牆上,這樣每個醫護人員都可以看到。”“做這個活動我們也是想讓小朋友們知道,即使力量有限,只要願意付出努力,你也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make a difference(做出改變)。這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愛心教育。”穆丹說。

    華人孩子們畫的愛心畫。受訪者供圖

    Part 5:

    “疫情之下,沒有國與國之間的隔閡,只有同情和給予的大愛”

    李雙表示,雖然新聞媒體偶有報道稱海外華人疫情期間遭受歧視,但她並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件,“我一直認為好人多。這次疫情和同胞們在一起,為所在社群提供一些幫助,更覺得大多數人都是好人。海內外很多同胞一起為波士頓醫護人員找物資、捐物資,更是體現了華人的擔當精神。一些同胞即使內心對病毒很恐懼,但還是主動承擔任務出門收集或贈送物資”。“這次疫情,見到了太多平凡人中的偉人。”

    很多華人小朋友也加入直捐行動。受訪者供圖

    活動發展到後來,一些國內醫生、企業家也給她們寄去口罩,有的醫生還詳細解釋了口罩使用的注意事項和安全距離,希望把國內的抗疫經驗分享給波士頓這邊的機構。

    穆丹稱,“在這場支援社群與疫情對抗的戰役中,我們每天都會無數次被捐贈者和被捐贈者所感動。無論是當初美國華人支援武漢,還是現在中國醫生支援波士頓,這才是人性的體現”。“疫情之下,沒有國與國之間的隔閡,只有同情和給予的大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洋河是綿柔鼻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