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士說
-
2 # 全視野一小白
感謝閱讀!大家好
說起德國的V,V2火箭是一種全新的遠端武器,在二戰中德國佩愉明德研究中心的韋恩赫·馮·布勞恩博士帶領下研製的。
最大飛行高度:約為100km左右
最大飛行速度:4.8馬赫
V-2導彈技術在二戰後期仍未成熟,德國就拿著這款導彈去實戰,結果導致技術未成熟的V-2導彈精度以及可靠性非常差,要麼途中跌落大海,要麼就在途中自爆,問題連連。
實戰運用:德軍使用V2轟炸英國的倫敦和諾里奇,然後又轟炸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轟炸中使用了1539枚V2火箭(當時已經制造出6000枚),它們襲擊目標的準確性雖然很令人失望,但是火箭發射的巨大沖擊波和爆炸前幾秒鐘特有的刺耳的呼嘯聲著實引起轟炸地老百姓不小的恐慌。德國納粹的狂轟濫炸使近1萬平民喪生,受傷人數還要多一倍。
V2點威力相對於現在來說是十分小的,速度不快,十分容易被攔截,對當時的德軍處境來說用處十分小,更本無法挽回德國失敗的命運。
-
3 # 凹凸動漫圖
怎麼想到的都是v2火箭發動機呢?是不是有點固執啦?
作者提問是防空啊……!!!
德國研製的“龍膽草”防空武器,衍生出來很多型號防空武器!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當時德國是站在世界科技金字塔的頂端的,相信很多厲害的科技!
-
4 # 穿越時空的犬夜叉
德軍一共向英國發射了一萬枚左右的V1導彈。其中的大部分,大概佔85%是從陸地上發射的。一共有7488枚導彈飛越了英國海岸或是被英方發現,有3957枚在到達目標前被擊落。有3531枚避開了英國的防禦,2419枚飛到了倫敦,大約30枚到達了南開普頓和樸次茅斯,另外有一枚擊中了曼徹斯特。因此只有約四分之一的地面發射導彈飛到了它們的目標區域。對於空中發射的導彈來說,這個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 對英國方面來說,V1導彈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導彈一共使6184人喪生,平均每發射5枚導彈就有3人喪生。受重傷的人員則達到17981人。 1944年5月16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下達了使用V-2導彈作戰的命令。1944年9月6日傍晚,德國向英國第一次發射了兩枚V-2導彈,但都失敗了。9月8日,德國向英國倫敦發射了第一枚V-2,炸彈在倫敦市區爆炸。這是V-2首次成功襲擊英國本土,在倫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從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國共發射了3745枚V-2導彈,其中有1115枚擊中英國本土,2050枚落在歐洲大陸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列日等地。還有582枚用於發展、改進和訓練。在所有發射的V-2中,有74%落在目標周圍30千米以內,這些導彈又有44%落在10千米的範圍內。從襲擊英國造成的人員傷亡看,V-2共炸死2724人,炸傷6476人,建築物的破壞也相當大。V-2火箭武器的威力得到充分展示,但並沒有起到德國當局希望的那種能挽回敗局的戰果。
-
5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有個錯誤,德國二戰時的防空導彈到戰爭結束時還未完全研製成功,所以不能算二戰時就有。其效能因為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很多不過是紙面指標,所以也不好說。
在二戰後期,面對盟軍的戰略轟炸,僅靠德國空軍顯然已經不可能完成防空任務了,所以德國決定研發一種地空導彈,來對付盟軍的飛機。最接近成功的,就是“瀑布”防空導彈。
“瀑布”防空導彈其實是在V2飛彈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所以又被人笑稱是“V2的私生子”。“瀑布”防空導彈和V2飛彈相比,除了個頭小一些之外,還增加了4個彈翼,以增加機動性。“瀑布”防空導彈的制導方式是無線電指令制導,就是在地面嚮導彈發出無線電指令,控制其飛行方向,在當時算比較先進了。
“瀑布”防空導彈
1943年初導彈的研製工作開始,不過不久就因為設計負責人在空襲中死亡,設施被炸而嚴重影響了進度。直到1944年2月28日,才進行了第一次發射試驗,試驗並不成功,直到5月的第二次試射才獲得成功,此後又根據試驗結果不斷改進“瀑布”防空導彈的設計,並進行試驗。1945年2月,隨著蘇軍日益逼近研製基地,“瀑布”防空導彈的開發工作不得不告終。
“瀑布”防空導彈
因為在戰爭結束前“瀑布”防空導彈並未能投入實戰,因此其使用效果並不好說。從最後的W-10型看,“瀑布”防空導彈體積還是太大,重量也偏重,機動性也比較差,很難跟上機動飛行的飛機。
不過由於德國此時主要對付的目標是轟炸機群,而且“瀑布”防空導彈的戰鬥部重達306公斤,即使只是打在目標附近,也可能造成很大毀傷,所以在當時也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戰後,美華人根據“瀑布”防空導彈的資料加以改進後開發出了“奈基”地對空導彈,並使用了相當長時間。
“奈基”地對空導彈
-
6 # 戰武奇兵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確實研發了防空用的導彈,但是一直處在實驗和試射階段,並沒有被應用到實戰。而且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種精確制導彈藥即便是投入實戰其效果也不會好於防空炮,因為當時的制導手段極為落後,並且身材高大又非常笨重,想要夠到當時的作戰飛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的設計理念就是差不多飛入機群,然後依靠巨大的戰鬥部產生劇烈的爆炸,用大面積的彈片來局域性的毀傷盟軍飛機。
隨著德國在西線制空優勢的丟失,空軍已經無法應對盟軍的大轟炸,急於求成的德軍開始研製起了地空導彈,當時有兩種地空導彈最能威脅盟軍飛機,分別是“瀑布”地空導彈(上圖)和萊因女兒(下圖)導彈。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瀑布的個頭要比“萊因女兒”的大好多,但它們絕對都可以堪稱重防空火力。瀑布導彈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款防空導彈,是後來地空導彈的先驅,這是德國在V-2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地對空導彈。從圖中也可以看到,相比較V-2導彈來說,“瀑布”導彈的彈體中部增加了四個飛行翼,這也是為了增加導彈的機動性。說到底“瀑布”導彈是為了應對空中的飛機。瀑布導彈先後實驗過W-1、W-5、W-10三個型號,理論升限15000米,然而實際升限只達到7000米,德軍計劃在1945年底開始部署,但是隨著在1945年2月份攻佔了生產基地所以專案計劃全部被迫中止。
正在發射升空的瀑布導彈萊茵女兒”地空導彈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同樣屬於大型地對空導彈,它有兩級彈體,最下端有四片尾翼,中部有六片穩定翼,頭部有四片操縱翼,尾部裝助推火箭發動機,上部裝巡航發動機,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有兩種不同的型號,即:Rheintochter 1/Rheintochter 3,但是和瀑布導彈一樣,未來得及裝備部隊。
其中R1型的動力是兩級固體燃料,R3則是液體燃料帶固體助推器。“萊茵女兒”彈長5.74米,射程12千米,最大射高6千米,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翼尖帶有發光裝置,以方便操作人員目視遙控。“萊茵女兒”從1943年開始進行了82次試射,到1945年,德國戰敗成了定局,該導彈的計劃不得不在當年2月被終止,最終也沒能裝備部隊。戰後,美、蘇、英等國在德國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研製出了第一代實用地空導彈。
萊因女兒防空導彈可以說這兩款防空導彈都是由於二戰爆發的太早,結束的也太早而沒有被研發出來運用到實戰,戰敗的德國留下了許多先進的科技最終“成人之美”,讓盟軍各國好好的吸收了一把。實際上這些“短命”的導彈之所以沒有完成到投入實戰並不是單純由於時間問題,包括盟軍大轟炸造成的損失、各類資源的緊缺,還包括希特勒的干擾等等都造成了這些武器進展緩慢。不過還是那句話,這些武器即便被裝備了部隊那麼它們的實用性想必也不會太高。
-
7 # 聯合防務
二戰期間德國確實在研究防空導彈,並且也造出了一些樣品。但這些防空導彈基本都還處於測試階段,各種效能並不穩定,可靠性也存疑,甚至都還沒有正式定型,更不用說進入工業生產階段,所以,說二戰德國就有了防空導彈恐怕不妥。
至於具體效能,德國二戰期間研製的防空導彈共有四種,各自特點不一。
最有名的當然是其他回答都提到過的“瀑布”和“萊茵女兒”這兩種。其中“瀑布”防空導彈實際就是V-2地對地彈道導彈的防空版,其基本配置和V-2差不多,就是在彈體中部增加了4片大型彈翼,以加強導彈的機動性和操控能力。這種導彈的制導方式有兩種,天氣晴好時,採用目視加無線電指令制導;夜間或者惡劣天氣下,制導方式則比較複雜,地面控制人員透過雷達跟蹤目標,導彈發射後,透過控制裝置將導彈引入跟蹤雷達的波束,之後,操縱員就能在顯示屏上看到導彈和目標的兩個光點,然後再用無線電指令,把導彈引向目標。
“瀑布”導彈1941年開始設計研究,1943年首次飛行測試,但其設計者蒂爾博士在1943年英軍空襲中喪生,專案受到嚴重影響,直到1944年才繼續進行發射測試。截止1945年,共試射了35次,算是最接近實用的導彈。
從制導方式就能看出,“瀑布”導彈的命中率一定很感人,好在德華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給這種導彈裝了306公斤重的巨大彈頭——不求命中敵機,只要在附近爆炸就行。
“萊茵女兒”則是萊茵金屬公司於1942年開始研製的兩級助推防空導彈,1943年首次飛行。這種導彈最與眾不同的是兩級助推器都採用了固體推進劑,但制導同樣是目視加無線電指令制導。“萊茵女兒”共測試過82次,4次失敗。但該導彈最大的問題是射高不夠,只有6000米,對高空的盟軍轟炸機威脅不夠,在1945年1月被取消。
另外兩種名氣比較小的導彈則是“蝴蝶”和“龍膽”。
其中“蝴蝶”導彈是亨舍爾公司研製的,最開始啟動是1941年,但德國軍方認為這東西沒啥用,拒絕了。到1943年重啟,1944年造出第一枚原型彈。“蝴蝶”配備了後掠翼和十字尾翼,看起來像個微型飛機,計劃1945年初裝備。但最後無疾而終。
“龍膽”導彈的外形也像飛機,像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163戰鬥機。這種導彈也是無線電指令制導,彈頭最多可以達到500公斤,整個導彈的發射重量1.8噸。1944年5月開始,德國一共測試了38枚“龍膽”導彈,但整個計劃在1945年1月取消。
總的來說德國在二戰期間研製的這些防空導彈都很初級,精度、可靠性都堪憂,最多隻能打一打轟炸機的密集叢集,還很容易被幹擾。T
回覆列表
這張二戰老照片,是導彈發射的場面,不過這發射升空的並非是“鼎鼎大名”的V-2。
這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款防空導彈 “瀑布” 導彈,這是德國在V-2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地對空導彈。可見,對比於V-2來說,“瀑布”導彈的彈體中部增加了四片彈翼,這也是為了增加導彈的機動性。畢竟,“瀑布”導彈應對的是空中的飛機。
“瀑布”導彈效能資料:彈長785米,彈徑251米,彈重3700千克,戰鬥部重量306千克。導彈射程25千米。
“瀑布”與V-2的不同還在於,導彈的發動機, “瀑布”導彈設計需要待命一個月,接到命令後就可以立即發射, 導彈的發動機以發煙硝酸作為推進劑。
“瀑布”導彈採用簡單的目視無線電遙控制導系統,也就是目視狀態下靠人工操縱手柄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因此只能在白天使用, 夜間操作幾乎不可能, 因為目標(飛機)和導彈在黑夜裡都很難發現。
為此, 德華人研製了“無線電指令制導”,透過雷達來跟蹤目標,導彈上的無線電指令接收機接收地面指令來鎖定目標,這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無線電指令制導。
早期的 “瀑布” 導彈設計安裝一個100千克的戰鬥部, 但是, 由於導彈的精度不高, 後來選擇了一個306千克的戰鬥部, 這是一種液體火藥部, 它爆炸時可以產生很大的爆炸面積,,特別適合攻擊轟炸機群, 也就是一枚“瀑布”導彈可以擊落數架轟炸機。
在白天使用 "瀑布"時, 地面操作人員可以遙控導彈的戰鬥部在合適的時間和空域爆炸, 這樣以大大增加爆炸燬傷機率。
“瀑布” 導彈的概念研製於1941年開始, 1942年11月2日最終確定導彈具體引數。原型彈於1943年3月進行了首次測試飛行。 只不過,主導設計的蒂爾博士,在盟軍的轟炸中身亡,“瀑布" 的研製程序不得不延期。
德國的的原計劃,是建立200~300個“瀑布”導彈發射陣地,生產10萬枚的“瀑布”防空導彈。但隨著戰場上蘇軍推進到德國的火箭技術基地佩內明德,整個計劃皆成空,難逃覆滅的命運